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揣姓
- 讀音:chuǎi
- 源出:媯姓
- 遷徙分布:吉林市、南陽市等
- 歷史名人:揣殿臣、揣樹穩
- 百家姓排位:未進入
基本介紹,姓氏淵源,第一個淵源,第二個淵源,第三個淵源,遷徙分布,字輩排行,歷史名人,揣殿臣,揣樹穩,揣成智,揣吉貴,揣朝元,
基本介紹
揣[揣、挅,讀音作chuǎi(ㄔㄨㄞˇ),不可讀作chuāi(ㄔㄨㄞ)]
姓氏淵源
第一個淵源
源於媯姓,出自舜帝之後裔陳氏衍派分支之揣孫氏,屬於複姓省文簡化為氏。 陳氏,得姓歷史悠久,是舜帝之後。舜帝本名虞重華,其子商均。在舜帝去世以後,商均認為自己沒有治國之才,就傳帝位於大禹。大禹即位,封商均於虞(今河南虞城),不久又移封於商(今河南商丘)。商均雖然西遷,但他的後人虞思公卻滯留在虞城,未再遷徙。舜帝為天子時,曾建都於蒲坂(今山西永濟蒲州),他的另一支後裔虞遂便定居在蒲坂附近的虞鄉。虞遂的一支後裔被封於遂國(今山東寧陽、肥城一帶),春秋時期被齊國所滅。商湯滅夏後,封虞遂的另一支後裔於陳(今河南淮陽)。商王朝統治了五個世紀左右,被周武王姬發所滅。周朝初年,商均的後裔遏父投奔周武王,擔任陶正之官。周武王滅殷商後,正想尋找遠古舜帝的後裔,得知遏父正是舜帝的後裔,便將長女太姬嫁與遏父之子胡公滿為妻,仍封其地於陳,取代了虞遂之後的陳國,接續舜的香火。胡公滿的子孫後來就以國名為姓氏,稱陳氏,自此流傳至今,胡公滿也常被史書稱為陳媯滿。
從陳媯滿之後裔衍派,產生出諸多姓氏,揣氏就是其中之一。其先為陳國之掌管土地丈量、商市度衡之官,因稱“揣者”。“揣”,即“度”、“量”之意,後以官職稱謂為姓氏,稱揣氏,揣孫氏便是其後裔子孫之一,後皆省文簡改為單姓揣氏、孫氏等,世代相傳至今。
第二個淵源
源於東胡族,出自庫莫奚族莫賀弗部揣氏世家,屬於以部族名稱為氏,或鮮卑漢化改姓為氏。庫莫奚族,簡稱奚族,源起於漢朝末期的東胡民族部落聯盟,盛於隋、唐兩朝之間,強為鄰國,後合併為群臣,歷八百餘年,相為終始,後被匈奴民族擊潰,分化為鮮卑族、庫莫奚族、烏桓族、柔然族、契丹族、室韋族、蒙古族等諸多民族群體。在庫莫奚族中,有辱紇主部、莫賀弗部、契箇部、木昆部、室得部這五個主要的部族群落。“莫賀弗”,本系東胡族系中酋長的稱號,“木昆”為古女真語和今達斡爾語“氏族”之意,這些部落是由五個血緣氏族發展而來的,其中以部著姓的有揣氏、遙里氏、伯德氏、奧里氏、梅知氏。揣氏就是庫莫奚族中一個具有顯著地位部落的姓氏,為莫賀弗部大人,即酋長。在遼、宋、金時期及以後,該支揣氏與其他庫莫奚族姓氏族人逐漸被契丹族、鮮卑族所同化,其絕大多數最後又被漢族融合,少部分揣氏族人則融入了蒙古族和後來的滿族。蒙古族揣氏,曾一度稱作吹霍克親氏,世居察哈爾(今河北張家口一帶,包括河北、內蒙烏蘭察布盟、錫林郭勒盟一部、山西部分地區),而滿族重的揣氏與蒙古族吹霍克親氏同宗同源,滿語為Cuihokin Hala,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揣氏、霍氏等。
第三個淵源
