內容解讀
行動計畫部署了數字基礎設施升級行動、智慧農業創新發展行動、新業態新模式發展行動、數字治理能力提升行動、鄉村網路文化振興行動等8個方面的重點行動。
一是數字基礎設施升級行動,二是智慧農業創新發展行動,三是新業態新模式發展行動,四是數字治理能力提升行動,五是鄉村網路文化振興行動,六是智慧綠色鄉村打造行動,七是公共服務效能提升行動,八是網路幫扶拓展深化行動。
根據行動計畫,到2023年,數字鄉村發展取得階段性進展。網路幫扶成效得到進一步鞏固提升,農村網際網路普及率和網路質量明顯提高,農業生產信息化水平穩步提升。到2025年,數字鄉村發展取得重要進展。鄉村4G深化普及、5G創新套用,農業生產經營數位化轉型明顯加快,智慧農業建設取得初步成效,培育形成一批叫得響、質量優、特色顯的農村電商產品品牌,鄉村網路文化繁榮發展,鄉村數位化治理體系日趨完善。
內容全文
數字鄉村發展行動計畫(2022-2025年)
數字鄉村是鄉村振興的戰略方向,也是建設數字中國的重要內容。“十四五”時期是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也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建設數字中國的發力期。為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綱要》《“十四五”國家信息化規劃》部署要求,加快推進數字鄉村建設,充分發揮信息化對鄉村振興的驅動引領作用,整體帶動和提升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促進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特制定本行動計畫。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促進共同富裕,堅持和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全面領導,牢牢守住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兩條底線,以解放和發展數字生產力、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為主攻方向,著力發展鄉村數字經濟,著力提升農民數字素養與技能,著力繁榮鄉村網路文化,著力提高鄉村數位化治理效能,為推動鄉村振興取得新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邁出新步伐、數字中國建設取得新成效提供有力支撐。
(二)基本原則堅持深化改革、創新驅動。圍繞農業農村現代化目標,進一步深化農業農村改革,發揮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新引領作用,推動制度、機制、模式和技術創新,培育發展數字鄉村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堅持以人為本、內生驅動。始終把維護好農民根本利益、促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作為數字鄉村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充分發揮農民主體作用,激發農民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讓廣大農民成為數字鄉村建設的參與者、受益者。堅持統籌協調、城鄉融合。強化資源整合、部門協同和上下聯動,堅持數字鄉村與新型智慧城市一體設計、協同實施,推動城鄉信息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產業生態相互促進、公共服務共建共用。堅持規劃引領、分類推進。科學規劃、合理安排數字鄉村建設重點任務和工程,結合各地發展基礎、區位條件、資源稟賦,按照不同類型村莊發展規律,分類有序推進數字鄉村發展,按需建設信息化設施,防止形象工程、鋪張浪費。
(三)行動目標到2023年,數字鄉村發展取得階段性進展。網路幫扶成效得到進一步鞏固提升,農村網際網路普及率和網路質量明顯提高,農業生產信息化水平穩步提升,“網際網路+政務服務”進一步向基層延伸,鄉村公共服務水平持續提高,鄉村治理效能有效提升。到2025年,數字鄉村發展取得重要進展。鄉村4G深化普及、5G創新套用,農業生產經營數位化轉型明顯加快,智慧農業建設取得初步成效,培育形成一批叫得響、質量優、特色顯的農村電商產品品牌,鄉村網路文化繁榮發展,鄉村數位化治理體系日趨完善。
二、重點任務
(一)數字基礎設施升級行動
1.推進鄉村信息基礎設施最佳化升級。持續實施電信普遍服務,開展農村地區4G基站補盲建設,逐步推動5G和千兆光纖網路向有條件、有需求的鄉村延伸。持續推進城市農村“同網同速”,最佳化提升農村寬頻網路質量。探索運用衛星等多種手段,提升農村及偏遠地區學校、醫院網路接入水平和質量。深入實施智慧廣電建設工程,依託有線電視網路承載智慧鄉村服務。最佳化廣播電視業務網路,推動廣播電視服務走向“終端通”“人人通”。最佳化農村信息服務基礎設施建設,有序推進農業農村、商務、民政、郵政、供銷等部門農村信息服務站點的整合共享,推廣“多站合一、一站多用”。鼓勵開發適應“三農”特點的信息終端、技術產品、移動網際網路套用(APP)軟體,不斷豐富“三農”信息終端和服務供給。
