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拐子馬
- 外文名:When the horse
- 指代物:北宋時金人的左右翼騎兵
- 兵種:輕,中型騎兵
釋義
考證
總的來說, “拐子馬”屬於一種輕型或中型騎兵。汪若海記錄順昌之戰的一篇《剳子》中記載: “以鐵騎為左右翼號拐子馬,皆是女真充之”。女真人作為馬背上的民族,騎兵是其在戰場上的中堅,如南宋呂頤浩在奏疏中談到“虜人遇中國之兵,往往以鐵騎張兩翼前來圍掩”,可見金軍的“拐子馬”的任務是包抄“圍掩”。
在南宋張棣所著《金虜圖經》一書中有這樣一段記載: “虜人用兵專尚騎,間有步者,乃簽差漢兒,悉非正軍虜人。取勝全不責於簽軍,惟運薪水,掘壕塹,張虛勢,般糧草而已。不以多寡,約五十騎為一隊,相去百步而行。居長以兩騎自隨,戰騎則閒牽之,待敵而後用……;其臨大敵也,必以步軍當先,精騎兩翼之。或進或退,見可而前,弓矢亦不妄發。虜流有言曰:“不能打一百餘個回合,何以謂馬軍?”蓋騎先貴衝突,而已,遇敗亦不散去,則逐隊徐徐而退。弓力止七斗,箭極長,刀劍亦不取其快利。甲止半身,護膝微存,馬甲亦甚輕。”《金虜圖經》“虜人用兵專尚騎,間有步者,乃簽差漢兒,悉非正軍虜人”的記載,與汪若海所說的“(拐子馬)皆是女真充之”一致。而“其臨大敵也,必以步軍當先,精騎兩翼之”的記載則是宋人稱其為“拐子馬”的原因。
古代戰爭中,大隊的騎兵往往是被放在兩翼的,這樣才能充分利用其高度的機動性及集團衝鋒時所產生的巨大衝擊力,對敵人側翼進行突擊。而且兩翼騎兵需要有相當的規模,才能實現其作戰意圖。所以“拐子馬”其實是金軍騎兵的主力。金國女真用兵之戰術,常以步兵作正兵,而倚仗左、右翼騎兵(即拐子馬”)作迂迴側擊,用以對敵軍包抄突擊。《歷代名臣奏議》卷90呂頤浩奏所言:“虜人遇中國之兵,往往以鐵騎張兩翼前來圍掩”直至南宋寧宗時,葉適在《水心別集》中稱“拐子馬,虜之長技”。
郾城會戰剛開始時,金國女真騎兵即以兩翼拐子馬“更進迭卻”,迂迴側擊,岳飛隨即“遣發背嵬、游奕馬軍”出擊(參見《鄂國金佗稡編》卷16,或《宋會要輯稿》兵14中收錄的岳飛郾城捷奏)。岳家軍騎兵(背嵬騎軍,游奕馬軍)同金國主力騎兵(即“拐子馬”)周旋,故“鏖戰數十合,方決勝負”。岳飛郾城捷奏說雙方“鏖戰數十合”,就是指女真騎兵進行數十次“更進迭卻”的戰鬥,針對金國女真騎兵的作戰特點,岳飛巧妙地指揮部屬,“或角其前,或掎其側,用能使敵人之強,不得逞志於我”(參見《紫微集》卷12收錄的梁吉等人郾城之戰立功轉官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