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類抱對
蛙類的生殖特點是
雌雄異體、水中受精,屬於
卵生。繁殖的時間大約在每年四月中下旬。在生殖過程中,蛙類有一個非常特殊的現象——抱對。需要說明的是,蛙類的抱對並不是在進行交配,只是生殖過程中的一個環節,研究表明,如果人為地把雌雄青蛙分開(即沒有抱對的過程),那么即使是在青蛙的繁殖期里,雌蛙也不能排出卵細胞。可見抱對的
生物學意義,主要是通過抱對,可以促使雌蛙排卵。一般
蛙類都在水中產卵、受精,卵孵化後變成
蝌蚪,在水中生活,然後變成幼蛙登入活動。
抱對的意義
抱對現象是蛙蟾類在產卵前必不可缺的繁殖行為,當雄性一旦追逐到雌體後,鳴聲便戛然而止,用前肢緊緊抱住異性的腋下而蹲伏於其背上。其生物學意義顯然是與刺激兩性同步排精產卵和提高受精率具有密切關係。
每當春夏之交,在近水邊的草叢中,常可看到進入生殖期的雄蛙趴在雌蛙的身體上,並用前肢緊緊地抱住雌蛙,這種現象叫抱對。雄蛙前肢的拇指基部,有棕黑色的隆腫突起,稱為婚瘤,為抱對之用。
青蛙的卵是
體外受精,抱對是青蛙
產卵和排精時的行為。抱對時,雌雄蛙的
泄殖腔(動物體的
消化管、輸尿管和
生殖管共同開口處的總腔稱)孔相互接近,有利於
精液直接排在卵上,這樣就會提高卵的受精率,增加了精卵結合的機會。
蛙類的生殖都要經過“抱對”這一過程具有重要的
生物學意義。我們知道,生物的行為都要與其生活環境相適應,這是生物長期進化的結果。蛙類是
水陸兩棲動物,生活環境在水邊,受水中和陸上動物的雙重侵擾;蛙類又是
體外受精的動物,一年一度產卵,其產卵量大大低於魚類。產卵量如一隻黑斑一次產卵800一5000粒,而一條2斤重的鯉魚一次產卵可達10萬粒,相差20多倍。為了繁衍後代的需要,蛙類必須提高其卵的受精,而抱對行為有利於生殖同步化,雌雄蛙抱對,雌蛙排卵,同時雄蛙排精,精、卵即在水中完成受精作用,避免了時間差,大大提高了受精率。另一方面也有利於兩棲動物的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