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胡司戰爭一般指本詞條
胡斯運動(Hussites Movement),15世紀早期捷克宗教改革運動,因其發動者胡斯得名。15世紀初,胡斯提出改革教會,反對教會斂財腐化,主張用捷克語舉行儀式,教徒可領餅酒等,1415年被處以火刑。改革的擁護者把反天主教與爭取民族解放結合在一起,掀起了胡斯戰爭。胡斯運動主要有兩大派,以農民、手工業者、城市貧民為...
15世紀早期捷克宗教改革運動,因其發動者胡斯得名。胡斯運動主要有兩大派,塔波爾派,以及聖杯派。胡斯運動的殘餘成員後來組成波希米亞弟兄會,成為一個長期活動的教派。胡斯派於1419年發動起義,反抗德意志皇帝和羅馬教皇,史稱胡斯戰爭。簡介 15世紀初,捷克布拉格大學教授兼校長J.胡斯在威克里夫的影響下,號召反對德意志...
捷克兄弟會是指捷克胡斯戰爭中,塔波爾派(Tabor)失敗後由余眾組成的新教派。成員多為貧苦農民、手工業者和小商人。繼承塔波爾派反封建、反天主教會和反異族統治的民主傳統,堅持愛國主義精神;主張人與人之間完全平等,互助互愛;拒絕武裝鬥爭。關懷兒童教育,實行普及初等教育。重視民族語言教學,推動捷克語言文學的...
十四世紀末到十五世紀中葉的捷克王國(波西米亞王國),是所謂神聖羅馬帝國的一部分。捷克廣大農民受著封建土地的占有者——德國僧侶把持的天主教教會和德國貴族的殘酷的剝削。捷克人民不堪忍受剝削,展開了反對民族壓迫和社會壓迫的鬥爭。他們首先起來反對宗教壓迫。傳教士揚·胡斯是這一鬥爭的領袖人物。胡斯戰爭 開始 15...
約翰·傑式卡(Jan Zizka,約公元1376年—1424年),捷克的民族英雄,胡斯戰爭時期傑出的軍事統帥。出身於一個破落的騎士家庭,曾在軍隊中服役,有豐富的作戰經驗,捷克胡司戰爭爆發後他立即參加了起義軍,並被推為起義軍的首領。傑式卡採用了“戰車堡壘”戰術。多次打退敵人的進攻。致使敵人一聽到塔波爾戰車的隆隆...
多馬日利采會戰,胡斯戰爭中的一個重大戰役。德國封建主不甘心四次遠征捷克的失敗,經過4年備戰後,於1431年調集10萬軍隊對捷克胡斯黨人發動第五次十字軍遠征。十字軍兵分三路,圍攻捷克東北部的尼姆恰、東部的普熱羅夫和西南部的多馬日利采。普羅科普決定先集中優勢兵力擊敗面南之敵。8月14日,普羅科普指揮步兵...
基希貝格防禦戰 基希貝格防禦戰,捷克胡斯戰爭進行多年,德皇與教皇接連組織十字軍前去征討。1431年,第五次十字軍在維爾德河畔的基希貝格將胡斯起義軍的塔波爾派團團包圍。塔波爾派戰士英勇奮戰,將十字僱傭軍打敗。並把戰線推向德國境內,甚至一度到達波羅的海沿岸。
利帕尼戰役,捷克胡斯戰爭期間聖杯派大貴族軍隊與塔波爾派軍隊之間的一場戰役。一譯里滂戰役。捷克胡斯戰爭期間聖杯派大貴族軍隊與塔波爾派軍隊之間的一場戰役。1434年5月,普羅科普(剃鬚的)率領的塔波爾軍以大車防禦工事(戰車陣)駐守在布拉格東南利帕尼村(Lipany或Lipang)附近的高地上。5月30日凌晨,由阿列什指揮的...
爆發於1419年7月30日的捷克胡斯戰爭到了1420年分為兩個派別:聖杯派和塔波爾派。塔波爾公社即是塔波爾派創立的。定義(性質):是按照原始基督教公社的模式而建立起來的宗教平等和社會平等的革命團體。內容:它是以塔波爾城為中心組織公社,實行財產公有,廢除私有財產,不要國王,消滅等級特權,取消租稅和封建義務,...
陶斯之戰 陶斯之戰,1431年發生在陶斯的戰役。陶斯之戰,胡斯戰爭中,傑士卡率領捷克胡斯派軍隊與德意志國王西吉斯蒙德率領的波希米亞軍隊,於1431年8月14日在陶斯進行的一次戰鬥。經激戰,胡斯派軍隊取勝。
捷克起義者內部聖杯派與塔波爾派之間的矛盾加劇。聖杯派於1433年在巴塞爾與教皇和神聖羅馬帝國簽訂和約後,轉而同他們結盟,共同反對拒絕作任何妥協的塔波爾派。1434年5月,雙方在里旁展開大戰。塔波爾派戰敗,1.8萬多軍士有1.3萬人戰死,其領袖大普羅可普和小普羅可普亦在戰鬥中陣亡。胡斯戰爭至此基本結束。
波希米亞國內出現反對教會的鬥爭。領導人捷克著名的改革家和愛國者、布拉格大學教授胡斯在康斯坦茨以異端罪名被處以火刑,胡斯的殉難引起了全國人民極大憤慨,胡斯戰爭爆發。1419年,在人民革命運動中國王文第斯勞斯驚恐而死。②1448年,胡斯運動的溫和派首領喬治占領了布拉格,接著於1458年喬治被推舉為波希米亞國王。
活動要塞”(車陣)展開戰鬥隊形。12月23日,戰役打響。胡斯軍先用野戰炮和“長骨炮”轟散敵戰鬥隊形,然後用火繩槍和弩射殺敵兵。接著,步兵和騎兵分別從“活動要塞”的前門和後門出擊,從兩翼鉗擊十字軍。十字軍傷亡慘重,倉皇敗退。此役的勝利,為徹底粉碎德國封建主對捷克發動的第二次十字軍遠征打下了基礎。
這一時期,波蘭的國家經濟繼承了大卡齊米日時代(1333-1370)的基礎,在長時間戰爭暫停之後,逐步恢復和發展。局勢的轉變 中世紀的歐洲,自15世紀始,已經逐漸顯現出變革的端倪。世紀初的捷克胡斯戰爭(1419-1434)表明了基督教世界宗教改革的要求再一次自下而上的被提起。而不同於兩個多世紀前的法國阿爾比運動和近一百年...
