撮鎮概況
撮鎮歷來商賈雲集,工商業優勢明顯,屬合肥市試點鎮,是
肥東縣工業重鎮和工農業產品的集散地之一。駐該鎮單位有年儲糧達上億噸的國家糧食儲備庫、有
鐵道部第四工程局、省石油勘探公司等部(省)屬企事業單位80多家,另擁有地方集體、
個體企業700多家。該鎮鄉鎮企業起步較早,素有“建築之鄉”的美譽。且市場繁榮,年商貿交易額近2億元。該城鎮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基礎條件較好,城鎮社會公共服務配套設施完善,程控電話裝機容量超萬門,建有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發射台及1座110千伏變電所,工業及生活用水有可靠保證。工行、農行、建行均在鎮區
設有服務網點。
該鎮還是潛力巨大的旅遊城鎮,遺存有“古井”、“東獄廟”、“
曹公橋”等文物古蹟,合肥市惟一的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渡江戰役總前委舊址瑤崗紀念館就坐落在該鎮。撮鎮公和堂獅頭,是距今一百多年歷史的傳統食品。傳說清末年間,李鴻章回合肥省親,漫步街頭,被同族長輩邀至酒樓,奉上自製獅頭。中堂品嘗後讚不絕口,並在酒宴中欣然題詞:“公則悅四海風從,和為貴萬商雲集。”“公和堂獅頭”由此而得名,世代相傳,名噪廬陽。
鎮名由來
有段趣談。傳說春秋時,
孔子周遊列國,路經此鎮,巧遇
項橐等小兒在路上撮土築城遊戲,擋住車子去路,孔令撮城讓車,而項橐卻理直氣壯地說:“只有車讓城,哪有城讓車!”孔子聽了驚問:“小兒豈有難乎?”因問曰:“汝知天下何火無煙,何山無石,何水無魚,何樹無枝?”小兒隨口答道:“螢火無煙,土山無石,井水無魚,槁樹無枝。”小兒反問孔子曰:“鵝鴨何以能游,鴻雁何以能鳴?”孔子答曰:“鵝鴨能浮皆因足方,鴻雁能鳴皆因項長。”小兒辯曰:“魚蝦能游,豈因足方?蛤股能鳴,豈因項長耶?”孔子無言以對。小兒又問曰:“汝知天上閃閃有幾星?地下碌碌有幾人?”孔子曰:“
仲尼適來此地,何必談天說地。”小兒曰:“要論眼前之事,眉毛共有幾根?”孔子喟然嘆曰:“後生可畏,知來者之不如今也!”
項橐見孔子折服,便拆城讓車,後人為紀念此事,即以撮城為名。以後人口漸多,建鎮於此,叫撮城鎮,又因城鎮近音、近義,省掉城字叫撮鎮。
湯建立商朝時,將夏朝後裔作政治遷移,實施放逐於商王朝疆域之西北與東南。後來才有“湯放逐桀於
巢湖”、“桀遠走匈奴”的歷史記載。商湯起源於
譙城(商丘、
亳州一代),當時巢湖南畔、長江兩岸皆是蠻夷之地;夏朝宗室就被分散安排到了被商王朝起源地分隔與蠻夷之間的巢湖流域周邊。撮鎮作為巢湖的乾位,聚集了夏朝嫡宗的後人,時至今日,
夏姓也是撮鎮的人口大姓。自商朝初期始的很長一段歷史時間段,人文積澱深厚的
夏氏宗族就默默地履行著開化蠻夷、穩定邊疆使命。時至今日,夏姓依然是撮鎮的人口大姓。沿用數千年的“
百忍堂”祠堂堂號呈現的是夏姓對人文文化的理解與道德追求。
科教與人力
撮鎮鎮現有
安徽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
安徽華夏旅遊學校、
安徽商旅學校等各類院校10所,撮鎮鎮經常舉辦如:“快樂周末”、“文化廣場表演”、“和諧撮鎮文化旅遊節”等各類文化娛樂活動,並創作了一大批民眾喜聞樂見的節目,鄉村文化、校園文化、企業文化也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文學創作、書畫、象棋以及各類體育運動相當活躍。全鎮實現了有線電視聯網,豐富了人民民眾的文化生活。
經濟發展
