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捕蠅草為
多年生草本植物,常綠。葉叢蓮座狀,葉6片至多數,伸展,內面粉紅色,邊緣有堅硬的剛毛。具花序,花小,白色,夏季開放。株高10cm,冠徑30cm。耐最低溫度5℃。根狀莖,葉輪生。葉由兩部分組成,下部靠近莖的部分楔形,上部長有一個貝殼狀的捕蟲夾。捕蠅草的葉片有兩種形態,夏天的葉片下部細長,並向空中伸展,其他季節的葉片下部又短又寬,並貼於地面。冬季氣溫在10度以下時會休眠,休眠時大多數的葉片會枯萎,只剩下很少的小葉片。花為白色傘狀花序,蒴果卵形,成熟時開裂散出黑色水滴狀種子。
捕蠅草屬植物的捕蟲器
捕蠅草的捕蟲夾是一個功能強大、“機關重重”的捕蟲陷阱,能如貝殼一樣感受外部的刺激,並以極快的速度閉合,但貝殼是為了防禦,而它卻是主動進攻,捕獲昆蟲等獵物。捕蠅草強大的捕獵本領令其它食蟲植物都黯然失色,它是食蟲植物界最頂尖的“獵手”。
捕蠅草的捕蟲夾邊緣排列著十多根刺狀的毛,內側兩邊各有3根細小的感覺毛(個別也有多1~2根的可能),平時夾子呈60度張開,夾子內側能分泌蜜汁,表面光亮且一般呈現出鮮艷的紅色,當昆蟲被吸引,爬到夾子內,在約為2~25秒的頻率內如果觸動其中一根感覺毛2次或者觸動2根感覺毛,那么捕蟲夾就會以極快的速度閉合,將昆蟲夾住,夾子兩邊的刺毛會相互交叉,防止獵物逃脫。接著,夾子繼續夾緊,象貝殼一樣緊閉,此時夾子內壁的腺體開始分泌消化液。之後1~2個星期,昆蟲被消化吸收,捕蟲夾再次打開,剩下無法消化的昆蟲外殼被風雨帶走,新的“狩獵”又將開始!
奇妙的捕蟲夾,它是如何完成一次“狩獵”過程的呢?驚奇的是捕蟲夾的閉合需嚴格特定的碰觸為條件,使人有必要相信它有一個快速的信息處理中心,來控制捕蟲夾的活動。當觸動夾子內的感覺毛,其就象一個槓桿,壓迫感覺毛基部的感覺細胞,感覺細胞將信息傳遞給捕蟲夾的信息處理中心,當在一定的時間內達到一定的碰觸次數,信息處理中心就會發出閉合指令,夾子外側的細胞膨大,內側細胞收縮,使夾子向內閉合,在通過局部的調整使夾子充分緊閉。捕蟲夾的閉合速度還與溫度有關,溫度越高閉合速度越快,所以夏天夾子的閉合速度會比其他季節快很多。
捕蟲夾還能分辨食物與非食物,當我們用一塊小石子觸動感覺毛,使夾子閉合,過幾小時後,它又會馬上張開。
地理分布
捕蠅草僅存於美國的南卡羅萊納州東南方的海岸平原及北卡羅萊納州的東北角。在原產地卡羅萊納州,捕蠅草生長在潮濕的砂質或泥碳的濕地或沼澤地,這些地區通常呈現草原的形態,只有零星的松樹分布著,因此很開闊,能接受到大量的日照。這裡的氣候溫暖而潮濕,在夏季,白天炎熱,晚上也還能保持溫暖,冬季則很冷,但並不至於冷到經常降雪。 然而,在原產地的捕蠅草在生存上卻受到人類活動的威脅。人口快速增加因而剝奪捕蠅草的生存空間,而且因為人為干預自然野火的發生,使得這些地區開始長出一些小型灌木,因而遮蔽捕蠅草的陽光。因此,捕蠅草被試著引入其他地區進行復育,像是新澤西州和加州。不過,在佛羅里達州已順利歸化,而成為很大的族群。
食蟲原理
