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方帝(宋代佚名詩人作品)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五方帝》,宋朝時四言古體詩詞作品,作者不詳。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五方帝
  • 創作年代:宋
  • 作品體裁:四言古體
  • 作者:佚名
詩詞正文
帝宅震方,在德惟木。
宣仁賦和,大生□育。
祀法有虔,皇情允肅。
神之格思,報以介福。
帝宅震方釋義
【帝宅】皇都;皇宮。《後漢書·南匈奴傳論》:“降及後世,翫為常俗,終於吞噬神鄉,丘墟帝宅。”唐駱賓王《艷情代郭氏答盧照鄰》詩:“洛水傍連帝城側,帝宅層甍垂鳳翼。”
【震方】。《梁書·武帝紀下》:“前代因襲,有乖禮制,可於震方,簡求沃野。”唐劉禹錫《元日樂天見過因舉酒為賀》詩:“震方天籟動,寅位帝車回。”《兒女英雄傳》第二三回:“此處安葬,按那龍脈,正自震方而來,定主宗祧延綿。”2.地震方位。明沉德符《野獲編補遺·禨祥·聖主徵應》:“內靈台奏泰山震方,此青宮不安之象。
在德惟木釋義
【在】《唐韻》昨宰切《集韻》《韻會》《正韻》盡亥切,裁上聲。《爾雅·釋訓》居也。《易·乾傳》在下位而不憂。又察也。《書·舜典》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禮·文王世子》食上必在視寒煖之節。又存也。《論語》父母在。又所在也。《前漢·武帝紀》徵詣行在。《蔡邕·獨斷》天子以四海為家,謂所居為行在所。又姓。晉汝南太守在育。又脾神曰常在,見《黃庭經》。又昨代切,音載。義同。又葉雌氏切。音此。善也。《詩·小雅》不屬於毛,不離於裏。天之生我,我辰安在。又葉才里切。示上聲。《屈原·離騷》吾令豐隆乗雲兮,求虙之所在。解佩纕以結言兮,
【德】《唐韻》《正韻》多則切《集韻》《韻會》的則切,登入聲。《廣韻》德行也。《集韻》德行之得也。《正韻》凡言德者,善美,正大,光明,純懿之稱也。《易·乾卦》君子進德修業。《詩·大雅》民之秉彝,好是懿德。《書·臯陶謨》九德,寬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亂而敬,擾而毅,直而溫,而廉,剛而塞,彊而義。又《洪範》三德,一曰正直,二曰剛克,三曰柔克。《周禮·地官》六德:知、仁、聖、義、中、和。又《玉篇》德,惠也。《書·盤庚》施實德於民。《詩·小雅》旣飽以德。又善敎也。《禮·月令》孟春之月,命相布德,和令,行慶,施惠。《注》德
【惟】〔古文〕《唐韻》以追切《集韻》《韻會》夷隹切,音維。《說文》凡思也。從心隹聲。《玉篇》有也,為也,謀也,伊也。又語辭也。《毛晃曰》有是惟之惟,書濟河惟兗州之類。有思惟之惟,書視遠惟明,詩載謀載惟之類。有惟獨之惟。書惟王不邇聲色之類。又姓。又《正韻》無非切,音微。義同。◎按《說文》從心隹聲,則梁韻弋隹切,唐韻以追切,宋韻夷隹切,切喩母也。獨正韻竟作無非切,則切微母矣。
【木】《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莫卜切,音沐。《說文》冒也。冒地而生,東方之行。從屮,下象其根。《徐鍇曰》屮者,木始申坼也,萬物皆始於微,故木從屮。《白虎通》木之為言觸也。《玉篇》燧人氏鑽出火也。《書·洪範》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易·說卦傳》為木。《疏》木可以揉曲直,卽順之謂也。《禮·月令》某日立春,盛德在木。《疏》春則為生,天之生育,盛德在於木位。又八音之一。《周禮·春官·太師》金石土革絲木匏竹。《注》木,柷敔也。又質樸。《論語》剛毅木訥近仁。又木彊,不和柔貌。《前漢·周勃傳》
