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論(漢口)

《政論(漢口)》創刊於1938年,由政論社編輯發行,武仙卿、沈巨塵、何茲全任主編,均為陶希聖之學生。其背後之組織為陶希聖與周佛海組織的“藝文研究會”,但周佛海並不管事,全由陶負責。 其初位於漢口會通路九十四號,自第十九期開始改在重慶出版,位於重慶菜園壩正街廿六號。其初為半月刊,第七期開始改為旬刊。該刊的停刊時間和原因均不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政論(漢口)
  • 語種:中文
  • 創刊時間:1938年1月
  • 出版周期:半月刊,旬刊
欄目方向,文化傳統,

欄目方向

《政論》主要關注現實問題。其所謂之“政論”並非僅關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中的問題,該刊亦會刊文討論。其內容主要為“一般政治問題、國際及國內政治經濟問題的分析與評論、中國革命理論的探討、抗戰實際問題之理論與方法的研究並願對各種政治主張作公開的商榷”。該刊中之文章可分為政論、國際外交、經濟、文化四類,尤以前兩者為多。“政論”主要刊載討論國內政治問題的文章,涉及抗戰、國內建設、三民主義理論等問題,如《全民抗戰論》《三民主義與中國革命》《國民參政會的性質》等。“國際外交”則專論國際政治,包括討論國際局勢、各國間關係和分論各國情況的文章。在撰稿人方面,除該刊之三名主編外,還有陶希聖、陳獨秀、蔣廷黻、蕭一山等人,皆一時名家。

文化傳統

《發刊詞》
政論半月刊第一期出版了,政論社的同人是無黨派立場的,但我們並不是沒有政治主張,我們對當前政治問題的基本觀點是:(一)民族生存是我們當前的唯一問題。國土已經喪失了一半,人民已經有一萬萬以上作了奴隸,而且敵人仍在繼續進行侵略;今日的抗戰是中國賭生死的民族抗戰,今日就是中華民族的生死關頭。民族生存是當前的唯一問題,黨派的異見,階級的利害都應該暫時向後放放,國家民族滅亡了,任何黨派任何階級都逃不出滅亡,至少要陷於更困難的境地。(二)擁護政府繼續抗戰。中國當前的問題是民族爭生存,在民族賭生死爭生存的抗戰中,除漢奸外,全國人民應該不分黨派不分階級的精誠團結。精誠團結是行動不是口號。只要政府領導抗戰,我們就要精誠擁護。中國是弱國,不是強國,是半殖民地,不是帝國主義。在帝國主義與帝國主義的戰爭中,革命的無產階級的口號,是“工人無祖國”,“轉對外戰爭為對內戰事”,以統治階級對外戰爭的失敗,為革命者奪取政權打倒統治階級的手段。但他們是強國,對外戰爭的失敗,只表示侵略政策的停止,國家仍是依然完整存在的。我們已經是半殖民地,我們對外戰爭的失敗,將使我們整個民族更陷於殖民地的深淵,假如革命史為了勞苦大眾的解放,是為了勞苦大眾的幸福社會的建立,那么對外抗戰就是我們應該精誠擁護。(三)三民主義是我們當前的唯一政治綱領。民族解放是當前的關頭,社會主義的建設是我們的前途,民主主義又是我們完成民族解放,並保證走向社會主義的唯一手段。所以革命的三民主義仍有它的時代性,無論從那方面分析,它仍是現階段中國革命的唯一政治綱領。沒有民族主義,不求得民族的解放一切經濟建設社會改造,都設不到。沒有民生主義,就是說民族革命如若不以社會主義為前途,則不算是革命,沒有民主主義,便不能完成民族解放,並保證社會主義的前途。
基於我們的看法,我們覺得當前兩種運動急需要作:第一在思想界我們要作中心思想的建立。第二在政治上我們要求民主運動的開展。
思想界的統一,至少中心思想的建立是可能的。自然,思想是社會現實的反映,在社會所包含矛盾沒有消滅以前,思想的統一實不可能的。但今日日本的壓迫,及幾年來國內政治鬥爭的經驗,已經充分證明,三民主義是中國革命的唯一正確路線。因此,我們應該努力建立三民主義為思想家界的中心。思想的統一,在今日即為重要,思想的統一可以使行動一致。在民族爭生存的今日,為了集合全國的力量抗戰,思想界的統一,至少中心思想的建立是絕對必要的。
今日的抗戰,是全民族的生存戰爭,為了達到勝利的目的,第一我們要集合各黨各派為一個力量,第二我們要啟發全民族的政治意識,武裝全民族抗戰。為得到此種目的,我們必須建立民主政治。社會主義盛會的前途只有以大眾有政治意識參加政權是唯一的保證。為了社會主義建設的前途的獲得,也絕對需要民主政治。民主主義在現階段是有它的實在性的,只有民主,民族解放的戰爭,才能保證勝利,只有民主,社會主義的前途,才能保證取得。今日喊民主,不是口號,更不能是手段。
政論的內容,將如它的名字所表現的一樣,完全是個硬性的刊物,它所討論的將是一般政治問題,國際及國內政治經濟問題的分析與評論,中國革命理論的探討,抗戰實際問題之理論與方法的研究並願對各種政治主張作公開的商榷。基於我們的觀點和意見,對中心思想的建立及民主運動的展開願更致力。
思想界的統一,或中心思想的建立,不是要假手於統制,而是自由爭論後的結果。問題不拍爭論,思想不怕批評。反之,愈爭論愈批判愈能使認識接近真理。因此沃恩歡迎各種意見的來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