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從心靈開始》是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文質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教育從心靈開始 名師講述能感動學生的心靈教育
- 作者:張文質
- 出版社: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
- 定價:9.95 元
- ISBN:9787562141020
《教育從心靈開始》是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文質
《教育從心靈開始》是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文質...
張文質 主編:《教育從心靈開始:名師講述最能感動學生的心靈教育》(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年)即將出版的有《聽張文質老師評課》(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我的寫作是獻給自己的祈禱書》、《我們是怎么開展生命化教育研究的——張文質教育講演錄》(福建教育出版社),主編著作有《活著就是幸福——生命讀本》(...
15、《教育從心靈開始:名師講述最能感動學生的心靈教育》(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年)16、《大夏書系·國小語文名師課堂》(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2009年。張文質、竇桂梅 主編,姚春傑 執行主編:包括《國小語文名師作文課堂實錄》《國小語文名師課堂深度解析》《國小語文名師課堂成敗探究》《國小語文名師同課異教...
《從心開始的教育》是2014年蘭州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洪海鷹。內容簡介 《從心開始的教育》是以國小語文教學和國小教學管理為主要內容的教育類專著。作者分教育心愿、學習心得、教學心聲、課堂心語、管理心路五大篇章敘述了作者在教育教學中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闡述了作者在語文教學、教學管理、教師培訓...
《直抵心靈的教育/走進廣州好教育叢書》以小故事、小場景的形式,在輕鬆的氛圍中,重現了我的教育宗旨和價值取向,闡述了我如何逐步形成以“直抵學生心靈,倡導個性成長”為基石的“教育務本心”思想,並將之實施推廣。圖書目錄 第一章 教育心源 一、做教育知心人 (一)教育,從心開始 (二)教育,從本源深究 ...
心理健康教育,一項利教、助學、益社會的奠基工程。——肖漢仕 澆花要澆根,育人先育心。教書育人,從心開始——肖漢仕 健康的心理,為你添上飛翔的翅膀。用“心”呵護心靈健康。打開心靈的門窗,讓陽光進來。心”會跟你一起走,說好不分手。心理健康,愛你等於愛自己。心理健康、關注你我他。健康的人需要健康的...
(二)國中階段:開始培養學生的自尊、自信、自強和自律精神;正確認識並較好地處理哥們義氣;傳授一些自我情感調控的基本知識和方法;加強情感心理諮詢和輔導;引導他們樹立遠大的科學志向和高尚的社會理想;組織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豐富他們的情感生活,同時防止不良情感的影響。(三)高中階段:向他們介紹多種多樣的職業...
讚美孩子,從一言一行開始 發自內心的表揚才是有效的激勵 表揚要適度,多了孩子會煩 給孩子的獎勵要適當 表揚要高調,批評要低調 批評不可少,但絕不能多 孩子有尊嚴,儘量私下批評他 三明治效應:批評需要講藝術 用表揚“刺激”孩子主動反省 第七章 “事倍功半要不得”,愛得多不如愛得對 愛是孩子最不可或缺...
心理健康教育,一項利教、助學、益社會的奠基工程。——肖漢仕 澆花要澆根,育人先育心。教書育人,從心開始——肖漢仕 健康的心理,為你添上飛翔的翅膀。用“心”呵護心靈健康。打開心靈的門窗,讓陽光進來。心”會跟你一起走,說好不分手。心理健康,愛你等於愛自己。心理健康、關注你我他。健康的人需要健康的...
《教育的心靈之約》內容為:每一次思考總是要從人性的“出發點”開始,我呼喚的是一種修復和改善,是對細微改變的耐心,同時我首先把對自己的耐心變成了習慣。也許是因為我在乎這樣的生活,我的寫作表明自己期待著最終得到一種啟明,我相信的是心靈與世界的約定,也相信在寫作這樣多少有點過時的愛好中,我仍然能夠...
他求學上進之心十分迫切,依靠自身的奮鬥,先後考取了鹿兒島師範學校、廣島高等師範學校和京都大學文學院哲學系教育專業。1918年7月畢業後,就職於廣島高師附屬小 學,熱心研究初等教育和藝術教育。1919年12月,應成城學園校長、著名教育家澤柳政太郎之邀,擔任成城學園國小部主事。開始探索實踐其“全人教育”的主張。...
克里希那穆提(Jiddu Krishnamurti,1895-1986),享譽世界的心靈導師,生於印度。少年時期開始專門的靈性修煉,以後成為徹悟的智者。他一生致力於引導人們認識自我,用自性的光明照亮自己,解放自己。他一生的教誨皆在幫助人類從恐懼和無明中解脫,體悟慈悲與至樂的境界。 他的著述是由空性流露的文字和講話集結而成,已...
手記二 團隊精神教育新論 什麼是“班集體”? 班級團隊精神教育的價值 班級團隊精神教育的途徑 走進心靈,從第一天開始 多出了一本《故事會》 從“西裝上的尊嚴與風流”到“最後的風采”手記三 “在民主生活中學民主” 班級管理應由“人治”變為“法治” 班規是如何制定的 利用班規實現學生...
Moon老師 | 潭州教育創始人 中文名周有貴,2007年開始進行線上職業教育領域創業,公開課直播授課模式,堅持8年授課。潭州文化 經營理念 在追求全體小夥伴精神和物質兩方面幸福的同時,通過教學激發學員學習的興趣,喚醒學員的良知,為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做貢獻 做事原則 將正確的事情以正確的方式貫徹到底。太陽是中心,...