源於東胡族,出自前涼國張祚屬下大將易揣之後,屬於避難改姓為氏。前涼國,是東晉十六國時期的地方割據政權,由東晉王朝的涼州大都督張寔所建,建都姑臧(今甘肅武威),強盛時疆域有今甘肅、新疆及內蒙古、青海各一部分,從晉愍帝司馬鄴建興二年~晉孝武帝司馬曜太元元年(前涼張實永安元年~前涼末王張玄錫太清十四年,公元314~376年)歷八主,共有國祚六十年。張祚,公元?~355年待考,字太伯,安定烏氏人(今甘肅平涼),前涼世祖文王張駿的庶長子。初為前涼國長寧侯,在前涼哀帝張曜靈執政時期任持節、督中外諸軍、撫軍將軍、輔政。張祚自恃手握兵權而專橫霸道,在東晉孝宗穆皇帝司馬聃永和九年(前涼永樂八年,公元353年)廢黜了張曜靈,自稱大將軍、大都督、涼州牧、涼公,之後在東晉永和十年(前涼和平元年,公元354年)稱帝,改元“和平”,史稱前涼威王,前涼國第六代君主。之後,追崇曾祖張軌為武王,祖張寔為昭王,從祖張茂為成王,父張駿為文王,弟張重華為明王。立妻辛氏為皇后,弟張天錫為長寧王,子張泰和為太子,張庭堅為建康王,張耀靈之弟張玄靚為涼武侯。
到了東晉永和十一年(前涼和平二年,公元355年)農曆閏9月,宋混率軍攻至姑臧城外,前涼王張祚欲抓捕居住在城內的張瓘之弟張琚及子張嵩殺之。張琚、張嵩提前得知訊息,立即招募數百市民在城內四處揚言:“張祚無道,我兄張瓘大軍已至城東,敢舉手者誅三族!”於是百姓遂大開姑臧城西門接納宋混之兵。前涼國的領軍將軍趙長見大勢如此,就進入內閣招呼張重華之母馬氏出殿,改立武侯張玄靚為前涼新主。忠於張祚的大將易揣遂引兵攻入大殿,鎮壓並殺了趙長等人。當時張祚按劍於殿上,大呼,叱左右力戰抵抗宋混之軍。然而由於張祚素失眾心,當宋混率軍攻入王宮後,軍兵、百姓皆袖手旁觀,再也沒有人肯為之戰鬥,張祚遂為宋混之兵所殺。之後,宋混梟其首,宣示內外,暴屍於道左,城內百姓皆歡呼雀躍,高呼萬歲,宋混以庶人禮葬了張祚,並殺其二子。宋混、張琚推舉張玄靚為大將軍、涼州牧、西平公,赦境內。當時張玄靚始七歲。張瓘率大軍至姑臧城後,正式推張玄靚為涼王,自為使持節、都督中外諸軍事、尚書令、涼州牧、張掖郡公,以宋混為尚書僕射。
遷徙分布
今吉林省的吉林市、長春市、四平市、柳河縣,河南省的南陽市社旗縣、盧氏縣、沁陽縣、三門峽市,北京市密雲縣,上海市,天津市,黑龍江省的哈爾濱市、齊齊哈爾市、伊春市、大慶市、佳木斯市、湯原縣、穆稜市、肇東市,遼寧省的瀋陽市、錦州市、鐵嶺市、葫蘆島市綏中縣、北票市,河北省的承德市、唐山市、石家莊市、秦皇島市盧龍縣、遷西縣、遷安市,昌黎縣、衡水市、張家口市、承德市、邢台市、撫寧縣、香河縣,安徽省的碭山縣,江西省的九江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哈密市,內蒙古自治區的通遼市、赤峰市翁牛特旗、巴彥淖爾旗,江蘇省的蘇州市,廣西省,廣東省,海南省,台灣省等地,均有揣氏族人分布。
字輩排行
黑龍江穆稜、遼寧鐵嶺揣氏字輩:“金榮玉……”
河北遷西揣氏字輩:“建起(賀)連之振玉雲長廣子金賢”。
歷史名人
揣殿臣
