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市2011年政府工作報告

揚州市2011年政府工作報告是一個報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揚州市2011年政府工作報告
  • 發布時間:2011年1月16日
政府工作報告
——2011年1月16日在揚州市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
市長 謝正義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揚州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市政協各位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2010年和“十一五”時期工作回顧
2010年,我們在中共揚州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團結和依靠全市人民,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保增長、調結構、抓創新、惠民生,較好地完成了市六屆人大三次會議確定的各項任務。預計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200億元,增長13.6%;財政總收入400.88億元,其中一般預算收入167.78億元,分別增長29.3%和31%;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75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9295元,均增長12%。全市經濟社會呈現持續穩定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
一、經濟持續較快發展
工業經濟快速發展。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產值5873億元、增加值1389億元、利稅620億元,分別增長34.7%、16.1%和40%。汽車船舶、機械裝備、石油化工三大支柱產業產值4217億元,增長38.4%。工業重大項目建設取得重要突破,上海大眾整車、天威太陽能電池組件、華電天然氣發電等一批重大項目開工建設。全市新增產值過百億元企業1家、過50億元企業6家。全市建築業總產值1560億元,增長20%。
現代農業持續發展。糧食總產287萬噸,連續7年實現豐收。高效農(漁)業園區面積77.8萬畝,新增27萬畝;設施農(漁)業面積43.6萬畝,新增17.5萬畝。以海峽兩岸(揚州)農業合作試驗區為載體打造農業亮點工程,新引進農業項目634個。90家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銷售收入增長20%。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新增631個。通過復墾與綜合整治新增耕地2.1萬畝。開工建設萬頃良田建設試點工程8.6萬畝。水利、農業開發、糧食、供銷、農機、氣象、農業科研等工作進一步加強。
服務業加速發展。實現增加值814億元,增長13.8%。出台鼓勵發展軟體和信息服務業專項政策,惠普外包、稅友軟體等一批項目落戶。江蘇(揚州)信息服務產業基地快速發展,揚州“智谷”、維揚動漫創意產業基地、邗江文化創意產業園等加快建設。揚州入選“中國城市信息化50強”。港口、石化、公鐵水、商貿四大物流園區營業收入增長90.2%。成功舉辦第45屆全國“旅交會”。接待來揚遊客2700萬人次,旅遊業總收入300億元,分別增長16.6%和18.6%。蜀岡-瘦西湖風景區晉升為國家5A級景區,東關街躋身“全國十大歷史文化名街”。“富春”和“玉緣”商標成為中國馳名商標。冶春茶社台北分店開張營業。揚州農村商業銀行、南京銀行揚州分行掛牌營業,新建農村小額貸款公司7家。全市金融機構年末存款餘額2431億元、貸款餘額1486億元,分別增長17.6%和22.5%。二、轉型發展邁出新的步伐
產業結構進一步最佳化。“三新”產業產值571億元,增長49.6%,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比重9.7%。服務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比上年提高0.9個百分點,軟體和信息服務、現代物流、金融等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占服務業比重31%。高效農業、漁業面積分別占耕地和養殖水面的38.2%和70.2%。
