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野味守護健康

拒絕野味守護健康

一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將隱匿於陰影之中的野味問題公之於眾,這不是第一次全民探討野味隱患。然而,非典曾經帶來的傷害隨著時間推移漸漸被淡忘,在過去十多年捲土重來的“野味”,很大程度上導致了這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爆發。面對又一次的傷痛,希望疫情過後,我們能痛定思痛,警鐘長鳴。

科學消除野味文化同時,也避免妖魔化野生動物。每一種野生動物,對維持全球生態系統平衡都有著重要的意義,拒絕野味應成為我們的基本常識。

基本介紹

穿山甲,蝙蝠,野豬,狍子,豪豬,果子狸,蛇,

穿山甲

穿山甲屬哺乳綱鱗甲目,現存8種,4種分布於亞洲,4種分布於非洲。體表覆蓋有鱗甲,眼和耳小,嗅覺發達,四肢具有發達的爪,口小且無齒,發達的長舌表面布滿粘液。穴居,主要以各種蟻類和白蟻為食。
  • 現狀
穿山甲是全世界走私最多的哺乳動物,且很難進行人工繁育;中華穿山甲已經極度瀕危。許多人相信,穿山甲的鱗片有藥用價值。然而,它們由角蛋白構成,和人類指甲的化學成分非常相似,並沒有什麼藥效。
穿山甲穿山甲
  • 潛在危害
據統計,穿山甲共可攜帶34個屬的寄生蟲和致病菌(包括4屬原生動物,13個屬的線蟲,8個屬的蜱類,2個屬的蟎類和7個屬的致病菌)捕捉、宰殺和食用均可能導致病原體或寄生蟲感染人體,引發疾病。最近華南農業大學相關專家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馬來穿山甲可能是新型冠狀病毒的中間宿主。
  • 積極意義
穿山甲以蟻類和白蟻為食且食量巨大,對控制森林中螞蟻和白蟻和種群數量,防治白蟻危害有著巨大的作用。鱗甲目獨特的身體結構,生活習性和演化地位,也擁有很高的科研價值。

蝙蝠

  • 現狀
蝙蝠為哺乳綱翼手目動物的統稱,種類繁多(超過1200種),占目前已知哺乳動物種類的20%,分布遍布全球。現存最小的蝙蝠翼展僅15厘米,體重2-2.6克,最大的蝙蝠則可以長到1.6公斤,翼展1.7米。蝙蝠可以昆蟲、小脊椎動物、果實、花蜜等為食,只有3種產於中南美的蝙蝠吸食血液。
  • 潛在危害
蝙蝠擅長飛行,活動範圍大,常常跨越多個生境,因此體表可攜帶多種體表寄生蟲,加之其特殊的代謝方式亦可攜帶大量病毒,其中相當一部分為致死率相當高的烈性傳染病,如冠狀病毒、漢塔病毒、麗莎病毒,狂犬病毒、尼帕病毒、拉薩熱病毒、亨尼巴病毒、伊波拉病毒和馬爾堡病毒。其唾液,血液,糞便和尿液都可傳播病毒。
蝙蝠蝙蝠
捕捉食用蝙蝠或與蝙蝠有過密切接觸的野生動物,非常容易感染這些病毒。
  • 積極意義
許多種類的蝙蝠以昆蟲為食且食量巨大,對控制農業害蟲和衛生害蟲有著重要的價值(美國利用保護野生蝙蝠控制農業害蟲,每年可節省37-530億美元)。另一些蝙蝠是熱帶植物(包括榴槤和鳳梨蜜等熱帶水果)重要的授粉動物。蝙蝠群的存在對維繫一些極具科研價值的洞穴生態系統至關重要,具有很高的生態價值。

野豬

野豬(Sus scrofa)是家豬的祖先,原產於亞洲和歐洲。
  • 現狀
野豬對環境的適應力很強,且繁殖迅速。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將野豬列為無危級。
野豬野豬
在中國,由於生態環境的改善和全國性的禁獵活動,以及食肉猛獸的缺乏,野豬在許多地區大量繁殖,出現了破壞農作物和威脅人身安全的現象。可以依法對數量過剩的野豬進行捕殺,但要嚴禁以“除害”之名,進行非法盜獵。
  • 潛在危害
一些病原體可能會通過野豬傳染給人和家畜。在歐洲,野豬攜帶豬布魯氏桿菌(Brucella suis),這種病菌可以感染豬和人。在比利時和中國都發現過野豬攜帶非洲豬瘟病毒。在中國有些地區,有時家豬被放養在森林裡,與野豬共同生活,加大了病原體傳染的可能性。
  • 積極意義
野豬覓食會用嘴翻挖地表泥土和落葉層,一頭野豬在一分鐘內能挖掘約兩平方米的土地。“豬拱地”會改變土壤的營養物質循環,影響到植物的再生,對環境的影響很大。

