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確方向
堅持科學定位,明確高等職業院校辦學方向。高等職業教育應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研結合的發展道路。高等職業院校要主動適應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以就業為導向確定辦學目標,找準學校在區域經濟和行業發展中的位置,加大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力度,堅持培養面向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實踐能力強、具有良好職業道德的高技能人才。要扭轉一些高等職業院校在高等職業教育中過多強調學科性的傾向,扭轉一些學校盲目攀高升格傾向。要在全社會倡導並樹立不同層次、不同類型學校都能辦出一流教育的思想。所謂一流的教育,主要體現在先進的辦學理念、先進的管理和服務、優質的辦學條件和培養出高質量人才上,最根本的標準是要培養出受社會歡迎的各類高質量人才。高等職業院校都應立足高等職業教育領域,以鮮明的辦學特色、過硬的人才培養質量和較高的畢業生就業率贏得社會的認可和尊重。
合理調整
緊密結合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需求,科學合理地調整和設定專業。專業設定是社會需求與高等職業教育教學工作緊密結合的紐帶,是學校教學工作主動、靈活適應社會需求的關鍵環節。高等職業院校在調整和設定專業時,要認真開展市場調研,準確把握市場對各類人才的需求情況,根據學校的辦學條件有針對性地調整和設定專業。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應支持學校根據社會需要,按照技術領域和職業崗位(群)的實際要求靈活設定專業;同時,要將就業狀況作為專業設定及其結構調整的依據,對就業率連續三年低於全省(自治區、直轄市)平均水平的專業,應減少或停止安排招生計畫;對不符合市場和社會需要的專業應予以撤消。
加強改革
以培養高技能人才為目標,加強教學建設和教學改革。培養高技能人才必須有“雙師型”教師隊伍作支撐,各高等職業院校要採取有效措施,推動學校的教師定期到企業學習和培訓,增強實踐能力。同時,要積極聘請行業、企業和社會中(含離退休人員)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專家或專業技術人員作為兼職教師。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根據高等職業教育的特點,在職稱評定、教師聘任等方面單獨制定適合“雙師型”教師發展的評聘制度,為“雙師型” 教師隊伍建設提供政策支持。要根據高技能人才培養的實際需要,借鑑國內外成功的高等職業教育經驗,運用現代教育理念,改進理論教學,改革教學方法,重視現場教學和案例教學。學校要將職業道德教育與職業素質教育內容融入課程教學中,加強學生職業能力與職業養成教育。教材內容要緊密結合生產實際,並注意及時跟蹤先進技術的發展。要特別重視高等職業院校實習實訓條件的建設。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根據本地區的實際需要,認真制定本地區高等職業教育實訓基地的整體建設規劃,並採取有效措施認真落實規劃內容。不斷更新教學設施和儀器設備,保證學生有足夠時間的、高質量的實際動手訓練,切實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滿足高技能人才培養的需要。要在中心城市或高等職業院校比較集中的地區,創建一批起示範作用的高等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實現該地區職業教育的資源共享,擔負該地區相應專業學生的實訓、教師培養以及職業技能鑑定等任務。2004年,各地應重點落實教育部等六部委共同啟動的“國家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培訓工程”和國家示範性軟體
職業技術學院建設工作,加快培養社會急需的高技能人才。
產學結合
積極開展訂單式培養,建立產學研結合的長效機制。產學研結合是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必由之路,要積極探索校企全程合作進行人才培養的途徑和方式。高等職業院校要大力開展訂單式培養,從專業設定與調整、教學計畫制定與修改、教學實施、實習實訓直至學生就業等方面,充分發揮企業和用人單位的作用。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要積極支持高等職業院校開展訂單式培養,重點培育一批與本地支柱產業發展密切相關、在產學研結合方面特色突出、以訂單式培養為特色的高等職業院校,每所高等職業院校都要形成一批以訂單式培養為特色的專業。要重視地方政府在高等職業教育規劃和發展中的統籌、協調等作用,有條件的地區可以根據需要組建機械、電子等不同類別、各具特色的“職教集團”,探索產學研結合發展高等職業教育的新道路。
模式創新
