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是吳敬璉編著的一部書籍,2004年3月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
基本介紹
- 書名:改革
- 作者:吳敬璉
-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 出版時間:2004年3月
- 頁數:436 頁
- 定價:23.00 元
- 裝幀:平裝
- ISBN:9787108020567
- 叢書:中國文庫·哲學社會科學類
- 副標題:我們正在過大關
《改革》是吳敬璉編著的一部書籍,2004年3月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
改革,漢語詞語,即改變與革新。現常指改變舊制度、舊事物。對舊有的生產關係、上層建築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調整,改革是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改革一般包括對政治、社會、文化、經濟做出的改良革新,相較於革命以極端的方式推翻原有政權,以...
改革、發展中遇到的問題,只有靠進一步改革的辦法解決。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全面深化改革。鄧小平曾說過,不改革開放,只能是死路一條。改革有困難,不改革會更困難。走過30多年改革歷史的今天,我們對...
“八個重點改革領域”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課題組初步提出的改革構想。這八個領域分別是:政府行政管理體制,基礎產業,土地制度,金融市場體系,財稅體制,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創新和綠色發展,涉外經濟體制。簡介 “八個重點改革領域”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課題組初步提出的改革構想。“八個重點改革領域”涵蓋中央到地方,...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是指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經濟成長和社會發展、深化改革和保持穩定、應對當前挑戰和完善體制機制之間的關係,更加重視改革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加快破除制約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推動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背景說明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全面深化...
國企改革是一個“摸著石頭過河”的“試錯”過程,是中央推動與地方實踐上下結合的產物,本質上是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相互作用,符合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傳統國有企業在體制、機制以及管理制度等方面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而進行的改革。中心環節和核心內容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增強國有企業活力,提高國有...
行政改革,是指政府行政系統隨著外部生態環境的變化以及行政系統內部構成要素的變化,有意識地對其自身的結構功能和行政人員的行為方式不斷進行調整和改變,使其轉變到新的形態,以期謀取行政系統與環境之間的動態平衡,從而實現行政效能的行為或過程。概念 行政改革:是指政府為了適應社會環境,或者高效公平地處理社會公共...
行政組織改革是指以行政組織為改革的對象,隨著社會大環境的變化面相應地調整和完善行政組織機構設定的有組織、有計畫的過程。內容 (一)行政組織結構的改革 行政組織的結構就是行政組織各個要素的排列組合方式,包括行政組織的縱向層級結構和橫向部門結構。現階段行政組織的橫向部門結構的變革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首先,從...
改革開放,是1978年12月十一屆三中全會中國開始實行的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政策。中國的對內改革先從農村開始,1978年11月,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實行“分田到戶,自負盈虧”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大包乾),拉開了中國對內改革的大幕。在城市,國營企業的自主經營權得到了明顯改善。1979年7月15日,中央正式批准...
政治改革就是指政治領域內的改造和革新,更具體地說,政治改革是指政治關係的調整與變化,也即統治階級中的政治領導集團根據社會利益矛盾狀況及其對統治權的要求,有計畫、有步驟地進行政治體系的改進,調節政治關係,以鞏固和完善政治統治的過程。性質 改革是人們在社會政治生活中經常使用的概念,它是指對原有事物的...
改革後 改革的總方向是逐步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運行機制的金融體制。到1991年,改革後的金融體制大致如下:金融改革體系 改變了“大一統”模式,建立了以中央銀行為核心,以專業銀行為主體,多種金融機構並存的金融組織體系。中國人民銀行隸屬於國務院,為部級機構,專門行使中央銀行職能,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
所有制改革是指改革那種與傳統社會主義經濟模式相適應的、與產品經濟相適應的所有制,即改革傳統意義上的全民所有制和傳統意義上的集體所有制,改革不適合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發展的所有制。所有制改革的指導思想、內容和方法 1.中國不搞私有化,但必須進行所有制方面的改革 從中國的改革歷程看,從農村改革到以城市為重點...
住房制度改革的目標,是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相適應的新的城鎮住房制度經濟系統,實現住房商品化和社會化;各單位建設,分配,維修和管理的房屋系統改變的社會,專業的運行系統;住房利益的一種分布的變化,根據一個人的工作為基礎的貨幣工資分配;建立針對中低收入家庭的社會保障性質的公共租賃住房供應體系和高收入家庭的住房...
經濟體制改革(英文:Reform of the Economic System) 是指按照生產關係一定要適應生產力性質這一客觀規律的要求,對不適應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國民經濟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進行的改革。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取得巨大成功,基本建成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框架,經濟體制的各個層面都呈現出明顯的市場經濟特徵,至2008年,總體市場化...
2008年12月18日,中國召開紀念黨的第十一屆三中全會30周年大會,改革開放是20世紀70年代的改革經濟政策、對外開放的政策。改革開放包括對內經濟改革和對外開放。中國的對內改革首先從農村開始,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開始實行“家庭聯產土地承包責任制”,拉開了中國對內改革的大幕;1979年7月,中央正式批准廣東、福建兩...
