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道德經·不欲則賢
- 出處:《道德經》
- 作者:李耳
- 又名:老聃
作者,原文,譯文,出處,
作者
李耳(約前580年—前500年之後)(誕辰:西周末年庚辰二月十五日卯時),字伯陽,又,後人稱其為“老子”。漢族,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人(今河南鹿邑縣人)。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世界文化名人。
原文
天之道,其猶張弓與;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孰能有餘以奉於天下?唯有道者。是以聖人為而不侍,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
譯文
大自然的法則不就如同拉弓箭嗎?高了壓低它,低了抬高它。有餘的就減少,不足的加以補足。所以大自然的法則是減少有餘而補充不足。人間的法則則不同,常常是剝奪不足的而供奉有餘的。誰能夠將有餘的補給天下不足的呢?只有得道者。所以聖人(得道者)有所作為而不侍功高,功成而不居功自傲,他不願意被人讚美。
出處
《不欲則賢》出自老子的《道德經》第七十七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