損不足以奉有餘是一個漢語成語,意思是減少不足的,奉給有餘的。出自《老子》“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損不足以奉有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損不足以奉有餘
- 出自:老子
- 朝代:晉
- 性質:文言文
損不足以奉有餘是一個漢語成語,意思是減少不足的,奉給有餘的。出自《老子》“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損不足以奉有餘。”
損不足以奉有餘是一個漢語成語,意思是減少不足的,奉給有餘的。出自《老子》“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損不足以奉有餘。”...
老子哲學命題,指與“人道”相 對的“天道”的作用和功能。《老子》第七十七章:“天之道,其猶張弓與!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與之,天之道...
“將有餘補不足”,諺語,意思是用多餘的補短缺的。... 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
描寫了20世紀30年代初期受到資本主義世界經濟恐慌影響下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都市裡,日出之前,代表腐朽勢力的上層社會在黑暗中“損不足以奉有餘”的種種活動,和下層...
“有餘者”和“不足者”形成強烈對比,表達了控訴“損不足以奉有餘”的黑暗社會的主題。日出歷史影響 編輯 《日出》在在中國話劇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
0014人之道,損不足以奉有餘 0015暖床丫頭 0016淨世黑蓮? 0020天生神力,我也沒有辦法 0022你媽那才是血口噴人 0024我去年買了塊表,錢百萬 0025老爺給你檢查...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孰能有餘以奉於天下?唯有道者。是以聖人為而不侍,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民之飢,以其上食稅之多”;“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民之飢,以其上食稅之多”;“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故天之道,損有餘而益不足;人之道,損不足而奉有餘。孰能有餘而有以取奉於天者,此有道者乎?是以聖人為而弗又,成功而弗居也。若此其不欲見賢也。天下...
第二章:損不足以奉有餘 第三章:傷高懷遠幾時窮 第四章:此份情誼須問天 第五章:若教眼底無離恨 第六章:情聲合而兩無違 第七章:荷葉生時春狠生 第八...
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孰能有餘以奉天下?唯有道者。[1] 參考資料 1. 道歸來 .2013-12-16[引用日期2015-01-13] ...
他關於民眾的格言有:“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民之飢,以其上食稅之多”;“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
這種規律早在公元前500多年以前,中國古代哲學家老子就已經提出類似的思想:“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馬太效應”正是老子...
圖集 吡的概述圖 V百科往期回顧 詞條統計 瀏覽次數:次 編輯次數:24次歷史版本 最近更新: 十丫一門框 突出貢獻榜 損不足以奉有餘 搜尋發現新手...
“天道”的關係,《老子》說:“天之道,其猶張弓欽?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
財主們一向都是損不足以奉有餘的,現今卻要反過來,他們又豈肯答應?因此,“勸賑”絲毫沒有效果。 賑災之事發生之後不久,杞縣就發生了一件轟動一時的奇事,《...
《老子》中還有大量的民本思想,如“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民之飢,以其上食稅之多”等;其社會政治觀則集中體現為“...
老子的思想主張是"無為",“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民之飢,以其上食稅之多”;“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
“天之道,其猶張弓與?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孰能有餘以奉天下?唯有道...
――《左傳·昭公十一年》如:奉辭(奉命);奉天承運(尊奉上天的命令,承受興盛的時運);奉遵(遵守;遵從) 供奉,供養 [supply]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
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孰能有餘以奉天下,唯有道者。如此說來,俠商便是得道之人了。得天道者,福壽祿俱全也!俠商,有俠者的精神和商者的智慧及...
人之道,損不足而奉有餘!禁之途,封天之道,以自身感悟化天,演自身天地,奪天地造化,以圓滿己身。禁成,封蒼! [1] 參考資料 1. 畫禁封蒼 .17K小說網[...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損不足而奉有餘。 在這個世界裡,除了普通人還存在著許多異人。他們藏匿於普通人中間,卻又被世俗權力所忌憚。他們中有悲天憫...
人之道,損不足以奉有餘。天靈合,則萬物開泰啟智。人靈合,必海納百川得道。少年葉空,得混沌神靈相助,吞天地萬物凝魂,踏九霄雲燕為騎,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
老子指出“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提出人應當順從自然。子思、孟子主張天人合一之說,認為人只要擴充“誠”的德性,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