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發展歷程,1627,17 世紀,1775 年,1729 年,1767 年,19 世紀後,變色範圍,選擇,用量,常用指示劑,酸鹼指示劑,氧化還原劑,金屬指示劑,酚酞指示劑,鈣指示劑,甲基紅劑,自製酸鹼劑,其他示劑,天然pH劑,生物指示劑,配製方法,
分類
1、
酸鹼指示劑。指示溶液中H+濃度的變化,是一種有機弱酸或有機弱鹼,其酸性和鹼性具有不同的顏色。指示劑酸HIn在溶液中的離解常數Ka=[H+][In-]/[HIn],即溶液的顏色決定於[In-]/[HIn],而[In-]/[HIn]又決定於[H+]。以
甲基橙(Ka=10-3.4)為例,溶液的pH<3.1時,呈酸性,具紅色;pH>4.4時,呈鹼性,具黃色;而在pH3.1~4.4,則出現紅黃的混合色橙色,稱之為指示劑的
變色範圍。不同的酸鹼指示劑有不同的變色範圍。
2、
金屬指示劑。
絡合滴定法所用的指示劑,大多是染料,它在一定pH下能與金屬離子絡合呈現一種與游離指示劑完全不同的顏色而指示終點。
發展歷程
想要了解指示劑發展的歷史,就要追溯到17 世紀。這種物質在那個古老的年代就已經有許多搞實際工作的化學家在運用了,他們在實驗過程中將植物的汁液(即指示劑)蒐集整理漬在一小片紙上,然後再在這種試紙上滴一滴他們所研究的溶液,以此來判斷他們所研究的
化學反應的某些性質。就現今已有的記載看,
波義耳是第一個把各種天然植物的汁液用作指示劑的科學家,在這些指示劑中,有的被配成溶液,有的做成試紙.
1627
波義耳1627 年生於
愛爾蘭的利茲莫爾堡,1691 年死於倫敦。他的父親是伯爵考克一世。開始波義耳在
伊頓求學,其後遊學歐洲大陸,1644年回國,父親死去後,他過著十分簡樸的生活。1654 年移居
牛津,在高街與大學學院相鄰的住宅里,同助手進行了一段時期的抽氣機及燃燒等實驗工作。1668 年,他移居倫敦。他是最早的皇家學會會員之一。1680年波義耳被選為
英國皇家學會主席,但他謝絕了這個職務。波義耳是一位出色的實驗家,很善於觀察事物的一些細微變化。在16 世紀或者更早一點,人們就已經認識到某些植物的汁液具有著色劑的功效,在那個時候,法國人就已經用這些植物的汁液來染絲織品。也有一些人觀察到許多植物汁液在某種物質的作用下可改變它們的顏色,例如有人觀察到酸能使某些汁液轉變成紅色,而鹼則能夠把它們變成綠色和藍色。但是,因為在那個時候還沒有任何人對酸和鹼的概念下過確切的定義,所以這些酸和鹼能夠改變汁液的顏色的化學現象並未受到人們的注意和重視。
17 世紀
科學家才真正開始闡述一些基本的化學概念,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就是把化合物劃分成為酸、鹼、鹽三大類別,最早和最明確的有關酸的定義便是波義耳作出的。
他所描繪的酸的各種特性中,有一條就是酸能夠改變某些植物的汁液的顏色,這也就是人類對指示劑這種物質的最原始的認識。波義耳在他的“顏色的試驗”一書中曾描寫了怎樣用植物的汁液來做指示劑。他曾經使用過的植物的種類很多,其中有紫羅蘭、玉米花、玫瑰花、雪米、蘇木(即巴西木)、櫻草、洋紅和石蕊。在書中還介紹了用指示劑製作試紙的方法,以及怎樣使用這些試紙:“採用上好的紫羅蘭的漿汁(即由這種花里浸漬出來的染料),把這種漿汁滴在一張白紙上,然後再在汁液上滴上2~3 滴酒精,以後,當醋或者幾乎所有的其他的帶酸性溶液(當時已經制出的酸並不多)滴在這種浸有植物的漿汁和酒精的混合物的紙上時,你就會發現浸有植物漿汁的紙立即由藍色轉變成紅色。使用這種方法的好處是,在進行實驗時出的是,這種發明的生命力是如此的長久,直到今天我們的實驗室還仍然在經常性的使用這種原始的方法。
