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法存

支法存 晉代醫僧。其先輩為胡人,後移居廣州。所著有《申蘇方》五卷,後佚。其佚文散見於後世醫著如《千金要方》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支法存
  • 外文名:Branch law
簡介,嶺南醫學,相關記載,故事出處,

簡介

晉代醫僧。其先輩為胡人,後移居廣州。法存生於廣州,習醫,遂以醫名。適當時北方士大夫於永嘉之際南渡,多患腳弱症,其症多兇險,斃人甚眾。法存以其醫技治之,存活者不計其數,醫名大振,與仰道人同為治腳弱症之高手。所著有《申蘇方》五卷,後佚。其佚文散見於後世醫著如《千金要方》等。

嶺南醫學

從魏晉到南北朝時期,是一個戰亂的年代,“亂烘烘,你方唱罷我登場”,中原地區始終動盪不安,從晉朝王室的“八王之亂”到五胡十六國逐鹿中原的“五胡亂中華”,群雄混戰,生靈塗炭,對於中原的老百姓來說,是一種苦難。他們嚮往平靜安寧的生活,為了逃避戰亂,他們開始收拾行囊,一路南行,去尋找心中的“桃花源”,於是;來到了南方,翻過了崇山峻岭的五嶺山脈,來到這人煙稀少的嶺南避亂。寧靜的嶺南一下子“熱鬧”起來,南遷的人們帶來了中原地區先進的農業技術和科學技術,南越蠻荒之地得到了第一次較大規模的開發,醫學史上也首次出現了一批著名人物,葛洪鮑姑夫婦在羅浮山上治病救人,支法存、仰道人善於治療腳氣,軒轅述擅治疑難雜症等。

相關記載

支法存,本是胡人,不知道他的父輩是不是在“五胡亂中華”的時候隨著征戰的部隊來到中原、來到嶺南的,反正他生長在廣州,學習了很多嶺南民間的醫學經驗,加之他天資聰穎,學以致用,善於治療腳氣病和熱帶寄生蟲病等當時讓人束手無策的疾病。可惜他的《申蘇方》已經失傳,但是在葛洪、孫思邈等其他人的醫著里都有其方藥的記載。其中用於治療腳氣的處方,使他成為中國治療腳氣病的先驅者,“防風湯……南方支法存所用多得力,溫而不損人,為勝於續命、越婢、風引等湯,羅廣州一門南州十人常用,亦治腳弱良方” 。
除了治療腳氣,支法存也學習嶺南的民間傳統療法並加以改進,以治療各種疾病。在嶺南地區有一種比較特殊的寄生蟲病叫沙虱,就是現代醫學所稱的恙蟲病,在葛洪的《肘後方》中已有記載,在民間常用蒸氣療法治療溪毒(沙虱)。支法存受到這種方法的啟發,既然可以發汗將溪毒逼出,那么其他外邪是否也可以用這個方法逼出呢?支法存用來治療傷寒,即汗解傷寒,也有明顯效果。這一治療方法對後世醫家影響較大,後世醫家將這種方法進行改進、提高,成為現今的熏蒸療法。現在熏蒸療法的運用,在我國的北方比南方更廣泛。
支法存是嶺南名醫,但是在傳說中,他的結局並不好。據宋人的讀書筆記中記載,支法存醫術高明,很快就成了巨富。家裡有八九尺長的毛毯,上面織成各種圖形,光彩奪目,還有一張八尺長的沉香木板床,居室芳香四溢格外芬馥。普通百姓都知道“財不外露”,可胡人卻不懂儒家的“內斂”。相傳王琰來廣州任刺史的時候,其大兒子王邵之多次向支法存索要上述兩件寶貝,支法存既然沒有學會“內斂”,當然更不懂得“圓通”,也不知道“民不與官斗”和“破財消災”。於是,被拒絕的王邵之覺得丟了面子,就誣告支法存豪橫放縱,殺了支法存並沒收家財。不明不白做了刀下鬼的支法存想不通,冤魂不散,其形體經常在刺史府內出現,一出現就打樓閣下的大鼓,好像要叫冤。如此經過一個月,王琰就得了病,常常看見支法存守著他,沒幾天就死了。王邵之緊接著回到揚都,也死了。

故事出處

這個故事並沒有見於史料,而是載於南朝宋人的《異苑》中,這是一本讀書人道聽途說的讀書筆記,我們姑且聽之。關於支法存的史書記載並不多,僅在孫思邈的《備急千金要方》中提到“嶺表江東有支法存、仰道人等,並留意經方,偏善斯術。晉朝仕望多獲全濟,莫不由此二公”。這是對嶺南腳氣病治療史的記載。書中提到的另一個醫家仰道人也是當時嶺南醫界的一個奇人,是當時南遷士族的“救星”,正是有了他們的醫學活動,晉代的嶺南醫學才有了聲色,才讓五嶺以外、中原之地開始注意到嶺南醫學的發展,嶺南醫學開始一步步走出五嶺,進一步發展起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