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法(中醫術語)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1)刺法名。指針刺入穴位後向上抽提的方法。《針灸大全·金針賦》:“輕浮豆許曰提。”《針灸問對》:“欲瀉之時,以手捻針,慢慢伸提豆許,無得轉動再出,每次提之,令細細吸氣五口,……故曰提以抽氣。”(2)推拿手法名。見《急救痧證全集》卷上。捏住肌膚後,用力往上牽拉。常用在拿法或捏法的操作過程中,以加強手法的刺激強度。(3)正骨八法之一。見《醫宗金鑒》卷八十七。提有提起、提伸及牽引之意。用一手或雙手或拇食指或輔以繩索將受傷後下陷之骨或關節提歸原位,以利整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提法
  • 類別:中醫基礎術語
概念,解讀,中醫套用,一、刺法,二、推拿手法,三、正骨手法,

概念

(1)指針刺入穴位後向上抽提的方法。(2)指醫者運力後用拇指與其四指相對,拿住患者的肌肉,向上提起的一種推拿方法。(3)用一手或雙手或拇食指或輔以繩索將受傷後下陷之骨或關節提歸原位,以利整復的正骨之法。

解讀

刺法:在刺法中,提法常與插法,合稱提插。針刺未得氣時,可用提插、捻轉結合,促使氣至。單獨使用提插手法,也有催氣作用。在針刺得氣的基礎上,針體在一分鐘左右範圍內連續均勻提插,可使針感擴散。《針灸大成》說“徐推其針氣自往,微引其針氣自來。”即指提插可以行氣,可使針感擴散,甚至循經感傳、氣至病所。
推拿法:提法治療疾病有以下三個原理:①舒筋通絡。即舒展經筋,疏通經絡,達到使患者肌肉放鬆、精神放鬆的目的。②整筋理復。即調理筋骨、整復錯位,也就是糾正紊亂的解剖關係。③滑利關節。通過疏通狹窄、分解粘連,使瘀血消散、腫脹消除,從而達到促進肢體運動,恢復正常生理功能的作用。
正骨手法:正骨方法是用手的一定技巧動作,治療骨折、脫位及軟組織損傷等的方法,《醫宗金鑒》總結為為摸、接、端、提、按、摩、推、拿八法。今有手摸心會、拔伸牽引、旋轉屈伸、提按端擠、搖擺觸碰、按摩推拿、夾擠分骨、折頂迴旋等中西醫結合新八法。此外還有拉、揉、卡、捏、抖等手法。

中醫套用

一、刺法

1、方法:進針後,由深層提到淺層。
2、操作要點:幅度大(3-5分),頻率快(120-160次/分),針感即強;反之,幅度小,頻率慢,針感即弱。
3、注意事項及禁忌
需根據病人體質、年齡與腧穴深淺,乃至病情緩急輕重、接受針刺的次數(初診、複診),而逐步調節提法的幅度與頻率。提法作為基本手法時,指力要均與,幅度一般以3-5分為宜,不可過大。同時頻率也不宜過大。提並不是要拔針外出,與出針不同。肌肉菲薄的穴位,用提法宜慎,一般可用捻轉法代替。

二、推拿手法

1、頓提法
操作要領:患者正坐,醫者立於患側,使患肢抬舉過頭並伸直(手心向內),於左手握食指、拇指,右手握無名指、中指、小指,先緩慢導引放鬆局部,再以寸勁上提3次,每提1次關節可發出1次彈響。
注意事項:操作時避免使用暴力。
功效:解除粘連,順理肌筋,行氣活血。
主治:肩關節周圍炎,局部粘連,怒挫閃岔。
2、端提法
操作要領:患者正坐,醫者立於患者背後,雙手虎口置患者同側耳垂下,拇指於耳後高骨處,食指於下頜角緣,置準貼實後,雙手同時用力向內合之並向上提,施用持續之緩力,稱為端提法。
注意事項:雙手虎口對準患者同側耳垂下後側,並將患者頭部卡於兩手之中,同時應嚴密觀察患者,切勿壓及頸總動脈。
功效:升提陽氣,通經活絡,順理肌筋。
主治:頸項勞損,頭痛乏力,頸椎增生症,頸項扭傷。
3、空提法
操作要領:患者仰臥或側臥,醫者雙手重疊交叉,先著力於施治部位揉按或推拿,再以重疊交叉之雙手逐漸深沉下按,並隨呼吸(在吸氣時)突然施以寸勁向上提之,有將病邪提出之勢,稱為空提法。
注意事項:施法時應根據呼吸的節律而決定施用提法的時機。
功效:調和氣血,順理肌筋,調和陰陽,祛邪消滯。
主治:腰背痛,脘腹脹滿,脾胃不和,閃腰岔氣,肝鬱氣滯。

三、正骨手法

操作方法:用一手或雙手或拇食指或輔以繩索將受傷後下陷之骨或關節提歸原位,以利整復。
適應症:適用於骨折、脫位等。多用於治療鎖骨、肋骨、鼻骨等骨折及髖關節脫臼等。
操作要點:操作中部位要準確,著力點放在骨折斷端上。
注意事項:避免使用暴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