“十二五”期間,撮鎮鎮搶抓發展機遇,創新發展機制,科學調整產業結構,綜合實力大幅躍升,主要經濟指標穩中有進,連續五年保持較高增長速度和質量。五年來,累計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16億元,年均增長9.7%,其中工業投資累計完成219億元,年均增長22.54%;五年累計招引各類重點項目69個,完成招商引資縣外到位資金174億元,其中,工業項目省外到位資金145億元。五年累計投入基礎設施建設資金50億元。2016年全鎮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產值304億元,是2011年的2.72倍;實現財政收入10.84億元,是2011年的2.16倍;完成固定資產投資95億元,是2011年的1.92倍;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0000元,是2011年的1.6倍。
對外交通
撮鎮境內合寧高速(
312國道設有龍塘出口)、合馬路、店忠路縱橫交錯,距華東最大的隴西立交(合蕪、合徐、合六高速)10分鐘車程,驅車1小時到達南京市(130公里),4小時到達上海市(404公里),距離杭州市451公里,距武漢市439公里,距離濟南市613公里。2011年根據合肥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軌道交通2號線遠期將東擴到東部組團(店埠、撮鎮)延伸的線路,與2A號線在大眾路站換乘銜接。
投資載體
2006年經合肥市計委批准正式成立的撮鎮
工業聚集區、龍塘工業聚集區和共青團合肥市委成立的合肥青年工業園享有省級開發區的同等政策待遇。“兩區一園”組成的各具特色、優勢互補的園區群體,可以廣泛承接不同規模、不同層次的產業轉移。“兩區一園”已形成了以豐華集團、瑞宏鑄造公司為龍頭的機械加工集群,以錦泰糖業、鴻匯食品、金農飼料為龍頭的
農副產品加工集群、以SK集團、省路橋公司瀝青拌和站、鵬巢水泥為代表的建材加工集群,以裕隆大市場的農業和工程機械專業市場、以
華東國際建材城的建材專業市場。
自然環境
撮鎮鎮屬
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5.5℃,年平均降雨量985.4毫米,風向以東南風為主。空氣品質達到GB30951996《環境空氣品質標準》二級標準;廢水排放執行GB89781996《
污水綜合排放標準》二級標準;工業廢氣執行GB16291996《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二級標準。瀕臨全國五大淡水湖之一
巢湖,與合肥市、
肥東縣供水管網連結,日供水10萬噸。毗鄰與新加坡合資的發電廠一座,一期裝機容量70萬千瓦,二期200萬千瓦工程即將建設。現有35KV
變電所、110KV變電所各一座。
特色景點
龍棲地農業生態觀光園
龍棲地農業生態觀光園位於
肥東縣撮鎮鎮建華居委會境內,由安徽龍棲地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投資興建,總占地面積約1500畝。
龍棲地農業生態觀光園內有100畝塑膠大棚、200畝精養魚塘、500畝蓮藕以及200畝的桃、梨、石榴等果樹林,設有遊客接待中心、休閒垂釣、果實採摘、餐飲服務、荷花園、苗圃花卉園等功能分區,讓每一個帶著渴望的遊客走進
農業示範園,都會充分融入自然,尋找到一個屬於自己的綠色之夢,獲得一份愉悅的心情。
每年在龍棲地農業生態觀光園內都將舉辦,撮鎮荷花節。在龍棲地濕地公園的萬畝荷園裡,紅、粉、黃、白等荷花或含苞待放,或亭亭玉立,呈現出了萬荷競秀的壯觀景象,一朵朵荷花散發出一陣陣清香。
