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鞋珊瑚

拖鞋珊瑚

拖鞋珊瑚(Calceola ),四射珊瑚中的一屬。形似拖鞋,故名。其生活在晚古生代泥盆紀早、中期,是一類已經滅絕了的極其特化的海生動物化石。它廣泛分布於北美早、中泥盆紀的地層中。是古生代泥盆紀的重要標準化石。我國雲南、四川、廣西、貴州、廣東等地都有發現。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拖鞋珊瑚
  • 拉丁學名:Calceola Lamarck
  • 別稱:毛狀舌珊瑚
  • :動物界
  • :腔腸動物門
  • :珊瑚綱
  • 亞綱:四射珊瑚亞綱(皺紋珊瑚亞綱)
  • :泡沫珊瑚目
  • :拖鞋珊瑚屬 Calceola
  • 分布區域:我國雲南、廣西、貴州、四川、廣東等地
  • 地史分布:早—中泥盆世
形態特徵,分類位置,生活習性,繁殖方式,分布範圍,研究現狀,中國地質博物館藏品,

形態特徵

單體,拖鞋狀,始部尖銳,輪廓近等邊三角形,有時尖銳的始部上蹺,背面圓凸,腹面平坦。萼深,萼部橫切面半圓形,具一片或四片半圓形萼蓋,萼蓋沿平直的腹面邊緣啟閉。底面長寬各約10餘mm到40餘mm。隔壁為短脊狀,對隔壁較突出,位於平坦面中央。隔壁和萼蓋內面成平行排列,而在凸面上成羽狀排列。除少數種以外,一般未見泡沫板。
拖鞋珊瑚

分類位置

珊瑚動物(corals)是腔腸動物門(Coelenterata)的一個綱,即珊瑚綱(Anthozoa)。珊瑚綱絕大多數具外骨骼,已鈣質為主,少數具鈣質或角質的骨骼(或稱共骨),共骨多由方解石骨針組成,且位於中膠層內。
根據軟體的特點,如觸手、隔膜數目與排列,以及硬體骨骼特徵,拖鞋珊瑚屬於四射珊瑚亞綱中的泡沫珊瑚目。

生活習性

拖鞋珊瑚具有特化的形體特徵,因此對生態環境的要求與一般復體珊瑚有明顯不同,慣於生活在距海岸較近,含泥質較高,淺而溫暖的海水中。生活中其腹面(平坦面)向下斜躺在軟泥基質上,萼蓋展開,用觸手攝取食物。萼蓋是禦敵之武器,當天敵襲擊時,可迅速關閉,以保其身也。因拖鞋珊瑚不營固著生活,而是躺臥軟泥上,說明其可憑藉觸手做緩慢移動,否則,日久軟泥會將其掩埋窒息。拖鞋珊瑚有獨特的體態,使之成為較好的指相化石,一般它的尖銳的始部指向洋流方向。

繁殖方式

從現代六射珊瑚研究得知,珊瑚蟲大多雌雄同體,但海葵為雌雄異體。有性生殖在母體內發育形成浮浪幼蟲,當其被排出母體後,幼蟲遊動一段時期或被水流帶至遠處適宜環境固著下來(附在硬質海底或其他生物介殼上),發育成一個新個體。其體壁基部外胚層細胞首先分泌一個鈣質底盤,其邊緣向上生長及分泌外壁。隨著珊瑚蟲的成長,軟體隨之上移,骨骼逐漸增加。有性生殖產生單體珊瑚或復體珊瑚中的原聲個體(即第一個體),無性生殖由出芽或分裂產生群體,群體骨骼稱為復體。個體或群體所分泌的骨骼均稱為珊瑚體。

分布範圍

廣泛分布於北美早、中泥盆紀的地層中。我國雲南、廣西、貴州、四川、廣東等地都有發現。

研究現狀

Calceola現已為廣大地質古生物工作者所熟悉,但早在18世紀及18世紀以前,卻曾被誤認為是牡(oysters)、固著蛤(rudistes)或腕足類( brachiopods)。一直到 19 世紀末,古生物學家才將它確定為珊瑚化石。但長期以來,世界各國古生物學文獻中所記載的拖鞋珊瑚只確定為一個種,即 Calceola sandalina ( Linné ,1771)。1915年,Richte首先將德國中泥盆統上部長形的Calceola確定為C.sandalina mut.alta 變種,把中泥盆統下部短形的命名C.sandalina mut.lata變種。隨後,各國學者又分別確定了其它一些變種( 或亞種)。據統計,全世界已命名的 Calceola約有 40 余個變種( 或亞種) (Cotton , 1983)。而我國截止1999年,已發現了20個亞種,從數量上看,幾乎占世界上已經發現的一半。從生物地層學的角度來看,我國產出Calceola 的層位要比外國的多,而且出現得早。歐洲研究Calceola的歷史雖然比中國早,發現的最低層位是埃姆斯階上部(upper Emsian),但中國發現的層位比歐洲的更低,在埃姆斯階下部(lower Emsian)的鬱江組發現了極其豐富而且保存完美的Calceola,據此推測,我國南方可能是Calceola的起源中心,然後逐漸遷移擴散到其它地方。

中國地質博物館藏品

中國地質博物館拖鞋珊瑚藏品圖片中國地質博物館拖鞋珊瑚藏品圖片

圖片描述:中國廣西省長塘的拖鞋珊瑚的標本照片
收藏單位:中國地質博物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