科技創新成效顯著。全市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產值2224億元,增長43.5%。全社會研發投入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1.9%。專利申請、專利授權分別增長34%和43%。我市“數位化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獲全國地級市唯一的國家農業科技成果推廣一等獎。新設立省級以上“兩站兩中心”94家,新認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64家。成功舉辦“院士專家揚州行”活動和上海、武漢、成都“科技創新?產業合作”推介會,簽訂產學研合作協定286項。揚州成為國家“中小企業智慧財產權戰略推進工程”首批實施城市、國家火炬計畫智慧型電網特色產業基地。揚州光電科技創新園被評為全省首批創新型園區。江蘇(揚州)數控工具機研究院列入全省首批4家產業技術研究院建設計畫。全市獲省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項目26個。
內需拉動作用明顯。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18億元,增長18.6%。全市十大百貨商場銷售額、五大食品批發市場成交額分別增長23.3%和26.8%。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332億元,增長25.2%。市級重點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累計開工303個。全市房地產投資165億元,增長27.5%,商品房契約成交面積562萬平方米。
節能減排紮實有效。全市完成節能減排年度目標。實施節能改造項目130個、循環經濟項目36個、資源綜合利用項目107個。對112家企業組織開展清潔生產審核。淘汰落後用能設備2371台(套),關閉“五小”企業91家。實施減排項目86個。揚州被選為國家可再生能源建築套用示範城市。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創成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
三、城鄉統籌協調推進
重大基礎設施加快建設。蘇中江都機場開工建設。江海高速揚州段建成通車,安大公路全線貫通,京杭運河揚州段“三改二”工程全線竣工,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三陽河、潼河、寶應站全面建成。滬陝高速江六段、揚州港5號泊位、寧啟鐵路複線及電氣化改造、烏塔溝分洪道等工程抓緊建設。淮河入江水道治理工程、揚州西500千伏輸變電工程獲國家批覆。
中心城市功能繼續完善。編制完成揚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10–2020)和14項專項規劃。開工建設文昌路東延及跨廖家溝、芒稻河大橋和328國道連線線。新建和改建北環路、鑒真路等17條道路。加快建設廣陵新城、臨港新城、蜀岡生態新區和蔣王片區等。新城西區功能進一步完善。建成城北客運站並投入使用。新增公車400輛、公交停車場和首末站6個。建成六圩污水處理廠二期和趙莊垃圾焚燒發電廠一期工程。宋夾城遺址保護展示工程、南門遺址展示館建成開放。打通古運河至二道河、瘦西湖水上遊覽線。完善數位化城管體系。大力整治城市出入口環境。市區新增綠化面積150萬平方米。
城鎮化建設有力推進。著力構建中心城市、縣城、重點中心鎮、一般鎮協調發展的城鎮體系。縣城建設步伐加快。研究制定了推進城鎮化建設實施意見,出台了加快11個重點中心鎮建設的獎勵政策和考評辦法。完成了全市村莊布局規劃。新建農民新社區240個。深入推進國家生態市和國家森林城市創建工作。68個鄉鎮建成垃圾中轉站,61個鄉鎮建成污水處理設施,51個鄉鎮通過國家生態鄉鎮考核或命名,創成生態村824個。江都、邗江國家生態縣(市)創建通過省考核。全市新增造林面積16萬畝,成片造林率居全省第一,森林覆蓋率20.1%。
農村實事工程有效落實。新建改造農村公路280公里、公路危橋150座,所有行政村通上四級路。完成縣鄉河道、河塘疏浚3070萬方。新改建無害化衛生戶廁8萬座、“一池三改”戶用沼氣池10100座。機插秧和秸稈機械化還田取得新的進展。新創成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和“四位一體”長效管護達標鄉鎮30個。新創成全面小康村100個、新農村建設示範村31個。第三輪農村扶貧任務全面完成。
四、改革開放活力顯著增強
招商引資取得新進展。成功舉辦“煙花三月”國際經貿旅遊節和世界運河名城博覽會。全市註冊外資實際到賬25.7億美元,增長13.5%。新增民營企業註冊資本金634億元,增長16.7%。全市出口60億美元,增長50%。完成外經營業額2.35億美元,增長16%。新辦境外投資項目21個。
園區實力明顯提升。“八區二園”業務總收入5230億元,增長40%。30強鄉鎮工業集中區實現產值2400億元,增長40%。開發園區註冊外資實際到賬、地方一般預算收入、自營出口均占全市50%以上;基礎設施建設新增投入198億元,增長95%。
各項改革深化推進。完成市、縣(市、區)政府和鄉鎮機構改革。全面完成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濰柴與亞星集團實現戰略重組。出台《揚州市創新型經濟金融助推計畫》。匯銀家電、長青股份成功上市。啟動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制定實施公立醫院改革試點方案。推進文化體制改革,組建揚州報業傳媒集團、廣電傳媒集團和市歌舞劇院公司。
五、社會建設富有成效