2.推動鄉村傳統基礎設施數位化改造升級。完善農村公路基礎數據統計調查制度,強化電子地圖定期更新,提升農村公路管理數位化水平,推動“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加快農村電網數位化改造,實施農村電網鞏固提升工程,補強農網薄弱環節。加快農村水利工程智慧化、水網智慧型化,進一步加強全國河長制湖長制管理信息系統建設和套用,推動各類信息共享和聯動更新。支持國家骨幹冷鏈物流基地、區域性農產品冷鏈物流設施、產地冷鏈物流設施等建設,補齊冷鏈物流短板。
專欄1 鄉村基礎設施數位化改造提升工程
繼續實施無線數位化覆蓋工程。推進農村地區中央廣播電視節目無線數位化覆蓋,滿足廣大人民民眾收看收聽數字廣播電視節目的需求。推進農村地區中小型水利設施智慧型化改造。完善雨水情測報和工程安全監測體系,全面提升中小型水利工程的信息感知能力,落實工程安全管理責任制,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逐步推進農村地區中小型水利工程全生命周期的仿真運行管理,實現智慧型化、自動化監管。
(二)智慧農業創新發展行動
3.加快推進農業農村大數據建設套用。建立健全農業數據資源目錄,以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成果為基礎,加快建設全國農業農村基礎資料庫,構建全國農業農村數據資源“一張圖”。以糧、棉、油、果、菜、茶、糖、生豬、奶牛、水產等重要農產品為重點,深入推進單品種全產業鏈大數據建設,提升數據分析套用能力。加強大數據採集、傳輸、存儲、共享、安全等標準體系建設,提高農業農村數據流通、使用效率。建立健全重要農產品市場監測預警體系,為政府和市場主體提供公共數據服務。打造惠農數字糧食服務平台,構建糧食產購儲加銷大數據體系,以數位技術賦能優質糧食工程。推動建成全國農田建設數位化監管平台,完善自然資源調查監測、國土空間規劃、永久基本農田等資料庫,建設自然資源三維立體“一張圖”。
4.建設天空地一體化農業觀測網路。統籌使用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中長期發展規劃衛星及民商遙感衛星等資源,構建農業天基網路,形成常規監測與快速回響的農業遙感觀測能力。開發適合我國農業生產特點和不同地域需求的無人機導航飛控、作業監控、數據快速處理平台,構建航空觀測網路,提升區域高精度觀測和應急回響能力。整合利用各類農業園區、基地的物聯網數據採集設施,逐步推動數據匯集。
5.加快農業生產數位化改造。建設一批智慧農場、智慧牧場、智慧漁場,推動智慧型感知、智慧型分析、智慧型控制技術與裝備在農業生產中的集成套用。推進無人農場試點,通過遠程控制、半自動控制或自主控制,實現農場作業全過程的智慧型化、無人化。大力推進數字育種技術套用,建設數字育種服務平台,加快“經驗育種”向“精確育種”轉變,逐步發展設計育種。完善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化監管,探索建立追溯管理與風險預警、應急召回聯動機制。
6.加快智慧農業技術創新。制定智慧農業技術發展路線圖,重點突破智慧農業領域基礎技術、通用技術和關鍵技術,超前布局前沿技術。加強專用感測器、動植物生長信息獲取及生產調控機理模型等關鍵共性技術攻關,重點推進適用各種作業環境的智慧型農機裝備研發,推動農機農藝和信息技術集成研究與系統示範。加強農機裝備技術創新,逐步突破200馬力無人駕駛拖拉機、大型液壓翻轉犁、精密播種機械、複式作業機具等整機和機具。
7.加強農業科技信息服務。完善農業科技信息服務體系,支持培育一批面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小農戶的信息綜合服務企業,引導社會主體開展以數據為關鍵要素的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建立完善科技特派員綜合信息服務平台,支持科技特派員開展線上指導答疑和交流工作經驗。
專欄2 智慧農業建設工程建設國家農業農村大數據平台。
改造提升農業農村雲基礎設施,升級完善農業農村數據採集系統,建設農業農村數據“一張圖”和農業農村大數據分析通用系統。建設國家數字農業農村創新中心。圍繞關鍵共性技術攻關、戰略性前沿性技術超前布局、技術集成套用與示範,建設國家數字農業農村創新中心和分中心。建設國家數字農業創新套用基地。在數位化水平領先的地區,建設一批國家數字農業創新套用基地,對接國家數字農業農村創新中心和分中心,實現相關技術產品集成套用、中試熟化、標準驗證、示範推廣等,推進數位技術在農業生產經營中的綜合套用和集成示範。
(三)新業態新模式發展行動
