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百年政治史(1840-1926年)

中國近百年政治史(1840-1926年)

《中國近百年政治史(1840-1926年)》是2002年9月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劍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近百年政治史(1840-1926年)
  • 作者:李劍農
  • 出版社復旦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2年9月
  • 頁數:614 頁
  • 定價:30 元
  • 開本:32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309032253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中國近百年政治史》(1840-1926年)作者李劍農,又名劍龍,號德生,1880年6月10日生於湖南邵陽蘇塘鄉(今屬隆回縣),少時就學於家鄉私塾,稍長到邵陽縣設書院就學。1904年考入湖南中路師範史地科學習,專攻歷史。1906年由同學曾廣瑊介紹加入中國同盟會。1908年畢業後留校任教,暗中向同學傳播革命思想,鼓吹革命。1910年東渡日本,入早稻田大學學習政治經濟學。次年,國內爆發辛亥革命,李氏停學返國,參加革命活動。於武昌首義後40天,撰成《武漢革命始末記》,在上海《民國報》第1號發表(此文解放後入選中國史學會主編的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五))。後由張秉文介紹,在漢口《民國日報》擔任新聞編輯。1913年“二次革命”爆發前夕,該報被黎元洪下令查封,編輯曾毅、周覽等4人當場被捕。李劍農也受通緝,由於國內無法立足,乃於1913年7月赴英留學,入倫敦政治學院旁聽並作自由研究。

作者簡介

  李劍農,又名劍龍,號德生,1880年6月10日生於湖南邵陽蘇塘鄉(今屬隆回縣),少時就學於家鄉私塾,稍長到邵陽縣設書院就學。1904年考入湖南中路師範史地科學習,專攻歷史。1906年由同學曾廣瑊介紹加入中國同盟會。1908年畢業後留校任教,暗中向同學傳播革命思想,鼓吹革命。1910年東渡日本,入早稻田大學學習政治經濟學。次年,國內爆發辛亥革命,李氏停學返國,參加革命活動。於武昌首義後40天,撰成《武漢革命始末記》,在上海《民國報》第一號發表(此文解放後入選中國史學會主編的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五))。後由張秉文介紹,在漢口《民國日報》擔任新聞編輯。1913年“二次革命”爆發前夕,該報被黎元洪下令查封,編輯曾毅、周覽等4人當場被捕。李劍農也受通緝,由於國內無法立足,乃於1913年7月赴英留學,入倫敦政治學院旁聽並作自由研究。
  1916年夏,袁世凱帝制滅亡。李劍農由英國返國,擔任上海《中華新報》編輯,專寫政論。不久,又和周鯁生、楊端六、王世傑等聯合創辦政論刊物《太平洋》雜誌,積極宣傳聯省自治,促進民國統一。1919年8月至1922年,李劍農受聘為漢口明德大學教授。1920年前後,聯省自治的聲浪遍及全國,湖南尤其積極。1921年3月,湖南省省長兼總司令趙恆惕聘王正廷、李劍農等13名學者專家組成湖南省憲法起草委員會,由李劍農擔任主任委員,負責起草湖南省憲法。1922年1月,湖南省憲法正式公布。同年12月,依據省憲成立省政府,趙恆惕請李劍農出任省務院院長兼教育司長,李劍農怕人說他“坐言不能起行”,勉強就職。在軍閥統治與紛爭的形勢下,通過聯省自治實現民國統一的主張根本無法實現,李劍農心灰意冷,於1924年辭去省務院院長兼教育司長職務。1925年與友人彭一湖在長沙創辦晨光學校,以不介入政爭相標榜。1927年夏初,他離開湖南,再赴上海,擔任太平洋書店編譯部主任。在這期間,除從事書刊編輯外,專心致志於中國近代政治史研究。1928年3月,他以半粟筆名,出版了《中山出世後中國六十年大事記》(1866-1928)。1930年,寫成《最近三十年中國政治史》(1898—1928)一書,由太平洋書店出版。

