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行銷

政治行銷

政治行銷是行銷方式與巨觀行銷模式思維。政治行銷的出發點是政治服務於人民和企業,企業是在這種政治背景下回響政府的號召力而產生的一種行銷行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政治行銷
  • 出發點:政治服務於人民和企業
起源,定義,基本涵義,狹義廣義,特點,

起源

“政治行銷”一詞是美國學者斯坦利·凱里在1956年出版的《專業公關與政治權利》一書中首先提出的。在凱里看來,民主化浪潮在二戰後的蓬勃興起促進了一種新型社會權利關係的形成,政治家必須採用勸說和說服的方式,藉助行銷的理念和工具,才能贏得廣大民眾的支持。
1994年,布魯斯·紐曼在《行銷總統》一書中,以1992年柯林頓競選美國總統為例,闡述了政治行銷的相關概念,並建立了一個較全面反映總統競選全過程的模型。為了與行銷戰略相吻合,紐曼沿用了行銷學的“4P”劃分法,並提出了政治行銷選舉的“4P”概念,即產品(product)、渠道(place)、傳播(promotion)、民意(polling)。但迄今為止,政治行銷學仍未確立較為完備的理論體系和獨立的學科特徵,對於我國學者來說,“政治行銷”更是一個新鮮的概念。

定義

基本涵義

政治行銷師是特定政治行為主體(政治候選人、政黨、政府、利益集團、說客等)在全面調查和評估政治和社會環境基礎上,明確價值,定位目標,選擇戰略,並運用有效的行銷手段與眾多社會行為體進行信息溝通、理念交流和產品服務交換,以獲取民眾的認同和合法性支持,最終改變社會行為體的行為,進而實現其政治目標並取得政治權力或權利的活動、形式、關係過程。
政治行銷是一系列的政治關係的交換程式。這些程式包括候選人、政黨、政府、政治遊說者及利益團體,通過分析、研發、執行和管理政治戰略,來影響公眾觀點、推廣政治理想、贏得選舉、頒發律法及公投認可等,以滿足人民和社會團體的需求。

狹義廣義

(1)狹義的政治行銷就是指政治候選人和政黨開展的競選策略和選戰過程。
(2)廣義的政治行銷則不僅包括政治候選人和政黨開展的競選活動,而且包括政府獲取民眾支持行為、利益集團遊說政府改變決策行為,以及大眾傳媒操縱公眾輿論對政府施加影響進而左右政治家行為的活動。

特點

1、目標的政治性。品牌政治行銷的公益化即藉助於政治法規、政治事件或政治人物的發言而策劃和實施的公益活動。比如,2003年非典期間,很多企業和團體捐款、捐物。政治行銷的公益化其落腳點是執行公益活動,但實施公益活動的原因是回響某個政治人物的講話,或順應某個政治事件。如長虹電器的“以產業報國、民族昌盛為己任”、海信的“海信,中國芯”等。
2、手段的商業性。諸如人民大會堂國宴專用酒、聯塑市政管道、三元牛奶標榜的政府報告特需專用等,都是為宣傳本企業品牌、樹立好口碑的手段。
3、行為的活動性。政治行銷往往以公益活動的方式開展,如佳潔士的“愛牙”免費諮詢。
4、運行的法治性。政治行銷相應國家號召或是政治人物講話,本身就是依法、護法的體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