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馬爾罕城

簡介,歷史,地理地貌,建築風格,名勝古蹟,列基斯坦神學院,古爾-艾米爾陵墓,兀魯伯天文台,“沙赫靜達”陵墓,申報世界遺產,遴選標準,標準(ii),標準(iv),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簡介

撒馬爾罕古稱馬拉乾達(公元前329年有記載),為古代索格德王國和14-15世紀帖木兒帝國的首都。1924-1930年曾為烏茲別克蘇維埃共和國首都。作為世界著名的古城之一,撒馬爾罕與羅馬、雅典、巴比倫同齡,有2500多年歷史,在古阿拉伯文獻中被稱為"東方璀璨的明珠",是歷史上中亞重要的政治、科學、文化中心,也是古"絲綢之路"上的樞紐之一。
撒馬爾罕城撒馬爾罕城
撒馬爾罕古城位於今日烏茲別克斯坦首都塔什乾附近,這裡是當年中國通向印度、阿拉伯和歐洲的必經之地,因此四方商賈雲集,各種文化互相交融,一派“國際都市”的景象。城內現存文物古蹟眾多,如建於15世紀的帖木爾家族陵墓,15-17世紀的"列吉斯坦"伊斯蘭教神學院、15世紀的比比-哈內姆大清真寺、兀魯伯天文台、11-15世紀中亞最大的"不死之王"陵墓建築群等。它金碧輝煌的宮殿陵寢、莊嚴肅穆的古清真寺和神學院,還有氣勢恢弘的古天文台和大學等鱗次櫛比的古蹟,就像《一千零一夜》中描述的阿拉伯神話國度。13世紀以後,這裡陸續建立起花拉子模王國和帖木兒帝國,作為歷史名城和兵家必爭之地,撒馬爾罕一次次烈火焚城,又一次比一次更加壯麗地重建起來,幾千年屹立不倒。
列吉斯坦神學院位於撒馬爾罕市中心的"列吉斯坦"(意為"沙地")建築群由三座神學院組成:正面為兀魯伯神學院(兀魯伯為烏中世紀的學者、天文學家、詩人和哲學家),建於1417-1420年,兩側為舍爾·多爾(間為藏獅的)神學院 和吉利亞·科里(意為鑲金的)神學院,分別建於1619-1636和1646-1660年。這些神學院是中世紀培養穆斯林學府之一。據說,兀魯伯曾親自在此授課,這裡是他統治期間世俗科學思想的中心。三座神學院建於不同時代,但風格組合相當成功,是中世紀中亞建築的傑作。
撒馬爾罕城撒馬爾罕城
從這些古蹟中,至今還能看出公元前四世紀以來中亞、歐洲、土耳其、阿拉伯、蒙古、波斯等地的占領者帶來的文化影響的痕跡。13世紀以後,這裡陸續建立起來的花拉子模王國和帖木兒帝國,則傾舉國之力大興土木,最終使撒馬爾罕成為中亞地區的一顆明珠。由於這裡當年還是中國通向印度、阿拉伯以及歐洲的必經要道,因此四方商賈雲集,各種文化交融,一派“國際化都市”的景象。中國漢唐史書中,都有對稱為“康居”和“康國”的撒馬爾罕繁榮景象的描述。今天,在撒馬爾罕維修古蹟的工地,還不時有世界各地的古錢幣出土。
撒馬爾罕的名勝古蹟,無論是帖木兒大帝的陵寢,還是雄偉的清真寺和神學院、修道院都無不令人讚嘆和驚奇。這些古建築不但高大壯觀,而且構造精巧考究,四周鑲嵌著瑪瑙方磚,地面鋪以名貴石材,內飾多為真金壁畫,所有的門窗和欄桿上都有精雕細刻的圖案、經文和阿拉伯文字,這些古蹟交相輝映、渾然一體,好像還在訴說著昔日撒馬爾罕的興盛和奢華。