狍子

(Capreolus pygargus)又名東方狍,是一種小型的鹿。狍在遇到並逃脫危險之後,會回到危險的發生地,因此被戲稱為“傻狍子”,其實這是為了評估領地的安全性。
  • 現狀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將狍列為無危級。然而在中國,因為過度狩獵和生存環境受破壞,狍的數量正在減少。狍位列“三有”名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在禁獵期和禁獵區獵捕狍,可構成非法狩獵罪
狍子狍子
在中國有地區嘗試人工飼養狍,但狍容易受驚,不適應圈養環境,養殖規模不大。有些名義上的“人工養殖”,其實是將野生狍捕捉起來圈養,仍然對野外種群構成威脅。
  • 潛在危害
1987年,中國發生過因食用感染鼠疫的死狍,將鼠疫傳染給人致死的案例。

豪豬

豪豬屬於齧齒目,是對豪豬科(Hystricidae)美洲豪豬科(Erethizontidae)物種的統稱,共同特徵是用來自衛的尖銳的刺。中國現有兩種野生豪豬,是需要受保護的物種,都被列於“三有”名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 現狀
豪豬腸道里未消化的植物團塊,被稱為豪豬棗(bezoar)沒有可靠證據證實,豪豬棗具有療效,但有傳聞稱其具抗癌作用。據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Traffic)報告,為了獲取豪豬棗,東南亞的豪豬大量遭到捕殺,獲得的豪豬棗主要銷往中國。
豪豬豪豬
馬來豪豬(Hystrix brachyura)在國內有較普遍的人工飼養,主要用於食用,但目前並無明確的針對食用豪豬的檢驗檢疫標準。拔去毛刺之後,豪豬的皮膚凸起呈塊狀,形似鱗片。所以人工飼養的豪豬,有時被用來冒充穿山甲。
豪豬不是豬,不會傳播非洲豬瘟。
  • 潛在危害
北美豪豬科能攜帶很多蜱蟎,並且能在不出現明顯症狀的情況下攜帶大量的線蟲、絛蟲、蟯蟲等體內寄生蟲。豪豬科除了蜱蟎之外也能攜帶瘧原蟲、隱孢子蟲等內寄生蟲。如捕殺、食用野生豪豬,有患上人畜共患病的可能。

果子狸

果子狸(Paguma larvata)屬於食肉目靈貓科。與別的食肉目動物不同的是,它主要吃植物,尤其喜食水果;同時也吃類、蚯蚓、小昆蟲等動物性食物。
  • 現狀
由於食性寬泛,果子狸演化出強大的環境適應性,在東亞和東南亞的山林地帶,時常能看到它們的身影。僅在中國境內,就有9個果子狸的亞種分布。
果子狸果子狸
野生果子狸不僅大量被作為“山珍野味”食用,也較早地被人工養殖,新中國以來,果子狸養殖業在各地蓬勃開展。
  • 潛在危害
人工養殖的果子狸種群依然時常和野外環境接觸——為保證種源優良,養殖場經常從野外種群中引種,此外,養殖果子狸缺乏普通家畜的檢疫程式,對其攜帶的人畜共患病原難以篩查,種種原因導致人工養殖的果子狸依然會成為諸多病原的中間宿主。
2003年,雲南昆明附近的一群中華菊頭蝠與附近養殖的果子狸意外接觸,蝙蝠體內的SARS病毒經由果子狸作為中間宿主,由此導致了SARS疫情的傳播。

屬於爬行綱有鱗目蛇亞目。我國本土原生蛇類種類繁多,有240多種,其中有40多種是毒蛇。
  • 危害
食用野生蛇類(包括泡酒,喝蛇血吞蛇膽)會對人體造成很大的健康隱患。
蛇
野生蛇類身上常攜帶多種線蟲、絛蟲等寄生蟲,其中包括危害巨大的曼氏疊宮絛蟲。此種寄生蟲的幼蟲(裂頭蚴)常見於野生蛙類及蛇類的皮下和肌肉、內臟組織中,人食用野生蛙蛇即可能感染此寄生蟲。如寄生於皮下或肌肉組織,會導致局部囊腫;如果進入腦組織,則可能導致失明、癲癇、癱瘓等嚴重症狀
野生蛇類也會攜帶鉤端螺旋體、沙門氏菌等其他病原體。人感染鉤端螺旋體可導致高燒、內臟損傷等,嚴重可導致死亡。沙門氏菌感染可導致高燒、腹瀉甚至死亡,對老年人和兒童尤其危險
野生蛇類體表也常有蜱蟎等寄生,會傳播疾病。
  • 積極意義
種類繁多的野生蛇類既能通過捕食控制嚙齒類、昆蟲等的種群密度,也是許多更大的食肉動物的重要食物來源,對於生態系統的平衡和人類的生產生活有著重要而積極的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