捕蠅草的捕蟲過程大概是所有食蟲植物之中最為奇特,捕蟲機制最為複雜。捕蠅草的捕食構造是由一左一右對稱的葉片所形成的夾子,這個夾子狀的構造是由葉子特化而來的,至於連線捕蟲器葉片狀的構造是葉柄。捕蟲夾上的外緣排列著刺狀的毛,乍看之下很銳利,會刺人,但其實這些毛很軟。這些毛的功能是用來防止被捕的昆蟲逃脫。
捕蟲的訊號並非直接由感覺毛所提供。在感覺毛的基部有一個膨大的部分,裡面含有一群感覺細胞。感覺毛的作用有如槓桿,昆蟲推動了感覺毛,使得感覺毛壓迫感覺細胞,感覺細胞便會發出一股微弱的電流,去通告捕蟲器上所有的細胞。由於電流會四散向整個捕蟲夾,所以引發閉合併不需要觸碰同一根感覺毛,只要在同一捕蟲夾中任兩根感覺毛髮出電流,便能引發閉合運動。當然,感覺毛所發出的電流僅影響其所在的捕蟲夾,不會干擾到同一植株上其他捕蟲夾的運作。
葉片邊緣的長刺毛中有3根刺毛很敏感。當捕蟲器受到第一次的刺激時,此時昆蟲只是稍微走入捕蟲器;若捕蟲器立刻就閉起來,只不過夾住昆蟲的一部分,那么昆蟲能夠逃脫的機會便很大。當捕蟲器受到第二次的刺激時,此時昆蟲差不多也走到捕蟲器的裡面,這時閉起的捕蟲器便能將昆蟲確實地抓住,關在捕蟲器之中,消化後,方再次張開。
在受到刺激之前,捕蟲夾呈60度角張開著,當受到昆蟲刺激時,捕蟲夾以其葉脈為軸而閉合。捕蟲夾的閉合與捕蟲夾上的細胞膨脹有關。當捕蟲夾上的細胞得到感覺細胞所發出的電流,其外側的細胞便快速膨脹,使得捕蟲器向內彎,因而閉合。
環境與栽培
生長環境
捕蠅草的原生地是屬於
濕地上的
草原,而且該地區
土壤的土質多為
泥炭以及
矽砂。其水源大多是
雨水為主,由於雨水經過
大氣與
二氧化碳融合落到大地,造成
酸性的一個環境,其
酸鹼值大約介於
pH5~6左右。由此可以得知,捕蠅草是偏好在水份充足以及酸性環境等為介質的地方。
酸性的土質加上
氣溫偏低,使得分解
有機物的
細菌生長發生阻礙。而有機物在不被分解的情況之下,造成
水苔等植物的殘骸都無法完全分解而腐敗,這些腐敗的有機物就會變成
泥炭,養份非常缺乏。加上經年被雨水沖刷,
微量元素也己乎都流失。所以捕蠅草的原生地除了生長中必需的營養要素
氮與
磷酸不足以外,連微量元素也都非常不足的貧瘠之地。
種植
由上述原生地的概況來看,要種植捕蠅草首要條件必須保有充足的水份。也因為捕蠅草由
根部在
呼吸,所以栽植的土壤可以與沙一起混用,讓其排水狀況良好容易接觸新鮮空氣,同時以半日照的環境種植最佳。並且因為原產地為貧養狀況下,所以在土壤的選擇上要非常的注意,在過多養分的土壤會造成捕蠅草的根部的壞死,在選擇土讓則可以選擇無肥的泥炭土為佳
捕蠅草整株變成紅葉因為葉片的感覺毛即使被雨水衝擊也會造成閉合的狀態,那會造成葉子的
生命縮短。所以如果選擇種植室外,也必須注意大雨是否頻繁。另外,
陽光的照射也必需注意,尤其是在
氣溫較高的
夏季,最好選擇半日照的地方種植。本來這類植物應該不會有紅葉產生,但是氣溫漸漸降低時,有些捕蠅草會出現整株變紅的現象。最適合種植的溫度大約在
攝氏25~30℃左右,原生地在
冬天時通常都是零度以下的氣溫,這時捕蠅草就會進入休眠狀態,稱為休眠期,地面上的葉柄與葉子都會漸漸枯萎,只剩下球根存活。然而休眠狀態是視其環境溫度的影響導致,所以如果即使是冬天,只要氣溫依舊保持在
