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提爾西特和約
- 背景:第四次反法同盟
《提爾西特和約》是拿破崙法國同參加第四次反法同盟的戰敗國俄國和普魯士在1807年7月7日和9日簽訂的和約。和約條件對普魯士極為苛刻使普魯士喪失很大一部分領土(...
2、1807年7月7日法俄簽訂《提爾西特和約》,兩國結成同盟,俄國犧牲盟友普魯士換取自己的利益,英國的反法政策反而使自己最大限度地孤立了。7月9日,普魯士也和...
芬蘭大公國(1809年—1917年),芬蘭歷史上的一個國家,附屬於俄羅斯帝國。1807年,法國皇帝拿破崙一世與俄國皇帝亞歷山大一世在東普魯士簽訂《提爾西特和約》,法國默許帝...
根據1807年7月7日法皇拿破崙一世和俄皇亞歷山大一世簽訂的《提爾西特和約》,在前普魯士占領的布格河以西(包括華沙)地區,以及奧地利占領的波蘭領土上成立華沙公國,...
瑞士裔法國將領、軍事理論家。在志願從事法國陸軍指派的工作(1798~1800)後,寫了《論大戰》(5卷;1805)一書。拿破崙讀後,任命為上校參謀。簽定「提爾西特和約」(...
《提爾西特和約》:拿破崙和亞歷山大聯手瓜分世界的協定(1807年7月7日)《根特和約》:美國第二次獨立戰爭結束的象徵(1814年12月24日)《維也納會議最後議定書》:...
普魯士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1806年,普魯士在拿破崙戰爭中遭到毀滅性失敗,1807年的《提爾西特和約》使普魯士喪失近一半領土,並承擔大量賠款,殘存的領土上也駐有法...
法皇拿破崙一世藉口沙皇亞歷山大一世破壞《提爾西特和約》,遂率軍60萬,分二路渡過涅曼河侵入俄境,企圖殲滅當面俄軍20餘萬,一戰定勝負。俄軍在巴爾克萊指揮下執行...
速成兵制度,1808—1812年普魯士訓練士兵、擴充軍隊的一種制度。根據《提爾西特和約》,普魯士擁有的常備軍不得超過四萬二千人。為打破這一軍事限制,以沙恩霍斯特為...
1807年7月7~9日,法國同俄、普先後簽訂《提爾西特和約》,第4次反法聯盟瓦解。為有效執行對英國的大陸封鎖令,拿破崙一世決定占領不願同英國斷絕關係的葡萄牙。...
歐洲各大勢力的代表(除了繼續鬥爭的英國)簽定了提爾西特和約(TILSIT),確定了法國在今後日子裡對英所採取的策略。由於英軍強大的海軍,皇帝決定實行“大陸封鎖”,...
7月9日普法簽訂提爾西特和約,普魯士割讓16萬平方公里土地,包括普屬波蘭的絕大部分領土(第二次、第三次瓜分波蘭所得,以及第一次瓜分波蘭所得領土的南半部),...
1807年,法國又恃戰爭的勝利分別與普魯士和俄國締結了《提爾西特和約》。普魯士失去了二分之一的人口和國土,並賠款裁軍;俄國被迫與法國結盟。...
艷色外交 埃及女王克婁巴特拉退一步,進兩步 俄國與《提爾西特和約》徒步於街頭的大使 美國獨立戰爭與外交大國歡顏小國淚 維也納會議空洞而響亮 神聖同盟的建立...
1807年7月法俄簽訂《提爾西特和約》,俄國表面上屈服於法國,但此後幾年雙方在土耳其、波蘭和中歐地區爭奪日趨激烈,特別是由於俄國的陽奉陰違導致對英大陸封鎖體系...
306 俄羅斯:從《提爾西特和約》到末代沙皇退位314 巴爾幹地區318 奧斯曼帝國322 埃及326 波斯與阿富汗330 印度334 中國封建王朝的終結...
為簽訂《普雷斯堡和約》(1805年)、《提爾西特和約》(1807年)和《維也納和約》(1809年)全權代表。1811年任陸軍大臣。1812年侵俄戰爭時期,為“大軍”總軍需官...
漢諾瓦喪失之後組織第四次反法聯盟對法宣戰(1806年),耶拿-奧爾施泰特戰役中戰敗屈服,1807年簽訂《提爾西特和約》,國土被瓜分,國家處於法國附庸地位。1807—1814年...
曾經在菲德烈二世統帥之下輝煌一時的普魯士陸軍於1806年的“耶拿-奧爾施塔特會戰”中遭到慘敗,並於1807年被迫和法國簽訂《提爾西特和約》割地賠款裁軍,使得普魯士在...
7月9日普法簽訂提爾西特和約,普魯士割讓16萬平方公里土地,包括普屬波蘭的絕大部分領土(第二次、第三次瓜分波蘭所得,以及第一次瓜分波蘭所得領土的南半部),...
1807年7月7~9日,法國同俄、普先後簽訂《提爾西特和約》,第4次反法聯盟瓦解。為有效執行對英國的大陸封鎖令,拿破崙一世決定占領不願同英國斷絕關係的葡萄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