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和派(Moderates),基督教新教派別。18世紀後半葉盛行於蘇格蘭教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溫和派
- 外文名:Moderates
溫和派(Moderates),基督教新教派別。18世紀後半葉盛行於蘇格蘭教會。
溫和派(Moderates),基督教新教派別。18世紀後半葉盛行於蘇格蘭教會。認為世俗保護人對教會權利的侵犯是可以容忍的,對《威斯敏斯特信綱》亦可接受;抨擊“人為的教義和信綱”,對一些自由主義思想家持寬容的態度。致力於科...
指的是中世紀的基督教的經院的哲學的正統派中的溫和派的一種理論。這是一種為上帝存在和基督教的教義作論證的神學唯心主義理論,中世紀流行於西歐的各國,主要的代表是托馬斯·阿奎那。他認為一般、共相先於個別、殊相,但一般、共相有三種存在的方式。(1)一般作為個別事物的“形式”或本質存在於個別事物之中,...
美國社會黨(Socialist Party of America),曾經存在的一個美國左翼黨派,由美國社會民主黨與社會主義工黨溫和派合併而成。總部設在聖路易斯。黨的基本綱領是把工人階級和同情它的階級組成一個政黨,以參加競選作為政治鬥爭手段,以期奪取政府的各項權力,並利用這些權力把現存的生產和分配手段的私有制改變為全體人民的集體...
國民團結黨,又名全國團結黨,是新加坡一個溫和派的成員。形成 1987由一個小組中產階級商人和婦女,它比賽了競選自1988年以來和沒贏取位子。它的早先領導是在當前被帶領犬吠赤柏松翁,由它的總統之前SebastianTeo並且秘書長法律罪孽陵,它的早先秘書長史蒂夫Chia是成員的新加坡的議會作為a非顧客議員,他是然後在沒贏取...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在殖民者的鎮壓與安撫下,他們的思想逐漸同溫和派思潮接近。甘地主義在反對種族歧視和民族壓迫的鬥爭中,M.K.甘地形成了獨特的非暴力抵抗的政治主張和思想體系。 他的主張和思想可歸納為: ①同殖民統治“不合作”,動員人民民眾參加反帝運動。②提倡嚴格的非暴力原則,力圖通過非暴力抵抗使反帝...
伊斯蘭教教義學學派之一。以中亞著名伊斯蘭教教義學家馬圖里迪(?-944)為代表,故名。馬圖里迪學派主張用思辨方法來解釋、論證伊斯蘭教信仰,既反對穆爾太齊賴學派的唯理主義,亦反對伊本·罕百勒絕對排斥理性的傾向,屬於溫和派。馬圖里迪學派認為人有意志自由,人是個人行為的主動者而非被動者,每一個人都要對自己的行為...
印度社會和政治改革家、國大黨前主席。 1866年5月9日生於印度距孟買170公里的浦那市勒德納吉里。他是印度最早接受大學教育的人,博學多才。早年曾創立一教派組織“印度獨立運動”,從事救濟印度下層人民的工作。印度獨立運動初期,戈卡爾是溫和派民族主義者領導人。1902年辭去浦那弗格森學院教授職務,開始參加政治活動,...
羅梅希·錢德拉·杜特,印度國大黨溫和派政治家、國民經濟學派奠基人之一、作家。出身於加爾各答蘭姆勃根的杜特世家。早年在加爾各答管區學院學習,後赴英國深造。精通梵語和英語,擅長寫作。1869年通過印度文官考試,是第一個在英印殖民政府中身居要職的印度人。1871—1909年間,歷任地方長官、稅吏、專區專員、孟加拉立法...
約翰·麥凱恩三世(John Sidney McCain III,1936年8月29日—2018年8月25日),美屬巴拿馬運河區人,蘇格蘭、愛爾蘭裔美國政治家、共和黨重量級人物,曾任亞利桑那州資深聯邦參議員,屬於黨內的“溫和派”,曾於2008年參選過美國總統。麥凱恩的父親小約翰·席德尼·麥凱恩(John Sidney McCain Jr.)和祖父老約翰·...
湯姆·佩雷斯,是多米尼加移民後代,曾在美國法務部擔任民權律師,歐巴馬政府時期出任勞工部長。他是民主黨全國委員會第一位拉美裔主席。2017年2月25日,湯姆·佩雷斯當選美國民主黨全國委員會主席。人物經歷 湯姆·佩雷斯,是多米尼加移民後代,被認為是建制派的選擇,是政治溫和派。曾在美國法務部擔任民權律師,歐巴馬...
