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報業史

世界報業史指的是報紙行業的發展歷史。一般認為,中國唐代的“報狀”和羅馬帝國的“每日紀聞”是世界最早的官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世界報業史
  • 含義:是報紙行業的發展歷史
  • 世界最早官報:中國唐代的“報狀”
  • 世界最早官報:羅馬帝國的“每日紀聞”
古代報紙
中國在代(公元前206~公元220)就有各郡國在京都設邸,傳鈔詔令奏章、宮廷訊息、政治新聞。唐代出現“朝報”的名稱。此種官報後來以“邸報”名稱繼續存在於宋、元、 明、清各朝,1911年辛亥革命後成為《政府公報》。由於它的官方公報的性質,其延續存在2000多年而始終未能演變成為現代的報紙。
羅馬帝國執政官於公元前 1世紀下令頌布官報“每日紀聞”。它是一種手抄布告,公布於羅馬和各省公共場所,內容為公民投票、官吏任命、政府命令、條約、戰爭和宗教新聞等。公元 476年西羅馬滅亡,“每日紀聞”隨之終刊。
14~16世紀近代報紙的雛型
14~16世紀,手抄和印刷的新聞傳單先後在歐洲誕生。
隨著航海術的發展 , 開闢了歐洲通往東方的航線,發現了美洲新大陸,歐洲地中海沿岸和尼德蘭地區貿易日益發達。在一些商業城市裡,最晚從14世紀起就有人向王公貴族和商人提供關於商情、船期、外國情況的有各種名稱的不定期手抄傳單,收取一定費用。現代報紙從它萌芽時期起就是作為商品出現的。
15世紀中葉,德國J.谷登堡發明活版印刷術。15世紀下半葉,活版印刷在歐洲迅速傳播。15世紀末葉,歐洲各國印刷商開始出版活頁印刷品,報導國內外重大事件,但受到封建統治者的嚴格控制。從事報導工作的記者和情報人員開始出現,在一些國家的主要貿易城市出現交換新聞的中心。
16~17世紀報紙在歐洲的發軔
17世紀初期,資本主義在歐洲初具規模。在資本主義發達地區之一的尼德蘭地區,1568~1648年完成了反對西班牙統治的歷史上第 1次資產階級革命。許多歐洲國家建立了郵政制度,運輸、交通、印刷業日益發達, 使定期出版物成為可能。阿姆斯特丹、巴黎、 倫敦成為人口各達25萬人的大城市,公民對本國和外國事務的興趣增加。新興資產階級與以教會和王公貴族為代表的封建勢力之間矛盾日趨尖銳,刺激人們去獲得更多信息,出現了維也納、奧格斯堡、科隆、漢堡、但澤等信息傳播中心。新聞出版物由不定期單頁傳單發展到每周或每月印刷出版的小冊子和“新聞書”,其內容主要為外國訊息。印刷出版物須經政府檢查或事先授予特權。
尼德蘭地區的荷蘭在 17 世紀初期是歐洲新聞中心。1605 年在安特衛普創刊了不定期半月刊《新聞報》,1617年改為周刊,20年代每周出版3次。1626年, 荷蘭已有140種新聞出版物,其中最早成為期刊的《義大利、德意志等國新聞》, 後來被譯成英 、法等多種文字在歐洲流傳。在西班牙瑞士瑞典丹麥比利時等地,17世紀中葉也先後出現了這種定期出版物。
德意志地區在17世紀分為奧地利和數百個諸侯割據的封建邦國。本地區處於歐洲交通、貿易的中心,又是活版印刷的發源地,印刷的新聞出版物出現較早。在奧地利,關於最早的新聞出版物是在17世紀何年出現,尚無定論。 在各諸侯國, 1609年在斯特拉斯堡出版月刊《重要歷史事件精選》。此後,周刊的出版沿著貿易通道迅速發展,其順序為:科隆(1610)、美因河上法蘭克福(1615)、柏林(1617)、漢堡(1618)、斯圖加特(1619)。一般認為,世界最早的日報誕生在17世紀50~60年代的德國,但哪一張報紙則有不同的說法。1618~1648年德意志新教諸侯國與天主教諸侯國進行了“三十年戰爭”。戰後德意志地區實行專制統治,直到1848年報業始獲發展。 法國第1份周刊《各地見聞》於1631年1月在巴黎創刊。同年 5月,T.勒諾多獲得印刷發行報紙的特權,創辦周刊《公報》 (1762年改名為《法蘭西公報》,由外交部接管) 。他在巴黎設立會晤問訊處,並在《公報》上設“問訊處專版”,成為現代報紙廣告的雛型。1665年周刊《學者報》創刊,以介紹國內外新書為目的 (1724年改為月刊,受法國科學院贊助)。1672年,以刊登文藝作品為主的《文雅信使報》創刊(1724年改名為《法蘭西信使報》, 受外交部資助)。這3種官方報紙,直到1789年法國大革命,都是當時法國的主要報紙。
1596年在德國科隆出版的6月刊《大事記》1596年在德國科隆出版的6月刊《大事記》
英國在17世紀初期出現報導外國某個單獨事件的印刷傳單。所報導的往往是較久遠的事情,所以傳單上只有年份,無具體日期。20年代出現每周 1期,但有間斷的印刷出版物。它們只登外國新聞,無固定報頭,常以訊息來源作報頭。1622年 5月出版的《義大利、日耳曼、匈牙利、波希米亞、萊茵伯爵領地、法國和低地國家的一周新聞》是英國最早的印刷周刊。1628年,英國議會職員開始編印出版議會活動的記錄,是報導國內新聞的開端。1642年,封建王室貴族與以清教徒為代表的資產階級之間的內戰爆發。內戰期間,英國出現稱為《日報》的期刊,以報導內戰為重點,向讀者提供過去一周內各天的連續訊息,它後來發展成為每本 8~12頁的“新聞書”。隨著新聞出版事業的發展,1644年,J.彌爾頓在英國議會出版委員會發表了著名的《論出版自由》,他的主張對後來法國大革命和美國獨立戰爭產生重大影響。1665年,倫敦發生瘟疫,宮廷遷往牛津。同年《牛津公報》問世,每周出版2次。這是第1張符合報紙各項條件的新聞印刷出版物。第24期後,它遷往倫敦,改稱《倫敦公報》,作為正式宮廷報紙一直發行到20世紀。1688~1689 年光榮革命以後,建立了土地貴族──資產階級專政的君主立憲制度,教會和政府對印刷出版業的許多限制被取消。隨著資產階級的崛起和兩黨制度的形成,英國穩步走向資本主義,它的報業也迎來了興旺時期。
