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鄭碼:DSQD,U:6297,GBK:BFB9筆畫數:7,
部首 :扌,筆順編號:1214135
小篆 抗 抗 contradict;counterplea;demur;demurrer;resist;repel;
釋義 基本解釋 抗kàng
〈動〉〈名〉
形聲 (形聲。字從手,從亢(kāng),亢亦聲。“亢”意為“管道”,引申為“窄路”。“手”為“抵”省。“手”與“亢”聯合起來表示“敵對雙方在管道里彼此用手掌相互抵禦”。本義:窄路相逢,相互抵禦)
(2)
同本義
[resist;combat;fight]
抗,御也。――《小爾雅·廣言》
(3)抗拒;拒絕
[defy;refuse]
[contend with]
(5)舉起
[raise]
(6)呈上
[present]。如:
抗表 (向皇帝上奏章);
抗章 (向皇帝上書直言)
[loud and sonorous]。如:
抗烈 (高亢激烈);
抗朗 (高亢響亮);
抗言 (高聲而言);抗音(
抗聲 )
(8)姓
抗氏、同伉氏、杭氏,春秋時衛國大夫三伉的後人,以伉、抗為氏。《
元和姓纂 》云:三伉氏,春秋時衛邑也。抗氏,魏國三伉大夫之後,後有抗喜為漢中太守。後轉寫為杭氏。因古代“杭”、“抗”二字通用,他的後代子孫便以杭為姓,稱杭氏。
詳細解釋 ◎ 抗 kàng
〈動〉
(1) (形聲。從手,亢聲。本義:抵抗,抵禦)
(2) 同本義 [resist;combat;fight]
抗,御也。——《小爾雅·廣言》
(3) 又如:
抗木 (舊時所用的葬具。在棺木之上覆蓋一席,用以防禦塵土);抗力(抵抗力);
抗犯 (抵抗與進犯);
抗玩 (
玩忽 抗命);
抗質 (謂劫持人質以相抗);
抗矯 (矯情抗俗,高蹈)
(4) 抗拒;拒絕 [defy;refuse]
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宋·
王安石 《答司馬諫議書》
(5) 又如:抗拒(頂撞;違抗並拒絕);
抗違 (抗拒,違背);
抗租 (抗繳地租);
抗逆 (違抗,抗拒);
抗斗 (反抗鬥爭)
(7) 又如:
抗橫 (抗衡);
抗行 (並行;抗衡);抗美(抗衡媲美);抗庫(並立,抗衡)
(8) 舉起 [raise]
(9) 又如: 抗力(力能舉起);
抗手 (舉手為禮);
抗足 (投足,舉足);
抗兵 (舉兵)
(10) 呈上 [present]。如:
抗表 (向皇帝上奏章);
抗章 (向皇帝上書直言)
◎ 抗 kàng
〈形〉
(1) 高;大。通“亢” [high; great]
謫戍之眾,非抗於九國之師也。——漢· 賈誼《
過秦論 》
(2) 又如:抗世(高世,超乎世俗);抗殿(謂高築殿堂或指高大的殿堂)
(3)
剛正不阿 ;高尚 [upright and never stooping to flattery;noble]
(4) 又如:
抗邁 (俊傑出群,高超不凡);
抗行 (高尚的德行);
抗跡 (高潔
不群 的行為);抗直(坦率剛直);
抗詞 (直言陳說。亦指嚴厲正直的言辭)
(5) 高亢;高聲 [loud and sonorous]。如:
抗烈 (高亢激烈);抗朗(高亢響亮);抗言(高聲而言);抗音(抗聲)
公(袁可立)於末坐抗聲曰:“特相公不肯耳!”——明 黃道周《節寰袁公傳》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古文〕亢《唐韻》苦浪切《集韻》《韻會》《正韻》口浪切,𠀤音伉。《說文》扞也。《儀禮·旣夕》抗木橫三縮二。《注》抗,御也,所以御止土者。又 《廣韻》舉也。《禮·文王世子》周公抗世子法於伯禽。《注》舉以世子之法,使與成王居而學之。又 《樂記》歌者上如抗,下如墜。《疏》歌聲上響,感動人意,如似抗舉也。又 以手舉物也。《淮南子·說山訓》百人抗浮,不若一人挈而趨。又 振也,蔽也。又 《增韻》抵也,敵也。《前漢·貨殖傳》子貢聘享諸侯,所至國君,無不分庭與之抗禮。又 《揚子·方言》縣也。山之東西曰抗,燕趙之郊縣物於台之上謂之佻。又 《集韻》居郞切,音岡。與掆同。亦舉也。《詩·小雅》大侯旣抗。《箋》舉鵠而棲之於侯也。《毛傳》苦浪反。《朱傳》居郞反。又 《唐韻》胡郞切《集韻》寒剛切,𠀤音杭。義同。《蔡邕·釋誨》九河盈溢,非一𠙽所防。帶甲百萬,非一勇所抗。 《說文》抗或從木。《徐鉉曰》今俗作胡郞切。別見木部。亢字作亠下凡。
說文解字 【卷十二】【手部】抗
扞也。從手亢聲。杭,抗或從木。苦浪切〖注〗臣鉉等曰:今俗作胡郎切。
說文解字注 扞也。旣夕禮注曰。抗,御也。左傳曰。以亢其讎。注云。亢猶當也。亢為抗之
叚借 字。
周禮 。綱
惡馬 。注云。綱讀為以亢其讎之亢。書亦或為亢。亢,御也。禁也。綱亦亢之,叚借字也。引申之義為高抗。旣夕注曰。抗,舉也。從手。亢聲。苦浪切。十部。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字形對比
字源演變 字形對比 相關詞語 抗癌
kàng ái
[anticancer] 用於治癌的,治癌有效的。
抗癌藥
抗暴
kàngbào
[resist force] 反抗暴力
抗辯
kàngbiàn
(1)
[counterplead;plead]∶拒絕責難,進行爭辯。
(2)
[contradict]∶不接受責難而提出辯護。
抗辯
kàngbiàn
[counterplea;demurrer] 在法庭上被告對原告的告訴提出的答辯。
抗詞
kàngcí
[speak bluntly;state outright] 直言
抗干擾
kàng gānrǎo
[antijamming] 用來對抗通訊或雷達運行的任何干擾的系統或技術。
抗旱
kànghàn