基督教社會黨記憶體在著以卡爾德拉·羅德里格斯為首的溫和派和以埃雷拉·坎平斯為首的激進派。黨的最高領導機關為全國代表會議,執行機構為全國委員會。黨員有 129萬(1984)。該黨為基督教民主黨國際成員,領導的民眾組織有基督教社會黨革命青年組織、委內瑞拉自治工會聯合會等。該黨的黨刊是《基督教社會黨》。黨派名稱 W...
國大黨的極端派和溫和派 19世紀末,印度國民大會黨內出現激進的小資產階級民主派,領導人是B.G.蒂拉克、B.C.帕爾、L.L.拉伊、A.高士。他們譴責國大黨只追求局部改良目標,提出印度民族鬥爭應以爭取“斯瓦拉吉”(自治)為目標,號召開展民眾性反英鬥爭,主張把國大黨改變為反英統一戰線組織。國大黨老一代領袖認為...
麥可·斯蒂爾(英語:Michael Steele ),出生在馬里蘭州一個民主黨人家庭。曾擔任律師,年輕時加入共和黨,成為黨內溫和派代表人物。2000年,他被選為馬里蘭共和黨主席,兩年後,當選馬里蘭州副州長。人物生平 家庭背景 麥可·斯蒂爾,出生在安德魯斯空軍基地在喬治王子縣,馬里蘭州,於1958年10月19日。他在一個...
對於溫和派及保守派來說,華萊士和傑克森被認為是兩個主要競爭對手。其實本特森都有能力吸引這些選票。前總統吉米·卡特都在競選活動吸引到同樣的選票。直到1975年10月,本特森在選舉中表現仍然不甚突出。他把競選活動集中在8到10個州分,希望突破困局。在首次州分角逐,情況已經十分嚴峻,他在密西西比州僅僅能夠獲得1....
他是清教徒中溫和派的領袖,主張君主立憲,反對與國教會脫離關係,提倡從國教會內部改革,以實現淨化教會的目的。1569年,卡特賴特任劍橋大學教授,主張在每個教區選舉長老,牧師由公眾選舉產生,取消主教、大主教等級,一切教職平等,並認為長老制可以與主教制同時並存。1570年,卡特賴特被撤職,1572年被迫離開劍橋,流亡...
工人階級政黨和中產階級政黨為保衛民主制、防禦法西斯進攻而結成的聯盟。1930年代中期,歐洲共產黨人為法西斯主義的得勢感到憂慮,加之當時蘇聯政策有所轉變,一些國家的共產黨就同社會黨、自由黨以及溫和派政黨結成反對法西斯的人民陣線。在法國和西班牙組成人民陣線政府。30年代,蘇聯肅反運動對各國共產黨也產生了類似要求...
盧安達種族大屠殺(英文:Rwandan Genocide),又稱盧安達內戰,發生於1994年4月7日至1994年6月中旬,是胡圖族對圖西族及胡圖族溫和派有組織的種族滅絕大屠殺,共造成80-100萬人死亡,死亡人數占當時相當於盧安達總人口的1/8,世界總人口1/5000以上。大屠殺得到了盧安達政府、軍隊、官員和大量當地媒體的支持。除了...
1946年在其全國大會上,基要派首先發難,企圖把“聖經無謬”等信條強加給教會,欲控制傳教、教育等重要委員會的領導權,削弱與世界基督教會聯合會的關係,遭否決。會議重申《新約》是神啟的紀錄和信仰的權威準則,強調不同教派應加強合作。此後,基要派勢力始終未能在北浸會中占據上風。部分基要派和溫和派信徒遂於...
根據族群關係各方的行為方式及其對當地民眾支持的影響,本研究發現應通過觀察中央政府、激進組織和當地溫和派的策略選擇來分析治理族群問題的效果,三者的互動將影響當地民眾對於當地治理和社會發展方向的選擇,從而決定中央政府族群治理策略的效果。根據上述啟示,本書將印度政府治理錫克問題分為四個階段,並詳細回顧治理過程...
司瓦德希指的是印地語Swadesh的音譯,意為“自產”。1905年印度人民反英運動高潮中提出的“四大綱領”之一。反映印度資產階級要求發展民族工商業,跟英國商品爭奪銷售市場的願望。在1907年的國大黨蘇拉特年會上,被溫和派放棄。1906年國大黨加爾各答年會上作出決議,把它作為其領導鬥爭的基本綱領之一,但內部有分歧,溫和派...
moderatist,英語單詞,主要用作名詞,作名詞時譯為“溫和主義者”。短語搭配 moderatist t 溫和主義者 單詞釋義 溫和派分子 ...militarist軍國主義分子moderatist溫和派分子nationalist民族主義者...溫和主義者 ...mobilizevt.動員;vi.動員起來moderatistn.溫和主義者,中庸主義者moderatelyadv.中等地,適度地...溫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