(公元1930~1972年),遼寧瀋陽于洪區馬三家人。革命烈士。1949年10月參加工作,1956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市公安局勞教大隊民警、交通大隊大東區隊民警,犧牲前系交通大隊直屬隊班長。揣殿臣自參加公安工作以後,堅持克己奉公,艱苦奮鬥,勤勤懇懇為人民服務。曾多次次獲得“先進工作者”、“先進民警”等光榮稱號。
1972年10月18日,他帶民警曾中清、邱久恆兩名駕駛三輪機車在瀋撫公路上巡邏時,發現一輛機動車嚴重違章,司機不聽勸阻駕車逃跑。為了維護法津的尊嚴,他當即決定,留下邱久恆就地執勤,自己駕駛著三輪機車和曾中清一道在後面追趕違章車輛。當機車行至瀋撫公路二十九公里處丁字路口時,對面駛來一輛汽車突然向左轉彎,眼看兩車就要相撞的乾鈞一發之際,揣殿臣立即緊急剎車,但強大的慣性使車體繼續向前猛衝,此時機車斗行將迎面撞在路邊的一棵大樹上,坐在車斗內的曾中清生命受到嚴重威脅。在這面臨生死考驗的緊要關頭,揣殿臣把生存的希望交給了戰友,把死亡的危險留給了自己,他毅然地向右猛轉車把,使主車前輪撞在大樹上,車斗里的曾中清被甩在路邊脫險了,可揣殿臣自己卻被撞成了嚴重腦傷,經搶救無效,於當晚7:25光榮犧牲。為了表彰揣殿臣的英雄行為,經當時瀋陽市革委會批准,授予他“革命烈士”稱號。
揣樹穩
(公元1937~今),河北盧龍人。著名地質學家。中共黨員。1989年畢業於北京經濟函授大學經濟管理專業。現任職於山東省地礦局。政府特殊津貼享受者。
主要貢獻:從事地質經濟管理工作四十餘年,做出了重要貢獻。在第六地質隊工作期間,主持全隊經濟管理工作,參與重要技術經濟決策,強化管理基礎工作,為創建功勳地質隊做出了重要貢獻。調入省局以後,主持全局經濟管理工作,主持制定全局性各種重要改革方案、中長期地質經濟發展規劃、年度計畫和各種重要改革政策措施,為山東地礦局在“六五”、“七五”、“八五”期間取得優異地質找礦成果和顯著經濟效益做出了積極貢獻。著有《論地質勘查單位企業化》等文章,發表論文十多篇,獲省、部級優秀社會科研成果三等獎三項。
揣成智
(公元1953~今),遼寧瀋陽人。著名材料科學專家。留丹麥工學博士,丹麥聚合物研究中心研究員,天津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化學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主要從事高分子材料改性、結構與性能以及成型加工方面的研究。材料加工工程學科學術帶頭人,任高分子材料與工程系系主任。
1985~1987在英國Bradford大學留學,在丹麥國家實驗室和丹麥技術大學留學,其餘時間在天津科技大學高分子工程專業任教。主要研究方向:聚合物合金與高分子複合材料,聚合物材料的功能化料綜合利用技術,藥物緩釋包衣材料,聚合物成型加工技術等。
揣吉貴
(公元1937~2004),河北秦皇島人。原西安市公安局老乾處處長。
揣朝元
(公元1958~1991),遼寧錦州人,遼陽石油化纖公司化工實驗廠因公殉職。工亡之子揣宏喜遼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