1728年《聖彼得堡新聞》第1期1728年《聖彼得堡新聞》第1期
18~19世紀歐洲和日本報業的興起
18 ~ 19世紀,資本主義在歐洲進入成熟時期。歐洲大陸國家的資產階級陸續確立了自己的統治地位,歐洲進入殖民和產業革命時期。亞洲的日本也進入資本主義時期。
在這一過程中,由於製造業的發展,大城市人口增長。許多國家取消了對選舉權的財產限制,建立了新的教育制度,受過教育的人數迅速增加。市民文化程度和對政治興趣的提高,增加了對報紙的需要。金融資本逐漸形成,能為辦報提供巨額資金。鐵路的廣泛修建加快了運輸、郵遞速度。商品生產的迅速發展使報紙得以用刊登廣告來獲得豐厚的收入。這一切使報紙日益成為社會的需要。
產業革命使與報紙有關的造紙、印刷、電信等領域發展很快。1820年發明新造紙法,紙價下跌1/4。60年代發明用圓筒紙印報。用氯氣漂白使造紙原料從布頭過渡到棉花,後來又發明用木材製造紙漿,解決了廉價紙張問題。歐洲電報開通於1845年,英國與歐洲大陸間的海底電纜開通於1850年,歐洲與美洲間海底電纜開通於1866年。接著通訊社出現。新聞的採訪、傳遞,報紙的組織、機構,都發生了重大變化,印刷機械和印刷技術也不斷改進。1831年雙滾筒印刷機問世。1846年發明第1 台高速滾筒印刷機。1863年發明能自動連續進紙的印刷機。1872~1892年間發明了澆鑄排字機。1889年出現能雙面印刷並自動摺疊的印刷機。這一系列發明和改進,加速了報紙走向現代化。(見外國印刷史)
隨著資產階級革命在歐洲一些國家的勝利,對新聞出版物的各種限制陸續取消。報紙的職能從傳遞信息發展成為進行政治鬥爭、宣傳教育和表達輿論的工具。新聞出版物從“新聞書”形式的周刊發展為對開或 4開的日報,進而出現大眾化的廉價報紙,具有了當代報紙的形式。印刷業與報業、雜誌與報紙逐漸分離。報業從私人辦的小企業發展成為與政黨、工業金融資本密切聯繫的有利可圖的大企業。同時, 工人階級的報紙開始出現。
英國 1702年,倫敦出版英國第 1張日報《每日新聞》。這是 1張對開單面印刷的報紙,每頁兩欄,無標題, 反面印廣告。其出版宗旨是“每天提供公正新聞”。它很快成為倫敦權威報紙,出版6000期。
政論作家出現。1704 ~ 1713年,D.笛福出版《評論》,初為雙月刊,後改為 3周刊。它與《手藝匠報》、《檢查者報》成為當時輝格黨與托利黨互相鬥爭的工具。笛福善於以動人和有說服力的文筆議論各種問題,在現代報紙“社論之父”之稱。1719年,他在《每日郵報》上發表《魯濱遜漂流記》,這是世界上第 1部由報紙連載的小說。
由於報紙參予黨派鬥爭,1712年執政的托利黨為限制報紙的攻擊,制定了印花稅法案,對每一份報紙、報紙所用紙張、所登廣告均課以重稅,以約束出版業。這種被稱為“知識稅”的限制辦法到1861年才取消。這使英國報紙在此期間形成版面小、發行量小的特點。
1730年以後,倫敦報紙逐漸集中於大書商之手,報紙開始成為社會生活的必需品。18世紀中葉,重要政治報紙的發行均在 1萬份以上。報導面逐漸擴大,廣告開始成為報紙收入中的重要因素。1785年,J.沃爾特第一創辦 《每日天下記聞》,1788年改稱 《泰晤士報》。1803年 J.沃爾特第二接辦後, 善於反映、 引導輿論,使它成了有影響的大報,發行量在19世紀上半葉居全英報紙首位。
1832年, 英國通過了“國會改革法案”。 1833~1861年,對報紙、紙張、廣告的稅收逐漸廢除,報價下降,被稱為“一便士報”的廉價報紙紛紛出現。第 1張成功的廉價報紙是1855年創刊的《每日電訊報》。它的創刊號 4頁,許多新聞只以國名、地名作標題,售價比別的報紙便宜一半。不久由半價報改為一便士報,發行量迅速增長。18世紀末葉,英國開始出現星期日報。
隨著英國進入產業革命,報業也進入擴張時期。1821年,英國有報紙 267家,1861年增加到1102家。經過激烈競爭,到1880年,倫敦有日報18家,英格蘭96家,威爾斯 4家,蘇格蘭21家,愛爾蘭17家。此外,還有專業報紙 157家,其中宗教報紙44家,禁酒報35家,幽默報33家,時裝報24家,體育報21家。
在法國大革命影響下,英國從 18世紀末葉到 19世紀上半葉出現了激進報紙,如 《謝爾溫政治紀事報》、《曼徹斯特觀察家報》。其中有對工人階級進行階級教育、提供各種服務的工人報紙,多為不納印花稅的出版物。較有影響的工人報紙有 《戈根》、《一便士報》、《窮人衛報》、《毀滅》、《鐵手套》、《人民之聲》、《聯合行業報》、《窮人律師》等。空想社會主義者R.歐文於1834年創辦了《新道德世界》周刊。
法國 18~19世紀,法國新興資產階級與封建階級進行了長期的反覆較量,政局動盪不定。為不同階級服務的各種報紙也時生時滅,興衰無常。直到1870年第三共和國成立,資產階級確立了穩定的統治,法國報業才獲得了迅速發展。
1777年,法國第 1張日報《巴黎新聞》在巴黎創刊。以報導社會、藝術、戲劇新聞為主,迴避談論政治。
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法國制憲議會通過《人權與公民權利宣言》,宣告思想和意見的自由是最寶貴的人權。此後 3年中,法國的新聞出版物達到約1000種,巴黎報紙達 300 多種。著名者有 《法蘭西愛國者報》、《人民之友報》、《杜歇老爹報》、《論壇報》。1792~1875年,共和與帝制在法國反覆出現,對新聞出版業的控制也時松時緊,許多報紙曇花一現,1848年第二共和國建立後,法國湧現 450種報刊,著名者有《人民之友報》、《火炬報》、《羅伯斯比爾報》、《紅色便帽報》、《斷頭台報》等。拿破崙三世復辟後, 400多家報紙最後只剩下14家。但是政局動盪吸引人們關心政治,閱讀報紙,因而法國的日報發行量,從1815年到1870年增加19倍。在此時期,空想社會主義思潮在法國迅速傳播,出現了宣傳空想社會主義的報紙。較重要的有傅立葉主義的《法朗吉報》、《和平民主報》,聖西門主義的《地球報》。
