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捷克L-39教練機,價格低廉、可靠安全、用途廣泛。既能對學員進行中級飛行訓練和初步武器訓練,也配備有高級飛行訓練用的設備,還可作為一種輕型對地攻擊機使用。台灣曾有購買這種教練機的意向。
L-39研製時共製造了7架原型機,其中02號機於1968年11月進行了首次試飛,1972年開始批生產,1974年正式在捷克空軍中服役。
L-39是L-29的後繼機。也曾為華約集團廣泛採用。L-39教練機於1999年停止系列生產,但仍被廣泛套用。
研製背景
20世紀60年代,華沙國家的前線航空部隊大多已經換裝超音速的米格-19和米格-21戰鬥機。如何銜接好從亞音速到超音速的換裝,便成為東歐各國甚至蘇聯必須面對的問題。研製一種中高級教練機已經迫在眉睫。先前有成功研製L-29經驗的捷克則看準了這一時機,準備在軍用教練機領域上再創輝煌。遂決定研製L-29的後繼型—L-39教練機。
牽頭L-39研製項目的仍是研發L-29的有功之臣——詹·
沃斯克。他帶領著另一批技術人員投入第二代噴氣教練機信天翁的研製。研製工作相當順利,1968年11月,第一架L-39信天翁的原型機就進行了首飛。L-39沿襲了第一代教練機L-29的優點:維修簡易、性能可靠,此外它確實能夠滿足當時華約集團的要求。
1972年底,L-39完成各種試飛,開始進入批量生產。此時,L-39已經被
蘇聯、前民族德國及捷克等國的空軍,正式選定為繼承L-29的標準噴氣教練機的機種,而到了1974年的春天,信天翁機隊則開始進入捷克本國空軍服役。
總體性能
設計特點
L-39的氣動布局採用懸臂式下單翼主翼,後掠垂尾,懸臂式平尾。主梁及副梁採用單片成型、全金屬應力
蒙皮結構。雙縫式全金屬後緣襟翼是由推拉式連桿控制一具液壓
動作筒來操作。在飛行時速達310公里時,襟翼會自動收起,它和機身後段下方的2片減速板一樣都是由電氣液壓系統負責控制的。雙縫襟翼和副翼之間的後緣有整流片。
L-39外形簡潔,小巧輕盈。機身結構分為前後兩段,前段又由3部分組成,依次為層壓
玻璃纖維機頭罩、增壓艙、燃油箱和發動機艙。後機身能快速拆卸,方便了發動機的維護和保養,發動機在3小時之內就能拆裝更換。機翼為懸臂式下單翼,每側翼尖上安裝有固定油箱。翼下有空速管和武器掛架。雙縫襟翼和副翼之間的後緣有整流片。
L-39座艙風擋
玻璃和兩個進氣口的除冰裝置比較巧妙,是通過從發動機壓氣機引來的熱空氣實現除冰。串列座艙內,配置有VS-1-BRI火箭輔助彈射座椅,可保證
飛行員在時速150千米到最大飛行速度,高度從0至升限的飛行範圍內安全離機。
L-39的氣密座艙蓋由頭部隔艙內的壓縮空氣瓶提供氣密能力。座艙內有增壓和空調系統,裝備了自動壓力和溫度調節器,並配置有氧氣面罩,以用於高空訓練飛行。
L-39在座艙後方的內部機身,共有5個獨立的主油箱,可攜帶1055升的燃油,此外在翼梢還可裝上不可投放的100升副油箱(翼梢油箱上還裝有降落及滑行兩用燈)。總燃油攜行量最高可達1955公升(包括2個翼下副油箱)。這使飛機的最大續航時間接近4個小時。
L-39後段機身為發動機艙,內部裝一台推力16.87千牛的AI-25TL雙轉子渦輪風扇發動機,其函道比為2,耗油率是569公斤/千牛·小時。發動機通過4個鉸接點與機身結構相連,在後機身拆開後可快速拆卸。該發動機在地面時由空氣渦輪機起動,其壓縮空氣由輔助動力裝置供給。在空中發動機由輔助動力裝置啟動,或者通過風力自轉啟動。由於後機身可以快速拆卸,方便了發動機的維護和保養,發動機在3小時之內就能拆裝更換。
L-39機身設有許多檢修門,這種檢修門均為快卸口蓋,能夠迅速拆裝,並設在便於接近的地方,採用簡單的維修設備就能在野戰機場對飛機進行檢修。機體的大修時間為2000小時,發動機的大修時間是1000小時。飛機的服役壽命是4500小時。
L-39易於操縱,在輕型螺旋槳飛機上受過基礎訓練的飛行學員可直接駕駛L-39。L-39在惡劣的氣候或高溫多塵等環境中都能保持其良好的性能。
L-39裝後掠垂尾,平尾為懸臂式。兩個半圓形的進氣口位於機身兩側機翼前緣的上方,可避免前輪揚起的砂石和進氣流捲起的異物吸人發動機。
AL-25TL雙轉子渦輪風扇發動機最大靜推力為1687千牛。
