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詩(1917-1949)接受史研究

中國新詩(1917-1949)接受史研究

《中國新詩(1917-1949)接受史研究》是2017年3月1日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方長安。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新詩(1917-1949)接受史研究
  • 作者:方長安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ISBN:9787516199695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中國新詩(1917-1949)接受史研究》是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成果,項目批准號09BZW052,2013年結項,結果為良。主要內容是考察研究近百年來中國新詩(1917-1949)接受史。既梳理、研究了新詩接受史的外在形態,又揭示出其內在嬗變邏輯、特徵與根源;既研究了讀者閱讀接受與新詩創作、詩學建構的關係,從傳播接受角度深化了對新詩情感空間、審美形式生成發展的認識,又論析傳播接受對新詩“經典”生成所起的作用,敞開了“經典”塑造的歷史,對新詩經典化現象與問題作了深入研究與反思。該研究對重新認識百年新詩“經典”具有重要意義。

圖書目錄

導論
第一節 傳播、讀者閱讀接受與新詩生成
第二節 傳播與中國新詩現代性發生
第三節 讀者閱讀接受與新詩經典化
第一章 選本和文學史著中的胡適新詩及形象塑造
第一節 選本視野中的《嘗試集》
第二節 文學史著中的胡適新詩與形象
第二章 郭沫若接受史與白話自由體新詩合法性
第一節 接受史與形象生成
第二節 《女神》出場及其經典化
第三節 選本與《鳳凰涅槃》沉浮
第三章 聞一多新詩接受史與形象塑造
第一節 《紅燭》《死水》接受史及其邏輯
第二節 文學史著對聞一多形象的塑造
第四章 政治和詩學話語中的徐志摩與經典塑造
第一節 話語衝突中徐志摩詩人形象嬗變史
第二節 選本與《再別康橋》的經典化
第五章 李金髮接受史與現代主義審美意識生成
第一節 萌動、營造與初敘
第二節 培育、渲染與言說
第三節 質疑中展示與闡發
第四節 壓制與甦醒
第五節 彰顯與內化
第六章 戴望舒詩歌接受史和《雨巷》的經典化
第一節 戴望舒詩歌接受史
第二節 選本與《雨巷》的經典化
第七章 卞之琳詩歌接受史和《斷章》的經典化
第一節 卞之琳詩歌接受史
第二節 選本與《斷章》的經典化
第八章 政治、詩學與何其芳詩歌接受史
第一節 語境更替與接受流變
第二節 選本與“何其芳現象”
第九章 政治與詩學對話中七月派詩歌接受史
第一節 七月派詩歌接受史綜論
第二節 讀者視野中的艾青形象
第二節 《大堰河——我的保姆》的經典化
第十章 語境、讀者與馮至詩歌命運
第一節 馮至詩歌的傳播接受歷程
第二節 讀者批評與馮至詩歌創作關係
第三節 《十四行集》走向“經典”之路
第四節 馮至及其詩歌命運沉浮因由
第十一章 詩學和政治空間中的“中國新詩派”
第一節 “九葉派”到“中國新詩派”命名更替
第二節 選本與穆旦詩歌經典化
第三節 語境更替與穆旦的沉浮
第十二章 選、評與新詩發展建構——以《新詩年選(一九一九年)》為個案的考察
第一節 選評原則
第二節 編選體例
第三節 編評取向
第四節 新詩發展觀
第十三章 百年新詩接受與經典化反思
第一節 批評與文本意義揭示
第二節 選本與詩人詩作遴選
第三節 文學史著與詩人詩作定位
第四節 三重向度之關係
第五節 新詩經典化反思
主要參考文獻
索引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