8.深化農產品電商發展。深入實施“網際網路+”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支持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以及種養殖大戶、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通過網路銷售區域特色農產品。擴大農村電商覆蓋面。持續實施“數商興農”,積極打造農產品網路品牌,支持地方開展特色農產品認證和市場推廣,以品牌化帶動特色產業發展。加快農村寄遞物流體系建設,分類推進“快遞進村”工程。建立完善農村物流共同配送服務規範和運營機制,發展縣鄉村物流共同配送,實現統一倉儲、分揀、運輸、攬件。持續發展“巾幗電商”,培育“巾幗電商”品牌,開展面向農村婦女的電商培訓。引導電商平台規範有序開拓電商分銷渠道,用好社交電商、直播電商等新模式。
9.促進農村消費升級。暢通“工業品下鄉”通道,促進農村居民生活用品、農資農具、生產經營服務的線上購買。豐富農村信息消費內容,發展鄉村數字文化消費新場景。合理引導農村居民在網路娛樂、網路視聽內容等領域的消費。加強農村信息消費市場監管,嚴肅查處制假售假、違法生產經營等行為,切實保護農村居民的消費權益。瞄準農村信息消費重點領域和產品,開展消費品質量安全“進社區、進校園、進鄉鎮”消費者教育活動,提高農村居民消費品質量安全意識。
10.加快培育農村新業態。推進鄉村旅遊智慧化發展,打造一批設施完備、功能多樣、智慧便捷的休閒觀光園區、鄉村民宿、森林人家和康養基地,線上推薦一批鄉村旅遊精品景點路線。推進創意農業、認養農業、健康養生等基於網際網路的新業態發展,探索共享農場、雲農場等網路經營新模式。通過網路傳播農村各類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促進鄉村特色文化產業發展。引導線上旅遊、電子商務、位置信息服務、社交媒體、智慧金融等平台企業將產品和服務下沉到鄉村,健康有序發展農村平台經濟。
專欄3 農村電商最佳化升級工程深入推進“網際網路+”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
發揮“網際網路+”在推進農產品生產、加工、儲運、銷售各環節高效協同和產業化運營中的作用,培育出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縣級農產品產業化運營主體,完善農村物流配送體系,健全適應農產品網路銷售的供應鏈體系、運營服務體系和支撐保障體系。持續實施“快遞進村”工程。在縣鄉兩級基礎上進一步延伸服務網路,推進直投到村,鼓勵採用郵快合作、快快合作、駐村設點、交快合作、快商合作等多種方式。建設農村郵政普遍服務惠農公共平台,推動有條件的地區建設村級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站,培育郵政服務農特產品出村進城項目和快遞服務現代農業金牌項目。
(四)數字治理能力提升行動
11.完善農村智慧黨建體系。推進全國黨員幹部現代遠程教育系統最佳化升級,擴大網路黨課在農村黨員教育中的套用。豐富黨建信息化綜合平台功能,加快基層黨組織“上雲”。綜合運用重點新聞網站、政務網站、“兩微一端”等平台,積極穩妥、依法依規推動黨務、村務、財務等信息網上公開,拓寬黨群溝通渠道,暢通社情民意。
12.推動“網際網路+政務服務”向鄉村延伸。完善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台,推動實現網上政務服務省、市、縣、鄉、村五級全覆蓋,提高涉農事項全程網上辦理比例,推動政務服務“網上辦、掌上辦、一次辦”。推進電子政務外網向鄉鎮、村延伸,擴大鄉村基層便民服務中心、服務站點部署範圍,推進線上線下深度融合。建立健全政務數據共享協調機制,穩步擴大涉農政務信息資源共享範圍。深化農村綜合服務網點覆蓋,推進農村地區數字社區服務圈建設,提升政務、商超、養老等綜合服務功能,做好鄉村服務“最後一百米”。建設農村工程建設項目管理信息化平台,實現農村工程建設項目“一網統管”和“一網通辦”。
13.提升村級事務管理智慧化水平。推廣村級基礎台賬電子化,建立統一的“智慧村莊”綜合管理服務平台。推廣村級事務“陽光公開”監管平台,推進村級事務及時公開、隨時查看。進一步豐富村民自治手段,推進村民線上議事、線上監督。加快農村集體資產監督管理平台建設,促進建成便民快捷、管理高效、上下聯動、部門共享的農村集體資產大資料庫。
14.推動社會綜合治理精細化。逐步完善“網際網路+格線治理”服務管理模式,打造基層治理“一張網”,推廣“一張圖”式鄉村數位化治理模式。深入推進公共法律服務網路平台、實體平台、熱線平台三大平台融合發展,整合法律服務網與司法行政APP、小程式功能。推廣運用智慧型移動調解系統,拓展利用移動端開展法律服務,為農民民眾提供線上法律諮詢、法律援助、維權指引、視頻調解等線上服務。高質量建成涵蓋所有縣、鄉、村的公共安全視頻圖像套用體系,進一步加大農村地區公共安全視頻圖像套用系統建設。引導各級各類社會化視頻圖像接入公共安全視頻圖像信息共享交換平台,積極推動視頻圖像資源與格線中社會治理基礎數據有效融合、開放共享。
