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國的城 故城的國》是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書籍,作者是王韻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故國的城故城的國
- 作者:王韻寧
- 出版時間:2016年1月
- 出版社:復旦大學出版社
- 頁數:287 頁
- ISBN:978-7-309-12022-6/I.962
- 定價:38 元
- 開本:24 開
- 裝幀:平裝
- 字數:337千字
《故國的城 故城的國》是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書籍,作者是王韻寧。
《故國的城 故城的國》是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書籍,作者是王韻寧。摘要本書是一位14歲少年作者的各類隨筆、散文、遊記,作者以邊走邊思考、邊思考邊寫作的模式,抒發了少年人的情懷,袒露了少年人的敏感,也表白了在當今社會影響下年...
黃國故城周長為6770米,城內面積約2.8平方公里,城牆略呈長方形。黃國故城遺址是古代黃國確在豫東南淮河畔的明證,也是黃文化的文史館,每年都有來自海內外宗親團體及黃姓族人前來尋根拜祖,憑弔故國遺址,緬懷先祖業績。黃國故城遺址已收入《中國名勝大詞典》和《中國名勝辭典》,1998年列為河南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父城故城,東周至漢代城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河南寶豐李莊鄉翟集村南黃土崗,南依龍山。城址有外城和內城。外城俗稱“城嶺”,平面呈長方形,東西長約1750米,南北寬約1250米。城牆系夯土構築,基寬10米許,存高1米左右。東、南、北城牆各有一豁口,疑為城門址。內城位於外城內西北隅,俗稱“紫金城”...
故城平面呈方形,邊長1500米,斟灌河至西南城角分流,一支沿南牆向東,一支沿西牆向北。城內地勢平坦,未發現遺蹟和遺物。僅東南角存有長約百米、高2米左右的牆基。斟灌、亦作“斟戈”。姒姓,夏啟子武觀的封國,因封於陸終後斟姓之墟,故曰斟灌,或以為斟灌故國在觀城(今陽穀、范縣一帶),後遷壽光。斟灌地望...
”玄奘在其旅行末尾作了極其簡單的記述:“從此東北行千餘里,至納縛波故國,即樓蘭地也。” 樓蘭國的消失 4世紀期間,全球氣候出現變冷的波動,導致塔里木河來水的波動和河道的變化,給古樓蘭帶來生態災難,出現灌溉用水的不足,樓蘭綠洲和樓蘭故城缺少天然植被的保護,土地逐漸沙漠化。最後,樓蘭故城悄然退出歷史...
⑴故城:指南北朝時劉宋都城建康城,即今南京市。⑵堤西:一本作“堤上”。雉子斑:色彩斑斕的錦雞。⑶角角:音gǔgǔ,象聲詞,雉鳴聲。⑷麥秀:麥子抽穗而尚未結實。據《史記·宋微子世家》記載,箕子原是商朝貴族,周武王滅商後,箕子一次經過商朝故地,見宮室頹壞,四周禾黍叢生,想故國已亡,欲哭無淚,...
此遺址東西約 300米,南北約800米。這裡有隨處可見的周代繩紋陶片、磚瓦等,可以判定這是一處兩周時期的故城遺址。出土的部分三棱銅鏃,說明這裡在兩周時期曾是軍事重地,並曾發生過重大戰役,這與《左傳 ·襄公二十三年》所載且於之役相符。遺址北靠豬龍河,南傍玉帶河,此兩河是沭河的支流,發源於沂水縣...
《後漢書·劉表、袁術、呂布列傳第十五》載:術,不得過,復走還,六月,至江亭。《後漢書·郡國二》載: 汝南郡,高帝置;安陽、候國,有江亭,故國,蠃。《水經注》:淮水又東經安陽縣故城南,江國也,今其地有江亭,春秋文公四年,楚滅江。姓氏淵源 江姓出自嬴姓,為顓頊帝玄孫伯益之後。上古時代,顓頊帝...