在波義耳之後,很多化學家都陸續發表了不少報告,報告都是描述如何把植物的漿汁作為指示劑。
像布爾哈夫(1668 年~1738 年)在他的報告中敘述了怎樣利用指示劑來鑑別鹼性化合物,他最常使用的指示劑便是紫羅蘭和石蕊的汁液。隨著指示劑使用的日趨廣泛,大家對它的研究更加深入,例如在18 世紀,許多人發現,各種酸並不能使這些指示劑精確地顯示出相同的顏色變化。也就是說,各種指示劑的靈敏度不一樣,顏色的變化範圍不同,各種酸的強度也不相同,因此才造成這種情況。
1775 年
瑞典的貝格曼(1735 年~1784 年)就曾經指出:“藍色植物的汁液的變色對各種酸的靈敏程度是不同的,硝酸能使某種藍色的試紙變成紅色;而醋則不能使同一種試紙變色。有的酸能夠使藍色的石蕊汁液變紅色,卻不能將紫羅蘭的汁液轉變成紅色。由此可以知道,必須對所有的植物汁液(可以用作指示劑的)的靈敏性進行鑑定,然後才可找到一系列合適的指示劑來測定各種酸的相對濃度。”從這一段敘述我們可以看到,當時對指示劑的研究已經到相當深入和細緻的階段了。指示劑的另一種重要的運用領域便是酸鹼
滴定。
1729 年
法國化學家日夫魯瓦也曾利用酸鹼
滴定的方法來測定酸的濃度,例如醋的濃度。他先稱出一定重量的
碳酸鉀固體,然後把它溶解在水中,接著把醋酸一滴一滴地加到碳酸鉀溶液中,一直加到不發生氣泡為止。從消耗掉的碳酸鉀的數量,便可以計算出各種醋的相對濃度。可以看出,格勞貝爾和日夫魯瓦都是利用發泡的現象來指示酸鹼中和反應的終點。
1767 年
路易斯曾經假定酸鹼
中和反應的終點能夠運用植物的汁液來顯示和標記出來,他在《對美洲草木灰的試驗和觀察》一書中描述了這樣一種簡單的測定方法:“在酸鹼中和的反應過程中,中和鹼液所需要的酸可以一滴一滴地加進去,過去一直是利用
發泡現象來觀察反應的終點,但是這種方法最終還是存在著一定的缺陷,這種方法不但觀察起來很困難,而且也達不到相當高的精確性。如果我們能利用植物的漿汁或者被這些漿汁著色的紙所發生的顏色變化來指示酸鹼中和反應的終點,那么就能得到比較明顯的結果,這就代替了那種含糊不清的現象(指發泡現象)。”路易斯緊接著介紹了具體的使用方法:“我主要使用的方法是一種十分敏銳的方法。利用一張厚的寫字紙,在紙的一端浸漬上石蕊的漿汁,使它沾上藍色;在紙的另一端又浸漬了石蕊的漿汁和鹽酸的混合溶液,正好變成了紅色。這時,如果將某些酸一滴一滴地加到鹼溶液中去,每加一滴以後就用玻璃棒將溶液攪拌均勻,並用上那種著了顏色的試紙進行檢測。如果這種溶液使試紙的紅色的一端變成藍色,那么便說明溶液此時還是呈鹼性的,因此需要繼續加酸液。
如果它剛好能夠使試紙的藍色的一端變成紅色,則說明酸液已經加夠了。以後的一百多年內,化學家在酸鹼滴定中能使用的天然植物的漿汁的種類不多,並且他們常常認為這些漿汁(例如紫羅蘭和石蕊的漿汁)的顏色變化不夠清晰和靈敏。因此很多人都想改變這種狀況,並且為此而進行了不懈的努力,最後導致了合成指示劑的產生和發展。
19 世紀後
有機合成化學以驚人的速度發展起來,其中尤以合成染料工業的興起最為引人注目。在這些合成染料中,很多化合物都能夠起到指示劑的作用。第一個可供實用並且真正獲得成功的合成指示劑便是酚酞,1877 年呂克首先提出在酸鹼
中和反應過程中可以使用酚酞做指示劑,第二年倫奇又提出在酸鹼
滴定中使用甲基橙。
到了1893 年,有論文記載的合成指示劑已經增加到了十四種之多,隨著這些合成劑的數量和品種的增加,以及它們所具備的各種各樣的功能,為進一步擴大指示劑的套用範圍和發展其理論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只需要使用很少量的植物漿汁,就能使顏色的變化非常顯著。