攝氏15℃以上,就不會有休眠期的產生。
篩苗種植
基質準備:以乾淨的水苔為基質,移植前至少進行24小時的浸泡(最好能夠用沸水,以去除病菌和雜草種子),移植時將水苔水擠乾(或用甩乾機甩乾),待種植。
組培苗準備:用乾淨的清水洗淨組培苗上的培養基(清洗時和移植過程中注意對植株的保濕,不讓植株葉片有萎蔫現象),組培苗不進行藥劑浸泡。
移植:用水苔包住植株基部(不過高,以包住根部為宜),並有一定的緊實度(用手指捏,能下陷後又能彈起恢復),移植好後,用清水澆透定根水。
播種步驟
1、準備好播種的花盆:將花盆填滿基質後放在剩有純淨水的玻璃缸或水盆中,使基質吸水至表面濕潤,再用噴瓶將表面噴濕(霧狀噴射)。
2、播種:小心打開種子包裝,將種子均勻的撒在基質表面,蓋上0.3厘米的培養土。
3、噴水:用噴瓶將表面噴濕(霧狀噴射),小心噴射,以免種子被沖走。
4、將播好種子的花盆連同玻璃缸或水盆一齊放在向陽的窗台內側,如果是水盆,應加頂端開口塑膠罩保濕。注意及時補水,一般10天左右發芽(20度)。
5. 待幼苗長出2~3片真葉時可移植。
栽培要點
光照:沼澤生植物,原生環境沒有高大植物遮蔭,喜陽光。家庭栽培時,春、秋、冬三季可全日照,南方夏季應加50%遮蔭或置於室內向陽窗台上即可。或用40W燈管在距植物30cm的上方進行人工光照栽培,照射時間為12小時/天。
水分:儘量使用純淨水、雨水等軟水。以盆浸法(香港、台灣地區稱之為“腰水”法)營造一個類似原生地的小環境,具體做法是:將捕蠅草的盆放置於托盤或玻璃缸內,注水至3cm深,並定期補水。
通風:扦插初期,為了保證一定的空氣濕度,通風量可以較少。當
愈傷組織形成後,新根生長時,為滿足新根的呼吸作用,應適當加強通風。此時,應注意及時補充噴水,以提高基質和空氣濕度。
濕度:大於50%,捕蠅草的原生環境算是沼澤型的草原,濕度相對較高,若能以大水盤來做腰水,附近的濕度會高一點,您也可以在盆子的表土上加層水苔,也是有助於空氣濕度的保持。
基質:無添加肥料的泥炭,顆粒狀質料(珍珠岩、沙礫等)為1:1或純水苔,基質必須每年春天更換一次,要注意的是捕蠅草它比較喜歡酸一點的土質。盆栽時,盆底需墊碎瓦片。
溫度:生長溫度15~35℃,適宜溫度:21~35℃,冬季如想讓其休眠,則須控制在5℃左右(0~8℃)。但根據多年的養護經驗,不經過休眠對來年的正常生長並沒有明顯的影響。
餵食:請不要強迫他們吃過多的東西,它們會自己捕食。最多只能在2片葉子上投餵節肢類動物(昆蟲、蜘蛛等)。它們的消化液很難消化牛肉、雞肉等人們日常食用的肉類。
施肥:食蟲植物的根系極不耐鹽,直接將肥料施入基質中會導致植株的死亡,應葉面噴施低濃度液肥。如用市售的觀葉植物肥料,可按推薦濃度的1/5施用,生長季每2周噴施一次。
觀賞價值
葉片擁有捕食昆蟲的功能,屬於變態葉中的“捕蟲葉”。外觀明顯的刺毛和紅色的無柄腺部位,樣貌好似張牙利爪的血盆大口。是很受歡迎的食蟲植物,可適用於向陽窗台和陽台觀賞,也可專做栽植槽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