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贅婚姻(招贅婚)

入贅婚姻

招贅婚一般指本詞條

入贅婚姻即指男女結婚後,男到女家成親落戶的情形,這種婚姻多是女家無兄無弟,為了傳宗接代者招女婿上門。舊社會有一種陋習,男到女家成親落戶要隨女家的姓氏,被稱為“倒插門”,“小子無能更姓改名”等等。新中國成立後,為了改變男尊女卑或女尊男卑的觀念,大力提倡男女平等,一夫一妻制,傳統意義上的“倒插門”也大大弱化,只是居住地方。

入贅的婚姻儀式通常比較簡單,不事鋪張。但也有華僑或殷富之家,先讓入贅的男子來家居住,而令女兒到外祖母家居住,到了婚娶吉期,照樣有花轎到外祖母家去迎親,照樣擔嫁妝和鼓樂伴行,家中照樣安排等新人的佇列,用熱烈的炮聲迎接新娘入門,照古例踢轎門、請出轎、牽新人上廳堂行交拜禮,同樣鼓樂喧天炮聲震地,大宴親友和賓客,用熱鬧的場面把入贅形式加以掩蓋,使男子堂而皇之地娶親,女兒照樣坐花轎“出嫁”做新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入贅婚姻
  • 外文名:marry into and live with one's bride's family
  • 拼音:rù zhuì hūn yīn
  • 注音:ㄖㄨˋ ㄓㄨㄟˋ ㄏㄨㄣ 一ㄣ 
  • 釋義:男子婚於女家並成為其家庭成員
  • 別名倒插門
  • 類別:婚姻
歷史,古時儀式,風俗,叫法,

歷史

明·馮夢龍醒世恆言·李玉英獄中訟冤》:“ 玉英女兒有如此美才,後日不捨得嫁他出去;訪一個有才學的秀士入贅家來,待他夫婦唱和,可不好么?”
清·李漁凰求鳳·媒間》:“ 喬老爺無子,只有這位小姐,不肯嫁他出門,要你過來入贅的。”
丁玲《夜》:“他也曾離開過這裡,挾著一個小包捲去入贅在老婆的家中,那時他才二十歲。”

古時儀式

舊時,入贅之日,由女家備四人轎,並用行人執事,專迎新郎,俗稱“抬郎頭”,或先一日由女家按去,宿新房中,正日,花轎鼓吹,抬新娘兜喜神方一轉,似男家迎娶,到門拜堂。亦有新娘不坐花轎,屆時男女拜堂成親,禮節儀式從簡。
入贅的男子,往往要由女兒親自挑選,從這一點上說,比那些姑娘被蒙在鼓裡,單憑“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包辦的婚姻更勝一籌

風俗

中國傳宗接代的思想是入贅的主要原因,入贅俗稱招婿,它是男方到女方家入戶,孩子隨母姓。原為母系家族婚制,這是從妻居、服役婚等古婚遺俗的發展。入贅得以延續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女方需要勞動力,需要養老接代;二是男子家貧而無力娶妻,只能以身為質到女家完婚。秦漢時,入贅形式具有“贅婿服役”的性質。宋代以後,入贅變為“贅婿補代”、“贅婿養老”性質,女家沒有男性子嗣,招婿上門接續宗祧,補充勞力,並贍養女家老人。
如今男女平等一夫一妻制,姓氏也是雙方協商決定,男娶女嫁,女娶男嫁都無所謂了,即沒有所謂的“倒插門”了,只是居住地方不同而已。
男婚女嫁和入贅是兩種不同的婚姻模式,殊途同歸,結果都是兩個人生活在一起,共同的目的都是為了孩子好。不過,受傳統觀念和社會價值觀的影響,兩者之間仍然存在差異。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入贅婚姻中的男人可能要承受更大的壓力,付出更多的努力。一般來說,入贅婚姻是受到一些客觀因素的影響,雙方家庭存在不對稱性,為達到平衡而採取的婚姻模式,因此這與男婚女嫁的婚姻模式相比,存在一定的特殊性,需要雙方家人達成諒解,克服困難,而其中,入贅男人承擔著更大的責任;另外,入贅婚姻中的男人入贅到女方家庭生活,男方要適應的就不只是妻子一人,還有妻子的家人,因此要付出更多。

叫法

入贅又稱入舍,意即進入女家屋舍,成為女家的人。
潮汕還有三種名稱,一種叫“添偏肋”,偏肋,肋骨。沒有男人的家庭也就可以說沒有或少了“偏肋”,招了夫婿,也就添了“偏肋”。
另一種叫“沖滾水”,民間傳說某地有一屠夫死後,其妻招一光棍為夫,接替屠宰工作,可因新夫對屠宰外行,妻子只得叫他沖滾水,故有此稱。另一說“充滾水”即趁熱在婚之意,再以中叫“疊牆衛”。借用建築名詞接疊半截不全的牆壁之意。一個家庭中的男人好比房屋的牆壁,有了男人,如房屋牆壁完整,也有了保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