歷史

中國與撒馬爾罕的友好往來,歷史久遠。公元前139年,漢武帝時期的張騫受命率人前往西域,他不畏艱險,兩次出使西域,溝通了亞洲內陸交通要道,與西歐諸國正式開始了友好往來,促進了東西經濟文化的廣泛交流,開拓了絲綢之路,他是中國走向世界的第一人。在大宛王的幫助下,張騫先後到了撒馬爾罕(時稱康居)、大月氏大夏等地。 玄奘,唐朝著名的三藏法師,漢傳佛教歷史上最偉大的譯師;與鳩摩羅什真諦並稱為中國佛教三大翻譯家,唯識宗的創始者之一。貞觀二年(公元628年)正月玄奘到達高昌王城(今新疆吐魯番縣境),受到高昌王麴文泰的禮遇。貞觀三年,玄奘過撒馬爾罕,他稱之為颯秣建。玄奘讚嘆撒馬爾罕的肥沃和富麗,看到“異方寶貨,多聚此國。土地沃壤,稼穡備植,林樹蓊鬱,花果滋茂,多出善馬”。在《大唐西域記》中,他還就其“風俗猛烈”寫道:“其王豪勇,鄰國承命。兵馬強盛,多是赭羯。赭羯之人,其性勇烈,視死如歸,戰無前敵。”
撒馬爾罕城撒馬爾罕城
公元751年,唐朝阿拉伯發生戰爭,阿拉伯人戰勝了唐朝軍隊,在俘虜中發現了幾個從軍的造紙工匠,於是在撒馬爾罕建立了造紙廠,撒馬爾罕成為阿拉伯人的造紙中心。在許多中世紀阿拉伯旅行家的遊記中,都有關於撒馬爾罕出產優質紙品的記錄,撒馬爾罕紙成為當地重要的出口商品。源自中國的造紙術後迅速傳到敘利亞、埃及、摩洛哥、西班牙和義大利、法國及北歐、美洲大陸和澳洲等地。在義大利的博物館中,至今還保留著西西里國王羅傑一世於1109年書寫的一幅詔書,詔書用的紙就是阿拉伯人生產的。 元代中國與伊斯蘭天文學的接觸,非常活躍。耶律楚材丘處機這兩位著名人物在中亞的天文學活動充分證明了這一點。《元史·耶律楚材傳》中寫道:“西域歷人奏:五月望,夜月當蝕;楚材曰否,卒不蝕。明年十月,楚材言月當蝕,西域人曰不蝕,至期果蝕八分。”此事發生於1220年,這可由《元史·歷志一》中“庚辰歲,太祖西征,五月望,月蝕不效……”的記載推斷出來,發生的地點在撒馬爾罕。另一位著名的歷史人物丘處機於1221年歲末到達撒馬爾罕,幾乎可以說與耶律楚材接踵而至。丘處機在該城與當地天文學家討論了這年五月發生的日偏食(公曆5月23日),《長春真人西遊記》卷上載有其事。

地理地貌

撒馬爾罕古稱馬拉乾達(公元前329年有記載),為古代索格德王國和14-15世紀帖木兒帝國首都。1924-1930年曾為烏茲別克蘇維埃共和國首都。作為世界著名的古城之一,撒馬爾罕與羅馬、雅典、巴比倫同齡,有2500多年歷史,在古阿拉伯文獻中被稱為“東方璀璨的明珠”,是歷史上中亞重要的政治、科學、文化中心,也是古“絲綢之路”上的樞紐之一。 撒馬爾罕古城位於今日烏茲別克斯坦首都塔什乾附近,這裡是當年中國通向印度阿拉伯歐洲的必經之地,因此四方商賈雲集,各種文化互相交融,一派“國際都市”的景象。

建築風格

列吉斯坦神學院位於撒馬爾罕市中心的“列吉斯坦”(意為“沙地”),是一組宏大的建築群,由三座神學院組成:正面為兀魯伯神學院(兀魯伯為烏中世紀的學者、天文學家、詩人和哲學家),建於1417-1420年,兩側為舍爾·多爾(間為藏獅的)神學院 和吉利亞·科里(意為鑲金的)神學院,分別建於1619-1636和1646-1660年。這些神學院是中世紀培養穆斯林學府之一。據說,兀魯伯曾親自在此授課,這裡是他統治期間世俗科學思想的中心。三座神學院建於不同時代,但風格組合相當成功,是中世紀中亞建築的傑作。 從這些古蹟中,至今還能看出公元前四世紀以來中亞、歐洲、士耳其、阿拉伯、蒙古、波斯等地的占領者帶來的文化影響的痕跡。13世紀以後,這裡陸續建立起來的花拉子模王國和帖木兒帝國,則傾舉國之力大興土木,最終使撒馬爾罕成為中亞地區的一顆明珠。由於這裡當年還是中國通向印度、阿拉伯以及鷗洲的必經要道,因此四方商賈雲集,各種文化交融,一派“國際化都市”的景象。中國漢唐史書中,都有對稱為“康居”和“康國”的撒馬爾罕繁榮景象的描述。今天,在撒馬爾罕維修古蹟的工地,還不時有世界各地的古錢幣出土。
'列基斯坦'神學院'列基斯坦'神學院
撒馬爾罕的名勝古蹟,無論是帖木兒大帝的陵寢,還是雄偉的清真寺神學院修道院都無不令人讚嘆和驚奇。這些古建築不但高大壯觀,而且構造精巧考究,四周鑲嵌著瑪瑙方磚,地面鋪以名貴石材,內飾多為真金壁畫,所有的門窗和欄桿上都有精雕細刻的圖案、經文和阿拉伯文字,這些古蹟交相輝映、渾然一體,好像還在訴說著昔日撒馬爾罕的興盛和奢華。