宣仁賦和釋義
【宣】〔古文〕《唐韻》須緣切《集韻》《韻會》荀緣切《正韻》息緣切,音瑄。《說文》天子宣室也。從宀聲。《徐鉉曰》從回,風迴轉,所以宣隂陽也。又《爾雅·釋言》徧也。《詩·大雅》旣順廼宣。《注》順,安。宣,徧也。又《左傳·賈注》通也。《詩·周頌》宣哲維人。《注》宣,通。哲,智也。又布也,散也。《書·臯陶謨》日宣三德。《禮·月令》季秋,會天地之藏,無有宣出。《注》物皆收斂,無有宣露出散也。又《增韻》召也。《包佶詩》隔屛初聽玉音宣。又《爾雅·釋言》緩也。又盡也,明也,示也。《周語》為川者,決之使導。為民者,宣之使言。又《
【仁】〔古文〕忎《唐韻》如鄰切《集韻》《韻會》《正韻》而鄰切,音人。《釋名》忍也。《易·乾卦》君子體仁,足以長人。《禮·禮運》仁者,義之本也,順之體也。得之者尊。《程顥曰》心如谷種。生之性,便是仁。又《方書》手足痿為不仁。後漢班超妹昭,以兄老西域,請命超還漢土,上書云:兄年七十,兩手不仁。又果核中實有生氣者亦曰仁。又姓。又《韻補》葉如延切,音然。《歐陽修·送吳子京南歸詩》我笑謂吳生,爾其聽我言。顏回不貳過,後世稱其仁。 《六書正譌》元,從二從人。仁則從人從二。在天為元,在人為仁。人所以靈於萬物者,仁也。
大生□育釋義
【大】〔古文〕《唐韻》《集韻》《韻會》徒蓋切。《正韻》度柰切,音汏。小之對。《易·乾卦》大哉乾元。《老子·道德經》域中有四大,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莊子·天地篇》不同同之謂大。《則陽篇》天地者,形之大。隂陽者,氣之大。又初也。《禮·文王世子》天子視學,大昕鼓徵。《注》日初明,擊鼓徵召學士,使早至也。又徧也。《禮·郊特牲》大報天而主日。又肥美也。《儀禮·公食大夫禮》士羞,庶羞皆有大,贊者辨取庶羞之大,以授賓。《注》大,以肥美者特為臠,所以祭也。又過也。《戰國策》無大大王。又長也。《爾雅·釋器》珪大尺二寸謂之
【生】〔古文〕《唐韻》所庚切《集韻》《韻會》《正韻》師庚切,音甥。《說文》進也。《玉篇》起也。《莊子·外物篇》凡道不欲壅,壅則哽,哽而不止則跈,跈則眾害生。《注》生,起也。又《玉篇》產也。《博雅》人十月而生。《穀梁傳·莊二年》獨隂不生,獨陽不生,獨天不生,三合然後生。又出也。《易·觀卦》上九觀其生,君子無咎。《注》生,猶動出也。又養也。《周禮·天官·大宰》五曰生以馭其福。《注》生,猶養也。賢臣之老者,王有以養之。《左傳·哀元年》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敎訓。又《韻會》死之對也。《孟子》生,亦我所欲也。《前漢·文帝紀》
【育】《集韻》《韻會》《正韻》餘六切,音昱。《說文》養子使作善也。《廣韻》養也。《易·蒙卦》君子以果行育德。《注》育德者,養正之功也。《疏》育養其德。又《爾雅·釋詁》育,長也。《詩·衞風》旣生旣育。《箋》育謂長老也。《書·盤庚》我乃劓殄滅之,無遺育。《傳》育,長也。《晉語》正名育類。《注》育,長也。又生也。《禮·中庸》發育萬物。《注》育,生也。又覆育也。《詩·小雅》長我育我。《箋》育,覆育也。又幼稚也。《詩·衞風》昔育恐育鞠。《箋》昔育,昔幼稚之時也。又地名。《前漢·地理志》育陽。《注》屬南陽郡。又《集韻》亦姓
祀法有虔釋義