發動機裝備有應急備份的液壓機械控制系統,通過4個鉸接點與機身結構相連,在後機身拆開後可快速拆卸。該發動機在地面時由空氣渦輪起動機起動,其壓縮空氣由輔助動力
裝置供給。在空中發動機由輔助動力裝置,也可自行再起動。AL-25TL風扇
發動機的函道比為2,耗油率是569千克/千牛·小時。
L-39飛行中兩次故障間的平均時數超過300小時。每機在一小時內成功起飛的架次機率為99.6%。該機進氣口位置較高,有防護裝置,增強了抗外來物撞擊的能力。
L-39的起落架是可收放的前三點式,能夠在惡劣的工作條件下使用,在稍做修整的跑道甚至草地都能安全起降。兩邊起落架上均設有氣壓式減震器,除此之外還具備了液壓盤式剎車和防滑裝置。主輪採用液壓盤式剎車系統並具有防滑裝置。向前收放的前輪有減擺器。
系統裝備
捷克L-39教練機的座艙儀表都可以加裝最現代化的整體式數字導航攻擊系統,機上的標準備配為:R-832 M雙頻無線電台(包含VHF和UHF);SPU-9機通話器;RKL-4l自動測向儀;RV-5無線電高度表;MRP-56P/S指向接收機;SRO-2敵我識別器:RSBN-5S導航/降落系統。其他機載設備主要有:LPR80(LUN3520)通訊系統、KXP756無線電應答機其中以及平視顯示器(HUD)等。
L-39C的座艙裝備了積體電路數字式導航/攻擊電子系統。前座飛行員的視景和平視顯示器上的各種數據通過電視攝像機記錄並被顯示在後部教員艙的多功能顯示器,以利於教員及時指導和糾正。
L-39還有抗過載系統,該系統可保護飛行員在高過載情況下身體不受到損害,通過自動調節壓力的抗荷服來實現這一目的,這在高級教練機上顯得非常有用。
其他機載設備主要有:RV-SM無線電高度表;LPR80(LUN3520)通訊系統;KXP756無線電應答機等。
武器裝備
L-39的武器包括機腹吊艙內的一門GSH-2323mm機炮(備彈180發),翼下的4個外掛點可吊掛多種炸彈、空地火箭、空空飛彈等。
改進型
L-39有下列改進型別:L-39C是基本教練型,有兩個外掛點;L-39V單座拖曳靶機型,用於高射炮兵的訓練;L-39ZO,機翼加強,用作武器訓練;L-39ZA是對地攻擊/偵察型,機身下有機炮吊艙,加強的機翼下有4個武器掛架;L-39ZA/MP裝備了西方電子設備和平視顯示器,是一種多用途型號。
L-39ZA型為串列雙座,可進行所有機動飛行、攻擊和投彈訓練,並可完成一定的攻擊任務。該型機翼下有4個武器掛點,裝備有GSH-23機炮和帶有平視顯示器的現代航空
電子設備。L-39ZA型的機腹下方為l門23毫米蘇制GSh-23雙管機炮,最大攜彈量為150發。在前座配有電控的ASP-3
NMU-39Z陀螺穩定瞄準具以及FKP-2-2照相槍;4個翼下掛點最大載彈量為1100公斤。該型機還可掛載內含16枚57毫米S-5火箭彈的UB-16-57M火箭吊艙,外側掛架亦可攜帶紅外格鬥空空飛彈以及偵照莢艙等。
L-39最新的改型為L-59和L-139L-59即L-39MS,是改進的高級教練型,換裝了新的發動機和電子
設備。L-59E是出口埃及的外銷型號,採用斯洛伐克的DV-2渦扇發動機,但是該發動機故障較多。L-139安裝了美國的航空
電子設備。
技術參數
翼展:9.46米
機長:12.13米
機高:4.77米
機翼展弦比(包括翼尖油箱):5.2
機翼面積:18.8平方米
主輪距:2.44米
空重:3440千克
正常起飛重量:4720千克
最大起飛重量:5670千克
載油量(機身油箱):824千克(翼尖油箱)156千克
最大平飛速度:755千米/小時
最大爬升率:22米/秒
爬升到:5000米/6分鐘
實用升限:11500米
航程(帶副油箱):1800千米
續航時間:4小時
起飛滑跑距離:400米
著陸滑跑距離:930米
墜機事件
2009年3月,在俄克拉斯諾達爾州也曾發生L-39教練機墜毀事故,當時飛機上的飛行員不幸身亡。2010年7月,捷克就曾發生L-39教練機因發動機故障而導致墜機事件。2010年12月16日,捷克軍方證實在進行的例行飛行訓練時一架L-39教練機發生墜毀事故。事故原因為飛機發動機故障造成。出事飛機上共有兩名飛行員,他們被成功彈射並安全著陸。L-39教練機從捷克軍事基地起飛,墜毀於布拉格東南180公里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