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教學模式

探究性教學模式

探究性教學模式是指在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通過以“自主、探究、合作”為特徵的學習方式對當前教學內容中的主要知識點進行自主學習、深入探究並進行小組合作交流,從而較好地達到課程標準中關於認知目標與情感目標要求的一種教學模式。其中認知目標涉及與學科相關知識、概念、原理與能力的掌握;情感目標則涉及思想感情與道德品質的培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探究性教學模式
  • 外文名:The inquiry teaching mode
  • 性質:教學模式
  • 特點:探究性
主要環節,特徵及優點,

主要環節

探究性教學模式通常包括以下五個教學環節。
(1)創設情境
探究式模式的教學總是圍繞課程中的某個知識點而展開。與基於問題式學習不同的是,這個知識點並非選自社會生活中的現實問題,也不是由學生自由選擇而產生的,而是由教師根據教學目標的要求和教學的進度來確定。一旦確定了這個教學出發點或者說學習對象後,教師就要通過問題、任務等多種形式,使用適宜的教學手段來創設與此學習對象相關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進入目標知識點的學習。
(2)啟發思考
學習對象確定後,為了使探究式學習切實取得成效,需要在探究之前向全班學生提出若干富有啟發性、能引起學生深入思考、並與當前學習對象密切相關的問題,以便全班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去探究。這一環節至關重要,所提出的問題是否具有啟發性、是否能引起學生的深入思考,這是探究性學習是否能取得效果乃至成敗的關鍵。這類問題要由教師提出。
(3)自主(或小組)探究
探究性教學模式因為採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所以在教學過程中特彆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和自主探究,以及在此基礎上實施的小組合作學習活動。一節課的教學目標主要靠學生個人的自主探究加上學習小組的合作學習活動來完成,因此,本環節成為探究性教學模式中的關鍵教學環節。在實施過程中要處理好教師、學生、信息技術幾者之間的關係。教師起到引導、支持的作用,學生要充分發揮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信息技術要成為學生探究的認知工具。在不同的學科,所使用的認知工具有所差異。人文學科往往可以通過讓學生上網查找資料來達到促進學生自主探究的目的,這些資料能起到認知工具的作用;而在數理學科中則可以使用能發揮認知工具作用的軟體,如仿真物理、化學實驗室、中學物理作圖工具等。
(4)協作交流。
本環節是與前面的自主探究環節緊密相連的。學生只有在經過了認真的自主探究、積極思考後,才可能進入高質量的協作交流階段。也就是說,協作交流一定要建立在自主探究的基礎之上,才能為學生提供思路交流、觀點碰撞、成果分享的平台。教師在此過程中要起到組織、協調、引導的作用。
(5)總結提高
教師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回答與總結,對學習成果進行分析歸納,並可聯繫實際,對當前知識點進行深化、遷移與提高。

特徵及優點

探究性教學模式不僅可以較深入地達到對知識技能的理解與掌握,更有利於創新思維與創新能力的形成與發展,即有利於創新人才的培養。在此過程中,能否取得成就的關鍵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是否能得到比較充分的體現,同時還需要有教師方面的引導、幫助與支持。換句話說,探究性教學模式的成功實施涉及兩個方面——既要充分體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又要重視發揮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離開其中的任何一方,探究性學習都不可能有良好效果。可見,“主導—主體相結合”是這種教學模式的基本特徵。
在信息化教學環境中,探究性教學模式常見兩種表現形態:即建立專題網站的探究性教學模式和基於網路的探究式教學模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