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幹課程
核心知識領域:地質學、工程力學、測量學、採礦學爆破工程、礦井通風與空氣調節、井巷工 程、採掘機械等。
核心課程示例:
示例一:理論力學B(64學時)、材料力學B(64學時)、流體力學(32學時)、工程測量(48學 時)、礦山地質與工程地質(40學時)、岩體力學(48學時)、金屬礦床地下開採(72學時)、鑿岩爆 破工程(56學時)、井巷與隧道工程(40學時)、礦井通風與空氣調節(48學時)、露天採礦技術 (40學時)。
示例二:工程力學A(l)(72學時)、工程力學A(2)(80學時)、測量學A(32學時)、流體力 學及流體機械(32學時)、煤礦地質學(56學時)、礦山岩體力學(40學時)、採礦學(80學時)、采 礦系統工程(40學時)、井巷施工技術(32學時)、礦山壓力及岩層控制(或邊坡穩定)(48或40 學時)、礦井通風與安全(或露天採礦工藝)(56或40學時)、採掘機械(或露天礦用設備)(32或 48學時)。
示例三:理論力學(72學時)、材料力學(80學時)、測量學(32學時)、流體力學及流體機械 (36學時)、礦山地質學(60學時)、岩體力學(48學時)、煤礦開採學(80學時)、礦山壓力與岩層 控制(48學時)、礦井通風與安全(48學時)、井巷工程(40學時)、非煤礦床開採(30學時)、採掘 機械(48學時)、礦井特殊開採(32學時)。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地質實習,金工實習,採礦認識、生產及畢業實習,計算機套用及上機 操作,課程設計(機械零件、採礦學、礦井通風與安全等),畢業設計(論文)等。
培養目標
培養具備固體礦床(煤、金屬及非金屬)開採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具備採礦 工程師的基本能力,能在採礦領域等方面從事工程設計與施工、礦山安全工程、礦山經營與管理 等工作的複合型工程技術專門人才。
培養要求
該專業學生主要學習岩體
工程力學、採礦及礦山安全及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術,受到採礦工程師的基本訓練,具有礦區規劃、礦山開採設計、岩層控制技術、礦山安全技術及工程設計方面的基本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採礦學科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
2.掌握礦區開發、礦井開採、巷道開拓的設計方法;
3.掌握礦山壓力及岩體工程監測、礦井通風與空調、礦山安全以及礦井災害預防等技術;
4.具有先進的生產組織和技術管理基本能力以及新工藝、新技術研究和開發的初步能力;
5.熟悉國家有關採礦工業的基本方針、政策和法規;
6.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
主幹學科
力學、礦業工程。
實踐教學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地質與測量實習、採礦認識、生產及畢業實習、計算機套用及上機操作、課程設計(機械零件、採礦、礦井通風與安全等)、畢業設計。
就業方向
工程技術人員:在煤礦、金屬礦場、石油和天然氣的開採、寶石的開採、礦務局、礦山管理處、特殊地下工程建設公司(
隧道、
蓄水壩等)、採礦設備配件供應公司、礦山測量工程所等作技術工作。公務員:在國土規劃、
環保和河道管理等與城市基礎有關的政府機關工作。
開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