民生工程全面完成。城鎮新增就業8.8萬人,零就業家庭連續40個月保持動態清零,城鎮登記失業率2.7%。新的市人力資源市場投入使用。全市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淨增繳費4.4萬人,新農保參保率及基礎養老金髮放率均達99.7%。為全市19萬企業退休人員上調養老金10%。全市城鎮居民醫保覆蓋率95%,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率99.8%。新建殘疾人康復中心2個、縣級殘疾人托養機構4個。建成市救助中心。住房公積金新增擴面6.88萬人。市區新增經濟適用房1260套、廉租房230套、公租房1850套(間),公有住房解危6.2萬平方米,改造老小區17個、“城中村”15個,新建和改造農貿市場10個。建成市區第五水廠一期工程。區域供水市區和儀徵實現全覆蓋,高郵、江都、寶應按序時推進。加強物價監管,全年物價上漲3.4%,市區累計向低保對象、特困職工等發放物價補貼1700多萬元。
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大力開展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城市公共文明指數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測評均列全省第一,“揚州好人”蔚然成風。啟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示範區建設,市區樹人學校和育才國小跨區辦學。邗江、廣陵創成省教育現代化建設先進單位。全市本二以上萬人上線率達30.4,居全省第一方陣。所有鄉鎮、街道建成文化站。企業文化惠民活動1萬多場。建成包括市圖書館新館、美術館、音樂廳在內的市文化藝術中心。建成揚州工藝美術館新館、揚州工藝坊和中國淮揚菜博物館。中國雕版印刷技藝入選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基本建成“15分鐘健康服務圈”,為城鄉居民免費提供22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體育公園游泳跳水館建成並運行。鑒真馬拉松賽成為國際田聯“銀標”賽事,並被評為“全國首批體育旅遊精品項目”。全市新增有線電視用戶4萬戶。組織開展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計畫生育民生牽手工程和數字計生工作獲省創新獎。市檔案館晉升為國家一級綜合檔案館。成立揚州市社會科學院。成功舉辦日本東大寺鑒真坐像回揚省親活動。台灣事務、僑務、外事和工會、青年、婦女、兒童、慈善、老齡等事業取得新的進步。
社會建設和管理有力有效。深入開展和諧社區創建活動,積極構建“四位一體”社區管理服務體制機制,推進社區工作站和社區服務中心建設,實現省級村民自治模範縣(市)全覆蓋。紮實推進“平安揚州”建設,公眾安全感滿意率和基本滿意率連續8年保持在96%以上。建立健全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機制,人民來信來訪工作進一步加強。出台並實施加強校園安全20條措施,強化安全生產監管,加強食品藥品安全專項整治,全市未發生有影響的重大案件和責任事故。積極做好國防後備力量建設和雙擁工作,我市被南京軍區表彰為“國防動員工作先進單位”。民防、仲裁、地震工作紮實開展。
六、服務型政府建設進一步加強
監督制度不斷健全。自覺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主動接受市政協的民主監督,認真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各人民團體的意見。辦理人大議案1件、代表建議344件,辦理政協提案488件。加強監察和審計監督。高度重視新聞輿論和人民民眾監督,市政府公開電話和“寄語市長”回復率均在90%以上。
行政權力規範運行。出台《揚州市依法行政考核辦法》,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行政執法自由裁量權進一步規範。完成“五五”普法任務。加強政府新聞發布工作。建成行政權力網上公開透明運行系統,基本實現縣級以上行政機關、行政權力事項和網上行政監察全覆蓋。
能力作風有新的提升。制定並實施政府能力作風建設20條意見。試點推行並聯審批,推進“三集中、三到位”,市級行政審批事項88%進入行政辦事服務中心集中辦理,對外承諾事項提前辦結率97.1%。加強公務員學習培訓,舉辦“新知學堂”講座9期。聘請11位政府經濟顧問。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查處了一批違法違紀案件。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一些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主要是:經濟實力和核心競爭力需要不斷增強,轉變發展方式還有大量工作要做;城鄉二元矛盾依然突出,統籌發展任務十分艱巨;城市功能品質仍需提升,生態環境和城市管理有待繼續改善;事關民眾切身利益的就業、住房、教育、醫療、社會保障和增加收入等還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政府及公務員隊伍能力作風建設、反腐倡廉工作還要不斷加強。這些問題需要我們高度重視,並切實採取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各位代表!2010年工作任務的完成,標誌著“十一五”規劃確定的主要目標和各項任務勝利實現。五年來,在中共揚州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全市堅持科學發展、克難求進、開拓創新,特別是克服了全球金融危機帶來的巨大衝擊和影響,經濟社會保持了又好又快的發展。