變色範圍
在實際工作中,肉眼是難以準確地觀察出指示劑變色點顏色的微小的改變。人們目測
酸鹼指示劑從一種顏色變為另一種顏色的過程,只能在一定的pH變化範圍內才能發生,即只有當一種顏色相當於另一種顏色濃度的十倍時才能勉強辨認其顏色的變化。在這種顏色變化的同時,介質的pH值則由一個值變到另一個值。當溶液的pH值大於pKHIn時, [In-]將大於[HIn]且當[In-]/[HIn]=10時,溶液將完全呈現鹼色成分的顏色,而酸色被遮蓋了,這時溶液的 pH=pKHIn + 1。同理,當溶液的pH值小於pKHIn時, [In-]將小於[HIn]且當[In-]/[HIn]=1/10時,溶液將完全呈現酸色成分的顏色,而鹼色被遮蓋了,這時溶液的 pH=pKHIn - 1。
可見溶液的顏色是在從pH=pKHIn - 1到 pH=pKHIn + 1的範圍內變化的,這個範圍稱為指示劑的變色範圍即變色域。在變色範圍內,當溶液的pH值改變時,鹼色成分和酸色成分的比值隨之改變,指示劑的顏色也發生改變。超出這個範圍,如pH≥pKHIn + 1時,看到的只是鹼色;而在pH≤pKHIn - 1時,則看到的只是酸色。因此指示劑的變色範圍約2個pH單位。由於人的視覺對各種顏色的敏感程度不同,加上在變色域內指示劑呈現混合色,兩種顏色互相影響觀察,所以實際觀察結果與理論值有差別,大多數指示劑的變色範圍小於2個PH單位。
選擇
指示劑選擇不當,加之肉眼對變色點辨認困難,都會給測定結果帶來誤差。因此,在多種指示劑中,選擇指示劑的依據是:要選擇一種變色範圍恰好在
滴定曲線的突躍範圍之內,或者至少要占滴定曲線突躍範圍一部分的指示劑。這樣當
滴定正好在滴定曲線突躍範圍之內結束時,其最大誤差不過0.1%,這是
容量分析容許的。
用量
雙色指示劑的變色範圍不受其用量的影響,但因指示劑本身就是酸或鹼,指示劑的變色要消耗一定的
滴定劑,從而增大測定的誤差。對於單色指示劑而言,用量過多,會使用變色範圍向
pH值減小的方向發生移動,也會增大滴定的誤差。例如:用0.1mol/LnaOH滴定0.1mol/LHAc,pHsp=8.5,突躍範圍為pH8.70-9.00,滴定體積若為50ml,滴入2-3滴酚酞,大約在pH=9時出現紅色;若滴入10-15滴
酚酞,則在pH=8時出現紅色。顯然後者的
滴定誤差要大得多。
指示劑用量過多,還會影響變色的敏銳性。例如:以
甲基橙為指示劑,用HCl滴定NaOH溶液,終點為橙色,若甲基橙用量過多則終點敏銳性就較差。
常用指示劑
酸鹼指示劑
名稱 | 變色pH範圍 | 顏色變化 | 配製方法 |
| 1.2-2.8 8.0-9.6 | 紅-黃 黃-藍 | 0.1g指示劑與4.3mL 0.05mol/LNaOH溶液一起研勻,加水稀釋成100mL |
| 3.1-4.4 | 紅-黃 | 將0.1g甲基橙溶於100mL熱水 |
| 3.0-4.6 | 黃-紫藍 | 0.1g溴酚藍與3mL 0.05mol/L NaOH 溶液一起研磨均勻,加水稀釋成100mL |
溴甲酚0.1% | 3.8-5.4 | 黃-藍 | 0.01g指示劑與21mL0.05mol/L NaOH溶液一起研勻,加水稀釋成100mL |
| 4.8-6.0 | 紅-黃 | 將0.1g甲基紅溶於60mL乙醇中,加水至100mL |
| 6.8-8.0 | 紅-黃橙 | 將中性紅溶於乙醇中,加水至100mL |
| 8.2-10.0 | 無色-淡紅 | 將1g酚酞溶於90mL乙醇中,加水至100mL |