1836年,法國第 1張成功的廉價報紙《新聞報》出版。1866年《費加羅報》改為日報,1887年成為巴黎的政治性報紙。其他成功的廉價報紙有1863年創刊的《小日報》,1876年創刊的《小巴黎人報》和1889年創刊的《日報》。它們的資金由金融業和工業康采恩提供。
1871年 3月, 巴黎工人階級起義, 建立巴黎公社,5 月28日起義失敗。在此間期間,巴黎出版了許多革命報紙,著名的有《口令報》、《人民呼聲報》、《杜歇老爹報》、《復仇者報》、《公社報》等。
1881年 7月29日,第三共和國政府制訂了歐洲當時最開明的新聞法,從此法國報業得到順利發展。
德意志地區 18世紀,德意志地區商業信息發展迅速,刊登商業信息的報刊紛紛出現,但沒有政治性的日報。普魯士對報紙的控制較松,奧地利則由政府和維也納大學對報紙實行嚴格檢查。在整個德意志地區,18世紀的出版物有兩種,一為以大學為基地,由學者、專家、官吏撰稿的學術刊物;一為由家族主辦的小城市報紙。後者有的延續到20世紀。到1926年, 1/5的德國報紙仍為家族所有。此種出版體制在俄國、瑞士、北歐國家都存在。
1848~1849年, 普魯士和奧地利發生資產階級革命,對報紙的限制得以取消。在奧地利,1848年創辦報刊200多家,其中90家為日報,最著名的是《新聞報》。1867年,奧地利通過基本法,建立議會政黨,逐步進入工業化。1889年出現政治報紙《工人報》。同一時期著名的報紙有《新自由新聞》和《新維也納日報》。維也納成為當時歐洲報業中心。普魯士在1848年以後創刊的重要報紙有1855年的《柏林交易報》,1856年的《法蘭克福新聞》。柏林成為普魯士地區報業競爭的場所。報紙發行量從1847年的不到10萬份, 增長到1870年的 900萬份。1871年建立德意志帝國,工業和金融業的發展促進報業發展,創刊的重要報紙有1871年的《柏林日報》,1883年的《柏林地方通訊報》,1898年的《柏林晨郵報》。
俄國 18世紀初,彼得大帝於1702年在聖彼得堡創辦《新聞報》,1711年起出莫斯科版,刊登國外訊息與官方檔案。這是俄國最早的新聞出版物。1728年,沙俄政府又出版了每周 2期的《聖彼得堡新聞》。
1756年,莫斯科大學出版《莫斯科新聞》,每周 2期。與此同時,大量私人辦的刊物出現。此後歷代沙皇對出版物都進行嚴格的檢查。19世紀30~40年代,資本主義關係在俄國日益發展, 農奴起義連綿不斷。1847年,革命民主主義者ɑ.И.赫爾岑在倫敦創辦《鐘聲報》,偷運進入俄國,鼓吹改革,產生極大影響。1861年廢除農奴制,報業開始發展。著名的有《俄語報》、《時務報》。到1813年,俄國有報刊859種,發行270萬份。
比利時 1830年比利時獨立後,1844年弗拉芒語報紙《商報》出版。法語報紙也有發展。到1874年,比利時有日報68家,訂戶17.5萬個。
丹麥 1666年丹麥王室報紙《丹麥信使報》創刊,是丹麥最早的報紙。1749年《貝林時報》創刊。1849年政府發布新聞自由法令後,丹麥逐漸形成不同派系的報紙。1913年,丹麥有 143種獨立日報,至少30個城市中都有代表三四個黨派的報紙。
義大利 1714年《羅馬新聞》創刊。1770年,威尼斯出版仿效法國報紙的《公報》, 向義大利各地發行。19世紀初,義大利獨立運動興起。1820年,燒炭黨創辦《義大利周報》。1831年,G. 馬志尼建立青年義大利黨,1832年創辦《青年義大利報》。1847年,C.B.加富爾創辦《復興報》。1860年加富爾統一除羅馬、威尼斯以外的義大利各地,出版《人民公報》。1870年,羅馬歸屬義大利。梵蒂岡天主教教廷於這年出版機關報《羅馬觀察家報》。1876年米蘭《晚郵報》(義大利)創刊,它採取美英報紙的編排技術,發行量很大。這一時期創刊的重要報紙還有米蘭的《世紀報》,都靈的《郵報》,羅馬的《論壇報》和《義大利新聞》。
19世紀歐洲其他國家出版的重要報紙還有:瑞士的《新蘇黎世報》(1821),挪威的《晚郵報》(挪威)(1860),荷蘭的第 1張廉價報紙《每日新聞》(1869),西班牙的《西班牙先驅報》,瑞典的《瑞典日報》(1884),芬蘭的《赫爾辛基日報》(1889)。
在亞洲,日本於19世紀 70~80 年代實行明治維新,走上資本主義道路,商業大眾化報紙陸續誕生。重要的有 《東京日日新聞》 (1872)、 《讀賣新聞》(1874)、《朝日新聞》(1879)。到1910年,日本有報紙250家。
報紙傳入北美和美國報業的興起
美國獨立戰爭(1775~1783)前,殖民地當局嚴格控制印刷業,未經特許不得印刷任何出版物。1690年在波士頓出版的《國內外公共事件報》,因批評當局,只出1期即告停刊。1704年波士頓郵政局長創刊的《波士頓新聞通訊》,被認為是美國的第 1張連續出版的報紙,內容只是摘抄英國報紙上的訊息。1721年《新英格蘭新聞報》創刊,它未經當局的出版許可,富於革新精神, 影響很大。1719年,當時的美國第2大城市費拉德爾菲亞出版了該城第1張報紙《美洲信使周報》。1728年《賓夕法尼亞公報》問世,次年由 B.富蘭克林接辦。他把該報辦得很有生氣,引人入勝,並刊登廣告以贏利。獨立戰爭爆發時,北美殖民地有報紙37家,幾乎全是周報或每周出版兩三次,為獨立戰爭作了大量輿論準備,並在戰爭中鼓舞士氣。1783年在費拉德爾菲亞創刊的《賓夕法尼亞晚郵報》是美國第 1張日報。 美國獨立後,1787年制定憲法。1791年國會通過的憲法第 1修正案規定“國會不得制定任何法律……剝奪言論和出版自由”。後來新聞界與政府間圍繞這一修正案不斷發生爭執,均由擁有憲法解釋權的最高法院進行裁決。獨立後美國報業迅速發展。報紙與政治關係十分密切,或支持聯邦黨,或支持反對派。到1830年,美國人口在8000以上的城鎮只有26個,但有日報65家,周報350 家。