名勝古蹟

列基斯坦神學院

位於撒馬爾罕市中心的"列吉斯坦"(意為"沙地")廣場,是一組宏大的建築群,建於公元15-17世紀。建築群由三座神學院組成:左側為兀魯伯神學院(兀魯伯為烏中世紀的學者、天文學家、詩人和哲學家),建於1417-1420年;正面為季里雅-卡利(意為鑲金的)神學院,建於1646-1660年;右側為希爾-多爾(意為藏獅的)神學院,建於1619-1636年。這三座建築高大壯觀、氣勢宏偉,內有金碧輝煌的清真寺。兀魯伯神學院的正門和彩色的穹頂是用各種色彩的陶瓷裝飾的,後遭地震破壞,又重新修建了高13米、直徑13米的新穹頂,建築材料採用特殊金屬結構。這些神學院是中世紀培養穆斯林神職人員的學府。其中兀魯伯神學院是15世紀最好的穆斯林學府之一。據說,兀魯伯曾親自在此授課,這裡是他統治期間世俗科學思想的中心。三座神學院雖建於不同時代,但風格組合相當成功,是中世紀中亞建築的傑作。 古爾-艾米爾陵墓
古爾-艾米爾陵墓古爾-艾米爾陵墓

古爾-艾米爾陵墓

位於撒馬爾罕市區內,是帖木兒及其後嗣的陵墓,建於15世紀。陵墓造型壯觀,色彩鮮艷,有球錐形大圓頂,具有濃厚的東方建築特色,是世界著名的中亞建築瑰寶。陵墓始建於1403年,最初作為猝死的帖木兒之孫穆罕默德o蘇爾丹之墓,後成為帖木兒家族墓。陵墓的靈堂中放有9個象徵性的石棺槨,真正盛放遺體的棺槨深深埋在地下。陵墓中分別安葬著帖木兒、帖木兒的兩個兒子、兩個孫子(其中一個是兀魯伯)、兀魯伯的兩個兒子、兀魯伯的宗教老師以及一個未查明姓氏者。這裡最為引人注目的是帖木兒之孫兀魯伯為帖木兒建的墨綠色玉石棺。帖木兒墓上寫著:誰掘我的墓,誰就遭殃。1941年6月8日曾有人挖掘了帖木兒的墓,兩周后希特勒就開始進攻蘇聯。不過,那一次對墓葬的發掘證實了關於帖木兒面部特徵的歷史記載,證實了兀魯伯死於暴力殺害的傳說,以及所葬其它帖木兒家族成員身份的真實性。 兀魯伯天文台

兀魯伯天文台

兀魯伯天文台是烏茲別克斯坦的重要古蹟之一,坐落在撒馬爾罕的東北郊。它由帖木兒帝國的創建人帖木兒之孫、烏著名天文學家、學者、詩人和哲學家、撒馬爾罕的統治者兀魯伯於1428-1429年建造,是中世紀時期具有世界影響的天文台之一。 兀魯伯天文台是一個三層圓形建築物,有獨特的40米大理石六分儀和水平度盤。兀魯伯在此測出的一年時間的長短與現代科學計算的結果相差極微。今天,兀魯伯天文台只留下一座巨大的、由大理石製成的六分儀。六分儀安裝在離地面11米深、2米寬的斜坑道里,部分伸出地面,坑道上面是兀魯伯天文台博物館。當年兀魯伯天文台編制的《新天文表》,概述了當時的天文學基礎理論和1018顆星辰的方位,這是繼古希臘天文學家希巴爾赫之後,測定星辰位置的最準確的記錄。
兀魯伯天文台兀魯伯天文台
沙赫靜達陵墓

“沙赫靜達”陵墓

沙赫靜達陵墓建於14世紀和15世紀,由13座陵墓和一座清真寺組成。"沙赫靜達"意為"永生之王",是撒馬爾罕的執政者及其家屬的墳墓。建築的基調為青色,以彩色陶瓷貼面作為裝飾。其中最主要的一座是伊斯蘭教創建人穆罕默德的堂弟庫薩姆之墓。帖木兒大帝的妻子圖瑪-阿卡和侄女圖爾坎-阿卡也葬在這裡。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撒馬爾罕歷史古城是世界多元文化交匯的大熔爐,建於公元前7世紀,14到15世紀的貼木爾王朝是其輝煌發展歷史的顛峰。撒馬爾罕擁有眾多著名的古代建築,如列吉斯坦伊斯蘭教神學院、比比·哈內姆大清真寺、貼木爾家族陵墓和兀魯伯天文台等。

申報世界遺產

遴選標準

Criterion (i):撒馬爾罕,地處古代東西方文化交流的中心,其城市建築和城鎮景觀,是伊斯蘭文化創造力的傑作
“沙赫靜達”陵墓“沙赫靜達”陵墓

標準(ii)

撒馬爾罕的傑出建築,比如比比·哈內姆大清真寺和列吉斯坦廣場,極大地促進了從地中海到印度次大陸廣大地區的伊斯蘭建築的發展;

標準(iv)

撒馬爾罕歷史古城的藝術、建築和城市結構表現了公元13世紀至今中亞文化發展歷史和政治歷史的最重要階段。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撒馬爾罕歷史古城是世界多元文化交匯的大熔爐,建於公元前7世紀,14到15世紀的貼木爾王朝是其輝煌發展歷史的顛峰。撒馬爾罕擁有眾多著名的古代建築,如列吉斯坦伊斯蘭教神學院、比比·哈內姆大清真寺、貼木爾家族陵墓和兀魯伯天文台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