15.加強農村智慧應急管理體系建設。依託天空地一體化監測體系,加強自然災害綜合監測預警,對鄉村地質災害、洪澇災害、林牧區森林草原火災等災害及生產生活安全進行監測預警。依託應急資源管理平台,合理調度防災救災物資,做好鄉村受災人群應急救援和保障服務。完善覆蓋全面、實時監測、全局掌控的鄉村數位化公共衛生安全防控體系,建立突發事件風險監測與預警信息共享平台,引導村民開展自我衛生管理和衛生安全防控。完善農村氣象災害智慧型預報系統,構建廣覆蓋、立體化的預警信息發布體系,建立精細到鄉鎮的氣象預報和災害性天氣短時臨近預警業務,推動預警信息到村到戶到人。加快應急廣播體系建設,推進基層應急廣播主動發布終端覆蓋,建立應急廣播快速傳達通道。
專欄4 鄉村數字治理體系打造工程開展鄉村治理數位化建設。
加快推進農村地區數字基礎設施、系統平台和套用終端建設,強化系統集成、數據融合和網路安全保障。因地制宜加強農村地區便民服務軟體建設,提高鄉村治理數位化、智慧型化、便捷化水平。推進農村地區數據資源整合,實行一次綜合採集、多方共享利用。推進農村地區“智慧法援”建設。推進“雲公共法律服務中心”“雲律所”建設,利用遠程視頻系統為農村地區提供線上法律援助、諮詢等服務。支持在每個行政村設立法律援助聯絡點,依託村(居)法律顧問和法律明白人設立聯絡員,配備實現寬頻接入的計算機、印表機、複印機等設備設施。定期組織對法律援助聯絡員的業務培訓,提升法律援助服務能力。鞏固提升農村地區公共安全視頻圖像信息系統建設。積極推進農村公共安全視頻圖像信息系統建設和智慧型化示範套用。充分發揮公共安全視頻圖像信息系統基礎平台和海量視頻資源優勢,探索在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農村治安防控和社會治理、生態建設與保護、疫情防控和防災減災等方面的智慧型套用。構建農村地區智慧化氣象災害預警體系。構建由地面觀測調查、無人機攝影測量、雷達監測以及衛星遙感等綜合互補的一體化、智慧化農業農村氣象災害觀測探測體系。發展精細化、動態化農業氣象災害預報預警技術和農用天氣預報技術,面向農業農村氣象災害高風險區域、災害高敏感對象,建立災害影響速判決策支撐系統。推進農村地區應急廣播主動發布終端覆蓋。聚焦基層應急廣播主動發布終端建設,做強應急廣播“最後一公里”,建設質量高、抗毀滅能力強的應急廣播大喇叭主動發布終端,推動應急信息精準傳遞。
(五)鄉村網路文化振興行動
16.築牢鄉村網路文化陣地。完善縣級融媒體中心功能,拓展黨建服務、政務服務、公共服務、增值服務等服務。持續開展縣級融媒體中心東西部協作交流。強化鄉村網路文明建設,大力宣傳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加大對“三農”題材網路視聽節目的支持,增強優質內容資源供給。規範網際網路宗教信息服務,通過網路在農村地區開展涉及宗教的法律法規和政策的宣傳普及工作。遏制不良網路信息在農村傳播,加強農村少年兒童不良信息防範教育。
17.推進鄉村文化資源數位化。推進實施國家文化數位化戰略和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建設。按照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台數據標準,推進全國文物信息資源資料庫建設,及時將文物資源空間信息納入同級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台,加強農村文物資源的數位化保護。依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組織開展中華文化資源普查、傳統村落保護利用、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數位化、農耕文化傳承保護工作。用數位化手段保存農村地區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技藝。加快推進歷史文化名鎮、名村數位化工作,完善中國傳統村落“數字博物館”。加大文物資源數位化展示傳播與進村力度,推出一批“數字文物資源庫”和“數字展覽”。推進農村基層文化服務機構信息化,提高鄉鎮綜合文化站、村(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等基層公共文化設施數位化服務水平。加快建設數字農家書屋。
專欄5 鄉村文化設施和內容數位化改造工程深入推進鄉村核心文化資源數位化。
匯集鄉村文物、非物質文化遺產、地方戲曲劇種、農耕文明遺址等數據資源,豐富中國文化遺產標本庫,實現鄉村核心文化資源的數位化保存。實施雲上民族村寨工程。在全面普查基礎上,對已命名的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進行數位化留存,建立涵蓋特色村寨基本信息、歷史文化、民族記憶、虛擬現實/增強現實(VR/AR)展示、影像資料、相關規劃、保護機制等信息的資料庫,建設形成智慧村寨數據平台和信息管理系統。
(六)智慧綠色鄉村打造行動