這五年,是揚州綜合實力不斷增強、發展後勁大提升的五年。五年全市累計地區生產總值8185億元,是“十五”的2.4倍,可比價年均增長14.3%;財政一般預算收入549.4億元,是“十五”的3.4倍,年均增長27.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597億元,是“十五”的3.5倍,年均增長26.6%。工業的主體地位進一步凸顯,工業發展的脈絡進一步清晰,工業經濟的穩定性和成長性進一步增強。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總產值、10億元以上企業數,分別是“十五”末的1.9倍、4.1倍和7.5倍。
這五年,是揚州產業結構不斷最佳化、創新型經濟大突破的五年。全市三次產業結構由2005年的9.7:55.3:35調整為2010年的7.2:55.8:37。高新技術產業迅速壯大,新興產業快速成長,現代服務業充滿生機。先後創成汽車及零部件、數控金屬板材加工設備、半導體照明、綠色新能源、智慧型電網等五大國家級特色產業基地,建成國家光電產業檢測重點實驗室、中科院揚州套用技術研發與產業化中心等一批重要研發平台。
這五年,是揚州各項改革不斷深化、開發開放大推進的五年。行政體制改革不斷深化。醫藥衛生、文化等體制改革逐步深入。五年累計註冊外資實際到賬84.6億美元、出口202億美元,分別是“十五”的3.9倍和3.5倍;新增民資註冊資本金1579億元,是“十五”的4倍。揚州經濟開發區晉升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揚州化工園區、邗江開發區、維揚開發區升格為省級開發區。
這五年,是揚州城鄉統籌不斷推進、名城建設大跨越的五年。“一體兩翼”交通框架加快構建,“江河海溝通、公鐵水聯運”的現代交通格局基本形成。率先推進市區1100平方公里城鄉統籌發展,全市城鎮化率達54.4%。新農村建設成效顯著,農村“新五件實事”和新農村建設“十大工程”持續推進,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和農村環境明顯改善。大力實施城市建設和環境提升工程,古城保護與新區建設同步推進,市區城市建設五年累計投入490億元,是“十五”的1.6倍。揚州在全省首家榮獲“聯合國人居獎”。城市的知名度、美譽度進一步提高。
這五年,是揚州社會發展不斷進步、人民生活大改善的五年。市委、市政府每年都出台和實施改善民生的“1號檔案”。全市就業形勢穩中向好,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健全、保障水平明顯提高。基本公共服務及均等化取得新進展,一批公益設施建成開放。全市財政五年累計用於社會事業的投入超過前20年的總和。城鄉居民收入年均分別增長13.8%和12.3%。人民民眾幸福感明顯提升。
“十二五”時期的目標任務
各位代表,根據《中共揚州市委關於制定揚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市政府制定了“十二五”規劃綱要(草案),提請本次大會審議。綱要(草案)提出了我市“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發展目標和主要任務,經審議批准、頒布實施後,必將推動我市在新的起點上開創科學發展新局面。
“十二五”時期全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始終堅持發展第一要務,以堅持科學發展、建設“創新揚州、精緻揚州、幸福揚州”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發展創新型經濟、建設創新型城市”為主線,大力實施創新發展、城鎮化、民生幸福、改革開放、可持續發展五大戰略,更加注重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更加注重產業結構的最佳化和升級、更加注重城鎮化水平的提升、更加注重區域統籌協調發展、更加注重人的全面發展、更加注重揚州“人文、生態、精緻、宜居”特色的彰顯,到“十二五”期末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並向基本現代化邁進,初步建成“古代文化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的名城”。
今後五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為: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2%左右,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年均增長20%,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12%,節能減排完成國家和省下達目標任務。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會,為2020年基本實現現代化打下堅實基礎。
