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運

捷運

捷運,即為平常所稱呼的捷運,多為台灣用語,廣義上不只指捷運一種公共運輸工具。捷運的意圖是加快人們在城市中移動的速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捷運
  • 外文名:metro
  • 名詞使用地:台灣地區
  • 使用目的:加快人們在城市中的移動速度
  • 意義:是一座城市“現代化”的代言指標
基本介紹,含義,意義,中國發展概況,捷運的特點,大陸的捷運,台灣的捷運,捷運的釋意,世界發展歷史,倫敦捷運,世界各地發展,

基本介紹

含義

大多數的城市軌道交通系統城市中心的路段都會鋪在地下挖掘的隧道里。這些系統亦可稱為地下鐵路,簡稱地下鐵或捷運。在台灣、曼谷和新加坡則稱作“捷運”(Mass Rapid Transit, MRT)。在中國大陸城市,修建於地上或高架橋上的城市軌道交通系統通常被稱為“輕軌”。然而,在專業領域,“輕軌”與“捷運”的區分方式在於運量的不同,“輕軌”指每小時單向運輸量小於20000人的城市軌道交通系統,而“捷運”指每小時單向運輸量大於20000人的城市軌道交通系統。

意義

捷運結合高科技運\輸的特殊建築形式,不僅豐富了城市意象,是一座城市“現代化”的代言指標。在貼合城市生活的律動之中,其所展現的歷史基調與人文風情,更成為城市獨特風貌的象徵。
在大城市中主要在地下修築隧道,鋪設軌道,以電動快速列車運送大量乘客的公共運輸體系,簡稱捷運。在城市郊區捷運線路常可延伸至地面或高架橋上。捷運運\輸不占街道面積,不干擾地面交通,故又稱“街外運輸”。

中國發展概況

捷運的特點

捷運具有運量大、速度高、安全、舒適、運\輸成本低等特點,且與地面其他交通互不干擾,因此,成為解決城市交通緊張狀態的有效途徑。一般認為,城市人口超過百萬就應考慮修建捷運

大陸的捷運

中國北京在1965年 7月開始修建捷運捷運工程分為兩期。第一期工程於1969年9月建成通車,西起蘋果園、東至北京站,線路長約24公里,設車站17個。全線均為地下線路,隧道採用整體式鋼筋混凝土矩形框架結構,以明挖法施工。
北京捷運第二期工程於1984年通車,它與第一期工程的復興門至北京站段構成一條環線。第二期工程線路長16.1公里,設車站12個。天津在70年代初也開始修建捷運,至 1984年已建成約6.8公里。上海捷運試驗。

台灣的捷運

台灣段於80年代初開始施工。
台北捷運(全稱為台北都會區大眾捷運系統,英文為Taipei Mass Rapid Transit System,簡寫為Taipei MRT;台北捷運公司則自行稱為“metro Taipei”)是台灣第一個都會區捷運系統,連線台北市與台北縣各地。整個捷運系統有高架、地下、平面等模式。目前已通車的路線,由公營事業“台北捷運公司”負責營運;新路線的興建與規劃,則由附屬於台北市政府之下的捷運工程局負責(環狀線第一階段工程、機場捷運三重至機場段除外)。
1996年3月28日啟用的木柵線是台北捷運第一條營運的路線,次年又啟用了淡水線(包括新北投支線在內,1997年通車),隨後幾年又有中和線、新店線、板南線、小南門線與小碧潭支線等路線先後通車。另有數條路線目前仍在興建、即將興建或尚在規劃中。

歷史
1986年3月 行政院經建會核定台北捷運的初期路網
1988年12月 台北捷運首項工程-北投機廠開始動工
1996年3月 第一條路線-木柵線通車
1997年3月 淡水線“淡水站~中山站”段
新北投支線通車
1997年12月 淡水線延伸至台北車站
1998年12月 中和線
新店線“中正紀念堂站~古亭站”段通車
淡水線延伸至中正紀念堂站
1999年11月 新店線延伸至新店站
1999年12月 板南線“龍山寺站~市政府站”段通車
2000年8月 板南線向西延伸至新埔站
小南門線通車
2000年12月 板南線向東延伸至昆陽站
2004年9月 小碧潭支線通車
興建路線預計通車時間及施工進度
路線 預計通車時間 預定進度% 實際進度%
板橋線(新埔站~府中站)、土城線 2006年5月 98.18 97.91
內湖線 55.11 52.34
劍南路站~南港展覽館站 2008年2月
劍南路站~中山國中站 2008年6月
蘆洲支線 2009年12月 64.61 66.00
新莊線 43.63 46.86
回龍站~忠孝新生站 2009年12月
忠孝新生站~東門站 2010年12月
環狀線
十四張站~五股工業區站 2010年
十四張站~大坪林站 2011年
大坪林站~動物園站、五股工業區站~劍南路站 2018年
南港線東延段 24.82 27.87
昆陽站~南港站 2008年12月
南港站~南港展覽館站 2010年12月
機場捷運
中正機場~三重站 2011年
三重站~台北車站 2012年
信義線 2011年12月 12.06 11.69
松山線 2012年12月 5.30 5.30
服務概況
營運時間一般從每天早上6點到凌晨12點,大約3到15分鐘一班車(因路線及尖離峰而略有差異)。車站付費區內禁止飲食、吸菸、嚼食口香糖及檳榔。目前每日平均旅運量約97萬人次。
除了各車站有售票機販售磁卡單程票外,乘客大多購買可以與市區公車、短程客運路線長期共通使用的IC交通儲值票證“悠遊卡”,搭乘捷運可享有單程票價折扣,另外限定時間內也享有捷運、公車雙向轉乘票價優惠。
台北捷運設有完善的無障礙系統,包括導盲磚、專用驗票閘門、電梯及車廂內之輪椅專用區等。候車月台並設有夜間婦女候車區,保障夜歸婦女搭乘捷運列車的安全。月台安全部分,目前僅木柵線各車站設有月台門,不過未來新建的車站已計畫全面裝設月台門,木柵線車站以外的其他營運中車站也將陸續增設。
票價區間
距離 ~5km 5~8km 8~11km 11~14km 14~17km 17~20km 20~23km 23~27km 27~31km 31km~
票價 NT$20 NT$25 NT$30 NT$35 NT$40 NT$45 NT$50 NT$55 NT$60 NT$65
高雄捷運(全稱為高雄都會區大眾捷運系統,英文為Kaohsiung Mass Rapid Transit System,簡寫為Kaohsiung MRT)是台灣第二個都會區捷運系統,連線高雄市各地及高雄縣部分地區。整個捷運系統有高架、地下、平面等模式;高架段約占整個捷運路線之24%,地下段則占75%,平面段約占1%。路線的興建與未來通車後的營運,皆由以BOT模式組成的“高雄捷運公司”負責(興建、營運特許期限共36年);附屬於高雄市政府之下的捷運工程局則負責路線規劃與興建監督。
初期將形成十字型路網的紅線與橘線,目前正在興建中,交通部核准的開工日為2001年10月30日,興建期為6年,因此紅、橘兩線全線通車日期預定為2007年10月30日,但以2006年12月底,紅線南段(小港站~三多商圈站)先行通車為目標;另有臨港輕軌與其他數條路線正在規劃中。