1865年 4月15日《紐約先驅報》林肯總統遇刺1865年 4月15日《紐約先驅報》林肯總統遇刺
隨著工商業的日趨發達, 工人階級的隊伍日益增長。1827~1832年,美國出版了50多種工人報刊。第 1張工人報紙是1827年在費拉德爾菲亞出版的《僱工機工擁護者》。60~70年代,各業工會紛紛成立。10年之中創辦工人周報、月刊等130種,著名者有《芬區爾工會評論》、《工人擁護者》。80年代,17個工會、協會發行了17種月刊, 400種周刊及少數日報。著名的有《約翰·斯溫頓報》、《聯合勞工雜誌》等。
商業報紙和廉價大眾化報紙出現。第 1張成功的廉價報紙是1833年在紐約創刊的《太陽報》,它主要刊登審判、自殺、失火等社會新聞,發行量很大,1873年達3 萬份。其他政治和商業報紙也逐漸轉向報導立法、選舉、審判等全國性或地方性新聞。
19世紀上半葉創刊的重要報紙還有1835年的《紐約先驅報》, 1841年的《紐約每日論壇報》, 1851年的《紐約每日時報》(1857年改名《紐約時報》)。到19世紀中葉,美國約有日報 400家,周報3000多家。它們的共同特點是政治上標榜自已是超黨派的、獨立的,編輯業務上擴大報導面、重視地方新聞和人情味新聞,經營上將廣告作為主要財源。從19世紀50年代起,報紙在美國已成為工商業巨頭手中的大企業。
1861~1865年的南北戰爭掃清了美國資本主義發展的道路。美國進入工業化時代。讀者關心的不再是關於黨派鬥爭的訊息,而是與生活關係密切的經濟信息和消遣材料。報紙的廣告收入日益增加。1880年,全美國用於廣告的費用不超過 4000萬美元, 到1904年就超過了1.4 億美元。
1883年,J.普利茲接辦紐約《世界報》,他注重政治經濟新聞, 大量刊登社會新聞和各種專欄、 特寫,1892年該報日發行量達到37.4萬份。1895年,W.R.赫斯特購得《紐約新聞》,與《世界報》展開激烈競爭。兩報競相刊登聳人聽聞的新聞和滑稽連環畫《黃孩子》,人稱“黃色報紙”。這一做法在美國迅速得到仿效,到1900年,美國21個大城市中的報紙有 1/3成為“黃色報紙”。
19世紀下半期創刊的美國重要報紙還有《亞特蘭大憲法報》(1868)、《華盛頓郵報》(1877)、《聖路易郵報》(1878)、《洛杉磯時報》(1881)等。
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大洋 洲出版的報紙
18、19世紀歐美資本主義國家向海外擴張,掠奪殖民地。殖民當局和移民、傳教士為了他們各自的利益, 在殖民地創辦主要用宗主國文字出版的報紙,成為這些地區報業的開端。
在亞洲,1780年英國人在印度創辦英文報《孟加拉公報》。1834年英國移民在錫蘭(斯里蘭卡)創辦英文報《錫蘭觀察家報》。印度尼西亞荷蘭殖民當局於1744年出版荷蘭文報《巴達維亞新聞》。1811年英國占領印尼後出版英文報《爪哇政府公報》。1816年荷蘭重新占領印尼後又出版荷蘭文報《巴達維亞日報》。1898年美國占領菲律賓後, 美國人在菲創辦英文報《馬尼拉時報》。馬來亞檳榔嶼的英國移民於1805年出版《威爾斯島王子公報》。新加坡英國移民於1824年出版英文報《新加坡紀事報》,1845年出版英文報《海峽時報》。1844年英國傳教士在泰國出版 《曼谷紀事報》 。中國境內各地由外國人出版的外文報紙,最早的是葡萄牙人在澳門於1822年創辦的葡文報 《蜜蜂華報》 ,英國人在廣州於1827年創辦的英文報《廣東紀錄報》,英國人在香港於1841年創辦的英文報 《香港公報》, 英國人在上海於1850年創辦的英文報《 北華捷報 》。 此外,在漢口、福州、廈門、天津、煙臺、北京、哈爾濱、長春等地都隨殖民勢力的不同而有不同國籍的外國人辦的外文報紙。(見早期外國人辦的外文報刊)
19世紀,中東、北非地區的阿拉伯國家分別成為英、法和奧托曼帝國的殖民地或保護國。這些國家的統治當局創辦了阿拉伯文報紙。其中中東地區有伊拉克的《伊拉克新聞》(1816),敘利亞的《敘利亞報》(1865),葉門的《薩那報》(1879), 沙烏地阿拉伯的《漢志報》(1908)。北非地區有埃及的《哈吉報》(1827),蘇丹的《蘇丹人報》(1899), 利比亞的《馬格里布的黎波里報》(1866),突尼西亞的《突尼西亞先驅報》(1861),阿爾及利亞的《榮耀報》(1847)。
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奈及利亞於1859年由傳教士創辦約魯巴語報《伊韋·托林報》,後來加上英文,成為非洲第1張雙語報。黃金海岸(加納)英國殖民當局於1822年創辦英文報《皇家黃金海岸公報》。賴比瑞亞的西印度群島黑人移民於 1826年創辦英文報 《賴比瑞亞先驅報》。塞內加爾法國移民於1885年創辦法文報《塞內加爾覺醒報》。獅子山英國殖民當局於1801年出版英文報《獅子山公報》,該報被認為是黑非洲第 1張報紙。尼亞薩蘭(馬拉威)英國殖民官員於 1895年創辦英文報《尼亞薩蘭時報與中非種植者報》。南非英國移民於1800年在開普敦創辦英文報《開普敦公報與非洲廣告報》。馬達加斯加法國殖民當局於1895年創辦《新聞報》。莫三比克葡萄牙移民於1902年創辦葡文報《貝拉新聞》。南羅得西亞(辛巴威)英國移民於1891年出版油印英文報《馬紹納蘭與贊比西時報》。肯亞英國移民於1902年出版英文報《非洲旗幟報》。