18.提升鄉村生態保護信息化水平。強化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統治理數據收集與分析,實現農村生態系統的動態監測、智慧監管。建設全國農村生態環境綜合管理系統,開展農業面源污染排放特徵監測分析、畜禽(水產)養殖監測分析、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調查分析、黑臭水體排查整治分析、農用地面積和環境質量監測分析。綜合套用衛星遙感、無人機、高清視頻等技術對農村生態系統脆弱區和敏感區開展常態化、自動化監測。構建秸稈焚燒管控管理平台,加強對農作物秸稈焚燒火電監控監測。利用4G/5G、北斗衛星、雲計算等技術構建林草生態網路感知系統。基於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成果數據和國土空間規劃,建設林草資源“圖庫數”和林草資源雲,納入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建設林草信息化示範區。
19.加強農村人居環境數位化監管。建立農村人居環境問題線上受理機制,引導農村居民通過APP、小程式等方式參與人居環境網路監督。完善農村環境監測體系,選擇重點和一般類監控村莊開展環境監測。綜合套用無人機、高清視頻、物聯網等技術手段,對農村房屋、道路、河道、特色景觀等公共生活空間進行監測,為維護村容村貌提供管理依據。建立農村供水工程數字管理平台,打造全國農村集中供水信息化管理“一張圖”,提升千噸萬人工程自動化監測覆蓋率。
專欄6 鄉村生態和人居環境數位化管理提升工程深化農村環境質量監測點位覆蓋。
明確農村環境監測範圍,選擇全國有代表性的500個重點監控村莊和2500個一般監控村莊,開展環境空氣、地表水、土壤、生態質量監測,基本實現全國區縣級農村環境質量監測點位全覆蓋。補齊農業面源污染監測短板。通過農業面源污染入水體量監測和小流域農業面源污染野外定位觀測相結合,拓展全國農業面源污染監測範圍。加強農村地區飲用水重點監測。推進重點監管對象常規監測,開展農村千噸萬人飲用水水源地水質、日處理能力20噸及以上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出水水質以及灌溉規模10萬畝及以上的農田灌溉水水質監測,不斷加強農村環境質量監測工作。
(七)公共服務效能提升行動
20.深化鄉村“網際網路+教育”。繼續夯實農村地區教育信息化基礎,協同推進教育專網建設,加快推動農村地區學校數字校園建設,持續改善農村地區薄弱學校網路教學環境。完善互聯互通、開放靈活、多級分布、覆蓋全國、共治共享、協同服務的國家數字教育資源公共服務體系,最佳化國家中國小網路雲平台,深化普及“三個課堂”套用,助力農村地區學校師生共享優質教育資源。深入開展農村教師信息技術套用能力培訓,不斷提高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和信息素養。面向農村重點群體開發涉農教學資源,開展各類涉農信息技術、農村電商、信息產品使用、勞務品牌等專題培訓,促進農村勞動者就業創業。繼續開展民族語文信息化研究工作,進一步推動現有民族語文信息化成果的規範管理。
21.推進“網際網路+醫療健康”。推進信息技術在鄉村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中的融合套用,推動各地完善縣域衛生健康信息平台,加強鄉村醫療衛生機構信息化建設。建立覆蓋縣級醫院的遠程醫療專網,規範信息技術標準、通信資源、居民健康檔案數據存儲和使用規則。構建遠程醫療協同體系,逐步實現醫療機構間電子病歷、檢查檢驗結果共享。推進全國統一的醫保信息平台落地套用,推廣醫保電子憑證在農村地區全面套用,推動農村醫保經辦服務網上辦理,實現醫保政務服務“全程網辦”“一網通辦”。穩步推進中醫館健康信息平台建設,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
22.完善農村社保與就業服務。穩步推進鄉鎮、村基層社保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同步推進社保服務事項下沉,充分依託村鎮基層平台開展社保經辦服務。推廣電子社保卡普及套用,擴大便民服務終端覆蓋範圍,將就業、社保服務與農村普惠金融服務相結合,增強“就近辦、線上辦”能力。持續推進全國社保關係轉移和待遇資格認證系統建設,依託國家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台,實現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關係轉移網上辦理。建立健全全國統一的農民工綜合信息系統,加強農民工外出務工等形勢分析。加強鄉村公共就業服務信息化建設,依託“金保工程”和各地公共招聘網路渠道,面向農村居民提供就業信息服務。
23.提升面向農村特殊人群的信息服務水平。加快推廣套用全國社會救助信息系統,完善全國養老服務信息系統、全國兒童福利系統、殘疾人兩項補貼信息系統,加強農村留守老年人信息管理,簡化農村“三留守”人員、殘疾人補貼申請受理流程。依託全國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信息平台,加強全國低收入婦女信息管理。發展“網際網路+助殘”,推動殘疾人基本公共服務項目納入農村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平台,推動社保卡等載入殘疾人服務功能。引導面向老年人、殘疾人等群體的各類套用開展適老化、無障礙化改造升級,加快推進無障礙產品和服務技術推廣套用。加強對鄉村特殊群體的法律援助。
