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敷臍

藥物敷臍是選用適當藥物,製成一定的劑型(粉、糊、膏)填敷臍中,以治療疾病的方法。 臍名神闕,自古只灸不針,到唐代逐漸發展為藥灸並用,即用藥灸來治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藥物敷臍
  • 屬性:中醫外治法之一
  • 特點:方法簡便,見效較快
  • 發展時間:唐朝
簡介,劑型,體會,

簡介

敷臍療法,簡稱臍療,為中醫外治法之一。是在中醫整體觀念和辨證施治原則的指導下,運用藥物敷貼在臍上的一種治法。藥物敷臍法是中醫外治法的一種。它是以中醫經絡學說為理論基礎,根據不同病證的需要,選擇相應的藥物敷貼於臍部,通過藥物對臍的刺激作用以激發經氣、疏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以調整人體臟腑功能,協調人體陰陽、扶正氣、祛邪氣,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臍療常用的藥物敷貼法一般分為散劑、膏劑、餅劑、丸劑和糊劑等數種。

劑型

藥物敷臍
由於此法簡易、安全、療效好,尤其適宜兒童和婦女各種疾病的防治。這裡介紹常見病驗方數則,供參考選用。
小兒夜啼:用細茶葉適量嚼爛敷臍,適用於脾虛夜啼。或用理中丸適量,溫開水調糊敷臍。
小兒盜汗:五倍子、煅龍骨粉等量,冷開水調糊、敷臍,紗布固定,每日1次。
小兒積滯:玄明粉3克、胡椒粉0.5克,混勻加水拌成糊敷臍,每晚1次,連用3~5天。
小兒驚風:芙蓉花嫩葉6片,切碎搗泥,雞蛋1個,和勻,煎後取適量敷臍,可緩解症狀。
痛經:用乳香、沒藥各15克,共研粉,以黃酒調勻,敷臍。或用肉桂10克、吳茱萸20克、茴香20克,共研粉,用白酒適量炒熟,趁溫熱敷臍,膠布固定。每月行經前敷3日,可治寒凝氣滯之痛經。
妊娠嘔吐:丁香15克,半夏10克研粉,用30克生薑煎濃汁,調以上二藥粉成糊敷臍,每日1次,連敷3~4日。

體會

藥物敷臍療法方法簡便,見效較快。敷臍藥物大都選用辛香走竄,藥力峻猛的藥物,蓋“慮其或緩而無力,假猛藥生藥香藥”,“率領群雄,開結行滯,直達病所”。該類藥具有祛除邪氣,疏利三焦,通竅啟閉,逐瘀解毒之效,外治敷臍通過肌膚、脈絡而發生作用。敷臍療法非常重視藥物“氣”的作用,即藥物的芳香走竄之性和引經活絡之效,所謂“外治乃取諸氣而已,從竅入,以氣相感。人身毫毛皆氣之所由出入,非僅口鼻之謂”。藥物之氣通過皮毛孔竅,入於經絡,流入肺腑,終至病所而發揮治療作用。現代解剖學認為:胎兒出生,臍靜脈與門靜脈聯絡,入於肝內;9~11肋間神經相互重疊分布於臍部皮膚及皮下,也有細分支布於腹膜壁層及腹膜外組織;胸6~10交感、迷走神經的分支分布於中上腹各臟器和腹膜髒層。因此,敷臍藥物不但能過臍靜脈注入肝內,而且還對腹膜、臟器的神經分支具有反射性調節作用。筆者在中醫辨證論治的基礎上,緊扣病機,選用適當的藥物敷臍治療中醫急症,經臨床驗證療效是肯定的,值得推廣套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