今年第七屆撮鎮荷花文化藝術節已於7月26日開幕,本次荷花節將一直持續到8月16日。
瑤崗渡江戰役紀念館
瑤崗位於合肥東郊
肥東縣撮鎮,南臨
淮南鐵路和合蕪公路,北靠
312國道,從合肥到瑤崗乘車只需半個小時。來到瑤崗,首先看到的便是“
渡江戰役總前委舊址紀念館”幾個蒼勁有力的大字,為當年曾親臨瑤崗的
渡江戰役指揮者之一、著名書法大師舒同1986年9月題寫。關於瑤崗,許多歷史文獻和許多老將軍,老同志的回憶錄都曾有記載,
鄧小平之女毛毛所著的《
我的父親鄧小平》一書第619頁上對
瑤崗這段歷史也作了描述:“1949年4月2日,父親(鄧小平)和
陳毅乘坐著一節‘悶罐車廂’,沿鐵路從蚌埠到達合肥,並立即驅車前往瑤崗村的總前委指揮部……”
1949年元旦前後,解放戰爭中的遼瀋、淮海、平津
三大戰役以人民解放軍的勝利而結束。為了取得中國革命的勝利,粉碎美國和國民黨劃江分治的陰謀,黨中央適時提出“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的口號,並決定成立
渡江戰役總前委,全面負責指揮渡江戰役。經中央批准,渡江戰役總前委由鄧小平、
劉伯承、陳毅、
粟裕、
譚震林五人組成,鄧小平為總前委書記。經過慎重考慮和反覆比較,總前委接受了時任皖北區黨委書記曾希聖的建議,將總前委指揮部設在合肥肥東的
瑤崗。總前委進駐瑤崗後,密切注意敵我鬥爭態勢,統籌渡江戰役的準備工作,指揮和協調各個軍事集團的作戰行動,制訂接管江南新區計畫和人事安排。在瑤崗,總前委起草、審定、上報了《京滬杭戰役實施綱要》、草擬了《關於接管江南城市的指示》和《關於江南新區農村工作的指示》等眾多具有歷史意義的檔案、命令、電報。
為緬懷、學習鄧小平、
陳毅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豐功偉績,1985年7月,中共肥東縣委、縣人民政府決定,建立
渡江戰役總前委舊址紀念館。1986年7月3日,安徽省人民政府把
瑤崗渡江戰役總前委舊址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11月20日國務院又將它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在
瑤崗的華東局舊址、總前委參謀處、機要處、秘書處、後勤處、警衛營舊址也被納入保護之列。
渡江戰役總前委舊址紀念館共分九個部分:總前委舊址、
中共中央華東局舊址、總前委參謀處舊址、機要處舊址、秘書處舊址、後勤處舊址、警衛營舊址、醫院舊址和《渡江頌》書畫展廳。紀念館現有實物、圖片(表)700餘件,以及將帥題詞、書畫作品108幅,黨政領導題詞36幅。
總前委舊址原是清末五品頂戴中書科中書銜太學生王景賢的宅第,三進四廂兩座四合院。房子屏門
格扇,地板房間,雕樑畫棟,古樸典雅。一進正屋東房為陳毅臥室,西邊一間是時任華東局常委、宣傳部長、軍區政治部主任舒同的臥室,最西邊一間是
劉伯承的臥室,兩側廂房是警衛人員的居室。二進正廳是總前委會議室。正面屏風上懸掛毛澤東、
朱德的畫像。北側正中的展櫥里展出的是
渡江戰役前夕,鄧小平主持召開的一次總前委、華東局聯席擴大會議,部署渡江作戰任務和接管江南新區及支前工作會議的紀要等項文字材料。
總前委書記鄧小平的臥室在二進的東間,室內按原狀陳列著
架子床和一套西式辦公桌,還有鄧小平當年用過的一盞
煤油燈。這盞燈是鄧小平離開瑤崗時送給房東的。“文革”後,房東的後代捐贈了出來,這盞燈得以重新與遊客見面。
緊挨著總前委舊址西邊的是機要處舊址。它是三進四廂,兩座四合院,原是王景賢二弟的宅第,總前委進駐
