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剪紙

揚州剪紙

揚州剪紙,江蘇省揚州市民間傳統美術,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揚州剪紙是江蘇省揚州市文化藝術的一項重要組成內容,揚州是中國剪紙流行最早的地區之一,唐宋時期就有剪紙報春的習俗。揚州剪紙線條清秀流暢,構圖精巧雅致,形象誇張簡潔,技法變中求新,形成了特有的剪味紙感和藝術魅力,為中國南方民間剪紙藝術的代表之一。

2006年5月20日,揚州剪紙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編號為Ⅶ-16。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揚州剪紙
  • 批准時間:2006年5月20日
  • 非遺級別:國家級
  • 申報地區:江蘇省揚州市
  • 遺產類別:傳統美術
  • 遺產編號:Ⅶ-16
歷史淵源,文化特徵,表現手法,造型特點,構圖特點,製作工序,題材作品,傳承保護,傳承價值,傳承人物,保護措施,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揚州剪紙(圖二)揚州剪紙(圖二)
在新疆吐魯番阿斯塔納北朝古墓中,發現南北朝時期(420年-586年)的《對馬》《對猴》等剪紙,這種剪紙是用古麻紙剪成。由此推斷,剪紙的出現大約在1600多年前。
唐代,揚州剪紙報春已成風俗。立春之日,民間剪紙為花,又剪為春蝶、春錢、春勝,或懸於佳人之首,或綴於花下,那時的剪紙還和民俗相聯繫,此時的揚州民間剪紙的人所剪紙馬及紙錢等,就是用於祭奠的。
唐宋時期,揚州已大量生產質量很高的貢紙。有了雄厚的物質條件,便促進了剪紙藝術的發展。
明清時期,揚州剪紙有了新的發展變化。由於經濟繁榮,當時的民眾多講究穿戴,居室之內大至門帘帳沿、被服枕套、小至鏡袱香囊、絹帕筆袋,都以繡花為美。至於結婚做壽、年節喜慶,所用繡品花樣則更多。這些繡品都要用剪紙為底樣。由此,揚州剪紙便與揚州刺繡結合,形成一種風格獨特的剪紙藝術。
民國期間雖遭內亂與日寇入侵,但由於揚州剪紙與人民民眾的生活緊密相連,揚州剪紙仍經久不衰。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後,揚州剪紙被黨和政府視為瑰寶,給予了扶持和保護,剪紙藝人也獲得了新生。
1965年揚州成立了民間工藝社,後於1973年改名為揚州工藝廠,張永壽等一批揚州剪紙藝人集聚於此,專業從事剪紙創作,並積極安排師徒傳承。
2007年,中國(揚州)剪紙博物館成立。

文化特徵

表現手法

揚州剪紙
揚州剪紙從刺繡花樣發展到現在的藝術型剪紙,其表現手法和中國面白描的手法有異曲同工之妙。白描是以線為表現手段,依靠線本身的變化來表現各種物象。而揚州剪紙整幅作品就是由線條組成,可以說是用剪刀代替毛筆,剪出流暢的線條。如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張永壽先生的代表作《百菊圖》中的“羅漢須”,線條彎轉流暢,捲曲自如,每片段預告瓣就是一根彎轉流暢的線條,線線連線,上密下疏,捲曲的線條蒼勁有力,整個花頭飽滿整體。如果除去工具和表現手法的話,可以說,揚州剪紙就是我們剪出來的中國白描。

造型特點

揚州剪紙作品一般素色為主,使得作品清新素雅。摒棄掉多餘的顏色,除了清秀流暢的線條就是逼真寫實的造型。揚州剪紙的線條流暢,注重細節描寫,對於形態有著嚴格要求。如張永壽在創作《百菊圖》時,就經常對著菊花,邊觀察邊剪,其造型不僅傳形,更在傳神。

