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生背景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適齡青年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不斷增加,社會各界普遍關注的高等教育入學機會區域差距也呈不斷縮小的趨勢。但由於區域間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不平衡,高等教育資源分布的地區差異,以及歷史、地理的原因,部分省份學生入學機會仍相對偏少,人們對高等教育公平的呼聲越來越高。解決高等教育入學機會的區域差距問題受到了黨和國家的高度關注。
2007年8月31日,胡錦濤總書記在全國優秀教師代表座談會上明確指出,“要把促進教育公平作為國家基本教育政策”。
2007年10月,黨的十七大報告進一步提出“教育是民族振興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教育涉及千家萬戶,事關人民民眾切身利益,實現教育公平既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構建和諧社會的基本要求,也是我國教育改革和發展始終不懈的追求目標。
教育部會同國家發改委,採取了一系列巨觀調控和政策引導措施:一是改進和完善招生計畫安排模式,利用招生計畫綜合測算數學模型分配各地招生計畫,努力做到高等教育招生計畫分配的科學、公平和透明;二是在生源計畫安排上,探索建立引導高教資源豐富的部分地區支援中西部地區的長效機制;三是加強對公共教育資源分配的巨觀調控。要求中央部委高校在保持各地計畫總量相對穩定的同時,將招生計畫增量部分向中西部高等教育欠發達且生源質量好、數量多的地區傾斜,等等。通過上述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各地普通高考錄取率、每十萬人口高等學校在校生等指標的區域差異有所減小;二是高等教育入學機會的城鄉差距呈現縮小趨勢,全國高校招生錄取新生中農村戶口學生的比例已超過城市戶口學生,並進一步提高;三是直屬高校生源計畫投放的合理性和公平性不斷加強,多數直屬高校在屬地的招生計畫比例有所降低。
2008年國家教育部開始實施“支援中西部地區招生協作計畫”。
計畫發展
2008年,教育部實施“支援中西部地區普通高校招生協作計畫”, 安排協作招生計畫3.5萬人。
2009年,全國共安排協作招生計畫6萬人,支援中西部地區。
2010年,全國共安排招生計畫12萬人(其中本科7萬人),比2009年增加6萬人。由高等教育資源豐富、辦學條件較好的14個省份承擔該計畫,招生名額分配到高等教育資源缺乏、升學壓力較大的山西、內蒙古、河南、安徽等8箇中西部省(區)招生。
2011年,為了加強巨觀調控。教育部安排北京、天津、遼寧等15個支援省市繼續面向山西、內蒙古、安徽、河南、廣西、貴州、雲南、甘肅等中西部8省區開展“支援中西部地區招生協作計畫”,招生計畫共15萬名,增加3萬名。
2016年繼續加大對中西部的招生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