黃國故城位於今潢川(光州)西北6公里處的隆古鄉,遺址保存完好,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椐考古專家考證,黃國故城最遲在西周時期已經形成規模。城址呈長方形,周長6720米,總面積為2.8平方公里,城牆殘高5米-7米,時代為西周到春秋時期。現存城牆系用黃土夯築而成,城牆高處為7—8米,低處為4—5米,基寬59...
明萬曆五年(1577年),遷今治,因為是故龍城縣治,又稱龍城,建國後為龍城鎮,史稱故地為蕭故城。故址圮為沙灘,今為莊稼地,每逢午季,可見一個環形早熟圈,基本上是故蕭城遺址。歷史狀況 蕭縣是秦漢古縣,原為古蕭國,現稱蕭縣,蕭縣春秋時期為蕭國地,秦置蕭縣, 是安徽省最北端的一個縣,屬安徽省宿州市...
當然有可能就是作為蔡邑的亦即居巢之所在。除上述三處巢無疑應同時存在於春秋戰國時代外,又據《隋書·地理志》,九江郡湓城“有巢湖”,《元和郡縣誌》江州潯陽縣下亦作“巢湖故城在縣東四十二里,桀奔南巢蓋在此。”隋湓城、唐潯陽即今江西九江市,這一江南的巢雖見於記載較晚,也有可能是先秦的古巢之一。
故城遺址 鄫國都城遺址。一說位於山東省蘭陵縣向城鎮鄫城後村與鄫城前村之間。鄫亦作“曾”、“繒”。姒姓,子爵,為夏少康之少子曲烈封地,至春秋國滅,屬魯。魯亡歸楚。漢置繒縣,屬東郡,東漢屬琅琊郡,晉因之,後廢。隋復置繒城縣,唐初為鄫州治所,貞觀初州縣俱廢。故城系土城,北城牆長435米,...
另一重大發掘收穫是發現了當年任西晉西域長史的李柏給焉耆王的信件,即所謂“李柏文書”,根據李柏文書而發現了“海頭”故城,這為研究後期樓蘭帶走了大量古文物,撰寫發表了一系列研究羅布泊古樓蘭的專著,交口讚譽說樓蘭是一個埋藏在“沙漠中的寶地”,是歷史遺落下來的“博物館”,“東方的龐貝城”。我國科學家...
4、《水經注·陰溝水》記載:“北肥水又東南逕向縣故城南。《地理志》曰:故向國也。《世本》曰:許、州、向、申,姜姓也,炎帝後。京相璠曰:向,沛國縣,今並屬譙國龍亢也。”以上出自四部古籍的記載,均明確指出春秋向國位於今安徽省懷遠縣淝南鄉境。春秋向國的地望似乎由此可以得出定論,但是到了清代,...
近些年來,據一些學者研究,禹所居的陽城實際上就是春秋時還存在的陽國的故城,在今山東省青州東南,後來齊遷徙於今沂水縣西南,其地一直有陽都城,並非在河南也。春秋時陽國,漢置陽都縣,《十六國春秋》:“永和九年,段龕據青州,置徐州於陽都,十二年,徐州刺史荀羨攻陽都,克之。”縣尋廢,故城在今山東...
故城內外遺蹟遺存星羅棋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雄踞軒轅之丘、溱洧之濱2700餘年、綿延四十五里的鄭韓故國都城,是我國現存比較完整的東周城垣,196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被評為“中國20世紀百項考古大發現之一”。城內,鄭公陵墓群、韓王陵墓群、望母台、武公台、梳妝檯、宣聖台...
息國,西周至春秋初期的諸侯國,姬姓,侯爵。息國故城位於今河南息縣城西南6公里的青龍寺一帶,春秋初期為楚文王所滅,其地被楚國設定為縣。今蔡州新息縣是。莊十四年,楚滅之,子孫以國為氏。簡介 前712年,息國討伐鄭國。當時鄭莊公數年間屢敗宋國和衛國等大國,軍勢如日中天。息師大敗。《左傳·隱公十一年...
