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詩學

接受詩學

《接受詩學》是2011年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周聖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接受詩學
  • 外文名:Accept Poetics
  • 作者:周聖弘
  • 語言:簡體中文
  • 出版時間:2011年12月1日
  • 出版社: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
  • 頁數:297 頁
  • ISBN:9787811275100 
  • 開本:16 開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接受詩學》是是一部經過長時間思考與精心準備的角度新銳、體系完整、論述充實的詩學專著
傳統詩學關注詩歌作品本身,拋開在詩學活動中起重要作用的讀者乃至作者的主體活動,將詩歌作品以科學精神絕對客體化。《接受詩學》吸收、借鑑西方接受美學與接受理論各派的合理因素和成果,從“讀者接受”這一特定角度切人,對相關的詩學問題作出與傳統詩學不同的思考和回答,初步建構起相對獨立和完整的“接受詩學”的理論框架。

圖書目錄

緒 論 /1
第一章詩學本體論/7
第一節 傳統詩學本體論的缺失/7
第二節 詩學的存在及其存在方式/15
第三節 解答詩學本體論的新思路/17
第四節 詩學:三環節互動作用的活動過程/23
第五節 詩歌:創造和接受的社會交流過程/27
第二章詩歌作品論/35
第一節 西方美學家的文學作品結構模式/35
第二節 詩歌:多層次的語言結構系統/39
第三節 詩歌作品結構的召喚性/47
第三章詩歌接受論(上)/57
第一節 皮亞傑發生認識論的啟示/58
第二節 接受者審美經驗的期待視界/61
第三節 語符一意象思維:從文字到意象/65
第四節 二級閱讀:反思性闡釋和視界交融/71
第五節 詩歌接受的心理進程/78
第四章詩歌接受論(下)/92
第一節 詩歌接受是一種社會文化現象/92
第二節 詩歌接受是一種社會交流活動/101
第三節 詩圈與讀者群/105
第五章詩歌創作論/110
第一節 從現實的讀者到“隱匿的讀者”/111
第二節 從意象到文字:意象一語符思維/117
第三節 創造更多的“空白”與“不確定性”/129
第六章詩學價值論/136
第一節 詩學價值:作品對讀者的審美效應/136
第二節 讀者直接參與詩學價值的創造/141
第三節 以審美價值為中心的多元價值系統/145
第四節 詩學的基本價值與浮動價值/153
第七章詩學效果論/162
第一節 從多元價值向多元效果轉化/162
第二節 效果:對讀者視界的改變/167
第三節 效果:縱向的歷史影響/173
第四節 效果:橫向的互動影響/179
第八章詩學批評論/184
第一節 批評是對作品意義的闡釋/184
第二節 批評的有效性與價值尺度/190
第三節 詩學批評的主體性與對象性/196
第四節 接受詩學的諸種批評模式/202
第九章詩歌接受個案/210
第一節 徐夤《尚書惠蠟麵茶》若干問題考論/210
第二節 滿甌似乳堪持玩,應緣我是別茶人/232
第三節 春風吹破武林春,從來佳茗似佳人/250
第四節 時代的前哨,大眾的良朋/259
第五節 審美的力度:當代中國自然山水詩寫作的得與失/274
參考文獻/290
附錄一 “接受詩學”系列論文索引/293
附錄二作者著述一覽/294
後記 /296

作者簡介

周聖弘(1963—),男,湖北洪湖人。1986年畢業於湖北師範學院中文系。曾就讀於復旦大學中文系碩士課程班,湖北大學中文系碩士學位班。武漢大學(1996)、福建師範大學(2007)、華中師範大學(2011)訪問學者。現任教於福建武夷學院人文學院。出版《接受與批評》、《中國新詩流派史論》、《隔海的繆斯》、《家中的風景》(散文集)等專著,主編《20世紀中國文學教程》(當代卷)、《20世紀中國文學作品選讀》、《中國茶文化十五講》、《陳德華與大紅袍》等教材、著作。主持省級重點課題2項。1980年代末以來,發表學術論文70餘篇。為兩屆省級優質課程、兩屆校級精品課程主持人,首屆(2008)武夷學院“教學貢獻獎”獲得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