| 9.4-10.6 | 無色-藍色 | 將0.1g指示劑溶於90mL乙醇中加水至100mL |
| 10.1-12.1 | 黃-紫 | 將0.1g茜素黃溶於100mL水中 |
甲基紅-溴甲酚綠 | 5.1 | 紅-綠 | 3份0.1%溴甲酚綠乙醇溶液與1份0.1%甲基紅乙醇溶液混合 |
百里酚酞-茜素黃R | 10.2 | 黃-紫 | 將0.1g茜素黃和0.2g百里酚酞溶於100ml乙醇中 |
甲酚紅-百里酚藍 | 8.3 | 黃-紫 | 1份0.1%甲酚紅鈉鹽水溶液與3份0.1%百里酚藍鈉鹽水溶液。 |
| 2.9-4.0 | 紅-黃 | 0.1g指示劑溶於100mL90%乙醇中 |
| 6.8-8.4 | 黃-紅 | 0.1g苯酚紅溶於100mL60%乙醇中 |
氧化還原劑
名 稱 | 變色範圍фǚ/V | 顏 色 | 配 制 方 法 | |
氧化態 | 還原態 | | | |
| 0.76 | 紫 | 無色 | 將 1g二苯胺在攪拌下溶於100mL濃硫酸和100mL濃磷酸,儲於棕色瓶中 |
二苯胺黃酸鈉0.5% | 0.85 | 紫 | 無色 | 將0.5g二苯胺黃酸鈉溶於100mL水中,必要時過濾 |
鄰菲羅啉-Fe(Ⅱ)0.5% | 1.06 | 淡藍 | 紅 | 將0.5g FeSO4·7H2O溶於100mL水中,加兩滴硫酸,加0.5g鄰菲羅啉 |
N-鄰苯氨基苯甲酸0.2% | 1.08 | 紫紅 | 無色 | 將0.2g鄰苯氨基苯甲酸加熱溶解在100mL 0.2% Na2CO3溶液中,必要時過濾 |
澱粉1% | | | | 將澱粉加少許水條成漿狀,在攪拌下加入100mL沸水中,微沸2min,放置,取上層溶液使用。 |
金屬指示劑
名稱 | 離解平衡及顏色變化 | 配製方法 |
鉻黑T(EBT) | H2In-(紫紅)HIn(藍)In(橙) | 與NaCl 1:100 |
二甲酚橙(XO) | H3In-(黃)H2In(紅) | 0.5%乙醇或水溶液 |
K-B指示劑 | H2In (紅) HIn-(藍) In2 (酒紅) | 0.2酸性鉻藍K和0.2萘酚綠B溶於水 |
鈣指示劑 | H2In-(酒紅) HIn2(藍) In-(酒紅) | 5%乙醇溶液 |
吡啶偶氮萘酚(PAN) | H2In+(黃綠) HIn(黃) In-(淡紅) | 1%乙醇溶液 |
磺基水楊酸 | H2In (紅紫) HIn-(無色) In-(黃) | 10%水溶液 |
酸性鉻藍K | 紅-藍 | 0.1%乙醇溶液 |
PAR | 紅-黃 | 0.05%或0.2%水溶液 |
鈣鎂試劑 | H2In-(紅) HIn-(藍) In-(紅橙) | 0.05%水溶液 |
酚酞指示劑
化學式:C20H14O4
酚酞為白色或微帶黃色的細小晶體。熔點258-262℃,相對密度1.27。溶於乙醇(難溶於水而易溶於
酒精。因此通常把酚酞配製成酒精溶液使用),溶於稀鹼溶液呈深紅色,溶於酸性溶液顏色不發生變化,微溶於
醚,不溶於水,無臭,無味。由
鄰苯二甲酸酐和苯酚在加入脫水劑的條件下加熱至115-120℃進行縮合製得。
鈣指示劑
中文名稱:鈣指示劑;酸性媒介黑R;鉻藍黑R;依來鉻藍黑R;酸性鉻藍黑R;鉻藍黑 R;酸性媒介黑 R;酸性鉻藍黑 R
英文名稱:Acid mordant black R; Eriochrome blue black R; 1-Naphthalenesulfonic acid, 3-hydroxy-4-[(2-hydroxy-1-naphthalenyl)azo]-, monosodium salt; C.I. Mordant black 17; 3-hydroxy-4-[(2-hydroxy-1-naphthalenyl)azo]-1-naphthalenesulfonic aci monos; 3-hydroxy-4-(2-hydroxy-1-naphthylazo)-1-naphthalenesulfonic acid, sodium salt;calcon-carboxylic acid