2、 息縣包信鎮東南2公里的閭河之濱,有一座古代城址,與會專家學者考察認為該城址即是周代賴國故城。3、 與會學者經對賴氏起源全面深入分析,一致認為,賴氏祖根在息縣包信鎮。4、 為了進一步對賴氏起源問題進行深入探討,建議有關部門對賴國故城進行全面勘察發掘,加強對賴國文物的蒐集和研究,並將賴國故城列為省級...
⑴湯事葛:湯,商湯,商朝的創建人。葛,葛伯,葛國的國君。葛國是商緊鄰的小國,故城在今河南寧陵北十五里處。⑵文王事昆夷:文王,周文王。昆夷,也寫作“混夷”,周朝初年的西戎國名。⑶太王事獯(xun)鬻(yu):太王,周文王的祖父,即古公父。獯鬻又稱獫狁,當時北方的少數民族。⑷勾踐:春秋時越國國君(...
墨山故國營盤城 小河古城 第二章 樓蘭古城 鹽澤之畔的謎城 從樓蘭國到三問房 樓蘭美女與小河公主 沙海古卷 第三章 高昌故城 從姑師到亦都護城 高昌城的發現與研究 高昌故城的形制布局 高昌故城的宗教遺蹟 第四章 交河故城 雅爾和圖 交河溝北墓地 交河溝西墓地 第五章 北庭古城 山北之地 北庭·別失八里 ...
高昌國轄境當今新疆吐魯番地區,高昌故城遺址在今吐魯番市東。政治 政治制度 高昌漢人治王國的前60年,官制已無考。麴氏高昌國的官制有模仿當時內地中央政權的;有繼承兩晉以來歷代王朝的;也有因時因事自己設定的,但以前兩點為主。1.模仿主要反映在將軍戎號上 麴嘉稱王時(502年),正值北魏太和年間“改官判令”...
益縣故城 益縣故城 巨洋水又東北逕益縣故城東。王莽更之曰滌盪也。晏謨曰:西去齊城五十里,司馬宣王伐公孫淵,北徙豐人,住於此城,遂改名為南豐城也。又東北積而為潭,枝津出焉,謂之百尺溝,西北流逕北益都城也。漢武帝元朔二年,封菑川懿王子劉胡為侯國。又西北流而注於巨淀矣。——《水經注》卷...
1962年,考古工作者對位於府店村東北的滑國故城進行了初步發掘,發現該城城垣呈弧形,平面略作長方形,面積為140萬平方米。故城附近的文化遺存極為豐富,有仰韶、龍山文化及夏商遺蹟。1963年滑國故城遺址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甘國始建年代不詳,為有扈氏居所,其故地在今宜陽縣境內,禹去世後,啟襲王位,有扈氏...
凡此勝跡,激勵中國陪都畫家,著該卷恭繪無遺,肅列故城雄風,仰贊先民耿烈。民不畏死,奈何以死俱之。如畫中白氏老嫗,三子皆赴前線,敵寇捕之以誘其降。白氏堅貞不屈,斷鐲擊敵,以弱制暴,壯烈殉國。實偉大女性,民族母親也。萬千民夫,奔赴戰場,救傷瘞亡,運輸輔給,敵後游擊,掣其股肱。軍需制供、...
《故城春秋——古城遺址考察》(16)一文說:“《左傳》記載:“魯定公十九年(公元前五二三年)秋,齊高發帥師伐莒(莒不事齊故),莒子奔紀鄣”;杜註:“紀鄣莒邑也,東海贛榆東北有紀城”;《路史禪通記》:“有紀氏,有鄣氏”;《通志》載:“紀,都紀,遷於劇,注,紀本在東海故贛榆縣紀城是”...
由此可見,國氏姓源複雜,中國人中姓國的人家要想找到自己屬於那個支流,困難很大。望族居下邳郡(今江蘇省邳縣下邳故城)。今江蘇省的沛縣、河北省的衡水市武邑縣、保定市、玉田縣、深澤縣、邯鄲市館陶縣,內蒙古自治區的呼和浩特市,吉林省的松原市、白城市,陝西省的華陰市,黑龍江省的哈爾濱市、佳木斯市、雙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