在拉丁美洲,巴西葡萄牙殖民當局於1808年創辦官方葡文報《里約熱內盧公報》。智利天主教牧師於1812年創辦西文報《智利之光報》。哥倫比亞西班牙移民於1791年創辦西文報《波哥大聖菲城紀事周報》。瓜地馬拉西班牙移民於 1729 年出版西文報《瓜地馬拉公報》。牙買加英國殖民當局於 1717年出版英文周報《每周新聞》。墨西哥西班牙移民於1722年創辦西文報《墨西哥公報》。烏拉圭教會於1878年創辦西文報《好公眾》。
大洋洲澳大利亞英國移民於 1803 年創辦英文周報《悉尼公報與新南威爾斯廣告報》。到1886年,澳大利亞有日報48家,並開始出版星期日報。紐西蘭英國移民於1840年出版《紐西蘭及不列顛尼亞旁觀者報》。
馬克思主義的無產階級報紙誕生
隨著工人運動的興起和馬克思主義的誕生,歐洲在19世紀中葉出現了馬克思主義的無產階級報紙。
1842年,《萊茵報》在科隆出版,馬克思任主編,1843年被查封。1848年德國資產階級革命前夕,馬克思和恩格斯回到德國,關於1848年6月1日在科隆出版《新萊茵報·民主派機關報》。這是世界上第 1張馬克思主義的無產階級報紙。1849年 5月19日,《新萊茵報》發行第301期後被迫停刊。1849年12月,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倫敦編輯、在漢堡印刷出版共產主義者同盟的理論和政治刊物《新萊茵報·政治經濟評論》雜誌。由於資金短缺和德國當局迫害,該雜誌於1850年11月停刊。
1864年,馬克思創立國際工人協會(第一國際),隨即在歐洲各國成立支部。各支部大都創辦了自己的報紙,如比利時支部的《自由報》(1865)、《國際報》(1869),巴黎支部的《勞動報》(1869),俄國支部在日內瓦出版的《人民事業報》(1870), 馬德里支部的 《團結報》(1870)、《解放報》(1871),紐約法國人支部的《社會主義者報》(1871), 義大利支部的《人民報》(1872)等。馬克思和恩格斯在一個時期內參與了一些報刊的編輯工作,給它們以很大影響,如英國的《 寄語人民 》周刊、《人民報》(1868),德國的《社會民主黨人報》、《人民報》、《德意志-布魯塞爾報》等。
馬克思和恩格斯還曾為一些國家的工人黨、社會民主黨、社會黨的機關報或社會主義報刊寫稿,如法國的《社會主義者報》、《改革報 》、《社會主義評論》,在巴黎出版的德文報 《前進!》報, 德國的《新奧得報》、《萊茵政治商業和工業日報》、《社會民主黨人報》和《新時代》周刊,英國的《公益》周刊、《人民報》等。
一些國家的進步報刊常轉載馬克思和恩格斯的文章,對傳播馬克思主義起了不小作用,如義大利的《社會評論》、《人民報》,英國的《北極星報》,倫敦德文報《人民報》等。(見馬克思、恩格斯的新聞活動)
德國社會民主黨人 W.李卜克內西曾先後非正式或正式擔任柏林的《社會民主黨人報》、萊比錫的《民主周報》、《人民國家報》(與A.倍倍爾一起主辦)、《前進報》的主編。
19世紀50年代,馬克思主義傳播到美國。1852年 6月,德國工人運動活動家J.魏德邁在德國1848年革命失敗後流亡美國,在紐約創辦《革命》周刊,1853~1854年參與創辦美國工人同盟機關報《改革報》,對馬克思主義在美國的傳播作出了貢獻。
19世紀末葉,歐洲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的中心逐漸移向俄國。1885年1月,俄國出現第1張社會民主主義報紙《工人報》。1887年 《聖彼得堡工人小報》 出版。為建立無產階級政黨。列寧於1900年在慕尼黑創辦《火星報》,通過它的宣傳報導和代辦員的組織工作,推進建黨計畫。1905年第1次俄國革命以後,布爾什維克創辦了合法報紙《新生活報》,在Л.A.斯托雷平反動時期出版了《無產者報》。1910年底,布爾什維克為反對孟什維克取消派,在巴黎秘密創辦《工人報》,在聖彼得堡創辦《明星報》。1912年,民眾性的工人報紙《真理報》(蘇聯)創刊。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被禁止出版。1917年二月革命後,《真理報》復刊。它在準備和實現十月社會主義革命中作出了貢獻。(見列寧的新聞活動)
歐、美、日報業進入壟斷階段
19世紀未到20世紀初,資本主義進入壟斷時代。已經成為大企業的歐美報業也跨入了兼併、集中的壟斷階級。
在美國,E.W.斯克里普斯於1889年組成斯克里普斯-麥克雷報團。1914年,R.霍華德取代M.A.麥克雷,組成斯克里普斯 -霍華德報團,擁有23家報紙,W.R.赫斯特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 已擁有31家報紙, 6 家雜誌,2 家通訊社。在此時期創刊的重要報紙有 《華爾街日報》(1889)、《基督教科學箴言報》(1908)。
在英國,1884年,蘇格蘭裔美國鋼鐵巨頭A.卡內基的一個辛迪加已擁有 8家日報和10家周報。受封為諾思克利夫勳爵的A.哈姆斯沃思於1896年創辦《每日郵報》,它以解釋簡明為方針,面向中下層社會,自稱“忙人日報”,售價每份半便士。繼起的廉價報紙有《每日快報》(1900)、《每日鏡報》(1903)、《每日先驅報》(1912)等。哈姆斯沃思後來收買了多家報紙,包括倫敦的《泰晤士報》。1890 ~1920年,報團加速形成。到 1921年,哈姆斯沃思家族3兄弟(諾思克利夫勳爵、羅瑟梅爾勳爵和L.哈姆斯沃思)所擁有的報紙,發行量在600萬份以上。