[resist a drought] 採取措施,減輕乾旱造成的損害。
抗衡
kànghéng
[be a match for;contend with] 彼此對抗,不相上下。
兩霸抗衡
抗洪
kànghóng
[fight a flood] 在洪水泛濫期間,採取措施,使人民生命財產不受損害。
抗洪救災
抗擊
kàngjī
[beat back] 抗禦反擊。
抗拒
kàngjù
[resist;defy] 抵抗並拒絕。
鮮能抗拒
kàngjuān
[refuse to pay levies and taxes] 公開反對交納
捐稅 。
抗菌素
kàngjūnsù
[antibiotic] 某些微生物(如細菌或真菌)或動植物產生的化學物質,多用生物合成法生產,具有殺死或抑制他種微生物(如病原菌)生長的能力。
抗澇
kànglào
[prevent waterlogging] 水澇時,採取措施避免農作物受害。
kànglǐ
[(meet) as equals] 行平等的禮。又作“
亢禮 ”、“
伉禮 ”
士無貴賤,與之抗禮
抗命
kàngmìng
[disobey;defy orders] 拒不接受命令;違抗命令。
抗日救亡運動
kàng-rì jiùwáng yùndòng
[the Movement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and Save the Nation from Extinction] 中國人民反對日本帝國主義侵略、反對國民黨政府賣國政策的愛國運動。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面對日軍步步緊逼的進攻,國民黨政府堅持不抵抗政策,民族危機嚴重。全國各地學生、工人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紛紛舉行罷課、罷工,向國民黨政府請願、示威,要求抵抗日本的侵略。民族資產階級和上層小資產階級也公開表示支持,要求國民黨政府改變政策。各地人民還組織“抗日救國會”等團體,募捐支援抗日軍隊和開展抵制日貨等愛國運動。1935年華北事變後,中國共產黨提出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主張,廣大人民積極回響,成立各界人民的抗日救亡團體,掀起了全國抗日救國的新高潮。
kàngshuǐ
[water-resistant] 防止水的作用和水的進入。
抗稅
kàngshuì
[tax dodge;refuse to pay taxes] 抗拒納稅。
抗訴
kàngsù
[lodge protests;(of prosecution) appeal for retrial;counterappeal] 檢察院對法院的判決或裁定提出重新審理的訴訟要求;對法庭提出抗議;反對某個訴訟。
抗體
kàngtǐ
[antibody] 機體在抗原刺激下所形成的一類能與抗原發生特異性結合的球蛋白,參與中和毒素、殺菌和溶菌。
抗性
kàngxìng
[resistance] 抵抗能力
kàngyán
(1)
[loudly speak]∶高聲而言
(2)
[speak bluntly]∶直言
kàngyán
[be solemn and just] 態度嚴正。
抗藥性
kàngyàoxìng
[drug resistance;become drug-fast] 由於常用某種藥物而引起的害蟲或病菌對該種藥物的抵抗能力。
抗議
kàngyì
[protest] 對某人、某國、某單位的言論、行為或措施表示強烈反對。
抗議書
抗禦
kàngyù
[resist and defend] 對敵人的抵抗和防禦。
抗災
kàngzāi
[fight natural calamities] 用各種方法抗禦自然災害。
抗戰
kàngzhàn
(1)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aggression]∶抵抗外敵侵略的戰爭
(2)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1937-1945)]∶中國特指抗日戰爭
抗震
kàngzhèn
[anti-seismic] 對破壞性地震採取各種御防或善後措施,儘可能減輕生命財產的損失
抗震結構
抗爭
kàngzhēng
[make a stand against;resist] 對抗鬥爭;抗議爭辯
kàngzhí
[unyielding] 剛直不屈
天性抗直,無所迴避。――《北史·柳慶傳》
古語解釋 基本解釋
抗
kàng ㄎㄤˋ
(1)抵禦
~擊。~爭。~拒。抵~。頑~。
(2)拒絕
~議。~上。~命。~稅。
(3)對等
~衡(力量不相上下的對抗)。
(4)高、大。通“亢”
[high; great]
謫戍之眾,非抗於幾國之師也。――漢·賈誼《過秦論》
因遍觀諸島,鹹非故形,卑者抗之,銳者夷之;宮殿樓台,雜出其中。——明
袁可立 《甲子仲夏登署中樓觀海市》
[upright and never stooping to flattery;noble]
若賢人之美辭,忠臣之抗直。――蕭統《文選序》
又如
1
抗木 (舊時所用的葬具。在棺木之上覆蓋一席,用以防禦塵土);抗力(抵抗力);
抗犯 (抵抗與進犯);
抗玩 (
玩忽 抗命);
抗質 (謂劫持人質以相抗);
抗矯 (矯情抗俗,高蹈)
2抗拒(頂撞;違抗並拒絕);
抗違 (抗拒,違背);
抗租 (抗繳地租);抗逆(違抗,抗拒);
抗斗 (反抗鬥爭)
3
抗橫 (抗衡);
抗行 (並行;抗衡);
抗美 (抗衡媲美);抗庫(並立,抗衡)
4抗力(力能舉起);
抗手 (舉手為禮);
抗足 (投足,舉足);
抗兵 (舉兵)