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蟲葉

捕蟲葉

容易捕捉昆蟲的變態的食蟲植物葉的總稱,是一種會捕獲並消化動物而獲得營養(非能量)的自養型植物。其形態和捕蟲機制也是多種多樣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捕蟲葉
  • :植物界
  • :雙子葉植物綱,又稱木蘭綱
  • 分布區域:熱帶亞洲地區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主要價值,瓶子草,捕蠅草,捕食習性,

形態特徵

捕蟲葉
捕蟲葉又稱豬籠草。捕蟲全靠葉子,豬籠草的“陷阱”懸吊在葉梗末端,那是個捕蟲袋,形狀像豬籠。豬籠草葉的構造複雜,分葉柄,葉身和卷鬚。卷鬚尾部擴大並反卷形成瓶狀,可昆蟲。豬籠草具有總狀花序,開綠色或紫色小花,葉頂的瓶狀體是捕食昆蟲的工具。瓶狀體的瓶蓋復面能分秘香味,引誘昆蟲。瓶口光滑,昆蟲會被滑落瓶內。捕蟲葉有蚌殼狀(如捕蠅草),囊狀(如狸藻),盤狀(如茅膏菜),瓶狀(如豬籠草等)。

分布範圍

主要分布在亞洲熱帶地區。

主要價值

進行小範圍滅蚊。

瓶子草

葉子成瓶狀直立或側臥,大多顏色鮮艷有絢麗的斑點或網紋,形態和豬籠草的籠子相似,
捕蟲葉

捕蠅草

葉柄的末端帶有一個捕蟲夾,這才是會捕捉昆蟲的葉子的部分,正面分布有許多的無柄腺,一般是紅色或者橙色,越接近葉綠的地方的無柄腺就越少,這部分是分泌消化液來分解昆蟲或則吸收昆蟲的養分的部位。葉綠長有齒狀的刺毛,刺毛的基部有分泌腺,會分泌出粘液,作用是防止昆蟲掙脫和葉瓣粘合。

捕食習性

容易捕捉昆蟲的變態的食蟲植物之總稱。其形態和捕蟲機制也是多種多樣的。例如豬籠草(Ne-penthes mirabilis)的囊狀葉和瓶子草(Sarraceniapurpuria)的漏斗狀葉。加利福尼亞瓶子草(Darling-tonia)的管狀葉的內腔面上,生有倒毛和粘液,昆蟲一旦落入,便無法爬出來。狸藻(Utriculariavulgaris)的囊狀葉,在其入口的小孔,有活扇密閉,通過腺毛的作用,排出內部水分,使腔內保持負壓,把附近的小蟲吸進小孔使其窒息。
除這種特異的構造外,還有葉面和粘毛(長毛)分泌粘性強的物質,以其粘著力來捕捉昆蟲的長葉茅膏菜(Drosera indica),以及一當受到刺激其具有粘附力的葉片和觸毛發生反應而把昆蟲包圍住的圓葉茅膏菜(Drosera rotundi-folia)和捕蟲堇(Pinguicula valgaris)等捕蟲葉。捕蟲機能最發達的捕蟲葉有貉藻(Aldrovandavesiculosa)和捕蠅草(Dionaea muscipula)。當昆蟲觸動其葉面的觸毛時,離主脈不遠處,發生強烈的縱向彎曲反應,使葉片沿著主脈迅速對摺閉合以捕捉昆蟲。捕蟲葉一般能分泌對所捕昆蟲防腐的有機酸和消化的酶類。捕蟲葉除捕蟲外,也常進行光合作用。一般認為在特殊的生態條件下,通過捕蟲來補充營養物質的不足。

捕蟲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