大力推行“雙證書”制度,促進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主動與當地勞動、人事部門及相關行業廳(局)共同配合,在高等職業院校大力推進職業資格證書制度。認真落實勞動保障部、教育部、人事部《關於進一步推動職業學校實施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的意見》(勞社部發[2002]21號),選擇部分具備條件的高等職業院校的主體專業,推行學生畢業取得學歷證書的同時,直接取得職業資格證書的試點工作。高等職業院校必須把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放在突出的地位,促進學生技能的培養。要依照國家職業分類標準及對學生就業有實際幫助的相關職業證書的要求,調整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把職業資格證書課程納入教學計畫之中,將證書課程考試大綱與專業教學大綱相銜接,改進人才培養方案,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強化學生技能訓練,使學生在獲得學歷證書的同時,順利獲得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增強畢業生就業競爭能力。對就業形勢不好的專業,學校應在學生畢業前半年,及時為學生調整專業方向,補充相關課程,強化職業技能培訓,促進就業。對於畢業時未能落實工作單位的學生,在學生自願的前提下,學校應在畢業後一段時間內對其組織職業技能培訓,使其獲得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增強畢業生的就業競爭能力。2004年,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與當地勞動保障、人事部門及相關行業廳(局)共同配合,繼續實施高等職業院校畢業生職業資格培訓工程,力爭80%以上有職業資格證書領域的高等職業院校畢業生都能取得"雙證書"。2006年,這一比例要達到90%以上。
自主創業
大力推進靈活的教學管理制度,引導學生自主創業。高等職業院校應根據本地區、本行業的人才需求狀況以及職業技術與職業崗位的特點,以滿足崗位(群)的能力、素質培養要求為標準,在各專業中推行彈性學制和以學分制為主要內容的靈活的教學管理制度。學校應積極開設“輔修專業”、“第二專業”或“雙專業”以及系列實用課程等,允許學生在相關專業領域自主選擇學習,以靈活的專業和課程設定,培養社會需要的複合型職業技術人才。積極鼓勵學生自主創業。學校應開設創業課程,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為學生自主創業提供實際鍛鍊的平台,並在管理制度等方面創造條件,促進他們成功創業。
教育改革
積極進行高等職業教育兩年制學制改革,加快高技能緊缺人才培養。為推動高等職業院校正確定位,加快高技能緊缺人才培養,要把高等職業教育的學制由三年逐步過渡為兩年。要通過學制改革推動高等職業教育在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等方面的改革,突出職業教育的靈活、快捷和適應性強的特點。國家示範性軟體職業技術學院建設單位、參與國家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工程的院校和中央廣播電視大學的相關專業,要從2004年入學的新生開始,實施兩年制試點。今後,凡新批准設立的高等職業院校原則上都實行兩年學制。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也應積極組織開展高等職業教育兩年制試點工作,取得經驗後逐步推開。
完善制度
以就業為導向,進一步完善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制度。國家將建立五年一輪的評估制度。今後,高等職業院校每五年都要接受一次評估。畢業生的就業狀況將作為檢驗學校辦學水平的核心指標,就業率較低的院校不能被評為良好和優秀。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應對辦學水平高、評估結論為“優秀”的院校在跨省招生和靈活設定專業等方面給予積極支持,使優質的教育教學資源發揮更大的作用。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要認真執行《教育部關於進一步深化教育改革 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若干意見》(教學〔2003〕6號)精神,堅持學校辦學“三個適度掛鈎”的要求,即將就業工作與院校的事業發展、專業設定、評估結論相掛鈎,推動高等職業院校以就業為導向,促進高等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對就業率明顯低於全國平均水平的省(自治區、直轄市),我部將在一段時間內對這些省(自治區、直轄市)審批設立的高等職業院校暫緩備案或不予備案,以督促重視對高等職業院校的投入,提高教育質量,促進就業。同時,要加強對高等職業教育的規範管理,特別是對一些非高等職業院校舉辦的名不符實的高等職業教育要進行整頓和清理。
加大宣傳
加大宣傳力度,在全社會樹立高等職業教育主動服務於社會經濟發展的良好形象。國家和省級人民政府將要陸續實施一批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精品專業等項目。要加大對這些優秀成果的宣傳力度,樹立在人才培養和就業工作中的先進典型,以引導全國高等職業教育建設和改革的正確方向,增強社會對高等職業教育的了解和認可,促進高等職業院校畢業生就業。
深化改革
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充分認識以就業為導向,深化高等職業教育改革對於促進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意義,結合本地實際情況,認真貫徹落實本意見精神,並將改革進展情況及時報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