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與審美》是2014年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政治與審美
- 作者:李增
- 出版社:吉林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年12月1日
- ISBN:9787206114106
《政治與審美》是2014年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增。
《思想政治教育審美研究》是人民出版社2012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周芳。內容簡介 《思想政治教育審美研究》以馬克思主義本體論、價值論為理論基礎,以思想政治教育學、教育學和美學等學科基本原理為理論依據,從“美是和諧與秩序”、“美是...
《政治思想中的審美轉向》是2020年東方出版中心出版的一部圖書,作者是尼古拉斯·康普雷迪斯。內容簡介 本書從政治已經是“原則美學”的前提出發,通過講述世界上一些主要的政治理論家和哲學家對政治思想美學轉向的貢獻,揭示了一系列截然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審美化的規律及運用研究》是2019年12月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趙平。內容簡介 親和力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能的密鑰,而思想政治教育審美化是強化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的核心路徑之_。思想政治教育審美化的本質就是:...
《政治與美學的變奏:西方馬克思主義文藝基本問題研究》是2005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孫盛濤。內容簡介 文藝與政治的關聯,始終是馬克思之後諸多以馬克思主義為旗幟的理論家所關注的焦點問題。在發達資本主義的現實背景下,西方馬克思主義理論家...
《藝術-政治的未來》是2017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陸興華。內容簡介 本書為作者最近五年對於法國哲學家朗西埃的藝術哲學研究的結晶。朗西埃對於審美—政治或者說藝術—政治的研究,在國際上極有影響,在哲學和當代藝術兩個領域,有...
第七節 中西古代藝術政治學 第四章 中國藝術政治學開端處的語言表達 第一節 政治與審美 第二節 藝術與技藝 第三節 志與逸 第四節 飾與性 第五節 雅與俗 第六節 清與濁 第七節 儒家精英藝術政治學 第五章 中國藝術形上學...
《政治、權力與美學:民國以來的新式教育研究》是2015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黃曉東。內容簡介 本書研究對象為民國以來以課堂教學和教材為中心的新詩教育。本書中所研究的教材主要包括民國以來的大中國小在新詩教育中所使用的書籍、講義、講授...
審美觀從審美的角度看世界,是世界觀的組成部分。審美觀是在人類的社會實踐中形成的,和政治、道德等其他意識形態有密切的關係。不同的時代、不同的文化和不同社會集團的人具有不同的審美觀。審美觀具有時代性、民族性、人類共同性,在...
儘管中俄之間(包括與前蘇聯的關係)的發展曾受到政治及意識形態方面的嚴重干擾,儘管中俄之間在文化、語言等方面存在許多差異,但蘊聚在普希金作品中的,為人類共享的精神、詩性審美情感,則總是跨越政治、意識形態、不同形態文化和語言的...
第一章 文化政治的問題 / 14 第二章 博覽會和藝術的階級政治 / 46 第三章 向藝術政治經濟學邁進:約翰·羅斯金和美學理論中勞動之表征 / 71 第四章 構建審美自我:中世紀主義、前拉斐爾主義與莫里斯的早期教育 / 115 第...
第三節 審美解放與政治審美因素 第四節 審美解放與文學研究的政治邊界 第四章 審美解放與文學理論的政治維度 第一節 文化研究的“政治化”及其價值 第二節 文學的政治性及其可能性 第三節 重建文學的政治維度及其策略 第五章 審美...
當人們的民族心理、民族氣質與審美對象在表現形式、精神內容上的民族特性相互貫通時,便引發起審美趣味上的民族共同性,尤其是各民族藝術在特定歷史、地理、經濟、政治和文化傳統中積累了該民族所特有的民族精神、民族性格和藝術的民族風貌,...
正文第一章首先分析杜夫海納美學思想產生的背景,從社會政治、哲學思潮和文藝思潮三個方面介紹杜夫海納美學思想產生的多重背景;進而分析杜夫海納美學思想的淵源,既包括現象學的脈絡,也包括現象學之外的影響,由此凸顯杜夫海納思想的獨特...
第二部分 從共通感到審美國家 引言 第六章 “審美判斷力批判”與共通感的政治哲學 第一節 康德論鑑賞判斷 第二節 “共通感”與政治哲學 第三節 反思性鑑賞與審美共同體 第四節 小結 第七章 《美育書簡》的問題意識和方法 第一...
第一節 對文藝與政治關係討論的價值盤點與意義反思 第二節 討論對創作影響及對應走勢 第三節 文學的政治理性與政治約律 第四節 先進的政治理念:文學人文精神的重要緯度 一、政治倫理與人文精神 二、政治性與審美價值 三、當下文學...
美指藝術形式(樂之文),善指政治內容(樂之情)。孔子明確區分美善,意即指出對文藝作品的評價要從政治和藝術、內容和形式兩個方面來衡量,這是美學思想和文藝批評的一大進步。《韶》,舜樂;《武》,周武王樂。孔子之所以稱《韶》...
7、《影射敘事與政治批判》,《學習與探索》2009年第2期(cssci)8、《從“物”的形式到“人”的形式——康德形式美論的理論意義》,《安徽大學學報》2009年第5 期 (cssci)9、《詩意敘事與審美人生——廢名〈竹林的故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