24.深化農村普惠金融服務。深入開展農村支付服務環境建設,推進移動支付便民工程在農村特色產業、農產品收購等領域的套用,創新助農服務模式。在有條件的地區逐步建立涉農信用信息平台,推動涉農信用信息集中整合,支持市縣構建域內共享的涉農信用信息資料庫。引導當地涉農金融機構提升農戶建檔評級和授信覆蓋面。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在依法合規、風險可控前提下,基於大數據和特定場景進行自動化審批,提高信貸服務效率。鼓勵保險機構探索利用網際網路、衛星遙感、遠程視頻等技術,開展農業保險的線上承保理賠。
專欄7 鄉村惠民便民服務提升工程深入實施全國中國小教師信息技術套用能力提升工程。
依託現有各類教育資源平台,開發集教師能力測評、學習資源精準推送、學習效果跟蹤反饋為一體的功能套用,分層分類匯聚優質學習資源,供農村教師在內的所有教師自主選擇使用,不斷提高農村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和信息素養。擴大人工智慧助推教師隊伍建設試點行動,構建利用智慧型技術支持教師發展、最佳化教師管理的新模式。開展縣域遠程醫療專網建設。建立縣域一體化遠程醫療服務平台,通過覆蓋縣級醫院的遠程醫療專網,集合遠程會診、遠程培訓、雙向轉診、網際網路診療等功能,支撐縣域醫療共同體的整體運行和協同。縣域遠程醫療專網逐步與國家級、省級、地市級醫院遠程醫療系統聯通。鼓勵在縣級醫院統一建立網際網路醫院,有條件的地區可將網際網路診療平台向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延伸。實施金融科技賦能鄉村振興示範工程。推動構建“線上線下打通、跨金融機構互通、金融與公共領域融通”的新型服務渠道,建立“一點多能、一網多用”的惠農綜合服務平台,推出“惠農版”“大字版”“民族語言版”等智慧金融APP,提升農村居民金融服務普惠水平。加大供應鏈金融服務供給力度,實現金融服務對農業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精準滴灌”。加快金融與民生系統互通,建立健全農村金融標準規則體系和風險聯防聯控機制,全面提升“三農”資金與信息安全水平
(八)網路幫扶拓展深化行動
25.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依託防止返貧大數據監測平台,對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以及因病因災因意外事故等剛性支出較大或收入大幅縮減導致基本生活出現嚴重困難戶進行常態化監測幫扶。繼續大力實施消費幫扶,支持脫貧地區探索消費幫扶新業態新模式,帶動脫貧人口和農村低收入人口增收致富。鼓勵中央單位在定點幫扶工作中推動數字鄉村項目建設,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運營模式創新和利益聯結覆蓋。依託“萬企興萬村”行動,引導民營企業積極參與數字鄉村建設。
26.做好網路幫扶與數字鄉村建設有效銜接。支持脫貧地區因地制宜開展數字鄉村建設,鼓勵和動員社會力量積極參與
數字鄉村聚力行動。繼續加大對脫貧地區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統籌推進脫貧地區縣鄉村三級物流體系建設,強化農村郵政體系作用,引導電商、快遞、物流企業向中西部農村地區深入拓展。探索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培訓方式,著力提升脫貧地區農村人口的數字素養與技能。進一步拓寬網路公益渠道,加大公益項目網路籌資力度,開發面向脫貧地區和脫貧人口特別是青少年群體的公益捐贈、學業資助、創業扶持、就業促進、醫療救助、智志雙扶、素質提升、社區服務、生態環保、婦女兒童保護與發展、扶弱助殘等方面的公益項目。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健全各級數字鄉村發展統籌協調機制,整合各部門數字鄉村相關配套政策和資源,形成工作合力。整體規劃數字鄉村發展重點方向和年度工作要點,統籌推動解決數字鄉村建設過程中跨部門、跨行業的重大問題。深入推進國家數字鄉村試點工作,鼓勵各地開展省級試點工作。
(二)加強政策支持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按規定統籌利用現有涉農政策與資金渠道,支持數字鄉村重點項目建設。綜合利用通信、公路、水利、電力等渠道資金,支持鄉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和傳統基礎設施數位化改造升級。利用好生態保護修復資金支持智慧綠色鄉村建設。通過中央支持地方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補助資金等渠道支持國家公共數字文化建設。利用改善學校辦學條件、推進“三個課堂”套用等渠道資金重點支持農村中國小信息化建設。加強金融服務對數字鄉村基礎設施、智慧農業、農村電商、鄉村新業態等領域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信貸、融資支持。