德國在1871年以後逐漸形成三大報團,即猶太人L.烏爾施泰因的報團,擁有《柏林晨郵報》等 5 家日報、10家月刊、10家周刊。猶太人R.摩塞的報團,擁有《柏林日報》等 4家日報和幾家期刊。德國人A.謝爾的報團,擁有《柏林地方通訊報》等 3家日報、一些地方報紙和9 家周刊,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因經濟困難,被萊茵礦冶大王胡根堡康采恩收買,成為胡根堡報團。
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電的廣泛套用使印刷技術、印刷物的數量和質量都有了改進。無線電廣播事業的興起給報業帶來了競爭者。電動排字機、彩印機、凹版印刷機、自動澆鑄機先後問世。競爭使報紙為迎合讀者增加各種知識性、趣味性、文藝性專欄或專頁,政治色彩日益淡薄。競爭和辦報所需要的巨額資金, 以及1929~1930年的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加速了報紙的集中過程。
美國的報業從20世紀初起發展極為迅速。報紙的總發行量從1910年的2420萬份增加到 1920年的 2780萬份,1930年的3950萬份,1940年有4110萬份。與此同時,報團的數目從1910年控制 62家日報的 13個報團,增加到1930年的控制331家日報的55個報團,1940年的控制319家日報的60個報團。到1930年,報團報紙的發行量已占全國報紙發行總量的43%。1919年,新型廉價小型報紐約《每日新聞》創刊。它著重報導社會新聞,便於攜帶閱讀,發行量急劇上升,1925年突破 100萬份。接著小型報紛紛出現,並展開激烈競爭。著名的有1924年創刊的《每日鏡報》、《寫真晚報》。小型日報在1930年有12家,1940年增加到50家。與此同時,高質量的報紙如《紐約時報》、《紐約先驅論壇報》、《基督教科學箴言報》的發行量也繼續增長。
英國倫敦報紙的總發行量由1920年的 540萬份增長到1930年的 850萬份和1939年的1150萬份。外省報紙的發行量也有很大增長。各報團的力量也更為雄厚。這一時期的報團有羅瑟梅爾報團,它在1927年擁有《每日郵報》等 3家報紙,1928年組成北岩報業公司,向地方發展,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11個城市中擁有13家報紙。凱姆斯利報業公司,或稱同盟報業公司,由兼併羅瑟梅爾報團的部分報紙後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擁有23家報紙。還有擁有《每日快報》的比弗布魯克報團和由《威斯敏斯特公報》等幾家報紙合併而成的威斯敏斯特報團。
法國從 1871年到 1914年報紙數量激增。多數報紙對政治事件進行激烈論戰。這一時期創刊的重要報紙有《晨報》(1883)、《新聞報》(1892)、《人道報》(1904)、《不妥協者報》(1908)。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法國經濟困難,貨幣貶值,報紙發行量增長很慢。1920~1939年,日報總發行量僅由1000萬份增長到1200萬份。同期巴黎日報由40家減少到32家,外省報由 220家減少到 175家。報團開始形成,但規模不大,且大都操縱在工業巨頭之手。
德國的1919年魏瑪憲法保障人民在法律範圍內享有自由發表意見的權利,報業隨之迅速發展。1932年,德國有日報4703家,總發行量2500萬份。1933年 A.希特勒上台。“國會縱火案”後,納粹逮捕共產黨員,50多家共產黨報紙被迫停刊,130 多家社會民主黨報紙被封。不久P.von 興登堡下令終止魏瑪憲法對言論自由的保障。烏爾施泰因報團和摩塞報團被政府強行收購。胡根堡報團繼續存在,完全聽命於納粹。到1933年 7月,德國的政治性報刊從希特勒上台前的2700種減少到1200種。
義大利在1870年實現統一。由於經濟不發達,文盲眾多,報業也較落後,報紙主要集中於羅馬、米蘭、都靈三地。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報紙約60%均受政府或政黨、銀行支持。1914年, B.墨索里尼在米蘭創辦《義大利人民報》,宣傳國家主義,1919年組成法西斯黨後在熱那亞創辦《法西斯勞工報》, 鼓吹法西斯主義。1922年墨索里尼取得政權後,為限制反對派,命令合併報紙,加強控制記者,實行報業的法西斯化。
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報業繁榮,主要報紙實現了企業化,篇幅增加到20多頁,發行量有的超過 100萬份。1931年日本在中國東北發動“九一八”事變,侵略中國,報業開始受軍方控制。1937年發動侵華戰爭,日本各新聞機構派出3000多名記者進行報導,其中 1/3為同盟通訊社記者。政府命令各新聞機構在中國和東南亞日軍占領區設立分社,發行報紙,為侵略戰爭效勞。1937年起,政府逐步合併報紙。1942年 2月,政府強迫全國報紙合併。除東京、大阪可有四五家報紙外,各縣只許有一家報紙。報紙篇幅也由每期10多頁減少到只有 2頁。
亞、非、拉國家本民族報紙的誕生
