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皇帝拿破崙一世1806~1814年間為反對英國而採取的一項重要經濟政治措施。
1805年,拿破崙直接登入英國的計畫失敗以後,決定用經濟封鎖摧垮英國。1806年11月21日,頒布《柏林敕令》:所有隸屬於法國的各國,與英國不僅不準發生貿易關係,而且要斷絕一般來往;法國統治下的歐洲的英國僑民,一律宣布為戰俘;所有英國的貨物和商船全部沒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陸封鎖
- 類屬:一項重要經濟政治措施
- 時間:1806~1814年
- 採取者:法國皇帝拿破崙一世
簡介,背景,原因,封鎖體系,封鎖政策,制度,失敗原因,結果,
簡介
拿破崙1806~1814年間為反對英國而採取的一項重要經濟政治措施。
1805年,拿破崙直接登入英國的計畫失敗以後,決定用經濟封鎖摧垮英國。原因:第一,拿破崙認為阻撓破壞它在歐洲稱霸的國家是英國,然而與英國海軍相比、法國海軍較弱;第二,英國阻撓拿破崙稱霸的主要力量也是其經濟,歐洲普奧俄等幾個封建專制國家沒有英國的支持,根本就無法把反法戰爭支撐下去。
1806年11月21日,頒布《柏林敕令》,規定:所有隸屬於法國的各國,與英國不僅不準發生貿易關係,而且要斷絕一般來往;對法國統治下的歐洲的英國僑民,一律宣布為戰俘;所有英國的貨物和商船,全部沒收。
此後,拿破崙一世又陸續頒布了《華沙敕令》(1807年 1月)、《米蘭敕令》(1807年11月和12月)和《楓丹白露敕令》(1810年10月),進一步加強對英國的封鎖。
《柏林敕令》頒布時的推行範圍包括法、意、荷、瑞士和萊茵同盟。隨著法國軍事力量的加強,封鎖政策也擴及葡萄牙、西班牙和俄國。大陸封鎖促進了法國某些工業部門的發展,但是,當時整個法國工業的發展水平不能代替英國滿足歐洲各國的需求,因而使許多國家,特別是與英國有著傳統貿易關係的國家的經濟狀況大大惡化,經濟蕭條,進出口停滯,引起它們的不滿;同時,英國採取反封鎖措施,並進行大規模的走私活動。實行大陸封鎖沒有達到從經濟上窒息英國的目的。
背景
拿破崙的稱霸野心正是法國大資產階級本性的集中體現。他的國內外政策都是為了資產階級的利益,為了完成時代賦予他的歷時使命。
正如馬克思指出:“拿破崙已經了解到現代國家的真正本質;他已經懂得,資產階級社會的無阻礙的發展、私人利益的自由運動等等是這種國家的基礎。他決定承認和保護這一基礎。”這就是說,拿破崙建立帝國這個政治上層建築的真正目的,就是為了維護法國大資產階級的利益,保護資本主義經濟基礎。
又有人提到拿破崙的“大陸封鎖”政策,我們並不否認它在後來與歐洲大陸發展的不利,但是,要清楚一點,當資本主義正在西歐生根發芽之時,大陸封鎖保護了資本主義早期的發展。
拿破崙是法國資產階級的代表,他用武力和獨裁進一步摧毀了封建舊秩序,維護了法國資產階級統治秩序,捍衛了法國大革命的成果。在法蘭西第一帝國期間,他重視資本主義工商業,為保持資本主義的長久利益,他倡導用法律規範來資本主義秩序,他公布的一系列資產階級性質的法典成為以後立法的典範。拿破崙作為軍事家,經了了無數征戰,其正義戰爭捍衛了法國大革命的成果,其非正義戰爭雖然侵犯了歐洲許多國家的主權獨立,卻將大革命的思想和精神帶到歐洲大陸,客觀上動搖了歐洲封建統治。縱觀其一生,拿破崙功大於過。
原因
大陸封鎖1805年,拿破崙直接登入英國的計畫失敗以後,決定用經濟封鎖摧垮英國。
第一,拿破崙認為阻撓破壞它在歐洲稱霸的國家是英國,然而於英國海軍相比、法國海軍較弱;
第二,英國阻撓拿破崙稱霸的主要力量也是其經濟,歐洲普奧俄等幾個封建專制國家沒有英國的支持,根本就無法把反法戰爭支撐下去。
“大陸封鎖體系”是拿破崙為戰勝英國而聯合一些歐陸國家所建立的軍事性經濟體系,它在拿破崙帝國史上有著極其顯著的地位,但不多年就瓦解了。本文從對手英國的反擊、體系內部的矛盾、體系內在的非科學性及1812年俄法戰爭等角度闡述了該體系崩潰的原因。
