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該書共七章,大致內容如下:第一章主要介紹研究背景、研究意義和該書的結構框架。第二章對對相關文獻進行梳理和分析。第三章提出理論框架與研究設計,包括核心概念界定、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以及該書的數據來源與變數選擇。第四章主要考察了教育擴張是否增加了代際絕對流動和代際相對流動。第五章分析教育擴張如何影響代際流動。第六章主要回答在教育擴張後,高等教育內部不同學歷層次在跨越代際效應方面的差異以及不同社會階層的流動策略選擇。第七章提出研究結論與啟示。
作品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文獻綜述 第三章 理論框架與研究設計 第四章 教育擴張前後代際流動的變化趨勢 第五章 教育擴張影響代際流動的機制 | 第六章 擴張後的高等教育與代際效應 第七章 研究結論與啟示 附錄1 附表 附錄2 附圖 附錄3 教育擴張對成人高等教育經濟回報的影響研究 |
作品思想
該書的主要結論概括如下:第一,沒有充足證據表明教育擴張促進了代際流動。雖然經濟發展和職業結構變化造就了大量的新職業崗位,增加了中上層社會位置的數量,使社會下層獲得了較多向上流動的機會,但是教育擴張沒有促進代際相對流動,與社會上層相比,社會下層實現地位提升的相對機會沒有改善,階層不平等依然持續。第二,教育擴張沒有顯著改善業已存在的教育機會不均等,使得其無法帶來更多的代際流動。教育在擴張前後始終是決定個人社會經濟地位高低的重要因素。儘管如此,由於教育擴張沒有降低高等教育機會獲得的階層差異,從而無法減弱家庭背景以教育為中介對子女初職社會經濟地位的間接影響,所以也就無法促進代際流動。第三,教育擴張的結構化效應不顯著,即與高中群體相比,沒有足夠證據支持家庭背景對初職社會經濟地位的影響在高等教育群體,甚至研究生群體中發生明顯弱化,這也導致了教育擴張無法帶來更多的代際流動。因為高等教育文憑獲得者所面臨的勞動力市場依舊不是完全遵循績效原則的,所以即便教育擴張提高了高等教育文憑獲得者占社會總人口的相對比例,也無法帶來社會整體代際流動的改善。第四,高等教育具有社會地位循環和地位再生產的雙重功能,但是中國的高等教育擴張降低了高等教育的相對社會經濟地位回報,使得這種地位循環功能有所減弱。第五,在教育擴張之後,為了維持階層優勢或實現向上流動,不同社會階層採取了不同的教育策略。弱勢階層出身的子女可以通過追求社會經濟地位回報更高的研究生學歷,或者選擇可以幫助他們在求職時擺脫家庭背景束縛的理學或工學專業來實現向上流動。相比較而言,優勢階層出身子女的教育策略選擇則更加多元化。
在實證分析的基礎上,該書認為,教育擴張促進代際流動的實現,一方面需要在做大教育資源這一“蛋糕”、持續增加高等教育機會的同時,更加強調“蛋糕”的分配,努力促進教育公平,降低因家庭背景而導致的教育機會不均等。另一方面,需要不斷強化績效原則,完善勞動力市場,建立良好的社會選擇機制,不斷弱化家庭背景在社會地位獲得中的作用,努力促進就業機會均等。
作品影響
獲獎記錄
2021年9月,該書獲第六屆全國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三等獎。
出版信息
作者簡介
楊中超,男,1986年出生,山東臨沂人,管理學博士,中國高教學會優秀博士論文獲得者,北京大學優秀博士論文獲得者,美國加州大學聖芭芭拉分校聯合培養博士生(2013—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