CAS:2538-85-4
分子式:C20H14N2NaO5S
分子質量:416.37
甲基紅劑
CAS: 493-52-7
分子式: C15H15N3O2
分子量: 269.31
熔點: 179-182℃
中文名稱: 甲基紅
性質描述: 有光澤的紫色結晶或紅棕色粉末。熔點180-182℃。易溶於乙醇、冰醋酸,幾乎不溶於水。
生產方法: 由鄰氨基苯甲酸重氮化後,與N,N-二甲基苯胺反應而得。
用途: 甲基紅是常用的酸鹼指示劑之一,常濃度為0.1%乙醇溶液,pH4.4(紅)-6.2(黃)。也用於原生動物活體染色。
自製酸鹼劑
1、從紅蘿蔔皮中提取酸鹼指示劑 刮下紅蘿蔔的紅皮後,用95%的酒精浸泡一天左右,過濾取出它的濾液即酸鹼指示劑。按檢驗的需要製作pH1-14的標準液若干個,每個標準液取10ml分置於試管中,再分別加入紅蘿蔔皮浸泡液10滴,塞緊作為比色樣品。在某待測溶液中加入紅蘿蔔浸泡液,顏色發生變化後再與比色樣品比較,就能確定待測溶液pH值的大致範圍。
2、從紫草中提取酸鹼指示劑 取紫草5g,用50%的酒精浸泡一天可得到紫草素的紫色的酒精溶液即酸鹼指示劑。其遇到酸鹼的變色與石蕊試液相同。
3、從紫色捲心菜中提取酸鹼指示劑 取約250g紫色捲心菜,洗淨切碎置於不鏽鋼鍋中加水煮沸10分鐘,然後過濾冷卻置於容器中即可用作酸鹼指示劑。其用法可參照上述操作1的方法。
4、從米莧菜中提取酸鹼指示劑,其操作方法同操作3。
5、用咖喱粉制酸鹼指示劑。
其他示劑
天然pH劑
糖蘿蔔、藍莓胡蘿蔔、櫻桃咖哩粉、飛燕草花瓣、天竺葵花瓣、
葡萄七葉樹的葉、繡球花、洋蔥牽牛花花瓣、歐洲櫻草罌粟花瓣、紫牡丹、紅葉捲心菜、紅蘿蔔、大黃玫瑰花瓣、草莓茶百里香、薑黃鬱金香花瓣、紫蘿蘭花瓣、紫色高麗菜汁等。
生物指示劑
生物指示劑是一類特殊的活微生物製品,可用於確認滅菌設備的性能,滅菌程式的驗證,生產過程滅菌效果的監控等.
定義
對特定滅菌處理有確定的抗力,並裝在內層包裝中可供使用的染菌載體。用於確認滅菌設備的性能,滅菌程式的驗證,生產過程滅菌效果的監控等。
分類
1、按結構分可分為片狀生物指示劑(strip biological indicator)和自含式生物指示劑(self-contained biological indicator);
2、按監測滅菌工藝可分為環氧乙烷滅菌生物指示劑,濕熱滅菌生物指示劑,輻照滅菌生物指示劑,乾熱滅菌生物指示劑,過氧化氫滅菌生物指示劑等;
3、按培養時間可分為通用型生物指示劑和快速型生物指示劑。
重量質量特性
1、芽孢含量
2、D值
作用
1、 對任何滅菌設備性能,滅菌工藝效果的驗證,可通過得到的物理參數如熱分布與熱穿透數據, 來估測一個滅菌程式對微生物的致死性。但物理參數並不能直觀反映微生物的殺滅程度,保證是否達到規定的“無菌保證水平(Sterility Assurance Level, SAL)(SAL的定義為產品經滅菌/除菌後微生物殘存的機率,國際上一致規定SAL不得大於10)”。生物指示劑就是為了保證整個滅菌過程達到SAL 水平而套用的,它能綜合反映影響滅菌效果的各種因素。
2、 無菌檢查是無菌
產品質量控制的一個重要指標。但無菌檢查是抽樣檢查,而微生物污染屬非均勻污染,由於抽樣的機率問題,生產過程中產品滅菌效果不符合要求往往難以用無菌檢查結果反映出來,除非是較嚴重污染的情況。因此,無菌產品的無菌保證不能依據終產品的無菌檢查結果,而需要通過生物指示劑的挑戰試驗來監控。