【祀】〔古文〕《唐韻》詳里切《集韻》《韻會》象齒切《正韻》詳子切,音似。祭也。《書·洪範》八政,三曰祀。《禮·祭法》聖王制祭祀,法施於民則祀之,以死勤事則祀之,以勞定國則祀之,能御大葘則祀之,能捍大患則祀之。又《月令》春祀戸,夏祀灶,秋祀門,冬祀行,中央土,祀中霤。又《祭法》王為羣姓立七祀,諸侯為國立五祀,大夫立三祀,適士二祀,庶士庶人一祀。又年也。《書·伊訓》惟元祀。《傳》取四時祭祀一訖也。《釋名》殷曰祀。祀,巳也。新氣升,故氣巳也。又《孝經·士章疏》祀者,似也。似將見先人也。又葉夷益切,音亦。《詩·小雅》以
【有】〔古文〕《唐韻》雲久切《集韻》《韻會》《正韻》雲九切,音友。《說文》不宜有也。《春秋傳》曰:日月有食之。從月又聲。《九經字樣》有,從月。從冃,譌。又《玉篇》不無也。《易·大有疏》能大所有。又《繫辭》富有之謂大業。又《詩·商頌》奄有九有。《傳》九有,九州也。又《左傳·桓三年》有年。《注》五穀皆熟書有年。又《玉篇》果也,得也,取也,質也,寀也。又姓。《論語》有子。《注》孔子弟子有若。又《集韻》尤救切。與又通。《書·堯典》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詩·邶風》不日有曀。《注》有,又也。又《韻補》葉羽軌切。《前漢·敘
【虔】《唐韻》《集韻》《韻會》渠焉切,音乾。《說文》虎行貌。又《爾雅·釋詁》虔,固也。《書·呂》奪攘矯虔。《疏》若固有之。言取得人物,若已自有也。又敬也。《魯語》少採夕月,與太史司載糾虔天。又椹也。《詩·商頌》方斲是虔。又《博雅》惠也,少也。又殺也。《左傳·成十三年》虔劉我邊陲。又《玉篇》強取也。又端正貌也。又姓。《通志·氏族略》《風俗通》云:留虔氏,黃帝之後。又州名。《韻會》漢豫章郡雩都贑縣,唐置虔州。又葉眞韻,音勤。《高彪詩》文武將墜,乃俾俊臣。整我皇綱,董此不虔。
皇情允肅釋義
【皇情】皇帝的情意。《文選·顏延之》:“化際無間,皇情爰眷。”劉良註:“皇情,謂天子之情也。”南朝梁沉約《齊安陸昭王碑》:“皇情眷眷,慮深求瘼。”《樂府詩集·郊廟歌辭四·隋方丘歌》:“皇情虔,具寮肅。”唐賈島《送於中丞使回紇冊立》詩:“漸通青冢鄉山盡,欲達皇情譯語初。”
【允】〔古文〕《唐韻》余準切《集韻》《韻會》庾準切,音尹。《說文》允,信也。從人。《徐曰》兒,仁人也,故為信。又《爾雅·釋詁》允,信也。《疏》謂誠實不欺也。按《方言》云:徐魯之閒曰允。《書·君奭》公曰:告汝朕允。又《玉篇》允,當也。又《增韻》肯也。又通作盾。中盾,官名。《前漢·班固敘傳》數遣中盾,請問近臣。《注》師古曰:盾讀曰允。又《正韻》羽敏切,音隕。義同。又《集韻》余專切,音鉛。《前漢·地理志》金城郡允吾。《注》應劭曰:允吾,音鈆牙。zdic.n
【肅】〔古文〕《唐韻》息逐切《集韻》《韻會》息六切《正韻》蘇谷切,音宿。《說文》持事振敬也。從聿在上,戰戰兢兢也。《廣韻》恭也,敬也,戒也。《書·太甲》社稷宗廟,罔不祗肅。《傳》肅,嚴也。言能嚴敬鬼神而遠之。又《洪範》恭作肅。《疏》貌能恭,則心肅敬也。《禮·玉藻》色容厲肅。《疏》厲,嚴也。肅,威也。又《爾雅·釋言》肅雝,聲也。又縮也。《詩·豳風》九月肅霜。《傳》肅,縮也,霜降而收縮萬物。《禮·月令》季春行冬令,則寒氣時發,草木皆肅。《注》謂枝葉縮慄。又《爾雅·釋詁》進也。《詩·大雅》民有肅心,荓雲不逮。《箋》肅
神之格思釋義
【神】〔古文〕《唐韻》食鄰切《集韻》《韻會》乗人切,音晨。《說文》天神,引出萬物者也。《徐曰》申卽引也,天主降氣,以感萬物,故言引出萬物。又《皇極經世》天之神棲乎日,人之神棲乎目。又神明。《書·大禹謨》乃聖乃神。《孔傳》聖無所不通,神妙無方。《易·繫辭》隂陽不測之謂神。《王弼雲》神也者,變化之極,妙萬物而為言,不可以形詰。《孟子》聖而不可知之謂神。又鬼神。陽魂為神,隂魄為鬼。氣之伸者為神,屈者為鬼。又諡法。《史記》民無能名曰神。又姓。漢騎都尉神矅。又升人切,音伸。《張衡·東京賦》神荼副焉。《注》海中神名。神,音