19世紀下半期到20世紀初期,亞洲、非洲、拉丁美洲許多國家的民族獨立運動興起,由本國人士創辦的以本國語文為主的報紙紛紛誕生。拉丁美洲在19世紀上半葉已有10多個國家宣告獨立,當地的報紙誕生也較早。這些報紙有不少在爭取民族獨立、推動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在亞洲, 中國於1873年在漢口創辦了《昭文新報》,是中國人最早在境內辦的中文報紙,此後中文報紙日益增加。 1896年《蘇報》在上海創刊, 後來成為資產階級革命的積極鼓吹者。印度於1838年創辦了 《印度時報》,19世紀下半葉出版了 《 甘露市場報 》 (1868)、《政治家報》(1875)、《印度教徒報》(1878)、《論壇報》(1881)等。印度獨立運動領導人M.K.甘地創辦了《青年印度》 (1919)和《賤民》 (1933)兩種周報。J.尼赫魯擔任過《國民先驅報》(1938)的董事會主席。尼泊爾於1902年創辦《廓爾喀新聞報》。錫蘭(斯里蘭卡)於1918年創辦《每日新聞》。緬甸於1914年創辦緬文報《新光報》。印度尼西亞在1907~1910年期間出現由本地人創辦的報紙,第 1張名為《棉蘭報》。菲律賓爭取獨立人士於1889年在西班牙創刊西文《團結報》,1892年菲律賓同盟會出版《自由雜誌》。泰國於1858年創辦《 政治公報 》。 阿富汗於1927年創辦 《阿尼斯報》。伊拉克於1869年出版《朝拉報》。土耳其於1862年創辦《輿論寫真報》。黎巴嫩最早的阿拉伯文報出現於19世紀60~70年代,到1929年,全國已有報紙 271種。
在非洲,埃及於1867年創辦《尼羅河綠洲報》,此後創刊的重要報紙有《金字塔報》 (1875)、《祖國報》(1877)。突尼西亞獨立運動領導人 H.布爾吉巴於1932年創辦法文報《行動報》,1934年出阿拉伯文版。衣索比亞於1941年創辦阿姆哈拉文的《新時代》報。奈及利亞到20世紀初期已有10家報紙。1937年,獨立運動領導人N.阿齊基韋創辦《西非嚮導報》,後來發展成為“齊克報團” 。加納獨立運動領導人 F.K.恩克魯瑪曾創辦《晚報》(1948)和《加納時報》(1957)。蘇丹在1919年創辦本國人辦的第 1張阿拉伯文報《蘇丹文化報》。
拉丁美洲在這一時期里出版的重要報紙有:巴西的《巴西郵報》(1808)、《聖保羅州報》(1875)、《巴西日報》(1891),阿根廷的《新聞報》(1869)、《民族報》(1870),智利的《信使報》(1827,1900重建)、《最後訊息報》(1902),秘魯的《秘魯人報》(1825)、《商報》(1839)、《新聞報》(1903),哥倫比亞的《旁觀者報》(1887),烏拉圭的《日報》(1866),厄瓜多的《電訊報》(1884),瓜地馬拉的《中美洲日報》(1880),墨西哥的《美洲覺醒者報》(1810),巴拿馬的《明星先驅報》(1849)、《巴拿馬明星報》(1853),委內瑞拉的《宇宙報》(1909),蘇利南的《西方報》(1910),其中不少仍在繼續出版。
蘇聯報業的誕生和無產階級報紙的發展
1917年十月革命勝利後, 蘇聯實行社會主義制度,由政黨、政府、民眾團體在蘇聯共產黨的統一領導下出版報紙。重要報紙有蘇共中央機關報《真理報》, 最高蘇維埃機關報《訊息報》,國防部機關報《紅星報》(蘇聯),聯共中央、俄羅斯聯邦最高蘇維埃和部長會議機關報《蘇維埃俄羅斯報》,共青團中央機關報《共青團真理報》,全蘇工會中央理事會機關報《勞動報》,作家協會機關報《文學報》等。
蘇聯報紙強調本身是為無產階級政治和建設社會主義服務的,是蘇聯共產黨的喉舌和耳目。這樣,在20世紀上半葉的世界報業中,除了美國類型的以獲得利潤為主要目的、竭力淡化自己政治傾向的報紙,和歐洲類型的雖以利潤為主要目的、但又與政府和黨派有間接、直接聯繫的報紙之外,又出現了主要以宣傳、推行政黨和政府的政策為目的的蘇聯類型的報紙。世界報業隨著世界政治、經濟的發展而日趨分化。
蘇聯報業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獲得迅速發展。據蘇聯官方統計,1932年蘇聯全國有報紙5600種,總發行量3500萬份。此外尚有工廠報紙1700種, 農業報紙2500種,牆報20萬種。
在十月革命影響下,世界不少國家的共產黨、社會黨、社會民主黨人紛紛出版宣傳共產主義的報刊。其中較著名的有奧地利共產黨中央機關報《吶喊報》(1918),德國社會民主黨人李卜克內西和R.盧森堡在柏林創辦的《紅旗報》(1918),義大利社會黨人創辦的《蘇維埃報》(1918)、《共產主義》雙周刊(1919)、《新秩序》周刊(1919)。《人道報》從1920年起成為法國共產黨機關報。此外還有捷克斯洛伐克共產黨的《紅色權利報》(1920),羅馬尼亞共產黨的《階級鬥爭》(1920),義大利社會黨與共產黨合辦的《團結報》(義大利)(1924),美國共產黨的《工人日報》(1924),南斯拉夫共產黨的《共產主義者》(1925),英國共產黨的《工人日報》周刊(1930),保加利亞共產黨的《工人事業報》(1927),日本共產黨的《赤旗報》(1928)等。這些報刊有的存在時間不長,有的後來改用其他名稱或另行出版, 有的則一直延續出版。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的世界報業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出現了一系列社會主義國家。亞洲、非洲、拉丁美洲 100 來個國家先後擺脫殖民統治, 取得民族獨立。世界各國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方面的互相聯繫、互相影響、互相制約的關係日益密切。科學技術的進步異常迅速。各種信息大量增加, 信息傳遞加速。電視、半導體、人造衛星、計算機、衛星通信等的出現,引起新聞採訪、寫作、編輯、印刷、出版等方面的重大變革。所有這些,促使世界報業從質量到數量都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
