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揭看病,指的是由於經濟比較拮据,不能一次性支付醫療費用,只好採取分期付款的方式支付醫療費用的患者。
基本介紹
概述,社會現象,風險承擔,剖析原因,制度完善,
概述
看病難、看病貴仍是當下嚴峻的社會現實,不少家庭因病致貧,高得離譜的醫療費往往會將患者攔在醫院大門之外,加之農村少數人診療意識不強,或受經濟所迫,時常是“小病拖、大病挨、快死才往醫院抬”,而病人到了醫院,沒錢便“停藥停醫”、把患者“晾”在手術台上也不時見諸報端。在這種情境下“按揭看病”就體現出人性化,這種嘗試無疑是一種創新和進步。
社會現象
有些貧困家庭僅靠每月幾百元的低保金生活,有些不幸患上重病,因為籌不夠錢一度想放棄治療,就在病情一天天加重的時候,醫院就採用了“按揭做手術”的方法,讓又看到了重生的希望。相信大家都曾經聽到過由於病人沒有籌到足夠的醫療費,而沒有得到及時救治的新聞,與此同時,醫院的制度、醫生的醫德也一次次被我們所詬病。當生與死在金錢兩邊搖擺,分期付款來治病,似乎找到了一條跨過金錢的藩籬通向生命的道路。
對很多經濟困難的家庭來說,這絕對是一件雪中送炭的事兒,早在幾年前這個思路就已經被很多醫院所採納,之所以沒有繼續實行,是因為有很多現實問題都沒有解決,到目前基本沒有公立醫院實施這個模式,實施的多半是民營和專科醫院。也正因為如此很多患者都在觀望中,首先擔心的就是民營醫院的醫療水平,另外反正是分期付款,醫院隨意增加醫療和檢查費用也是人們普遍擔心的問題。
風險承擔
醫院能真正以患者利益為本,率先在醫療費用負擔上推出“分期付款制”,這無論怎樣都值得人們喝彩。然而,不可否認的是,這樣的一種探索和實踐,無疑將讓醫院方置於高度的經營風險之中。因為不能忽視部分受益者“想還也還不了”的問題。部分貧弱群體患者,正是因為無錢支付手術費用才選擇了“分期付款”,在既無相應財產抵押、又無具有財產實力的人做保的情況下(據悉也僅要求患者提供了一個村委會或居委會證明),醫院面臨的風險可想而知。況且,也不排除一些失敗的手術存在,這樣的情況下,更有可能讓醫院方因“分期付款”而“血本無回”。
這樣一分析,原本一個有利於患者、有利於社會和諧的公益性之舉,其巨大的風險卻僅僅由率先推行上述制度的醫院方來承擔。這顯然是極不公平的。要擺脫類似的“分期付款”醫院的尷尬境地,一方面需要儘快以制度性的肯定來支撐。另一方面,必須重點考慮如何分擔社會風險的問題。
剖析原因
1、以前對經濟困難的患者,更多地靠醫院自覺減免費用或者政府強制干預,才使得病人看病不致出現尷尬。而“按揭看病”雖然最終仍要患者自己掏錢,但由於是分月返還,分攤到每個月的費用並不高,等於給了患者以喘息的機會和生的希望,在為病人著想的同時,也是醫院的自我減負和救贖。
4、“按揭看病”不過是緩“病”之計,只能解決少數貧困患者的現實之憂。而要想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還需要改善民眾的經濟狀況,提高民眾的支付能力,降低藥品和診療價格,讓患者能夠看得起病。在此基礎上完善醫療保險制度和大病救助機制,讓那些看不起病的人能夠體面地看病。
制度完善
1、分期付款醫院方面的顧慮也非常多,要是買房買車,花什麼錢,買什麼東西,這些都是明碼標價、清清楚楚的,可是對於治病來說,發生誤診或者限於醫療水平,病人的病情沒有得到好轉或者治癒,在這種情況下,患者還沒有付出的醫療費,是不是就有理由拒絕支付,正是由於醫療手術不是工廠生產的產品,而是有個體的差異和不確定的因素,因人而異,因病而異,本身就沒法提前估算價值,也就更無法用具體的數字來衡量了。再加上患者在日後也不一定能負擔的起這筆巨額的醫療費,單憑口頭或者書面協定,醫院很有可能產生虧空。
2、儘管問題很多,顧慮很多,但是“先看病後付錢”仍然是在金錢和制度夾縫中“以人為本”的一種有益嘗試。在這個嘗試中,生命是第一選擇,而不是金錢,至少能讓很多手頭不寬裕的患者多了一種選擇,也多了一分希望,只需要在嘗試中多細化一些制度和法律的規範。
3、不過從長遠角度我們必須看到,按揭看病,其實本質和按揭買房一樣,只是一個緩兵之計,要想真正讓老百姓受益,光靠醫院想辦法還不行,還需要醫療體系的進一步改革以及社會保障制度對弱勢群體的幫扶等等才能真正解決這個問題。不過,先看病後交錢,把醫生的職業利益和患者的生命權益放在一起,這已經是一種實實在在的進步。
4、用一紙薄薄的按揭協定,換來一個個健康的生命,其間經過多少嘗試和博弈,相信都是值得的,因為畢竟民心只有一顆,生命也只有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