瑤崗後機要處工作人員曾生活、工作這裡。再往西南行50米,便可見到防空洞遺址。總前委在瑤崗那段時期,國民黨經常派飛機空襲這一帶。為防國民黨飛機空襲,開挖了這個
防空洞。防空洞深約6米,空間約60平方米,中間留有直圓形土柱。
防空洞東南約60米,是墩塘遺址,墩塘水面現已不大,塘中央有一土墩,墩上有一涼亭,飛檐翹角,古樸典雅。遊人可從石板橋走向涼亭。這裡原是王景賢夏季納涼之處,總前委進駐
瑤崗後,鄧小平、
陳毅等領導人經常在此談兵論政下棋休閒。
華東局舊址位於總前委舊址的東北部,為兩進兩廂四合院。門上方的“
中共中央華東局瑤崗村舊址”匾額是原華東局第三書記
魏文伯題寫。一進是時任華東局書記饒漱石、華東局常委、組織部長
張鼎丞和財委主任曾山的辦公和住宿處。二進是會議室和工作人員辦公和住宿處。從華東局舊址往西行約200米,便可見到又一座綠樹掩映中的四合院,它青磚小瓦、風火高牆,這便是總前委參謀處舊址。參謀處已為渡江戰役及解放戰爭期間部分珍貴革命文物展廳,這裡收藏並陳列著渡江戰役及解放戰爭期間的各種槍枝、槍套、斧頭、報刊、肩章、被褥和各種生活用品,以及曾經在這裡工作過同志的回憶錄和
渡江戰役紀念館工作人員對他們的訪談錄。
在
渡江戰役總前委舊址內,現設有名為“渡江頌”的書畫展廳。“渡江頌”匾額為原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張震上將親自題寫。展廳共分三個部分,首先看到的是“將帥題詞廳”,內設三室。第一室為元帥、大將、上將廳,你可以看到陳毅、
徐向前、
聶榮臻、
粟裕、
劉華清、
李德生、
張震、
遲浩田等38位將帥的真跡。第二室為中將廳,第三室是少將廳。接著是黨政幹部題詞廳,最後是書畫廳。書畫廳里展有舒同、
賴少其、
鄒德忠和
郭公達等書畫界知名人士的墨寶。
總前委舊址紀念館作為歷史見證、革命聖地,現已成為南京軍區及
安徽大學、合肥炮兵學院等幾十所院校的革命傳統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曹公橋
被列入全國小城鎮建設試點鎮的
肥東縣撮鎮鎮,繁華的街市上有一座橫跨店埠河的
曹公橋。此橋由數千塊青石板鋪(壘)砌而成。橋長60米,寬10米。雖歷經400多年的風雨剝蝕,曹公橋亦巋然不動安如山。據清嘉慶《合肥縣誌》載,“明萬曆年間(公元1573年至1619年),合肥縣令曹光彥沿河察看民情,見河邊來往行人爭渡如蟻,溺水頗多,曹當面即諭:‘如此河道,何以無橋?’部下應聲建橋,半載
告成。”為記
曹縣令政德,遂勒石橋頭,名曰:“曹公橋”。曹公橋上全部以青石條護攔,橋頂的正中部原建有橫跨橋面的石塔一座,橋身下層築有三拱,狀如城門洞,便於船隻通行,門楣兩邊刻對聯:臨空頻對帆檣影 隔岸常聞鐘磬聲曹公橋建成後,不僅溝通兩岸交通,物資暢流,而且使市井更為繁華。據《合肥名勝雜詠》介紹:曹公橋西端乃文昌樓,為當時士林文會之處,旁構樓所,岸垂楊柳,河帶彎環,高人題句,滿於四壁。橋東是廬州著名的
東嶽廟,廟建於宋,屋近百間,樓宇巍然,中多古松檜,廟內香菸繚繞。眾多善男信女在晨鐘暮鼓聲中前往進香拜佛,聯中“鐘磬聲”即出於此。而今,仍十分堅固的
曹公橋上行人川流不息。它不僅是溝通東西街市的唯一要道,也見證著廬東古鎮
撮鎮鎮的歷史變遷。
趙光休閒渡假村
散客交通線路:從市內乘28路公車(票價1元)或合肥——六家畈、橋頭集中巴車(票價2元)到王嘴站下,乘到圩區小中巴直達。
自駕游線路:市內沿合馬路13公里處,
渡江戰役紀念館路口對面向右轉300米即到。
旅遊概況
以和諧促旅遊。樹立和諧理念,在加強資源保護、建設