配製方法
指示劑與指示液的配製
二苯胺磺酸鈉指示液取二苯胺磺酸鈉0.2g,加水100ml使溶解,即得。
二苯偕肼指示液 取二苯偕肼1g,加乙醇100ml使溶解,即得。
雙硫腙指示液 取雙硫腙50mg,加乙醇100ml使溶解,即得。
石蕊指示液 取石蕊粉末10g,加乙醇40ml,回流煮沸1小時,靜置,傾去上層清液,再用同一方法處理二次,每次用乙醇30ml,殘渣用水10ml洗滌,傾去洗液,再加水50ml,煮沸,放冷,濾過,即得。變色範圍 pH4.5~8.0(紅→藍)。
甲酚紅指示液 取甲酚紅0.1g,加0.05mol/L氫氧化鈉溶液5.3ml使溶解,再加水稀釋至100ml,即得。變色範圍 pH7.2~8.8(黃→紅)
甲酚紅-麝香草酚藍混合指示液取甲酚紅指示液1份與0.1%麝香草酚藍溶液3份,混合,即得。
甲基紅指示液取甲基紅0.1g,加0.05mol/L氫氧化鈉溶液7.4ml使溶解,再加水稀釋至200ml,即得。變色範圍 pH4.2~6.3(紅→黃)。
甲基紅-亞甲藍混合指示液取0.1%甲基紅的乙醇溶液20ml,加0.2%亞甲藍溶液8ml,搖勻,即得。
甲基紅-溴甲酚綠混合指示液取0.1%甲基紅的乙醇溶液20ml,加0.2%溴甲酚綠的乙醇溶液30ml,搖勻,即得。
甲基橙指示液取甲基橙0.1g,加水100ml使溶解,即得。 變色範圍 pH3.2~4.4(紅→黃)。
甲基橙-二甲苯藍FF混合指示液 取甲基橙與二甲苯藍FF各0.1g,加乙醇100ml使溶解,即得。
鄰二氮菲指示液取硫酸亞鐵0.5g,加水100ml使溶解,加硫酸2滴與鄰二氮菲0.5g,搖勻,即得。本液應臨用新制。
茜素磺酸鈉指示液取茜素磺酸鈉0.1g,加水100ml使溶解,即得。變色範圍 pH3.7~5.2(黃→紫)
螢光黃指示液取螢光黃0.1g,加乙醇100ml使溶解,即得。
鈣黃綠素指示劑 取鈣黃綠素0.1g,加氯化鉀10g,研磨均勻,即得。
鈣紫紅素指示劑取鈣紫紅素0.1g,加無水硫酸鈉10g,研磨均勻,即得。
薑黃指示液取薑黃粉末20g,用冷水浸漬4次,每次100ml,除去水溶性物質後,殘渣在100℃乾燥,加乙醇100ml,浸漬數日,濾過,即得。
結晶紫指示液取結晶紫0.5g,加冰醋酸100ml使溶解,即得。
酚酞指示液取酚酞1g,加乙醇100ml使溶解,即得。 變色範圍 pH8.3~10.0(無色→紅)。
鉻黑T指示劑取鉻黑T 0.1g,加氯化鈉10g,研磨均勻,即得。
澱粉指示液取可溶性澱粉0.5g,加水5ml攪勻後,緩緩傾入100ml沸水中,隨加隨攪拌,繼續煮沸2分鐘,放冷,傾取上層清液,即得。本液應臨用新制。
硫酸鐵銨指示液取硫酸鐵銨8g,加水100ml使溶解,即得。
溴酚藍指示液取溴酚藍0.1g,加0.05mol/L氫氧化鈉溶液3.0ml使溶解,再加水稀釋至200ml,即得。 變色範圍 pH2.8~4.6(黃→藍綠)。
溴麝香草酚藍指示液取溴麝香草酚藍0.1g,加0.05mol/L氫氧化鈉溶液3.2ml使溶解,再加水稀釋至200ml,即得。 變色範圍 pH6.0~7.6(黃→藍)。
麝香草酚酞指示液取麝香草酚酞0.1g,加乙醇100ml使溶解,即得。變色範圍 pH9.3~10.5(無色→藍)。
麝香草酚藍指示液取麝香草酚藍0.1g,加0.05mol/L氫氧化鈉溶液4.3ml使溶解,再加水稀釋至200ml,即得。變色範圍 pH1.2~2.8(紅→黃);pH8.0~9.6(黃→紫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