實現“十二五”發展目標,必須牢牢把握主題和主線。突出堅持科學發展、建設“創新揚州、精緻揚州、幸福揚州”這一主題,堅持發展第一要務,堅持以人為本,更加注重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把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發展創新型經濟、建設創新型城市”作為“十二五”時期發展的主線,堅定不移地推進結構調整和自主創新,著力推動經濟發展方式由主要依靠物質資源消耗向創新驅動轉變、粗放式增長向集約型發展轉變、城鄉二元結構向城鄉一體化發展轉變。
實現“十二五”發展目標,必須深入實施五大戰略。大力實施創新發展戰略,堅持把創新發展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引擎,努力把揚州建成創新產業發達、創新技術領先、創新載體優良、創新人才富集、創新體系健全的創新型城市。大力實施城鎮化戰略,堅持工業化、城鎮化“雙輪驅動”,加快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大力實施民生幸福戰略,不斷提升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大力實施改革開放戰略,深入推進各項改革,加快經濟國際化步伐。大力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實現“十二五”發展目標,必須認真落實六項重點任務。一是推進創新型城市建設。突出創新驅動,堅持教育和人才優先發展,期末全社會研發投入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2.5%,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40%以上。二是推進經濟轉型升級。推動先進制造業提升發展、現代服務業加速發展、現代農業規模發展。工業著力打造3個3000億元級支柱產業、4個1000億元級新興產業和6個1000億元級特色產業基地或集群。服務業著力構建“一城一市四中心”的現代服務業發展格局。農業著力建設一批重點現代農業園區和農業科技示範園區。三是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科學構建區域城鎮體系,促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期末城鎮化率達62%。以揚州建城2500周年為時間節點,加快推進“精緻揚州”建設,城市品質和核心競爭力進一步提升。進一步加快縣域經濟發展步伐。四是推進民生幸福建設。堅持以人為本、民生優先,打造充分就業城市,不斷提升社會保障水平,加強社會建設和管理,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建設更加符合人民民眾期盼、社會更加和諧安寧的幸福揚州。五是推進改革擴大開放。深度融入長三角,推進寧鎮揚同城化。加快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步伐,著力構建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有利於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打造開放型經濟發展新優勢,提升經濟國際化水平。六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堅持環保優先、節約優先方針,創成國家森林城市和國家生態市,全面提升城鄉生態文明水平。
2011年主要工作任務
今年(2011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90周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是建設“三個揚州”的關鍵之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為: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2%。財政總收入增長20%,其中一般預算收入增長2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5%。研發投入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2%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4%。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2%。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控制在4%以內。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節能減排完成省下達任務。
