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鬼神而遠之,是孔子對於鬼神所持態度的一種表述,出自於《論語·雍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敬鬼神而遠之
- 定義:孔子對於鬼神所持態度的一種表述
敬鬼神而遠之,是孔子對於鬼神所持態度的一種表述,出自於《論語·雍也》。
敬鬼神而遠之,是孔子對於鬼神所持態度的一種表述,出自於《論語·雍也2》。出處殷、周以來,鬼神觀念為一般人所認可,但“子不語怪、力、亂、神”(《論語·述而》),對鬼神採取迴避態度。當子路追問怎樣事奉鬼神時,孔子說:“未能事...
小人之無忌憚,皆山於不敬鬼神,是以不能務民義以致昭事之勤,如臨女以祈麝陟之饗。故又戒之曰:“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夫有鬼神而後有人,故鬼神不可以不敬;事人即所以事鬼,故人道不可以不務。則凡數而瀆,求而媚,皆非敬之之道也。夫神道遠,人道邇。遠者敬而疏之,知其遠之近也,是故...
敬而遠之,漢語成語,拼音是jìng ér yuǎn zhī,表示尊敬卻有所顧慮不願接近。出自《論語·雍也》。成語用法 作謂語、賓語、定語;指有顧慮不願接近。示例 1.若遇此等人,敬而遠之,以免殺身之禍。孔子的意思是,對於鬼神之說,可以信,但要保持敬畏之心,不可以象對待平常的事物一樣理解,也不要有過於...
但儒家在後出的經傳與解釋五經過程中發揮了人文的精神,形成了不同於傳統宗教的鬼神觀。儒家對鬼神的基本態度 孔子對待鬼神的態度是敬鬼神而遠之。這句話為儒家主流派處理鬼神問題定下基調。這一基調包含兩個要求:一是敬而不慢,二是遠而不迷;不反對鬼神之事,卻又保持著距離。孔子不語怪力亂神,拒絕回答鬼神...
其中著名文句有:“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敬鬼神而遠之”;“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本篇里有數章談到顏回,孔子對他的評價甚高。此外,本篇還涉及到“中庸之道”、“恕”的...
孔子曰:“敬鬼神而遠之。”古之諸侯,行吊於其國,尚令巫祝先以桃茢祓除不祥,然後進吊。今無故取朽穢之物,親臨觀之,巫祝不先,桃茹不用,群臣不言其非,御史不舉其失,臣實恥之。乞以此骨付之有司,投諸水火,永絕根本,斷天下之疑,絕後代之惑。使天下之人,知大聖人之所作為,出於尋常萬萬也。...
《論語·先進》記載,季路問事鬼神,孔子說:“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意思是先得做好人的事情。又《雍也》篇載孔子說:“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對鬼神要尊敬,但要離得遠遠的。這都明確表明了儒家對待鬼的看法與態度。人與民,在儒家心目中始終占據最優先的地位。但是,因為他們同時不排除...
根據,孔子的其他表述“子不語 ‘怪力亂神’ ”,“敬鬼神而遠之”等,可以得出一個簡單的結論,孔子自身是不太相信鬼神的,所以說是“如神在”,好像神在一樣。孔子雖然不信鬼神,但是對鬼神保持一定敬意,這代表一種敬畏之心。就像舉頭三尺有神明一樣,雖然不信,但是尊敬,因此而敬畏,所以慎言慎行。
孔子並不過多提及鬼神之事,如他說:“敬鬼神而遠之。”所以,這一章他說祭祖先、祭鬼神,就好像祖先、鬼神真在面前一樣,並非認為鬼神真的存在,而是強調參加祭祀的人,應當在內心有虔誠的情感。這樣看來,孔子主張進行的祭祀活動主要是道德的而不是宗教的。3·13【原文】王孫賈①問曰:“與其媚②於奧③,寧...
語出《論語·雍也》:“樊遲問知,子曰:‘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朱熹註:“專用力於人道之所宜,而不惑於鬼神之不可知,知者之事也。”(《論語集注》)清劉寶楠則釋此句為:“謂以禮敬事鬼神也”(《論語正義》)。《禮記·表記》:“子曰:‘夏道尊命,事鬼敬神而遠之,近人而忠焉...
【譯文】孔子不談論怪異、暴力、變亂、鬼神。【評析】孔子大力提倡“仁德”、“禮治”等道德觀念,從《論語》書中,很少見到孔子談論怪異、暴力、變亂、鬼神,如他“敬鬼神而遠之”等。但也不是絕對的。他偶爾談及這些問題時,都是有條件的,有特定環境的。【原文】 7·22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
在君父活著的時候,如果不能盡忠盡孝,君父死後也就談不上孝敬鬼神,他希望人們能夠忠君孝父。本章表明了孔子在鬼神、生死問題上的基本態度,他不信鬼神,也不把注意力放在來世,或死後的情形上,在君父生前要盡忠盡孝,至於對待鬼神就不必多提了。這一章為他所說的“敬鬼神而遠之”做了註腳。【原文】11.13閔子...
儒家對鬼神的存在持懷疑、疏遠的態度,孔子認為應當“敬鬼神而遠之”[4],“未能事人,焉能事鬼”[5]。但另一方面,儒家對與鬼文化有關的喪葬、祭祀活動又給於高度的重視。針對這一現象,有人認為,從根本上講,儒家承認鬼神的存在。這種看法在一定程度上有其合理的一面,但需要指出的是,儒家之所以對喪葬、...