生態文明中發展旅遊,在合理開發、綜合利用各種資源中建設旅遊城鎮。加大對老街、
渡江戰役總前委舊址等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利用力度,做好有效保護、合理開發和永續利用這三篇文章。從1978年開始,為建設為
渡江戰役總前委舊址紀念館,地方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多方走訪收集文物、資料。建館後又先後恢復和建設了華東局、華東軍區總醫院、總前委參謀處、機要處、秘書處、後勤處、警衛營舊址和《渡江頌》書畫展廳。深入開展城鄉清潔工程,徹底改善城鎮面貌,著力打造宜居城鎮,促進人與自然相和諧。加緊實施綠化、美化、亮化工程,積極培育綠色景點,完成了通往各景區的道路硬化,做到道路修到哪裡,開發建設到哪裡,就美化、綠化到哪裡。
以開放活旅遊。加大旅遊招商引資力度,破解旅遊開發的資金瓶頸,通過引入外資開發建設了龍棲地生態觀光園、河濱文化院等旅遊景點及金豪庭、龍發大酒店等旅遊接待設施。先後投入1300多萬元建設的趙光休閒度假區,占地面積近千畝,以體現綠色、自然、健康為內容,集垂釣、休閒、觀光、娛樂、餐飲於一體,現已成為“省級農家樂旅遊示範點”和國家AA級景區。積極參與區域旅遊合作,將撮鎮作為合肥和泛
巢湖旅遊區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進行整體推介,
捆綁銷售。擴大對外宣傳,以撮鎮政務網為平台,設立旅遊專題板塊,將旅遊景區直觀的向網民進行介紹,並線上接受線路諮詢和服務預訂。
以文化興旅遊。大力挖掘、利用渡江文化、古鎮文化、宗教文化、老街商業文化等豐富的文化資源,在發展旅遊中彰顯撮鎮文化的內涵和特色。以孔子文化為背景,在老街近旁建設
商業步行街——聖行街,集商貿、文化、旅遊於一體,成為了遊客的旅遊購物天堂。注重對龍燈、扎彩、公和堂獅頭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發揚,結合農家樂旅遊,推出民樂、民俗表演等文化副產品,以旅遊為平台和載體,推動文化產業發展。舉辦首屆“和諧撮鎮”文化旅遊藝術節,通過文藝演出、
廬劇展演、書畫展、詩歌會等文化活動,打造撮鎮旅遊品牌,提高撮鎮對外知名度,讓遊客既觀風景,又品文化,既充實撮鎮旅遊業的內涵,又彰顯撮鎮的文化魅力。
以特色強旅遊。撮鎮的旅遊資源種類繁多,而
紅色旅遊資源最具特色、亮度和競爭力。
瑤崗渡江戰役總前委舊址作為合肥首個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和地區惟一性。在打造紅色品牌的同時,將紅色旅遊資源與民俗文化、生態休閒、古鎮風情、鄉村旅遊等資源相結合,進行深度開發,打造綜合性、複合型的旅遊基地和產品線路。以紅色旅遊為龍頭,引領綠色、古色旅遊全面發展,既促進了各類
特色旅遊資源的有效整合,形成了撮鎮旅遊紅色、綠色、古色“三色”交映、風光無限的鮮明特徵,又有力地開拓了客源市場,受到了廣大遊客的青睞。
未來發展
“十三五”時期,撮鎮鎮將牢牢把握合肥市建設長三角世界級城市副中心和“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城市的難得歷史機遇,堅持與市等高對接,全力爭創安徽省內綜合實力第一強鎮。
同時,撮鎮鎮將依託國家級商貿物流示範園區的特色平台優勢和集聚效應,致力將區域打造成安徽乃至華東地區商貿服務型物流示範區、快遞物流集聚發展先導區、產城融合發展引領區和綜合配套改革創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