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楊柳歌辭

折楊柳歌辭

《折楊柳歌辭》是創作於北朝時期的五言絕句組詩作品,出自《樂府詩集》作者已軼。共五首,收入橫吹曲辭梁鼓角橫吹曲,內容相貫,主要為征人臨行之際與其情人相互贈答之詞。折楊柳是古代送別的習俗,送者、行者常折柳以為留念。是對唐代文化風俗有重大影響的樂府文學作品。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折楊柳歌辭
  • 創作年代:北朝
  • 作品出處:《樂府詩集》
  • 文學體裁:五言絕句
  • 作者:無名氏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創作背景,作品賞析,

作品原文

折楊柳歌辭
(一)
上馬不捉鞭,反折楊柳枝
蹀座吹長笛,愁殺行客兒②。
(二)
腹中愁不樂,願作郎馬鞭。
出入擐郎臂,蹀座郎膝邊
(三)
放馬兩泉澤,忘不著連羈
擔鞍逐馬走,何見得馬騎
(四)
遙看孟津河,楊柳郁婆娑
我是虜家兒,不解漢兒歌
(五)
健兒須快馬,快馬須健兒。
蹕跋黃塵下,然後別雄雌

注釋譯文

①捉鞭:拿起馬鞭。捉:抓、拿。
②蹀座:偏義複詞,取“座”義。:行;座,同“坐”。長笛:指當時流行北方的羌笛
③擐:系,拴。
④羈:馬籠頭
⑤逐:跟隨。
⑥孟津河:指孟津處的黃河。孟津:在河南孟縣南。郁:樹木茂密狀。婆娑:盤旋舞動,此指楊柳隨風搖曳的樣子。
⑦虜家兒:胡兒,古代漢族對北方少數民族之貶稱
⑧蹕跋:快馬飛奔時馬蹄擊地聲。黃塵:指快馬奔跑時揚起的塵土。別雄雌:分高低、決勝負。

創作背景

《折楊柳歌辭》,《樂府詩集》收入橫吹曲辭梁鼓角橫吹曲,共五首,內容相貫,主要為征人臨行之際與其情人相互贈答之詞。折楊柳是古代送別的習俗,送者、行者常折柳以為留念。

作品賞析

第一首是寫“行客”告別親友遠行之際,“上馬”理當揮鞭啟程,可他卻“不捉鞭”,反而探身去折一枝楊柳。柳者,留也,在古代習俗中是作為惜別的象徵。這一細節,正表現出其依依惜別的心情。而此時更傳來了悠悠長笛之聲,豈不更令人悵惘,別情難抑!詩前三句純用敘事代抒情,不明言離愁,而巧妙地用“柳枝”、“長笛”象徵離情的事物意象作墊襯,逼出最後一句“愁殺”兩字。
第二首中,“愁不樂”點出與“郎”經常離別,故女子大發奇想,希望成為心上人的馬鞭,終日伴隨情郎身邊。詩蘊藉有致,頗帶南方吳聲西曲的柔情;但又頗有不同,“願作郎馬鞭”的痴想就明顯帶有北方器物的特徵。詩以剛健之筆抒溫婉之情,於爽健之中寓纏綿之情致。
第三首是寫放馬的情形。馬不戴羈,人扛馬鞍,人隨馬走,然後提出疑問“何見得馬騎”,怎么不見你騎馬呢。遠離故鄉前夕,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對未來充滿了迷惑與不解。
第四首詩寫征人遙望漫漫征程,對此行懷有隱憂。此詩應當注意兩點:(一)作者當是北方少數民族,或為鮮卑,或為其他,雖已難深究,但其顯然習慣於北方大漠生涯,來到中原沃土為時未久。故“遙望”之際,對“楊柳郁婆娑”之中原景物倍覺新鮮。“郁婆娑”三字十分傳神,令人想見垂柳成行、依依搖曳之美景。此種景物描寫,在北歌中極為罕見。(二)此詩當原用北族語言,經過漢譯。“虜家兒”者,即出諸漢人譯筆,北方民族斷不會用此貶詞自稱。至於詩中透露出其時南北民族融合與文化交流的信息,亦值得重視。
第五首詩是寫一場激烈的馬賽前的情景。賽馬場上,人強馬壯,躍躍欲試。作者不禁感嘆:健兒要獲勝,必須依靠駿馬;但快馬要顯示出其善奔,亦須依靠騎術高明的健兒。兩個“須”字,突出了人馬互相依賴的重要關係。“蹕跋黃塵”,動人心魄,展示出萬馬奔騰的壯闊景象。這是作者的揣想之辭,故云“然後”才能決一雌雄。詩有議論,有描寫,場景闊大,給人一種陽剛的美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