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灸療法是用某種藥物塗敷穴位或患部而施灸的一種方法,故又可稱為藥物灸法。所用藥物絕大部分為中藥,但近來也有人用西藥而施灸的,一般多用單味中藥,也可用複方施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敷藥灸療法
- 外文名:Application of moxibustion therapy
- 治療方法:種藥物塗敷穴位或患部而施灸
- 操作方法:23
- 主治病證:16
概括
操作方法
取白鬍椒末適量,敷於穴位上,膠布固定即可。
二、馬錢子灸
取馬錢子粉適量,敷於穴位上,膠布固定。
三、鴉膽子仁灸.
四、細辛灸
取細辛末適量,加醋少許調成膏狀,敷於穴位上,覆蓋油紙,膠布固定。
五、五倍子灸
取五倍子、首烏各等份,共為細末,醋調如膏狀,敷於穴位上,油紙覆蓋,膠布固定。
六、生附子灸
取生附子末適量,加水調如膏狀,敷於穴位,包紮固定。
七、食鹽灸
取炒熱食鹽適量,研細末,.乘溫納入臍中,使之與臍平。上置熱麩袋敷灸。
八、天南星灸
取天南星末適量,生薑汁調成膏狀,貼於穴上,油紙覆蓋,包紮固定。
九、芥砒膏灸
取白芥子1.5g,砒石0.5g,共研細末,醋調為膏狀,貼於穴位敷灸。
十、生薑灸
取鮮生薑適量搗成泥狀,敷於穴位或患部,外用油紙覆蓋,包紮固定。
取小茴香100g,乾薑末50g,醋糟500g。上藥共炒熱,裝入布袋中,放患處或穴位上施灸,每次5~10分鐘。
十二、荊芥穗灸
取荊芥穗適量,搓碎後炒熱,迅速裝入布袋內,敷於患處。
十三、半夏灸
取生半夏、蔥白各等份,共搗如膏狀,貼於穴位或患處。也可用藥膏搓成栓狀,塞於一側鼻孔,每次30分鐘,每日2次。
十四、烏梅灸
取烏梅適量,加醋搗成泥狀,敷患處,包紮固定。
十五、蔥白灸
將蔥白搗如膏狀,敷於穴位或患處,包紮固定。
十六、複方白芥子灸
又名冬病夏治消喘膏灸法。取白芥子2lg,元胡21g,甘遂12g,細辛12g,上藥共研細末,貯瓶備用,此為一人三次用量,在夏季伏天施灸。敷灸時每次取上藥末三分之一量,加生薑汁調如膏狀,並加麝香少許(無時可用冰片代之),分攤6塊直徑為3cm的油紙上,貼於肺俞、心俞、膈俞處,膠布固定即可。每次貼灸4~6小時。每隔10天1次,即每年的頭、中、末伏的第1天各1次,連貼3年共9次為1療程。
十七、丁桂散灸
取丁香、肉桂各等份,共研細末,取上藥末適量入臍中,使之與臍平,包紮固定。
十八、丁郁散灸
取丁香、鬱金各等份,共研細末,取藥末適量敷於膻中穴,包紮固定,8小時換藥1次。
十九、二甘散灸
取生甘草、生甘遂各等份,共研細末,灸時取藥末適量納臍中,包紮固定。
二十、蓖倍餅灸
取蓖麻仁9.8g,五倍子末2g,共搗如泥狀,製成圓餅,敷於百會穴處,包紮固定,兩天換藥1次。
二十一、芫花灸
取芫花(醋浸1天)100g,雄黃12g,白鬍椒10g,上藥共研細末。取藥末適量納臍中,使之與臍平,包紮固定。
二十二、蔥豉糊灸
取豆豉30g,生薑60g,食鹽30g,蔥白適量,上藥共搗如膏狀,敷於臍上,油紙覆蓋,包紮固定。以熱水袋敷其上,每日2次。
二十三、蒜鹽灸
取獨頭大蒜1個,梔子3枚,鹽少許,共搗如泥狀,攤紙貼臍,包紮固定。上置熱水袋熨之。
主治病症
一、流行性感冒
用蔥豉糊灸法。取神闕。
二、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
1.用艾砒膏灸法取肺俞、膏肓。
2.用複方白芥子灸取肺俞、心俞、膈俞。
三、胃下垂
1.用生薑灸法取內關。
2.用丁郁散灸法取膻中。
四、寒性腹痛、腹瀉
1.用胡椒灸法取神闕。
2.用生附子灸法取神闕。
3.用小茴香灸法取中脘、氣海、天樞。
五、遺尿症
六、癃閉
七、癲癇、臌脹
八、小兒腹瀉
九、小兒口腔炎
十、小兒營養不良
十一、面癱口喁。
1.用馬錢子灸法取頰車、地倉。
2.用天南星灸法取頰車、顴髎。
十二、急性乳腺炎
1.用半夏灸法取患處。
2.用蔥白灸法取患處。
十三、尋常疣
十四、雞眼、腳墊
用烏梅灸法。取患處。
十五、蕁麻疹
用荊芥穗灸法。取患處。
十六、瘧疾
1.用胡椒灸法取大椎。
2.用二甘散灸法取神闕。
注意事項
2.臨床上,也可根據病情需要或辨證要求,靈活選藥,如法施灸,也可取得一定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