在《有吸收力的心靈》這本書中,蒙台梭利博士在深入細緻的觀察和精確評價的基礎上,根據人的生活中這個最早的、卻最有決定意義的時期里出現的種種現象,不僅表現出她的深邃的洞察力,而且指出了成人對此應負的責任。她確實對目前人們已經普遍接受的“教育自出生開始”的必要性賦予了實際的意義。瑪利亞·蒙台梭利及其...
《孩子的心靈要滋養》分為十二章,從多個角度闡述了應該如何滋養孩子的心靈,讓孩子真正從心靈上富足起來。《孩子的心靈要滋養》內容豐富,語言通俗易懂,書中提供的經驗可操作性強,是一本非常實用的家長教子書。以前講教育,家長一股腦兒地把孩子往學校送,以為教育孩子就是對孩子進行學校教育;現在,家長開始關注家...
《大學生心理健康與人生髮展:成長從關愛心靈開始》是一本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在2010年4月出版的書籍。本書講述了大學生心理健康與自我發展及大學生自我意識等知識。內容簡介 《大學生心理健康與人生髮展:成長從關愛心靈開始》是國家精品課程“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配套教材,它凝結著作者10餘年來對大學生心理素質課程的思考...
達成目標需要靠行動,行動是由我們的思想產生,而思想就植根於我們的心靈之中。心發萬物,這心便是根,便是源。所以要想改變自己的現狀,就要先改變行為;想要改變行為,就要先改變思想;想要改變思想,就要從改變心靈開始。心靈培訓改變心靈,心是每個人自己的風水。心靈改變了,命運便會改變,可以變得更優秀、更成功...
“心靈標準件”與三本書 看圖說話 累、遊戲、傻 瞄準學生的心,深化考試制度改革 認知和創新 作者簡介 沈思:原名楊錦寧,1956年出生於南京,1973年插隊農村,1982年大學畢業。三下基層,三上機關,上下求索。退休後2011年進入大學開始求索教育之旅,2020年進入國小,只參與傳道(教育),不參與授業(教學),至今十...
大家都有理想、有熱情、有童心,但優秀老師能夠持之以恆,而平庸老師隨著年齡的增長,或者遇到挫折,慢慢就消沉了,一顆心就開始生鏽了。你們要警惕。要把純真保持到永遠。二、要有愛心 教育是從愛出發,進入人的心靈,傳播愛,培植愛。你們現在和孩子有感情,孩子也愛著你們。這是教育非常重要的條件。只有心心相...
十字路口的教育札記 十字路口的教育札記(一)十字路口的教育札記(二)途中狗友及其他(70則)夢想的詩篇 不在場的風景 暫時的喧譁 夢想的詩篇 虛無的證詞 某些詞,跳躍在前方 旅途的開始 記下一些詞 召喚 我所期待的生命化教育 生命化教育:作為一種期待 對基礎教育中10個人文關鍵字的思考 有你的信 施行者...
“0歲方案”的大量實踐總結出以下方法最有效:生活中教,遊戲中學;教在有心,學在無意;環境濡染,榜樣誘導;對牛彈琴,興趣第一;積極暗示,寬嚴並濟;培養習慣,形成定勢;教育愛,不可溺愛;講究愛態,控制情緒;促進發展,順其自然;以及八大基本方法不可背離。教育重點 身體 當前許多父母很早就開始了對孩子...
1949年任日赤醫院小兒科部長,1956年開始兼任愛育醫院院長和愛育研究所所長。曾擔任日本小兒科醫學會會長,愛育醫院名譽院長,(財團)幼兒開發協會理事。1992年作為日本人第一次被授予作出世界性社會貢獻的A.史懷澤博愛獎。著有《寫給年輕的父母》《把孩子培養成為有愛心的人》《內藤博士愛的育兒書》等多部著作。
學校教育先天不足 社會教育良莠不齊 親職教育決定成敗 二、基於天性培養人性 尊重天性,用好天性 培養人性 以人文精神滋養人性 三、非智力因素更重要 智力是一成不變的嗎 “知、情、意、行”一個都不能少 多經歷、多體驗 四、早期家教事半功倍 從乳兒期開始 重點是習慣 順其自然?錯 早教與跳級 五、家教的...
作為獨生女的蒙台梭利深得父母的寵愛,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因此從小便養成自律、自愛的獨立個性,以及熱忱助人的博愛胸懷。蒙台梭利五歲時,因父親調職而舉家遷居羅馬,開始了她的求學生涯。蒙台梭利雖是獨生女,但父母並不溺愛她,而是注意對她的教育,如要求她守紀律,同情和幫助窮苦和殘疾的兒童。因此她幼年時就...
《心教》展現了很細緻的交談細節以及清楚的套用技巧,可以說是一本薩提亞專業指南書。說真的,不是那種可以閒散地蹺著二郎腿、翻到哪頁都可以開始讀的書,而是一本得泡杯好茶、在一段寧靜的時空里,預備好安適的心才能仔細品讀的心靈書。——嘉義大學教育學系副教授/張淑媚 如果說“與生命聯結是一種不可多得的...
那是1993年,我剛做中學校長不久,正當渾身是膽、四處衝撞卻並未想清楚教育到底要走向哪裡的時候。孫老師的文字如醍醐灌頂,讓我沉靜下來,思考著教育的真義、教育的未來和學校的使命。於是,對校園裡發生的一些事情和希望開展的某些工作,我也開始從教育的終極目的去思考。有人說,通過《夏令營中的較量》,一位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