(2)追遠:遠指祖先。舊注曰:追遠者祭盡其敬。譯文 曾子說:“謹慎地對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遠的祖先,自然會導致老百姓日趨忠厚老實了。”評析 孔子並不相信鬼神的存在,他說“敬鬼神而遠之”,就證明了這一點。儘管他沒有提出過人死之後有所謂靈魂的存在這種主張,但他卻非常重視喪祭之禮。在孔子的觀念中...
先秦儒家對鬼神敬而遠之,有的甚至認為無鬼神,但都無一例外地重視祭祀。孔子所重四事中便有喪祭二事。他要求孝子對父母守一貫之禮:“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論語·為政》)他認為祭祀時要誠敬:“祭如在,祭神如神在。”(《論語·八佾》)此即在感情上把祭祀對象當作是實有的...
樊遲問知,子曰:“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問仁,曰:“仁者先難而後獲,可謂仁矣。”(《論語·雍也篇》)按《論語集注》,朱子曰:“專用力於人道之所宜,而不惑於鬼神之不可知,知者之事也。先其事之所難,而後其效之所得,仁者之心也。”這裡兼言仁與知,側重於二者之不同,恰可與...
《說文》持事振敬也。從聿在上,戰戰兢兢也。《廣韻》恭也,敬也,戒也。《書·太甲》社稷宗廟,罔不祗肅。《傳》肅,嚴也。言能嚴敬鬼神而遠之。又《洪範》恭作肅。《疏》貌能恭,則心肅敬也。《禮·玉藻》色容厲肅。《疏》厲,嚴也。肅,威也。又《爾雅·釋言》肅雝,聲也。又縮也。《詩·...
儒家常用“神道”代表鬼神崇拜之事,而與人道相對待,儒家的宗教觀就是它的神道觀。沿革 儒家宗教觀是在對傳統宗教進行修正和淡化中產生的。孔子是其創建者。他保留傳統的天命信仰,但消除天命的人格神特徵並限制天命的作用範圍。他不語怪力亂神而重視祭祀的教化功能。他提出的敬鬼神而遠之的說法,為儒家對鬼神的...
明哲保身,是聖賢學問,隱然有敬鬼神而遠之意。廟令老人,目為尋常遊客,寧非淺視韓公?《唐宋詩舉要》:吳曰:此東坡所謂“能開衡山之雲”者,最足見公之志節。此詩質健,乃韓公本色。作者簡介 韓愈(768—824),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字退之,河南南陽(今河南孟州)人。因其常據郡望自稱昌黎韓愈,故...
孔子論“知”云:“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論語·雍也》)這就是說,人生的智慧在於提高道德覺悟,而不必注意鬼神問題。孔子這句話表現了一種重要傾向,即不從宗教信仰來引出道德,而認為道德與鬼神無關。這是中國古代哲學的基本傾向之一。這確實表現出非常高的智慧。解釋 (1).領會某種道理。
誠然,這些內容,並非都出於孔子以前,然出於孔子以後者,就更與孔子所述有關,我們不能肯定,那其中的“子曰”、“孔子曰”,果真都是孔子所說,但是,禮經對待天地鬼神的基本態度,卻不能不說是孔子、乃至整個儒家的基本態度。在《論語》中,我們可以讀到孔子“敬鬼神而遠之”的記述,讀到孔子對有病禱神的消極態度。...
避邪石(Exorcism stone)是一種帶有磁力的石頭,別名為驅魔石,屬變質岩。此石帶有很強的磁場,傳說,能吸收一切負面的能量,所有鬼神敬而遠之,能淨心化戾,驅邪避凶,尤其是夜間,讓人睡夢安寧。白天精神百倍,事事順利。佛經說,地藏菩薩,在鬼道便佩帶此石,所以帶此石比帶任何的東西要好。此石屬變質岩,...
子曰:“祭極敬,不繼之以樂;朝極辨,不繼之以倦。”子曰:“君子慎以辟禍,篤以不揜,恭以遠恥。”子曰:“君子莊敬日強,安肆日偷,君子不以一日使其躬儳焉,如不終日。”子曰:“齊戒以事鬼神,擇日月以見君,恐民之不敬也。”子曰:“狎侮死焉,而不畏也。”子曰:“無辭不相接也,無禮不...
西周滅殷後提出“天命”觀念,主張敬德保民以順應天命,在一定程度上認識到了人為的作用。周太史伯陽父以陰陽之氣的運行說明地震現象;鄭國政治家子產提出“天道遠,人道邇”,這都表明了樸素唯物主義思想的進一步發展。春秋末年的孔子肯定天命,但同時少言天道,主張“敬鬼神而遠之”。戰國初墨子反對天命,但主張天志...
而是對鬼神之事非常感興趣,這些被稱為禮崩樂壞,瓦釜雷鳴,面對這些現象,孔子一直以來都是嗤之以鼻的,他一直都推崇“仁德”,希望能恢復古法,因此他從來不談論怪異的事,從來不給諸侯推薦武力爭霸的政策,從來不參與叛亂,也不讓弟子們參與叛亂,更從來都是“敬鬼神而遠之”,推崇姜尚伐紂時踩踏龜甲不信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