(三)加強人才支撐瞄準數字鄉村發展需求,引導高校合理設定農業智慧型裝備工程、智慧農業等相關專業。鼓勵涉農高校用生物技術、信息技術、工程技術等改造提升傳統農科專業。持續派強用好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充分發揮其在網路、信息、技術等方面的知識儲備優勢和派出單位的資源優勢。鼓勵和引導大中專畢業生、退伍軍人、返鄉就業人員等參與數字鄉村建設。推動各地依託區域內高校、農業龍頭企業等資源,培養實用型農村信息技術人才。積極開展農村創業、科技服務、生產經營、電商服務、勞務品牌等領域人才培訓活動。
(四)加強指導監督統籌推進數字鄉村標準體系建設,制定出台數字鄉村領域標準規範,持續完善數字鄉村建設指南。建立數字鄉村發展動態監測機制,加強實施過程管理和督促檢查。建立數字鄉村發展評價指標體系,開展數字鄉村評價工作。
(五)加強安全保障加強農業農村數據安全保護,落實涉農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制度和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開展網路安全監督檢查專項行動。繼續強化農村地區電信廣播電視設施安保工作,大力打擊盜竊破壞電信廣播電視設施的違法行為。依法打擊涉農信貸、保險及網貸平台等領域中的網際網路金融詐欺行為,做好網際網路金融風險防範宣傳工作。組織開展面向農村居民的網路安全教育培訓,提升個人信息保護意識。
(六)加強宣傳引導充分利用融媒體、黨建信息平台、“兩微一端”、直播平台等渠道,宣傳數字鄉村建設政策措施和進展成效,講好鄉村振興故事,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凝聚共識、匯聚力量。做好數字鄉村發展行動相關公益廣告制播工作,積極開展數字鄉村建設交流活動,及時總結推廣典型經驗,營造全社會關注、參與數字鄉村建設的濃厚氛圍。
檔案問答
一、請介紹一下出台《行動計畫》的背景?
答:2020年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後,我國“三農”工作重心歷史性轉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鄉村振興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數字鄉村是鄉村振興的戰略方向,也是建設數字中國的重要內容。2019年4月,中辦、國辦印發《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綱要》,為各地區、各部門推進數字鄉村建設指明了方向。202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加快推進數字鄉村建設”,《“十四五”國家信息化規劃》將“數字鄉村發展行動”列為十大優先行動之一,並作出明確部署。
“十四五”時期是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也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建設數字中國的發力期。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鄉村振興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中央網信辦、農業農村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商務部、市場監管總局、廣電總局、國家鄉村振興局會同有關部門制定了《數字鄉村發展行動計畫(2022-2025年)》(以下簡稱《行動計畫》)。《行動計畫》提出了“十四五”時期數字鄉村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對數字鄉村工作進行全面部署。
二、《行動計畫》對“十四五”時期數字鄉村發展提出了什麼目標?
答:《行動計畫》立足我國數字鄉村發展現狀,充分銜接《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綱要》《“十四五”國家信息化規劃》的目標要求,提出了兩個階段的發展目標。到2023年,數字鄉村發展取得階段性進展。網路幫扶成效得到進一步鞏固提升,農村網際網路普及率和網路質量明顯提高,農業生產信息化水平穩步提升,“網際網路+政務服務”進一步向基層延伸,鄉村公共服務水平持續提高,鄉村治理效能有效提升。到2025年,數字鄉村發展取得重要進展。鄉村4G深化普及、5G創新套用,農業生產經營數位化轉型明顯加快,智慧農業建設取得初步成效,培育形成一批叫得響、質量優、特色顯的農村電商產品品牌,鄉村網路文化繁榮發展,鄉村數位化治理體系日趨完善。
三、《行動計畫》部署了哪些重點任務和工程?