圖書目錄

卷頭語
導論
一 百年前的世界趨勢
二 百年前中國內部的情形
三 百年來中國政治變化的概要
第一章 鴉片戰爭
一 鴉片戰爭前中國對外一般的關係
二 鴉片戰爭前的中英交涉
三 鴉片問題的發生與林則徐的嚴切手段
四 戰爭的經過及其結果
五 鴉片戰爭的意義
第二章 洪楊革命時代
一 洪楊崛起以前的社會背景
二 洪秀全與太平天國的樹立
三 曾國藩與湘軍的崛起
四 太平天國被摧倒的經過
五 太平軍失敗與湘軍致勝的原因
六 洪楊戰役期中的外患及清廷政權的推移
第三章 西法模仿時代
一 同光兩代的朝局及政治上的中心人物
二 西法模仿與士大夫心理的反感
三 西法模仿時代中的對外關係問題(一)
——俄國侵占伊犁與新疆改設行省
四 西法模仿時代中的對外關係問題(二)
——中法戰役與海軍衙門的創設
五 西法模仿時代中的對外關係問題(三)
——中日戰爭
第四章 維新運動的初步
一 兩個維新運動的領導人物
——孫中山與康有為
二 適應一時環境的康有為
三 康有為維新運動的思想基礎和進行方法
百日維新的失敗
——戊戌政變
五 維新運動失敗的原因及其結果
第五章 維新運動的反動
一 反動勢力的解剖
二 反動的演進
——己亥建儲與庚子拳亂
三 反動期中革命黨與保皇黨的離合運動
四 反動與袁世凱的幸運
——北洋軍閥基礎的成立
第六章 維新運動的再起
一 言論界的驕子梁啓超
二 新勢力復活的醞釀
三 清政府遮羞的變法及主持的人物
日俄戰爭與立憲的動機
第七章 革命與立憲的對抗運動(上)
一 中國同盟會的成立
二 革命論與立憲論的激戰
三 清政府預備立憲的表示及滿漢的暗鬥
四 立憲黨的活動及其結果
五 屢起屢仆的革命軍
第八章 革命與立憲的對抗運動(下)
一 宣統嗣位與袁世凱之被逐
二 皇族集權與立憲運動的大失望
三 革命運動的苦境
四 鐵道國有政策的反響
第九章 清政府的顛覆與中華民國的成立
武昌起義與各省的回響
二 袁世凱的起用與清廷的逐步降服
南京臨時政府的組織
四 和議的經過與清帝退位
五 改選臨時總統頒布約法與臨時政府的北遷
第十章 國民黨與北洋軍閥鬥爭的初期
一 政黨的產生與演化
二 內閣的更迭與政黨的關係
三 宋案及大借款的風潮
四 討袁軍的失敗
五 國會的破毀與所謂“第一流內閣”的末路
第十一章 帝制運動與反帝制運動
一 約法的改造
二 帝制運動的公開演進
三 反帝制各派的聯合戰線與外交形勢
四 護國軍的崛起與帝制的撤銷
五 帝制撤銷後南北兩方的行動及袁氏之死
六 帝制戰爭的副產物
——南北小軍閥的產生
第十二章 護法運動中北洋軍閥的分裂與西南軍閥的離合
一 袁死後新舊約法之爭
一 一護法運動的序幕
二 國會恢復後的黨派形勢與政潮
三 國會第二次解散及張勳復辟與段祺瑞的再起
四 南北分裂
——護法戰爭的開始
五 護法戰爭中北方馮段的暗鬥
六 護法戰爭中西南黨派的暗鬥與軍政府改組
七 無結果的南北和會
八 北方段派勢力的傾覆與南方軍政府的瓦解
第十三章 聯省自治運動與南北各軍閥的混戰
一 聯治思想的由來及其運動的進展
二 聯治運動中的援鄂戰爭
三 聯治運動中北方的奉直鬥爭
四 聯治運動中南方陳炯明的叛孫
五 所謂“法統”的恢復與聯治運動的合流
六 中山重回廣州建立大元帥府
七 曹錕實行篡位的演進
第十四章 中國國民黨改組與北洋軍閥的末路
一 中國國民黨改組前社會思潮的傾向
二 中國國民黨改組的經過
三 中國國民黨改組後在廣東奮鬥的第一年
四 曹吳的傾倒
五 臨時執政政府的成立及其設施與中國國民黨的態度
六 北方各軍閥的大混戰與執政政府的消滅
七 中國國民黨出師北伐前內部整理的工作
八 北洋軍閥的末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