《改革》創刊於1984年1月,月刊,是由重慶社會科學院主管、主辦的經濟理論期刊,是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資助期刊、重慶市出版專項資金資助期刊。據2020年第02期期刊內頁顯示,《改革》第四屆學術委員會擁有委員54人,設主任1人、副主任2人,社務管理委員會擁有主任/社長兼總編輯1人、副主任2人、執行總編輯1人、副總...
中國式改革,指的是在中國現有的特殊國情的基礎上為保障民生、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而進行的改革。2012年11月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中,對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作出了新的部署,引領了改革的新指向。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行政體制改革、戶籍制度改革、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民生領域改革...
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要“深化司法體制改革,最佳化司法職權配置,規範司法行為,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保證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依法獨立公正地行使審判權、檢察權”,為司法體制改革進入新境界提出了要求,提供了空間。司法體制改革不僅是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在某種意義上成了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的...
機構改革是為了適應社會政治經濟發展的需要而對黨政機關的管理體制、職能配置、機構設定、人員配備以及這些機構人員的組合方式、運行機制所作的較大調整和變革。1981年至2018年間,黨中央部門進行了4次改革,國務院機構進行了7次改革,逐步建立起具有我國特點的黨和國家機構職能體系。2018年3月21日,中共中央印發《深化黨...
戶籍制度改革是指對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戶口登記條例》為法律依據確立的一整套戶口管理制度進行的,廣泛深入改良的一項新舉措。是繼20世紀80年代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後又一次“解放”農民的革命。戶籍制度,是一項基本的國家行政制度。傳統戶籍制度是與土地直接聯繫的,以家庭為本位的人口管理方式。現代戶籍制度是國家...
司法制度是政治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司法公正是社會公正的重要保障。所謂司法改革,就是指通過對司法系統、制度以維護司法公正為目標,以最佳化司法職權配置、加強人權保障、提高司法能力、踐行司法為民為重點,擴大司法民主,推行司法公開,保證司法公正,為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所進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
《改革》是吳敬璉編著的一部書籍,2004年3月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圖書目錄 序言 市場經濟:理論與政策 正本清源,分清是非 社會主義經濟:社會公正十市場經濟 向市場經濟過渡的關鍵一著 改革二十年感言 關於中國改革前途的對話 衝破沉悶空氣,爭取企業改革的重大突破 加緊改革,迎接入世 機遇來自正確地應對挑戰...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旨在調整經濟結構,使要素實現最優配置,提升經濟成長的質量和數量。需求側改革主要有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供給側則有勞動力、土地、資本、制度創造、創新等要素。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從提高供給質量出發,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矯正要素配置扭曲,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
改革創新(Reformation and Innovation),指的是改掉舊的、不合理的部分,使更合理完善,並開創新的事物。改革創新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之一,也是實現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動力。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是中華民族歷來具有的富於進取的思想品格。簡述 改革創新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之一,也是實現科學...
改革開放是我國發展的最大“紅利”,在召開的全國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工作座談會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有關深化改革的講話,引起了廣泛關注。改革的實質是制度變遷或制度創新,改革紅利是指由制度變遷或制度創新所帶來的收益。改革是一個由制度均衡到制度不均衡再到制度均衡的過程。當存在制度不均衡時,...
收入分配改革是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是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體現,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保障。收入分配改革從2004年開始啟動調研,黨中央、國務院高度採取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斷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收入分配調節力度,加快推進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在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改善人民生活和促進社會和諧等方面取得...
四項改革是2014年國務院國資委召開新聞發布會。2014年7月15日,國務院國資委今日召開新聞發布會,將在其所監管的中央企業開展“四項改革”試點工作。國資委表示,開展“四項改革”試點不是搞“盆景”,也不是搞政策“窪地”,目的是要試出新體制、新機制、新模式。據悉,本次試點主要內容為:一是在國家開發投資公司、...
《改革:新經濟政策向何處去》是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書籍。內容簡介 《21世紀經濟報導》資深記者王爾德先生,始終專注於中國經濟體制領域。耗時三年,廣泛接觸各界權威人士,梳理出關於中國改革的各個關鍵點,並希望能再度喚起大眾對於改革的新熱情。其中最難能可貴的是,憑藉自己的不懈努力,王爾德與決定改革成敗的第...
自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召開到2013年11月十八屆三中全會,歷時整整一年,由習近平擔任起草小組組長的《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問世。這一檔案,不僅是重啟改革的路線圖,更是未來十年中國的施政綱領,因為改革是下一個十年中國政府的核心任務。為了防止改革落空,中央設定了2020年的時間節點,承諾在此大限...
改革背景 在20世紀50~80年代初的長時期內,中國農村實行“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制度。管理許可權過於集中、分配上的平均主義挫傷了廣大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農業生產發展和農民生活改善緩慢。至1978年,全國仍有1億多農民的溫飽問題沒有得到解決。調整農村生產關係,改變農村政策,成為廣大農民的迫切要求。中共十一屆三中...
標準化在保障產品質量安全、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和經濟提質增效、服務外交外貿等方面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從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日益增長的需求來看,現行標準體系和標準化管理體制已不能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經濟社會發展。改革方案 為落實《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