【之】〔古文〕《唐韻》《正韻》止而切《集韻》《韻會》眞而切,音枝。《說文》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玉篇》是也,適也,往也。《禮·檀弓》延陵季子曰:若氣,則無不之也。又於也。《禮·大學》之其所親愛而辟焉。《注》之,適也。《朱傳》猶於也。又語助辭。《書·金縢》禮亦宜之。《禮·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語尾,或層出。如毛詩我之懷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雞鳴章知子之來之,六句九之字,常華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又此也。《詩·周南》之子于歸。《注》之子,是子也。又變也。《
【思】〔古文〕恖《廣韻》息茲切《集韻》《韻會》新茲切《正韻》息移切,音司。《說文》睿也。《書·洪範》思曰睿。《六書總要》念也,慮也,繹理為思。又願也。《詩·大雅》思皇多士。《箋》願也。《正義曰》以意之所思,必情之所願也。又語巳辭。《詩·周南》不可泳思。又《大雅》神之格思。又語起辭。《詩·大雅》思齊太任。又《魯頌》思樂泮水。又《諡法》謀慮不愆曰思。又州名。楚黔中地,唐置思州,以思邛水得名。又姓。以諡為氏,明有思志道。又《廣韻》《集韻》《類篇》《韻會》相吏切,音四。《揚雄·甘泉賦》儲精垂思。又悲也。《詩·小雅》思泣
報以介福釋義
【報】《唐韻》博耗切《集韻》《韻會》博號切,保去聲。復也,酬也,答也。《詩·鄭風》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禮·郊特牲》報本反始。《注》謝其恩之謂報,歸其功之謂反。《史記·范睢傳》睚睚之怨必報。又告也。《前漢·吳王傳》無文書,口報。《天寶遺事》新進士及第,以泥金書帖子,附家書中,用報登科之喜。又猶合也。《禮·喪服小記》下殤小功帶澡麻,不絕本,詘而反以報之。又論囚曰報。《前漢·張湯傳》爰書論訊鞫報。又下婬上曰報。《左傳·宣三年》鄭文公報鄭子之妃曰媯。《注》鄭子,文公叔父子儀也。《漢律》婬季父之妻曰報。又與赴通。《
【以】〔古文〕《韻會》《正韻》養里切,怡上聲。為也。《論語》視其所以。又因也。《詩·邶風》何其久也,必有以也。《左傳·昭十三年》我之不共,魯故之以。《注》以魯故也。《列子·周穆王篇》宋人執而問其以。又用也。《論語》不使大臣怨乎不以。又《左傳·僖二十六年》凡師能左右之曰以。《易·師卦》能以眾正。又《詩·周頌》侯彊侯以。《注》彊民有餘力來助者,以閒民轉移執事者。又同已。《孟子》無以,則王乎。又古以與聲相通。《禮·燕禮》君曰:以我安。《注》猶與也。《魏書·李順傳》此年行師,當克以不。《韓愈·剝啄行》凡今之人,急名以官
【介福】大福。《易·晉》:“受茲介福於其王母。”高亨註:“蓋謂王母嘉其功勞,錫之爵祿,爵祿即大福也。”《詩·小雅·楚茨》:“報以介福,萬壽無疆。”唐楊炯《唐贈荊州刺史成知禮神道碑》:“公誕保靈和,受茲介福。”清方文《吳靜腑招同黎美周侯諸子燕集》詩:“榮名何足侈,介福以為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