戰後世界報業最重要的發展之一是出現了大批社會主義國家的報紙。它們基本上都是由政黨、政府、民眾團體、 企業投資創辦, 用來同人民民眾進行信息傳播、宣傳教育、豐富文化生活、引導輿論、組織人民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
除蘇聯報紙和蒙古人民共和國的《真理報》(蒙古)(1920)以外,其他社會主義國家主要的報紙有的是從戰前或戰爭時期該國共產黨創辦的報紙演變而來的,有的是在戰後創刊的。前者有越南《人民報》(1930),捷克斯洛伐克《紅色權利報》(1920), 南斯拉夫《戰鬥報》(南斯拉夫)(1922),保加利亞《工人事業報》(1927),羅馬尼亞《火花報》(1931),阿爾巴尼亞《人民之聲報》(阿爾巴尼亞)(1942),匈牙利《人民自由報》(1942)。後者有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勞動新聞》(1945),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新德意志報》(1946),中國《人民日報》(1948),波蘭《人民論壇報》(1948),寮國《人民之聲報》(寮國)(1950),古巴《格拉瑪報》(1965)。
1989年以後,一些東歐國家的政黨機關報,隨著各國政局的變動,有的改變其性質,有的不復存在。
戰後報業的另一個重要發展,是在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先後取得民族獨立的國家中,出現了許多本民族的報紙,為本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的需要服務 (見亞洲新聞事業、非洲新聞事業、拉丁美洲新聞事業 )。這些國家的報紙大體上可分為兩種:一種是由私人資本經營的,有的在獨立以前就存在,如在印度、新加坡、馬來西亞、埃及、奈及利亞、巴西、阿根廷、智利等。它們主要以贏利為目的,對待政治的態度類似英國和其他一些西歐國家的報紙;另一種是由政府或政黨創辦的,它們主要以服務於本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為目的,頁數不多,廣告很少,售價低廉,接近於蘇聯類型的報紙。迄1984年,還有近40個國家和地區沒有傳播一般訊息的日報。廣播是它們傳播信息的主要媒介。
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中,作為大企業的報業壟斷趨勢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進一步加強。
美國1953年有報團95個,擁有日報 485家,占全國日報1758家的27%。到1986年,報團增加到156個,擁有日報1186家,占全國日報數的71%和日報發行量的77%。最大的10家報團是甘尼特公司、奈特-李德爾報業公司、紐豪斯報業公司、時報鏡報公司、道·瓊斯公司、芝加哥論壇公司、紐約時報公司、斯克里普斯-霍華德公司、湯姆森報業公司(美國)、媒介新聞公司。
英國較大的報團按發行量大小排列有新聞公司 (默多克報團)、培格曼持股基金會(馬克斯韋爾報團)、同盟報業公司 (斯蒂文斯報團)、聯合報業公司(羅瑟梅爾報團)、霍林格公司(布萊克報團)、皮爾遜公司(考德雷報團)、倫羅公司(羅蘭特報團)、國際湯姆森組織(湯姆森報團)。最大的3個報團1987年控制了全國性日報發行量的73%和全國性星期日報發行量的82%。
聯邦德國報業基本上戰後重建。主要報團有鮑爾報團、布爾達報團、格魯納爾與耶爾報團、施普林格報團。它們控制的報紙市場占全國報紙市場的34.3%。
義大利報業基本上戰後重建。主要報紙均在大工業集團如里佐利財團、埃尼集團、菲亞特集團控制下。
法國報業基本上為戰後重建。控制報紙的有10個報團, 省報幾乎都在報團手中。 大報團有法國西部報團、西南報團、阿歇特報團、阿莫里報團、巴亞德報團、人道報報團、埃爾桑報團、費利巴其報團、塞爾旺 -施賴貝爾報團。
比利時1979年有26家法語報,13家弗拉芒語報。報團有旗幟報集團、人民報集團、安特衛普報集團、繆斯報和燈籠報集團、最後一點鐘報集團、向前報集團等。
澳大利亞的 3大報團是先驅報與時代周刊公司、默多克新聞公司、費爾法克斯父子公司。
紐西蘭有獨立報業公司、紐西蘭新聞公司兩報團。
日本戰後有 126家日報,發行總量6500萬份,每千人報紙擁有量居世界前列。最大的5家報紙《朝日新聞》、《每日新聞》(日本)、《讀賣新聞》、《日本經濟新聞》和《產經新聞》的發行量,占全國報紙總發行量約60%。
隨著電視的興起,美國和西歐一些國家的報團除兼併報紙外,也兼併或經營電視台、廣播電台,並開始經營的多樣化。一些大報團走上國際壟斷的道路。R.默多克除在澳大利亞、英國、美國擁有報團、電視台外,還在澳大利亞經營投資公司、運輸業、開採天然氣和近海石油,在美國 20 世紀福克斯電影公司中握有控制股份。英國的馬克斯韋爾報團在美國、法國、澳大利亞、巴拿馬擁有電視、出版、機械、運輸等企業。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美國、西歐報業最嚴重的問題是許多報紙在報業集團的競爭壓力下消失,報紙數量減少。西歐一些國家的政府不得不向報紙提供補助,使之能夠維持下去,以保持輿論的多樣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