封鎖體系
拿破崙一世對英國實行的戰爭封鎖體系。拿破崙在特拉法加海戰被迫放棄侵英計畫後,轉而對英實行經濟封鎖,以切斷英國對反法同盟的經濟支持,確保法國在歐洲的霸權地位。
為此,拿破崙於1806年11月21日在柏林發布敕令,宣布封鎖不列顛諸島,英國及其殖民地的船隻一律不許駛入帝國控制的任何港口。並於1806—1807年先後頒布4個敕令(柏林敕令、2次米蘭敕令、楓丹白露敕令)。
1807年10月13日拿破崙在其設朝聽政的楓丹白露行宮(巴黎南部)再次發布敕令加強大陸封鎖,宣布任何商品必須有原產地證明,確屬非英國及其殖民地產品,方可進入大陸;一切中立國的船隻凡曾在英國靠過岸的,貨船一併沒收;曾屈服於英國的中立國船隻即視為“已剝奪國籍”,可予捕獲。大陸封鎖體系幾乎囊括整個歐洲大陸。這一政策雖給英國造成了嚴重困難,但英國實施的反封鎖亦給法國和大陸各國造成嚴重後果。
隨著法軍軍事優勢的喪失,大陸封鎖體系於1812年後逐步瓦解。
封鎖政策
大陸封鎖政策是拿破崙對英鬥爭中,企圖從經濟上拖垮英國,從政治上孤立英國,以達到爭奪歐洲大陸商業霸權和美洲大陸殖民地霸權而採取的一個政策。拿破崙企圖以“大陸征服海洋” ,對英國進行戰時封鎖、戰略封鎖、雙重封鎖和有實效的封鎖,從而達到其稱霸歐洲的野心。
1806年拿破崙多次頒令,禁止隸屬於法國的各國同英國進行貿易,所有英國的貨物和商船一律沒收。這一政策造成法國及其盟國經濟日益惡化,引起廣泛不滿,而英國經濟並未癱瘓。
1814年拿破崙戰敗後,大陸封鎖政策被取消。
制度
法國大革命大陸封鎖制度是英法爭奪世界霸權的最高階段。英法矛盾的起源。西班牙在十六世紀的強大以及荷蘭在十七世紀的崛起。歐洲列強在整整兩個世紀中為追求商業利益和爭奪殖民地領土展開了激烈的鬥爭。鬥爭的結局——法國在大陸上相繼戰勝了西班牙和荷蘭而成為歐洲大陸的霸主;英國則在海上逐步樹立起自己的優勢。
法國大革命爆發之後的英法鬥爭——英國三次組織反法聯盟及三次反法聯盟被粉碎。拿破崙構想的打擊英國的三種方案(1798年2月):直接入侵英國;對英國實行經濟封鎖;占領埃及,威脅英國在印度的統治。
1806年11月21日,拿破崙在柏林頒發敕令,宣布對英國實行大陸封鎖。柏林敕令首先列舉了英國航海條例的罪狀,接著宣布對不列顛群島實行經濟封鎖,禁止法國及其盟國同英國有任何商業往來,禁止拿破崙控制下的歐洲大陸買賣英國及其殖民地的貨物,聲言法國及其盟國軍隊不論在何處發現英國的貨物或臣民,將分別予以沒收和監禁。柏林敕令還禁止任何曾停靠大不列顛港口的船舶進入法國及其盟國的港口,任何串通違犯柏林敕令的船舶,都將作為合法的戰利品加以扣留。
這個對法國、義大利、瑞土、荷蘭和萊茵邦聯都具有約束力的諭旨,構成了大陸封鎖制度的基礎。
失敗原因
大陸封鎖政策是拿破崙時代,法國以經濟手段打擊英國的重要政策。然而該政策一出台就注定要走向失敗,這是由法國國家實力的局限性和政策本身的缺陷決定的。該政策在實踐過程中困難重重,不僅英國制定了正確的反封鎖措施,法國的盟友也不願意遵守該政策。因此法國的不得不通過武力維持該政策的實施,長年的戰爭最終耗盡了法蘭西第一帝國的實力,促使帝國走向滅亡。
結果
大陸封鎖揭示了拿破崙實行的經濟政策與他的失敗之間的因果關係,從而從新的角度分析了拿破崙失敗的各種因素,提出了實行大陸封鎖制度是拿破崙統治崩潰的根本原因的觀點。
隨著法國軍事力量的加強,封鎖政策也擴及葡萄牙、西班牙和俄國。大陸封鎖促進了法國某些工業部門的發展。但是,當時整個法國工業的發展水平不能代替英國滿足歐洲各國的需求,因而使許多國家特別是與英國有著傳統貿易關係的國家的經濟狀況大大惡化,經濟蕭條,進出口停滯,引起它們的不滿;同時,英國採取反封鎖措施,並進行大規模的走私活動。實行大陸封鎖沒達到從經濟上窒息英國的目的。
隨著拿破崙帝國的崩潰,大陸封鎖政策也隨之破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