完成上述目標,實現“十二五”良好開局,必須全力以赴促增長、轉方式、提品質、控物價、惠民生。著力抓好八項工作:
一、突出創新轉型,加快提升工業發展層次和水平
狠抓工業重大項目建設。集中資源,重點抓好上海大眾整車、天威太陽能電池組件、華電天然氣發電、康博6000噸高純矽和濰柴亞星新能源汽車等重大項目建設。繼續推進晶澳揚州基地、中海運江都基地、中外運儀征基地、瑪切嘉利等重大項目的增量擴產。加快遠東100萬噸精對苯二甲酸、建滔200萬噸重油催化裂解等投資過億美元在談項目的落實。全市工業投資1400億元,新開工10億元以上項目40個。
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強創新載體建設,重點推進市經濟技術開發區新興產業研發園、邗江大學科技城、廣陵信息產業基地、維揚文化創意產業園、儀征汽車科技城、江都軟體園、高郵光電科技園、寶應輸變電裝備科技園等載體建設,新建省級以上“兩站兩中心”50家以上。突出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推動企業技術需求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的深度對接,促進揚州大學及地方高校的辦學和科研與揚州經濟社會發展相融合,新簽產學研合作協定250項,建成一批產學研合作戰略聯盟。抓好企業品牌創建工作。加快引進國內知名理工類院校、科研機構落戶揚州。認真實施“綠揚金鳳計畫”。全年新認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50家以上,獲批省級以上高新技術產品和重點新產品400項,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產值2500億元。
做大做強新興產業。圍繞打造“中國光電城”完善產業鏈,著力發展以晶澳、天威為龍頭的國家綠色新能源產業,積極發展半導體照明及背光源終端套用產品。大力發展高壓超高壓電纜、智慧型電網終端設備、套用軟體等,爭創國家智慧型電網示範試點城市。推進電子書與文化、出版、教育、網路融合發展。全市“三新一網一書”產業產值增長30%以上。繼續跟蹤研究和布局其它新興產業的發展。
拓展提升支柱產業。積極開發生產新能源汽車、環保型發動機,加快進入海工裝備製造領域。依託現有優勢,促進機械裝備業實現智慧型化、柔性化、成套化。以乙烯、丙烯、芳烴以及氯鹼類產品為主體,促進石化產業鏈增粗接長。全市汽車船舶、機械裝備、石油化工產業分別實現產值960億元、1900億元和1200億元。加快運用信息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兩化融合”試點示範企業100家。全市實現建築業產值1800億元,增長15%。
促進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積極發展節能型產業,創建節能示範企業22家。加快電機系統等10項先進節能型技術的套用,做好可再生能源建築套用示範市建設工作,推動全社會節能。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組織開展80家企業清潔生產審核,實施30項循環經濟試點項目。支持揚州環保科技產業園發展。
二、推進城鄉統籌,大力發展縣域經濟和農村經濟
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加大新品種、新技術推廣力度。進一步提升發展農業亮點工程,打造高效設施農業特色鄉鎮和專業村。壯大發展農業龍頭企業,提升農民專業合作,推進“農超對接”和農業產業化。加大海峽兩岸(揚州)農業合作試驗區項目引進力度,農業新增利用外資3億美元、民資和工商資本70億元。新增高效農(漁)業面積和農業適度規模經營面積各20萬畝。繼續大力推廣水稻機插秧和秸桿機械化還田及綜合利用。
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推進農田水利建設,疏濬縣鄉河道、整治村莊河塘2500萬方,除險加固小水庫24座。加快中低產田改造,推進15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新建農村公路200公里,改造公路危橋100座。新改建無害化衛生戶廁6萬座、“一池三改”戶用沼氣池7600座。實施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
大力推進城鎮化建設。深化市區城鄉統籌發展規劃。繼續加強縣城建設。編制完成11個重點中心鎮鎮區建設用地控制性詳規,優先實施20項基礎設施和民生項目。加大戶籍制度改革力度。有序、有力推進土地股份合作、萬頃良田建設工程試點和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
推進縣域經濟爭先進位。圍繞實現縣域經濟“三年跨越、爭先進位、創新發展”計畫目標,繼續大力實施工業強縣戰略,做大做強主導產業,加快發展新興產業。全力發展省級開發區和重點鄉鎮工業集中區,著力打造專業特色園區和產業特色鄉鎮。
三、聚焦重點行業,提速發展現代服務業
強力發展軟體和信息服務業。進一步明確全市軟體和信息服務業主攻方向,圍繞呼叫中心、數據中心、容災備份中心和嵌入式、信息安全、物聯網等軟體,組織對國內重點企業和培訓機構點對點招商。開拓境外服務外包市場。全面推進中心城區各區和江都等有條件縣(市)軟體和信息服務業載體建設,全市新增載體面積55萬平方米。推動傳統產業信息化改造和社會信息化套用,推進市政府部門網站整合和集中數據中心建設。