捷運的釋意

亦譯地下鐵道;亦作tube、metro或underground。

世界發展歷史

倫敦捷運

城市或郊區運輸大量乘客的地下電氣鐵道系統。為了建築方便,捷運常建於城市街道下面,但為了取捷徑,往往須穿越河底。捷運系統在市郊區常引至地上,成為一般的鐵道或高架鐵道。捷運列車一般由多輛車編組並靠多重機組系統開動。1860年在倫敦帕丁頓(Padd畢曉普(Bishop)路之間建造的第一條長6公里(3.75哩)的捷運開工,採用開挖回填的方法建造。1863年1月10日全線通車,運行第一年就載運\了950萬名旅客。1866年倫敦市利用格雷特黑德(J. H. Greathead)研製的隧道盾鑽挖鑿“管式”路線。隧道開得很深,以避免與建築物基礎或市政管道衝突和影響街道交通。原計畫用纜索操作,後改用電力牽引。1890年第一條4.8公里(3哩)的電氣捷運開始運轉。1900年倫敦開始建造更多的管式捷運,並對開挖回填式線路進行電氣化改造。在第一及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捷運車站發揮了防空掩蔽所的作用。其他許多城市都效法倫敦的榜樣。

世界各地發展

1896年布達佩斯開闢了一條4公里(2.5哩)長的捷運線路,這是歐洲大陸上的第一條地下鐵道。由於採用鋼樑平板頂,因而位置較淺,節省了大量資金。1898年巴黎開始建造一條長10公里(6.25哩)的捷運,於1900年開始運行。由於邊溫尼埃(Fulgence Bienvenue)工程師對開挖回填法的改進,加快了建設速度。新法是沿著線路按間隔開挖豎井,再從豎井下兩側開鑿隧洞,洞內用磚砌築基礎以支承緊貼路面的木模板。這種建造頂拱的方法對地面交通干擾較少。1895~1897年波士頓建成美國第一條捷運,長2.4公里(1.5哩)。起初用有軌電車及無軌電車,後改為電氣火車。1904年10月27日,世界最大的捷運系統在紐約市通車。1930年代,莫斯科建立了捷運系統。1954年,加拿大多倫多市捷運通車。60年代在蒙特婁採用巴黎型輪胎車建築了第二個捷運系統。在南美洲布宜諾斯艾利斯捷運於1913年開放。日本的東京、京都、大阪、名古屋等地先後於1927、1931、1933和1957年建成捷運
19世紀的最後10年,世界上又有芝加哥(1892),布達佩斯(1896)、格拉斯哥(1896)、維也納(1898)、巴黎(1900)5座城市修建捷運。其中芝加哥修建的全部是高架線,直到1943年才建成第一條地下線;格拉斯哥捷運列車原來在軌道上用纜索牽引,到1936年才改用電力牽引。20世紀上半葉,柏林、紐約、東京、莫斯科等12座城市也修建捷運。截至1963年為止的一百年間,世界上建有捷運的城市總計26座。1964年至1980年的17年間,又有30多座城市修建了捷運。目前,世界上還有大約60座城市正在修建或計畫興建捷運。現在全世界捷運運營里程總計3000餘公里。其中紐約倫敦均達400公里,巴黎接近300公里,莫斯科和東京接近200公里。莫斯科捷運的客運量居世界首位,1979年平均每晝夜達650萬人次,占全市公共運輸總客運量的41%。
在少數世界大都會區中,出現了利用遙控和電腦技術操縱的自動火車,如倫敦捷運系統的維多利亞線(1971年建成)。1976年美國舊金山海灣區建成採用全自動操縱的第一條高速地下鐵道。同年,具有自動控制系統的華盛頓特區捷運正式開放。帶有空調設備的輕型鋁車廂由於設計完美的鐵軌和車廂支承系統而更加平穩、迅速地運行,建築美觀和乘客安全等因素統一的地下車站也是現代列車和捷運建築的特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