構圖特點

揚州剪紙的構圖精巧雅致,作者構思巧妙,方寸之間現乾坤。花鳥魚蟲在寫實的同時為了滿足畫面的需要適當變形誇張,滿足裝飾圖案的形式美法則。形象是變化的,整體是統-的; 對稱的構圖中又有均衡;陽剪的線條和陰剪留下的面形成對比,整體中點線面又有調和;流暢變化的線條又使整體作品中充滿了跳躍的節奏和韻律感,整個畫面極具裝飾感。

製作工序

材料工具
揚州剪紙(圖三)揚州剪紙(圖三)
揚州剪紙所用的紙張是白色的安徽手工宣紙,要求質地平整、厚度正好、韌性強又不含其他雜質。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剪紙的輔助工具,比如木板、錐子、骨筆等。
具體工序
揚州剪紙工藝製作的過程區別於其他地區的剪紙,使其有著南方剪紙獨特的工藝特色和鮮明的地域特點。先設計畫稿,接著在宣紙上描出畫稿的印痕,用自製的骨筆,或者用沒油的原子筆代替。描好畫稿後,將4張白宣紙襯在木板上,用錐子在需要剪掉的地方用力訂,宣紙上留下麻點,自然粘在一起。接下來先剪大樣,然後細剪,用剪刀將畫稿中圖案以外的多餘部分按照先內後外,先難後易,先圖案後外框的辦法依次剪掉,要求線條飽滿、流暢生動。剪完之後用藍、黑色或紅色襯底。貼上時先將作品平放在襯底上,用毛筆在作品的背後刷糨糊,由里向外慢慢粘住,然後壓平。

題材作品

揚州剪紙的題材有花鳥蟲草、動物風景、傳統圖案,此外還有專門用於祭奠的紙錢、紙馬等。揚州剪紙的代表作品有《百花齊放》《百菊圖》《百蝶戀花圖》《瓊花》《鳥語花香》《五十雲鶴掛屏》等。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揚州剪紙是南派剪紙的傑出代表,藝術歷史悠久、一脈相承,是中國歷史上古老文化形式之一,是我國民間藝術發展史的見證和民間藝術形態的活化石。
揚州剪紙的歷史淵源、傳承隊伍、內容形式、剪工技藝等方面的資料,對研究中國民俗學、社會學、民藝學以及研究中國民間剪紙史等人文社會科學,均有重要的價值。因此,關於他的剪紙鑑賞價值、收藏價值亦顯得十分珍貴和難得。揚州剪紙因其“審曲面勢、各隨所宜、巧法造化、技以載道、文質彬彬”的審美趣味,從古走到今,並在絢爛的華夏民間藝術篇章中卓而不凡、璀璨生輝。帶著這樣歷史沉澱形成獨具美學風格的揚州剪紙在新的時代呈現出可持續發展的態勢。

傳承人物

張秀芳,女,漢族,1943年生,江蘇揚州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揚州剪紙代表性傳承人。

保護措施

2007年,在揚州成立了中國剪紙博物館,標誌著剪紙這種最具中國特色和景具廣泛性的民間藝術有了棲身之地。
2012年,為更好地傳承、保護、發展國家級非遺項目揚州剪紙,在揚州市文化主管部門和工藝美術集團的組織指導下,由中國剪紙博物館聯繫相關群體和個人,統籌編制了《江蘇省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揚州剪紙中長期(2013年-2022 年)保護規劃》。
2018年6月,以揚州民間剪紙藝術家研究為主題的《中國民間剪紙集成·揚州卷》項目正式啟動,《中國民間剪紙集成》是由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組織實施的國家社科基金特別委託項目、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重點項目。

社會影響

重要展覽
2007年6月8日至18日,由文化部主辦、中國藝術研究院所屬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承辦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專題展”在北京中華世紀壇舉行,專題展期間向人們展出了揚州剪紙等藝術作品。
2011年1月20日至1月25日,“我們的節日——百名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迎春展示活動”在北京市金源新燕莎MALL、北京市百貨大樓、朝陽大悅城和國瑞城購物中心等大型商場舉行,活動期間向人們展出了揚州剪紙等藝術作品。
2019年5月4日,首屆揚州運博會在揚州舉辦,運博會上向人們展出了揚州剪紙等藝術作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