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高宗趙構的紹興十年( 1140 ),岳飛由鄂州率軍北上,抗擊由金朝女真貴族兀朮統帥的南侵兵馬,在郾城戰役中,大破金方的精銳部隊——拐子馬。
基本介紹
- 名稱:岳飛破拐子馬
- 地點:鄂州
- 時間:南宋高宗趙構的紹興十年(1140年)
- 參戰方:宋朝,金朝
- 結果:宋朝獲勝
- 主要指揮官:岳飛,兀朮
作品原文,文章譯文,字詞註解,作品背景,出處簡介,
作品原文
初,兀朮有勁軍,皆重鎧,貫以韋索,三人為聯,號‘拐子馬’,官軍不能當。是役也,以萬五千騎來,飛戒步卒以麻扎刀入陣,勿仰視,第砍馬足。拐子馬相連,一馬仆,二馬不能行,官軍奮擊,遂大破之。兀朮大慟曰:“自海上起兵,皆以此勝,今已矣!“
文章譯文
原先,兀朮有精銳的騎兵軍隊,穿著很厚的鎧甲,用牛皮帶子連線,三人一組,稱為“拐子馬”,宋朝官兵都不敢抵抗。這一戰(指1140年郾城之戰),兀朮率軍15000騎兵來侵犯,岳飛告誡步兵用麻札刀殺入敵陣,不要抬頭看,只管砍馬的腳。拐子馬連在一起,一匹馬跌倒,其餘二匹馬不能前進。官兵奮起攻擊,就大破兀朮的軍隊。金兀朮非常悲痛地說:“從海上發動戰爭開始,都是以這方法獲勝,現在完了!“
字詞註解
皆:都
以:用
索:連線
號:號稱
犯:侵犯
戒:命令
步卒:步兵
重鎧:指很厚的鎧甲
是役:這一戰,指1140年郾城之戰。
第:只管
仆:跌倒
二馬:其餘二匹馬
兀朮:金的大將,俗稱金兀朮。
勁軍:精銳的軍隊
貫以韋索:用牛皮帶子連結
作品背景
南宋高宗趙構的紹興十年( 1140 ),岳飛由鄂州率軍北上,抗擊由金朝女真貴族兀朮統帥的南侵兵馬,在郾城戰役中,大破金方的精銳部隊——拐子馬。這一歷史事件,直到今天還在普遍流傳。但是,究竟拐子馬是一種什麼樣的部隊,具有何等樣的裝備,這卻從南宋以來的史書上,就有不同的記載和不同的理解。到岳珂在他所編寫《鄂王行實編年》中,對拐子馬又詳細地加以解釋說:“兀朮有勁軍,皆重鎧,貫以韋索(按即皮繩)凡三人為聯,號拐子馬,又號鐵浮圖,堵牆而進,官軍不能當,所至屢勝。”此說即出,章穎在《南渡四將傳》的《岳鄂王傳》中加以沿用,元朝官修的《宋史·岳飛傳》中也加以沿用。
出處簡介
中國明代輯錄名將傳略的兵書。全稱《新鐫繡像旁批詳註總斷廣百將傳》。題明黃道周注斷,陳元素原本,周亮輔增補,實為在宋張預《百將傳》基礎上,幾經增補而成。輯周初至明後期將帥185人,共20卷,文18萬餘字,圖20幅,明崇禎十六年(1643)刊行。後人改為《廣名將傳》、《廣名將譜》,所輯人物略有出入。該書記敘人物,推崇品德戰功,尤重用兵的謀略戰法。如,范蠡攻吳,乘隙搗虛;白起敗趙,長平圍殲;王翦擊楚,反客為主;田單乘懈,火牛夜襲;謝玄揚聲襲輜重,引敵還保,解圍彭城;檀道濟“唱籌量沙”,以虛惑敵;長孫晟離強合弱,智破突厥;李靖圍江陵,散舟惑敵;李愬襲蔡州,出奇制勝;岳飛破“拐子馬”,以步制騎;俞大猷“事必先周”,以長制短等等。它收錄人物以明代為重點,對南宋抗金名將,也比較注意,欲藉此激勵當時。將領事跡重要之處有旁批圈點,指明利害,最後“總斷結其智勇之所在”,以使讀者領悟兵家運用奇正、眾寡的奧妙。清代譽為“營伍中必不可少之書”。但對個別人物的記述帶迷信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