大力發展旅遊業。深化文化旅遊綜合開發,啟動揚州古城和古運河風光帶國家5A級景區創建工作。加快“一縣一品”和市縣旅遊資源整合、聯動發展步伐。加大城市旅遊推介,突出對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和日韓、歐美等國家地區的市場開拓。辦好大陸和台灣2011江蘇(揚州)燈會。繼續壯大發展瘦西湖旅遊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最佳化旅遊發展環境,強化餐飲、賓館、旅行社等行業管理,加大星級賓館尤其是五星級賓館建設力度。全年接待旅遊總人數、旅遊總收入均增長20%以上。
加快發展現代物流業。提升完善四大物流園區綜合配套服務能力。推進揚州港與太倉港深度合作。加快出口加工區保稅物流倉儲、長江石化物流中心、醫藥物流配送基地、化工園區公共液體碼頭等項目建設。推進制造業企業主輔分離和社會物流資源整合。引進培育一批第三方、第四方物流品牌企業。
加速發展文化產業。重點發展文化創意、影視製作、出版印刷、演藝娛樂、文化會展、動漫等行業。加快推進邗江文化創意產業園、市工藝美術集聚區等載體建設。積極培育文化龍頭企業和骨幹企業。
創新發展金融服務業。健全投融資體系,新增上市公司2家以上。大力發展信託投資、金融租賃、融資擔保、投資銀行等金融產品和專營機構,新引進2家銀行機構,建成1家村鎮銀行,完成11個重點中心鎮小額貸款公司布點。
積極發展其他服務業。提升發展傳統商貿業,穩步發展連鎖經營、電子商務等新型業態。提升最佳化文昌商圈,繼續打造京華城全生活廣場等城市新型商貿集聚區。推進農村“新網”工程和“家電下鄉”。培育壯大家庭服務業。大力發展農業服務業。
四、深化改革開放,不斷增強發展活力
積極推動寧鎮揚同城化。推動建立多層次多形式的寧鎮揚區域協商協調機制。推動寧鎮揚同城化戰略規劃不斷細化。推動寧鎮揚三市規劃、環保、公共服務等一體化。加快推進城際軌道交通、直通高速公路建設,打造寧鎮揚半小時交通圈。
進一步提高開放開發水平。繼續辦好“煙花三月”國際經貿旅遊節。大力實施產業鏈招商,精心組織戰略性新興產業招商活動,全市註冊外資實際到賬增長20%。制定完善綜合獎勵政策,大力發展總部經濟。調整最佳化出口產品結構,全市出口增長20%。深入開展以“創新轉型”為主題的園區“二次創業”活動。
壯大發展民營經濟。強化政策扶持,最佳化發展服務,進一步推動自主創業。積極引導和推動民營企業向現代企業制度轉變。更大力度地組織開展民資招商活動,全市新增民營企業註冊資本金增長20%,總投資億元以上項目100個,開工項目當年註冊率90%以上。鼓勵和支持行業商會發展。
深入推進各項改革。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推進企業戰略性重組。繼續深化醫藥衛生、文化體制改革。提高財政科學化、精細化管理水平,加強對已有重點支出項目績效評價,對新增財政較大專項試行績效預評估。積極推進其他領域改革。
五、放大精緻特色,進一步加強中心城市建設
完善提升城市規劃。按照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最佳化完善城市用地布局和道路交通規劃,重點深化城市綜合交通樞紐及軌道交通規劃。抓好古運河沿線及重點地段的城市設計,編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推進中心城區控制性詳規全覆蓋。完善規劃設計方案優選制度,強化對城市規劃的批後監管。
實施新一輪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蘇中江都機場、滬陝高速江六段、寧啟鐵路複線及電氣化改造、揚州港“一港三區”、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揚州西500千伏輸變電工程等項目建設。推動實施長江深水航道治理工程。推進連淮揚鎮鐵路和長江公鐵大橋、京滬高速公路擴容及南延過江工程、省國信揚州電廠三期工程等重點項目的前期工作。
全面提升城市品質。建成328國道連線線,基本建成文昌路東延工程。開工建設瘦西湖地下通道和江都路延伸、開發路東延等工程。加快古運河沿線、文昌路等“五路一環一河”景觀改造,整治甘泉路、廣陵路和彩衣街等傳統街巷。繼續推進文化博覽城建設。開工建設瘦西湖旅遊文化廣場、動物之窗二期工程。繼續提升“雙東”片區,建成街南書屋和東關美食文化廣場,整修嶺南會館等歷史建築,修繕傳統民居200戶以上。加快建設城市規劃展示館和市民中心、運博會永久會址、科技館、體育公園體育場等項目。啟動實施揚州城國家遺址公園建設。加強城市防洪排澇工程建設。新建7座污水提升泵站。建設天然氣利用二期工程。
加強城市精細管理。大力開展市容環境綜合整治,健全城市管理長效機制。擴大市區數位化城管覆蓋範圍,進一步提高處置效率。市區街巷實現市場化保潔全覆蓋。繼續對公交站台、指示路牌等“城市家具”進行統一更新。建設市區小販中心3個。市區新建垃圾中轉站2座、公共廁所14座、公共停車場(庫)4-6個。加強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加強學校周邊環境整治。
六、服務型政府建設進一步加強
