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劍台》是清代詩人張英創作的一首詩。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掛劍台
- 作者:張英
《掛劍台》是清代詩人張英創作的一首詩。
徐州掛劍台,又名季子掛劍台,位於徐州泉山區雲龍山麓(新址),旁邊有一塊高大的青石做成的石碑。碑的中間刻著“掛劍台”三個蒼勁有力的大字,兩側刻著一副對聯。上聯是:“延陵季子兮不忘故”,下聯是“脫千金劍兮掛丘墓”,上邊的橫聯...
張秋掛劍台:《兗州府志》載:在東阿縣西南六十里漕河東岸即徐君墓,墓前有祠,祭祀徐君。季子台在祠下,台左右生有一種草,叫做掛劍草,能夠治療心病。元人李謙、明人李東陽、薛瑄諸公各有題詠。今泗州州城北有徐君墓一處。《張秋掛劍台五體十三碑考釋》載:張秋掛劍台,自元代時即有古碑刻“季札掛劍徐君...
《掛劍台》是清代詩人宋琬創作的一首雜言古詩。作品原文 掛劍台 清代:宋琬 延陵季札賢公子,腰下芙蓉淬秋水。一片心期不忍寒,蕭蕭隴樹虹霓紫。歷聘諸侯未反命,魚腸剚刃王僚死。躬耕三讓宗家法,吳邦不受輕如屣。當時列辟尚權謀,劍客縱橫仁義否。君臣父子競相居,《谷風》之刺徒為耳。公子深憂在萬古,...
《掛劍台》是清代詩人張英創作的一首詩。作品原文 延陵遺蹟到於今,指顧猶堪感客襟。風起白蘋吹劍草,雨滋蒼蘚沒碑陰。長虹不散千年氣,秋水長懸一片心。翻覆人間等閒事,因君高義起愁吟。作者簡介 張英(1637—1708),清朝大臣,字敦復,江南桐城(今安徽櫚城)人。康熙進士。十六年,設南書房,他首中選...
《掛劍台行》是宋禧創作的一首詩。作品原文 泗水日夜流,千古流不休。誰為掛劍台,名聲聞九州。九州行人泗水過,北來南去瞻嵯峨。乃知掛劍一時事,劍與古人名不磨。古人重知已,九鼎何足比。況是三尺鐵,肯背生與死。徐君愛劍口無語,季子心中業相許。生死知心上國回,劍掛墳前淚如雨。墳前今有台,...
掛劍台是徐州的著名古蹟之一,徐州市人民政府,曾於五十年代中期重修過。春秋時代,吳國國王夫差的弟弟吳季子,是位學識淵博,很講信用的人。有一年,他出使齊國,途經彭城,與徐君交上了朋友。徐君非常喜歡吳季子隨身佩帶的一把寶劍,吳季子看到如此喜愛這把寶劍,就想把寶劍送給他,但是由於寶劍是當時外交禮儀中非常...
”於是季札把劍掛在徐君墓地的樹上,行禮之後,便踏上歸國之路。徐國人非常讚賞季札的行為,就在徐君墓前築起一座高台,名曰“掛劍台”。季子跟嘉澤也有淵源,在江頭村曾有一座季子廟,來紀念這位家鄉名人。網友故事 故事《墓門掛劍風流長》日暮時分,黯淡的天忽地飄起了小雪。雪雖小,風卻不小,也許是壓制了...
”掛劍台坐落在徐州城南。一位老人回憶說,小的時候常常看到長輩們帶著兒孫去瞻仰掛劍台,以吳季子掛劍的故事教育後輩待人處事要以誠信為本。也有人說,掛劍台懸掛的不僅是一口寶劍,它象徵著人與人交往中的一種坦率、一種真誠、一種信譽和一種摯愛,是聳立於世人心中的誠信之碑。回響徐州民眾的呼籲,重建掛...
五體十三碑位於陽穀縣張秋鎮掛劍台內,現為聊城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歷史由來 掛劍台在張秋鎮南水閘東北堤下,又稱掛劍祠,亦稱季子祠,有徐君墓在其旁。元代時即記載有古碑刻“季札掛劍徐君墓處”八字。明正德十一年(1516)在張秋工部分司任管理河道官的楊淳修建季子祠,並樹碑刻詩。其後,明隆慶年間、萬曆年...
據睢寧舊志載:掛劍台在睢寧西北50里處(今雙溝、蘇塘一帶)的故黃河岸上。季札對朋友重允諾、守誠信,獲得了世人的尊敬,“季札報徐君,冢樹掛劍鋒。至今泗水南,高台遺芳蹤。”這是明代楊於臣在《詠睢寧》中對季札誠信之舉的讚頌。季札掛劍”這一典故不但被廣泛流傳,季札掛劍還作為誠信的象徵,季札也...
有春秋掛劍台遺址等遺址。陳圩鄉是泗洪縣的鄉村旅遊鄉,境內有野豬林度假村、桃花源等。2015年,陳圩鄉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07億元;財政總收入5130萬元,其中,一般預算收入3815萬元;人均純收入14525元。歷史沿革 1949年,置陳圩鄉(小鄉)。1957年,重置陳圩鄉(大鄉)。1958年,屬崔集人民公社。1962年,析出置...
在禮賢台主峰踏步,可同時聽到泉水叮咚和類似大提琴聲音。但為何此地能傳出泉水、樂器等音質聲響,目前還無法解釋。春秋時期,魏文侯求賢若渴,築台招賢納士。禮賢台始建於公元前445年,比邯鄲武靈叢台還要早200多年,與徐州的掛劍台和臨漳的銅雀、金虎及冰井“三台”等齊名。在河北磁縣東魏孝靜皇帝之墓“天子...
版面右下方幾行小字寫道:“您認識這個字嗎?江蘇有哪個縣的縣名是以這個字開頭的?這個字和圯橋進履、掛劍台有關,你能說出‘進履’之人和‘掛劍’之人的名字嗎?”2月4日,同樣的版面,同樣的風格,“睢”字依舊,只不過,後面還加上了一個大大的感嘆號。右下方又有了幾行小字,似乎是提示:“這座城市...
還可以再朝前推,追溯到延續夏商周三代的徐國,徐國範圍在蘇北魯南到淮河一帶,國都多處,其中包括彭城。那段流傳甚廣的“掛劍台”故事,就發生在徐國的都城彭城。似乎還可再朝前推,師大趙明奇教授認為可以推到堯舜禹時代的大彭氏國。那時,大彭氏國如果設有治所,也必定在城區內,“北大院”或有可能便始創於...
想共山人羨鶴飛。【試衣亭詩辨】清·愛新覺羅·弘曆 雲龍山上送落暉,狀元扶袖試新衣。一行杏花紅十里,新郎歸去馬如飛。【放鶴亭眺石狗湖】清.李施五 一望湖光一色天,渺茫兩岸起雲煙。試衣亭建綠波外,掛劍台連白水前。北繞荒城圍玉帶,東臨古冢傍山巔。回觀燕子樓中燕,對對銜泥來往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