答:《行動計畫》圍繞發展目標,從8個方面部署了26項重點任務。一是數字基礎設施升級行動,包括推進鄉村信息基礎設施最佳化升級、推動鄉村傳統基礎設施數位化改造升級。二是智慧農業創新發展行動,包括加快推進農業農村大數據建設套用、建設天空地一體化農業觀測網路、加快農業生產數位化改造、加快智慧農業技術創新、加強農業科技信息服務。三是新業態新模式發展行動,包括深化農產品電商發展、促進農村消費升級、加快培育農村新業態。四是數字治理能力提升行動,包括完善農村智慧黨建體系、推動“網際網路+政務服務”向鄉村延伸、提升村級事務管理智慧化水平、推動社會綜合治理精細化、加強農村智慧應急管理體系建設。五是鄉村網路文化振興行動,包括築牢鄉村網路文化陣地、推進鄉村文化資源數位化。六是智慧綠色鄉村打造行動,包括提升鄉村生態保護信息化水平、加強農村人居環境數位化監管。七是公共服務效能提升行動,包括深化鄉村“網際網路+教育”、推進“網際網路+醫療健康”、完善農村社保與就業服務、提升面向農村特殊人群的信息服務水平、深化農村普惠金融服務。八是網路幫扶拓展深化行動,包括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做好網路幫扶與數字鄉村建設有效銜接。
《行動計畫》聚焦重點方向和薄弱環節,設立了鄉村基礎設施數位化改造提升工程、智慧農業建設工程、農村電商最佳化升級工程、鄉村數字治理體系打造工程、鄉村文化設施和內容數位化改造工程、鄉村生態和人居環境數位化管理提升工程、鄉村惠民便民服務提升工程7個重點工程。
四、《行動計畫》如何考慮網路幫扶與數字鄉村之間的有效銜接?
答:《行動計畫》部署了網路幫扶拓展深化行動,從三個方面做好網路幫扶與數字鄉村建設有效銜接。一是建立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機制。依託防止返貧大數據監測平台,對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等重點對象進行常態化監測幫扶,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二是加大產業幫扶和消費幫扶力度。鼓勵包括民營企業在內的社會力量積極參與脫貧地區數字鄉村建設,通過產業幫扶提升脫貧地區“造血”能力。支持脫貧地區探索消費幫扶新業態新模式,帶動脫貧人口和農村低收入人口增收致富。三是做好過渡期內幫扶政策的延續和最佳化。在網路覆蓋方面,進一步加大脫貧地區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在農村電商方面,統籌推進脫貧地區物流體系建設,引導電商、快遞、物流企業向中西部農村地區深入拓展。在網路扶智方面,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培訓方式,提升脫貧地區農村人口的數字素養與技能。在網路公益方面,拓寬網路公益渠道,鼓勵開發面向脫貧地區和脫貧人口的公益項目。
五、《行動計畫》如何激發數字鄉村發展的內生動力?
答:《行動計畫》堅持以人為本、內生驅動的原則,充分調動政府、企業、農民等各方積極性,激發鄉村發展內生動力。一是突出鄉村產業振興。鼓勵建設智慧農場、智慧牧場、智慧漁場等,加快推動農業生產數位化、網路化、智慧型化,促進產業提質增效。大力發展農村電商,著力打造農產品網路品牌,以品牌化帶動農產品產業化。鼓勵培育鄉村智慧旅遊、創意農業、認養農業等新業態新模式,打造鄉村特色產業生態。二是注重社會力量參與。鼓勵金融機構加強對智慧農業、農村電商、鄉村新業態等領域建設項目的信貸、融資支持,持續深化農村普惠金融服務。支持企業、社會組織開展以數據為關鍵要素的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三是強化農民主體地位。大力推廣村級事務“陽光公開”監管平台,支持利用小程式、移動網際網路套用(APP)等信息化手段開展村民自治,拓寬農民參與數字鄉村治理渠道。加快培育新型職業農民,依託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提升行動,開展農民數字素養、手機套用技能、電商服務等培訓活動,讓廣大農民更好享受數字紅利。
六、下一步如何推動《行動計畫》貫徹落實?
答:為推動《行動計畫》各項任務落實,確保行動目標如期完成,下一步中央網信辦將會同有關部門從6個方面開展工作。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健全各級數字鄉村發展統籌協調機制,整合各部門數字鄉村相關配套政策和資源,深入推進國家數字鄉村試點工作,鼓勵各地開展省級試點。
二是加強政策支持。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按規定統籌利用現有涉農政策與資金渠道,支持數字鄉村重點項目建設。
三是加強人才支撐。瞄準數字鄉村發展需求,引導高校合理設定農業智慧型裝備工程、智慧農業等相關專業,持續派強用好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積極開展農村創業、電商服務等領域人才培訓活動。
四是加強指導監督。統籌推進數字鄉村標準體系建設,建立數字鄉村發展動態監測機制,建立數字鄉村發展評價指標體系,開展數字鄉村評價工作。
五是加強安全保障。加強農業農村數據安全保護,依法打擊涉農信貸、保險及網貸平台等領域網際網路金融詐欺行為,組織開展面向農村居民的網路安全教育培訓,提升個人信息保護意識。
六是加強宣傳引導。充分利用網際網路等多種宣傳渠道,宣傳數字鄉村建設政策措施和進展成效。積極開展數字鄉村建設交流活動,及時總結推廣典型經驗,營造全社會關注、參與數字鄉村建設的濃厚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