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權讓利(decentralization of power and transfer of profit )是2020年公布的經濟學名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放權讓利
- 外文名:decentralization of power and transfer of profit
- 所屬學科:經濟學
- 公布時間:2020年
放權讓利(decentralization of power and transfer of profit )是2020年公布的經濟學名詞。
放權讓利(decentralization of power and transfer of profit )是2020年公布的經濟學名詞。定義中國改革開放初期,為克服計畫經濟體制的弊端和提高全民所有制企業的生產經營效率...
協調改革理論產生於20世紀80年代中期,主要是針對經濟體制改革過程中出現的經濟過熱和需求膨脹等問題深層原因的探討,對“放權讓利”為主要方式以及局部運用市場機制的改革辦法進行反思,並在此基礎上形成了協調改革的理論張。該理論的主要...
中間擴散型制度變遷方式是指,隨著“放權讓利”改革戰略和“分灶吃飯”財政體制的實施,擁有加大資源配置權的地方政府成為同時追求經濟利益最大化的政治組織。地方政府經濟實力的提高所引起的談判力量的變化,導致了重建新的政治、經濟契約的...
放權讓利的實質是在產權關係不變的情況下,國家將企業的經營決策權下放給該企業的經營者,並對國家與企業的利潤分配做了相應的調整。利改稅、承包制、租賃制等都屬於放權讓利的範疇。企業租賃經營是朝向現代化企業制度的建立邁出的關鍵一...
20世紀80年代,我國經濟改革中" 放權讓利"的措施,為企業提供了不少激勵,但同時又出現了所謂包盈不包虧的現象。由此可見,僅有激勵是不夠,激勵與約束是對等的,兩者都是不可或缺的。約束體制 人力資本的約束機制大體分為兩個方面...
既有制度下的政府、銀行和企業的連帶關係決定了企業改革的實際困難,中國的企業改革分別採取過“放權讓利”、“承包租賃制”和股份制等形式,不可否認,產權改革對於國有企業改革具有重要的意義。因而,從經營權的思路走向法人財產權的思路...
股份制改革不同於以往的“放權讓利”,它是國有企業產權制度的大變革。2003年,中共十六屆三中全會作出《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要求建立健全國有資產管理和監督體制,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實現國有企業保值增值。...
我國“放權讓利”的漸進式改革思路,一方面使財政收入占國民收入的比重下降,另一方面,也使財政支出壓力加大,於是財政連年出現赤字且赤字額呈加大趨勢,這表明我國財政為改革的起步和走向深入做出了極大貢獻,承擔了相當的改革成本。而改革...
《共和國故事:勃勃生機》是2010年1月1日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出版的一本圖書,作者是鄭明武。內容簡介 《共和國故事:勃勃生機(企業改革從放權讓利到全面承包)》內容簡介:自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至今,新中國已走過了60...
改革開放初期,以放權讓利為特徵的財政體制直接導致預算外資金規模的擴大。雖然國家一直在加強預算外資金管理,但是,預算外資金規模擴大的勢頭並沒有得到遏制。1996年《國務院關於加強預算外資金管理的決定》頒布,要求加強預算外資金管理,並...
隨著“放權讓利”改革和“分灶吃飯”體制的實施,資源配置許可權不斷擴大的地方政府成為同時追求經濟利益最大化的政治組織,即分權型的財政體制改革形成了特殊的地方利益集團,他們逐漸成為20世紀80年代以來地區間經濟活動的競爭主體。隨著地方...
(1)政企分開要求政府將原來與政府職能合一的企業經營職能分開後還給企業,改革以來進行的“放權讓利”、“擴大企業自主權”等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2)政企分開還要求企業將原來承擔的社會職能分離後交還給政府和社會,如住房、醫療、...
3.1 放權讓利和行政性分權 39 3.1.1 放權讓利方針的確定和背景 39 3.1.2 放權讓利方針的主要內容和措施 40 3.1.3 放權讓利方針的實施和經濟後果 41 3.1.4 對體制下放改革戰略的經濟學簡評 42 3.2 “增量改革”———...
這個過程我們稱之為“放權讓利”。市場化的運作機制隨著利益主體經營權和剩餘索取權的落實而逐步形成,微觀經濟獲得了少有的活力,經濟成長與體制轉軌也因此而獲得了持續的推動。在這之後而至今的過程中,政府改革的主要目標開始轉向集中...
隨著放權讓利的行政性改革和“分灶吃飯”的財政體制改革,地方政府不僅擁有了較大的資源配置權,而且有相對獨立的經濟利益。正是在這種地方化格局的基礎上,我國的政府體系實際上表現出競爭性。地方政府的這種競爭如同市場競爭,必須在一定...
在對中央與地方的財政關係進行調整的同時,按照“放權讓利”的改革思路,對政府和企業之間的財務關係也作了調整。調整的內容包括三個方面:1、從1978年底開始,對國有企業先後試行企業基金辦法、各種形式的利潤留成辦法和盈虧包幹辦法。2...
(1)政企分開要求政府將原來與政府職能合一的企業經營職能分開後還給企業,改革以來進行的“放權讓利”、“擴大企業自主權”等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2)政企分開還要求企業將原來承擔的社會職能分離後交還給政府和社會,如住房、醫療、...
第一階段(1979—1984年),“放權讓利”。即給予企業以新增收益的部分所有權,激勵企業經營者提高生產效率;第二階段(1984—1986年),圍繞著增強企業活力展開,主要手段有簡政放權,實行廠長(經理)負責制,實際上是給予企業代理人以企業...
多年來,我國國有公司改革的重點放在“放權讓利”上,這是因為我國國有企業的剩餘索取權是不可轉讓的。“當剩餘索取權不可轉讓時,很難形成最最佳化的激勵約束機制。由於代理人不是風險承擔者,為了防止代理人的行為,委託人必須通過對...
在這一年我國正式啟動醫改,核心思想是放權讓利,擴大醫院自主權。本階段社會經濟背景。中共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標誌著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全面展開。這一時期改革從農村到城市、從加強經濟管理到經濟體制、...
對於國有企業而言,通過“放權讓利”對國有企業利潤分配製度進行改革,從而使企業上繳財政的稅利有所下降。在國有企業改革的同時,國家還大力發展非國有經濟,並通過稅收優惠政策鼓勵其發展。另外,經濟體制改革以後,國家為了調動職工的...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針對原有的集中過多、管得過死的財政管理體制,進行了以放權讓利為特徵的財政體制改革。在各級財政之間,擴大了地方財權;在國家與企業之間,增加了企業鬻利;在國家、集體、個人之間,提高了個人收入水平。現在,地方...
在知情權方面,《方案》明確規定集體股權持有者享有項目運行管理的知情權等股東基本權利,要求集體股權收益分配方案,須經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認可,並納入村務公開範疇,接受成員監督等。亮點之五:放權讓利,調動資源開發企業參與改革積極性 ...
作為利益主體、經濟主體和管理主體的“三位一體”的身份,是實踐中產生過度競爭現象的根本原因 改革開放以來,以放權讓利為核心內容的行政性分權和經濟性分權的有序推進,不僅大大提高了各級地方政府發展經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