他堅決地反對新教,上台便打壓捷克新教徒。這一切對於久已心懷怨憤的捷克的少數新教徒來說是不能容忍的,1618年的一天,捷克新教徒終於開始了暴動,而這一行動成了三十年戰爭的導火索。 事件經過 播報 編輯 5月23日,一群暴民和新教徒手拿鐵棒長矛衝進了王宮,國王出逃,暴民搜尋逮住了兩個斐迪南國王最忠實大臣。突然不...
15世紀:捷克的胡斯派 出現於11至13世紀的異端教派,又可細分為:(1)鞭笞教派 (2)阿諾德派 (3)阿爾比派 鞭笞教派 出現於11世紀,在義大利盛行。阿諾德派 12世紀、13世紀,是著名哲學家阿貝拉爾的學生阿諾德(約1100—1155)建立的教派,猛烈攻擊教會腐化和神父、修士的惡行,並鼓動羅馬民眾擺脫教皇統治,痛打...
捷克著名的軍事家,胡斯戰爭時塔波爾派領袖。傑士卡去世後,大普洛科普繼任胡斯軍軍事指揮。他繼承和發揚了傑式卡的軍事思想和戰略戰術。他的基本戰略思想是轉防守為進攻。在第3次東征失敗後後3年,沉寂已久的羅馬教廷和西吉斯孟皇帝不甘心失敗,又分別於1426年和1431年發動了第4次和第5次十字軍東征。在反擊第4次...
布拉格十二條款 布拉格十二條款是捷克胡斯戰爭期間塔波爾派的綱領,於1420年8月5日提出,共十二條。條款反映農民和布拉格平民的要求。主張照塔波爾城採用的方法對布拉格實行民主化管理,反對奢侈和偶像崇拜,拆毀布拉格和近郊的寺院,取消向牧師付款,反對德意志封建主和城市貴族享有特權等。
布拉格協定,捷克胡斯戰爭期間聖杯派和天主教會之間的協定。1433年11月30日在布拉格簽訂。協定承認:俗人可以用兩種形式領聖餐(麵餅和酒);教會有以胡斯精神傳教的自由,傳教士由主教任命;教士有占有土地和管理教會領地的權利;廢除教會對刑事案件的裁判權。協定符合聖杯派的利益。1436年7月5日,在伊格勞(Iglau,今捷克...
又稱千年太平派。捷克胡斯戰爭中塔波爾派的極左翼派別。因其策源地為皮卡迪,故稱。首領為馬丁·胡斯卡(Martin Huska)等。堅信塔波爾派的千年太平說;反對一切剝削和暴力,否定財產、家庭,主張人人都像兄弟一樣地生活;反對塔波爾派所承認的聖餐式。1421年春被傑士卡為首的溫和塔波爾派擊敗。8月,胡斯卡被處以火刑。
加之自13世紀起天主教會同德意志封建主的勢力侵入捷克,壓迫剝削當地人民,也損害了一部分捷克中小貴族和城市中等階層的利益。自15世紀初以胡斯為首,捷克掀起了反對教皇和德意志天主教會的改革運動。所以迫使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西吉斯孟在1414年召開康斯坦茨會議,以解決胡斯戰爭和天主教分裂的問題。會議過程和影響 康斯坦茨...
農民平民異教是反封建制度中的激進革命派,並且幾乎總是和農民起義結合在一起的。它代表農民和處於市民組織之外的城市手工業幫工、日工和流浪漢的利益。歐洲中世紀中期和晚期發生過幾次著名的農民起義。它們是14世紀末的英國W.泰勒(?~1381)起義,15世紀捷克胡斯戰爭,16世紀上半葉的德國農民戰爭。J.保爾(?~...
15世紀初,捷克布拉格大學教授兼校長J.胡斯在威克里夫的影響下,號召反對德意志封建主和天主教會的壓迫剝削,進行宗教改革。1415年胡斯在康斯坦茨公會議上以異端罪被處火刑。其追隨者統稱胡斯派。胡斯派於1419年發動起義,反抗德意志皇帝和羅馬教皇,史稱胡斯戰爭。在戰爭中胡斯派分裂為聖杯派和塔波爾派。1434年,聖杯派...
7、胡斯戰爭是捷克人民爭取民族解放和推行宗教改革的持久戰爭,直接導火索是1415年康斯坦茨宗教會議以“異端”罪名將宗教改革家胡斯處以火刑。1419年7月30日,布拉格市民在胡斯派哲里夫斯基等人領導下舉行起義,不久建成了自己的武裝部隊,主力是步兵,也有騎兵和炮兵。基本戰術單位是戰車,數十個車組編為一個“戰車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