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揚州剪紙是一項江蘇揚州本地手工藝技術。揚州是我國剪紙流行最早的地區之一,揚州剪紙歷史悠久、源遠流長。隋唐時期,人們就把剪紙作為一種樂趣,點綴和美化生活。到唐代時,揚州已有剪紙迎春的風俗。立春之日,民間剪紙為花,又剪為春蝶、春錢、春勝,“或懸於佳人之首,或綴於花下”,相觀以為樂。揚州剪紙向以花卉為主,是千年傳統的一個重要體現。
解放後,剪紙同其他傳統手工藝一樣得到了黨和政府的重視。1955年,成立了民間工藝社(現為揚州工藝廠),把民間流散的藝人組織起來,並安排了良好的工作條件,大大激發了他們的創作熱情。現在他們品種已有1000多種,銷售至幾十個國家和地區,為國內外文化藝術交流作出了貢獻。著名老藝人張永壽,是揚州剪紙藝術的優秀代表。他從12歲起隨父學藝,經歷了70多個藝術春秋,創作了數千幅剪紙。其主要作品有50年代的《百花齊放》、70年代的《百菊圖》和80年代的《百蝶戀花圖》三部剪紙集。《百花齊放》剪紙集出版時,郭沫若同志為之寫詩云:“揚州藝人張永壽,剪出百花齊主來。請看剪下出春秋,頓使東風遍九垓”。1979年,張永壽被國家授予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稱號。日本朋友稱譽他為“人間國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江蘇揚州剪紙
- 所在區域:江蘇省揚州市
- 類別:藝術
由來
新中國成立後,揚州剪紙同其他傳統手工藝一樣得到了黨和政府的重視。1955年,揚州成立了民間工藝社(現為揚州工藝廠),把民間流散的藝人組織起來,並安排了良好的工作條件,大大激發了他們的創作熱情。著名老藝人張永壽,是揚州剪紙藝術的優秀代表。他從12歲起隨父學藝,經歷了70多個藝術春秋,創作了數千幅剪紙。其主要作品有50年代的《百花齊放》、70年代的《百菊圖》和80年代的《百蝶戀花圖》三部剪紙集。《百花齊放》剪紙集出版時,郭沫若同志為之寫詩云:“揚州藝人張永壽,剪出百花齊放來。請看剪下出春秋,頓使東風遍九垓。”1979年,張永壽被國家授予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稱號。
特點
剪紙的內容很多,寓意很廣。祥和的圖案企望吉祥避邪;娃娃、葫蘆、蓮花等圖案象徵多子,中國農民認為多子便會多福;家禽家畜和瓜果魚蟲等因與農民生活息息相關,也是剪紙表現的重要內容。作為民間藝術的剪紙,具有很強的地域特點:陝西窗花風格粗朴豪放;河北和山西剪紙秀美艷麗;宜興剪紙華麗工整;南通剪紙秀麗玲瓏。剪紙雖然製作簡便,造型單純,由於其能夠充分反映百姓的生活內涵,具有濃郁的民俗特色,是中國農村眾多民間美術形式的濃縮與誇張。從對剪紙的了解中,可以便捷地了解中國民間美術的其它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