監督制度不斷健全。自覺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主動接受市政協的民主監督,認真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各人民團體的意見。辦理人大議案1件、代表建議344件,辦理政協提案488件。加強監察和審計監督。高度重視新聞輿論和人民民眾監督,市政府公開電話和“寄語市長”回復率均在90%以上。
行政權力規範運行。出台《揚州市依法行政考核辦法》,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行政執法自由裁量權進一步規範。完成“五五”普法任務。加強政府新聞發布工作。建成行政權力網上公開透明運行系統,基本實現縣級以上行政機關、行政權力事項和網上行政監察全覆蓋。
能力作風有新的提升。制定並實施政府能力作風建設20條意見。試點推行並聯審批,推進“三集中、三到位”,市級行政審批事項88%進入行政辦事服務中心集中辦理,對外承諾事項提前辦結率97.1%。加強公務員學習培訓,舉辦“新知學堂”講座9期。聘請11位政府經濟顧問。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查處了一批違法違紀案件。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一些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主要是:經濟實力和核心競爭力需要不斷增強,轉變發展方式還有大量工作要做;城鄉二元矛盾依然突出,統籌發展任務十分艱巨;城市功能品質仍需提升,生態環境和城市管理有待繼續改善;事關民眾切身利益的就業、住房、教育、醫療、社會保障和增加收入等還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政府及公務員隊伍能力作風建設、反腐倡廉工作還要不斷加強。這些問題需要我們高度重視,並切實採取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各位代表!2010年工作任務的完成,標誌著“十一五”規劃確定的主要目標和各項任務勝利實現。五年來,在中共揚州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全市堅持科學發展、克難求進、開拓創新,特別是克服了全球金融危機帶來的巨大衝擊和影響,經濟社會保持了又好又快的發展。
這五年,是揚州綜合實力不斷增強、發展後勁大提升的五年。五年全市累計地區生產總值8185億元,是“十五”的2.4倍,可比價年均增長14.3%;財政一般預算收入549.4億元,是“十五”的3.4倍,年均增長27.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597億元,是“十五”的3.5倍,年均增長26.6%。工業的主體地位進一步凸顯,工業發展的脈絡進一步清晰,工業經濟的穩定性和成長性進一步增強。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總產值、10億元以上企業數,分別是“十五”末的1.9倍、4.1倍和7.5倍。
這五年,是揚州產業結構不斷最佳化、創新型經濟大突破的五年。全市三次產業結構由2005年的9.7:55.3:35調整為2010年的7.2:55.8:37。高新技術產業迅速壯大,新興產業快速成長,現代服務業充滿生機。先後創成汽車及零部件、數控金屬板材加工設備、半導體照明、綠色新能源、智慧型電網等五大國家級特色產業基地,建成國家光電產業檢測重點實驗室、中科院揚州套用技術研發與產業化中心等一批重要研發平台。
這五年,是揚州各項改革不斷深化、開發開放大推進的五年。行政體制改革不斷深化。醫藥衛生、文化等體制改革逐步深入。五年累計註冊外資實際到賬84.6億美元、出口202億美元,分別是“十五”的3.9倍和3.5倍;新增民資註冊資本金1579億元,是“十五”的4倍。揚州經濟開發區晉升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揚州化工園區、邗江開發區、維揚開發區升格為省級開發區。
這五年,是揚州城鄉統籌不斷推進、名城建設大跨越的五年。“一體兩翼”交通框架加快構建,“江河海溝通、公鐵水聯運”的現代交通格局基本形成。率先推進市區1100平方公里城鄉統籌發展,全市城鎮化率達54.4%。新農村建設成效顯著,農村“新五件實事”和新農村建設“十大工程”持續推進,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和農村環境明顯改善。大力實施城市建設和環境提升工程,古城保護與新區建設同步推進,市區城市建設五年累計投入490億元,是“十五”的1.6倍。揚州在全省首家榮獲“聯合國人居獎”。城市的知名度、美譽度進一步提高。
這五年,是揚州社會發展不斷進步、人民生活大改善的五年。市委、市政府每年都出台和實施改善民生的“1號檔案”。全市就業形勢穩中向好,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健全、保障水平明顯提高。基本公共服務及均等化取得新進展,一批公益設施建成開放。全市財政五年累計用於社會事業的投入超過前20年的總和。城鄉居民收入年均分別增長13.8%和12.3%。人民民眾幸福感明顯提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